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晴儿的田园生活 >

第245部分

晴儿的田园生活-第245部分

小说: 晴儿的田园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我还有呢。傅家的年礼我都预备好了,基本都是庄里的出产,傅夫人也说了,别的一概不要。不过,我还是打算送些我亲手做的香胰子,听嘉和说。她娘喜欢这些东西。”

    沈氏听了方不言语,子晴见曾瑞祥没在,问道:“爹做什么去了?”

    “早起说精神有些不大好,闷的慌,今日难得的晴天,你二哥几个陪着他出去转了,小四不是想建学堂的吗?大概去看哪里有合适的地了。”

    子晴陪着沈氏说了会话,刘氏几个进来了,见了床头的衣料,刘氏先笑道:“妹妹又给娘送好东西来了?”

    傅氏的眼力比较好。看了看,说道:“姐姐这个是西洋货,银红的叫羽纱,那个松香色的是叫什么多罗呢吧?只怕不便宜,京城有不少达官贵族穿。这两匹布少说也要一百五六十两银子,姐夫还真是舍得。”

    沈氏听了吓一跳。本来已经收在手里的两匹布,又推给了子晴,说道:“还是你留着吧,这也太贵了些。”

    子晴也不知道这两匹布这么贵,想来是林康平嘱咐了阿土特地留的,便道:“不如娘要了这个多罗呢,这羽纱的颜色鲜亮,给大嫂和四弟妹一人做一件,撑撑场面。二嫂和三弟妹我那还有别的衣料,回头也给你们一人挑一样?你们看可使得?”

    “没关系,我们本来也没少偏妹妹的东西,给大嫂和四弟妹,那就叫物有所值,给我穿了,没得糟践了好东西。”陈氏先笑道。

    “姐姐,我那有不少衣服了,你还是先给大嫂做一件,自己再做一件。”傅氏忙道。

    “不用,我自己有一件大红羽纱的,成亲时康平买的。”

    “你们推来推去的,我就不矫情了,厚颜收下了,啧啧,你大哥一年的薪俸才刚够买一件衣服,今儿我也借妹妹一次光,今年的年礼我就不再要了。”刘氏笑道。

    “德性,我也没打算再送呀。”子晴笑道。

    几人正说笑,小粉急急忙找来,说是晴园来了送年礼的,而林康平这会还没在家。

    刘氏笑道:“妹妹,用大嫂帮你去看看有什么好东西吗?”

    “得了吧,大嫂去还不如四弟妹去。”陈氏笑道。

    “哪里来的人没说么?”子晴问道。

    “京城来的,说是中秋前来过。”小粉回道。

    子晴一听,头有些大了,难道又是那个什么小翊的家人?

    子晴只得忙忙跟了小粉过去,马车已经进园了,打头的一见子晴就忙问好,子晴有些面熟,估计是上次来过的,可惜,也没好意思问。

    “太太,这是我们少爷的意思。”对方双手捧过一封信,还有礼单。

    子晴接了信,先拆开一看,这信写的有些长,还是竖行的,子晴慢慢看着,果真是小翊写来的,大意是分开了几个月,很是想念,这不,到过年了,打发家里人给姑姑送几样东西。

    子晴这才接过礼单,除了吃的点心,还有京城新出的书,言明了是给书睿书彦的,还有一人一套笔墨纸砚,书钰是一套翡翠象棋,书玮是一套小孩的保暖皮帽皮靴,子晴的是表礼八端,林康平是一把上好的匕首,刀把上还镶着宝石,东西最多的是嫣然,金银项圈各一,金银锞子花样不一的各一对,适合小女娃的表礼八端,金镶玉的脚镯一对,还有一大盒子的各色丸药。另外还有两匹富贵长春的缎指明了是给沈氏和曾瑞祥的,另外,书睿永松他们一人一对金银锞,那是中秋那日陪着他们一块玩游戏的。

    子晴真有些发愁,这礼,大老远的送来的,不收还真过意不去,收了,回礼回些什么呢?

    子晴正发愁时,林康平回来了,子晴把礼单给了林康平,林康平看了看,笑道:“这位管事好,我和拙荆商量下回礼,你们请进堂屋歇息片刻,吃杯热茶,用点便饭。”

    林康平亲自把人迎进了厅堂,嘱咐王婆子预备一桌上等席面待客,便拉着子晴进了内院,说道:“又是那个小翊家?”

    “可不,还有信呢,这回的东西说是他亲自预备的,你说说,比中秋那会,是不是便宜些了?”倒不是子晴贪图他的东西,是问个明白,心里有个思想准备,要是东西太过贵重了,这心里压力还不是一般的大。

    “嗯,是便宜了些,而且还是实用的,大概是怕咱们不收吧,我寻思回礼,你给他回一封信吧,想必他还是希望看到你的回信。”林康平说道。

    说实在的,子晴的字真心有些难看,这毛笔勉强能拿了,这汉字还没简化,笔画实在太多了,子晴练了这些年,还是有不少字不会写。

    这会见林康平笑着看她,子晴只得咬牙拿起了纸笔,回信内容无外乎是感谢,最后子晴郑重写到:“以后万不可这等大费周章地给姑姑送礼了,你的心意姑姑知道了,可是,你如今还是一个孩子,还等着你父母养活你呢。等你将来有能力,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了,哪怕给姑姑送一车东西,姑姑也能接受了……”但愿他长大后,就不记得子晴一家了。

    林康平给回礼时,子晴捎上了自己给书彦预备的一身衣物,外加一件长身的大红带帽羽绒服,子晴之所以把这放上了,是因为京城已经卖了好些年了。

    来人在晴园住了一夜,林康平给每人赏了五两银子,领头的十两,次日一早他们就走了。

    子晴这才把各样吃食分了些,还有给永松几个的锞子以及沈氏的衣料,一并带着,回了娘家。

    沈氏一见子晴的衣料,忙道:“这孩子,跟你说了不用了,又送衣料来,家里库房还有不少呢。”

    “娘,不是我送的,人家点明了给你的,我哪能昧下?”

    沈氏一听是京城来的孩子,接过衣料,倒是感叹了几句,“没想到那孩子还这么念旧,我也不过给他们做过两顿饭。”

    “可不,我也没想到,还有,他这次又送了好些丸药来,这可是难得的,有银子也不好买的。”子晴说道。

    “这些吃食也太精致了些,我瞧着拿去给你外婆送几样去,正好你爹他们一会要去送年礼的。”沈氏说道。

    沈氏说完,曾瑞祥从里屋出来,说道:“昨日给你娘的料子也太贵了些,还是你自己留着吧,这些锦缎就不错了。还有,你说的那个什么羽纱,还没带走,要我说,不如就依你。”

    “你爹的意思是你大嫂和四弟妹一人一件,她们的场合不一样。你二嫂和三弟妹那,好生解释一番,送点别的,要没有从这边库房挑两匹好的也一样的。”沈氏见子晴没明白,解释了几句。

    “知道了,爹,我原本也是这么打算的,东西我都带来了。”子晴说道。

    沈氏帮着子晴把羽纱裁了,一人一半,至于陈氏和杨氏那,子晴带来两匹上好的蜀锦,是上次文三来留下的。(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六十九章、子福升了

    子晴刚把羽纱分好,刘氏几个和子禄他们都过来了,见了子晴笑道:“我一早就想着妹妹今日该送点什么好东西来呢?”

    子晴把衣料一一递给她们,说道:“年礼没了啊,还想着要什么好东西?”

    “姐,我听说了,要好几十两银子,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买去。”子喜笑道。

    “你要诚心的就自己去买了来送到你大姐家,还等着你大姐问你要呢?”刘氏笑道。

    “说到这个,晴儿你自己去这边库房看看,有合适的东西你自己也挑几样,每次都是亏着你。”曾瑞祥坐在了子晴身边说道。

    “爹,一家人不用这么外道的,我如今也不缺什么,等需要了再说。”子晴婉拒道。

    刘氏见了子晴拿来的点心,问道:“哟,哪来的点心?做的可真精致,都不舍得往嘴里放。”

    陈氏和杨氏中秋时吃过,倒还没怎么惊奇,倒是傅氏见了,暗自感叹,就连她爹娘家也做不出来这些东西的,可见,给子晴送礼的品级肯定不小。不过,她以为是文家。

    一家人正坐着说笑,周天清过来送年礼,给曾瑞祥这边送来了一口袋的糯米和一小口袋的芝麻,因为他知道,曾瑞祥把水田都佃了出去,肯定没有种糯稻。

    沈氏见了忙道:“大老远的你抗半袋子米过来,得多沉呀?夏玉呢?没跟你过来?”

    “她说等年后了过来住两天,陪陪岳母。小文的事,多谢二哥二嫂。等年后,我让他来给你们磕头。”周天清说道。

    夏玉这一年也就中秋那会回来看了田氏一眼,也没住几天,被秋玉赶走了。因为夏玉在。周氏什么活都扔给夏玉,夏玉身子不好,脸皮子还薄。勉强撑了两天,秋玉见她脸色不好,便赶紧让她回去休息了。

    “磕什么头?孩子是个懂事的,我听子新说过了,他亲自带着一块学呢,只怕还得几年才能出师呢。”沈氏笑道。

    周天清坐了一会,便要回去。说是不放心夏玉一人在家,小文要腊月二十才回家呢,沈氏听了也不好强留,拣拾了些吃食和两块棉布,用子喜的马车送他回去了。

    “娘。小文真的跟着子新在学医术呢?”子喜问道。

    “哪里这么快学医术,听说刚学辨认草药。这孩子还行,虽然你二姑娇惯了些,但是知道体谅大人的辛苦,在药铺做学徒,一月还有五十文铜钱补贴,听说,除了偶尔给师兄们买点小吃,他从不瞎花。”沈氏说道。

    “子新说学医就学医。我还以为他说笑呢。还有,子军,听说也是借了岳家的什么光,在县衙找了份事做,也还不错,他比较活泛。”子喜笑道。还记得那一年六人去赶考,只有子喜一人中了,如今,除了夏甘永还在坚持,子寿还在彷徨,其他的,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你还别提子军,你堂叔如今可是熬出来了,那孩子,听说出息了呢,每次回家还记得来看看我们,只怕过几天回家会来找你们聚聚。”沈氏笑道。

    “嗯,可是有些日子了,我还记得那会他们六个在我家的凉亭上商议做策论呢,一晃又好几年了。等什么时候人齐了,我请他们几个吃顿饭。”子晴说道。

    子晴最近仍在坚持写《光阴的故事》,可惜,进展太慢,主要是这个毛笔字真心不擅长。好在子晴也没打算拿来出书,只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吧,将来留给自己的儿女看看。

    正说笑呢,林康平过来接子晴,沈氏说道:“还是这边人多,只差你大哥一个,不如,你们也过来吃饭,大家一块还热闹些。”

    “可不,我早就想说了,还像以前一样,大家在一块多好,你大哥说了,凑份子过年呢,娘,你说多少合适?”刘氏笑道。

    “都说了不用,东西大都是晴儿拿来的,够够的了。”沈氏笑道。

    “那我们四家一家五十两,妹妹就不用再掏了,你们三个有意见吗?”刘氏先说道。

    “没,应该的,回头我就给娘送来。”陈氏忙道。

    傅氏和杨氏也应和,笑道:“还是这样有趣。”

    子晴笑着要和林康平离去,林康平说道:“我们年前还是有不少事情,等年后了再说。”

    林康平的话刚说完,就被刘氏几个嘲笑了一顿。“显见的就你家大业大,我们都是小家小户的,什么事也没有?”刘氏笑道。

    “大嫂,你还真别说,咱们这几个人里头,还就妹妹家业大,你不服气也不行。”陈氏笑道。

    “哪里,人四弟管着那么大的玻璃厂子,还有什么一期二期的,人家不也闲着?”刘氏笑道。

    “好,大嫂,我说不过你,明天开始,我把孩子们叫过来,还有,打发小紫过来帮忙做饭。”子晴忙道。

    “这还差不多。”刘氏笑道。

    子晴跟着林康平进家,问道:“今日傅大人找你何事?”

    “还不是一到冬天,小偷小摸的多了,想着能进牢里有个温饱,如今要到年底了,又正值考核的时候,傅大人说挑了二十来个看着还算老实些的,想放到庄里来。”

    “你答应了?”

    “嗯,庄里的人我挑了十来个好的,预备放到粤城去,正好要人补充,人已经送过去了,我让林安盯紧些,有不思悔改的,一律打发出去。”

    子晴默想一下,庄里这几年陆陆续续地小规模添人。如今大概有七八十人,刚出生的小孩不算,加上这一批,还真是不少了。已经成亲的有五对,分出去了一百亩的沙地,看来,庄里一共才四百亩的沙地,八十多亩的水田,三十多亩的禾笋,二十多亩的莲藕,剩下的是水库、作坊和山头,这以后的分工,看来还得重新核计。

    王婆子一听子晴说这些日子要回娘家吃饭,便说道:“正好想跟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