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晴儿的田园生活 >

第36部分

晴儿的田园生活-第36部分

小说: 晴儿的田园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主动过来帮着曾瑞祥忙了二天,把四亩地的洋薯全收了回来。子晴家的洋薯都育好了芽口,于是,又帮着做了两天把洋薯种上,当然回家他们也没忘再育苗种一茬。

    日子转眼就到七月十五,曾瑞祥和子福给老房那送了一担洋薯过去,顺便道个别,假期结束了。晚上一家子坐在书房,都有些不舍,子晴几个围着子福,听他说一些学堂的见闻和趣事。沈氏有些心不在焉地做着绣活的收尾,花了快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副绣品,小儿嬉戏图,沈氏本来想拿去卖了,曾瑞祥不许,说就安在他们卧室的屏风上,一看就是好东西。

    沈氏放下绣品,跟曾瑞祥商量,剩下的银子买些水田好,还是在城里买个铺子好。曾瑞祥想了一会说:“要不还是买些水田,这次干旱,估计会有卖水田的,旱地就不买了,没人打理,还不好佃出去,再说家里新院子那还有十亩荒地,够自己忙乎,买水田都佃给别人种,一年怎么也能收三石谷子,外加大半石的油菜籽。”

    沈氏答应了,子晴知道爹娘肯定有许多话要说,便借故早些回房,子福又叮嘱了子禄、子晴半日才散去。

    送走曾瑞祥他们,沈氏和子晴一起去了趟城里,一是给周掌柜送个信,把洋薯卖了,另一个是去中人所看看有没有卖田的。

    子晴是个路痴,她娘也好不到那去。两人依旧在城里转了半日才找到当日的中人所,没有碰到上次的熟人,问了一圈也没什么合适的水田,要么是太远,要么是太偏,而且,还太散,沈氏想把水田买在一起,收租也方便,看来这一趟是没有什么收获,母女俩出来有些沮丧。

    没想到来到杂货店,周掌柜说因为干旱,粮食减产,洋薯的价格倒上去了,一斤涨了一文,周掌柜还说有多少,要多少。子晴想家里才收了七八千斤的洋薯,再加上入冬前还能收个一万多斤,今年卖洋薯的收入也可观了。

    不光子晴一家,最主要的是还能带动自家不少亲戚手里宽裕些,子晴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成就感,也算是个好消息。

    谁知两人回到家里,何氏说刚才有人来找,好像要卖田什么的,等了有小半个时辰见沈氏还没回来,就走了,说晚上再来。这一说,沈氏连晚饭也没好生做,直等着要看看是何许人卖哪里的田地,惹得何氏嘲笑她这么大的岁数心里还存不住事。

    天还没见黑,人就上门了,是村里的一户农家,他家的水田就挨着子晴家的,因为家里的老娘生病了,而今年又年景不好,所以想卖一亩水田度过眼前的难关,虽说就一亩水田,可好在和自己家的挨着,且又急等银子救命,沈氏立刻同意了,约好第二日去里正那办理手续。

    子晴见家里的事情越发的纷杂,就劝沈氏雇个长工什么的,沈氏说不喜欢家里住着外人,再说家里也没有成年的男子,终归是不便的。子晴一听,才知道自己考虑问题还是太简单了,便不再插手这些家务事。

    沈氏虽然没听子晴的话雇长工,但也考虑自己确实没有能力耕种,于是就把这二亩水田佃给了曾瑞玉,约好每年二季一共交六石谷子,一石的油菜籽,因为水田要轮着休养。剩下的就看他自己打理的好坏了,这样一来自己家也不用发愁肥料不够用了。原来这里的水田一亩产量在五百斤左右,两季能达到一千斤,一般租子都是六成,当然,灾年荒年就单论。

    眼见的天慢慢凉爽了,日子一滑就进入到八月,周天清来送节礼,就便把夏玉接回去,同时接老丈人和丈母娘去他那里住一段日子,田氏听了很是心喜,她一直担心二女儿过得不好,这回能亲自去看看,那有不乐意之理。因为小路不好走,曾老爷子打算赶着牛车绕道安州府,从安州府到桥村有一段官道,桥村离官道只有三里路,这样田氏和夏玉都能走下来了。不过如此一来,就相当于走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路上就需花费差不多一天的功夫了。

    沈氏知道了就打点了些吃食和一篮子鸡蛋给田氏送去。秋玉不想去,说要留在家里看家,田氏不放心,就让子晴晚上过去陪着。子晴就算心里有千般不愿,也是无可奈何的。

    晴儿的田园生活68_第六十八章、买田更新完毕!

    由于本书百度关键字排名不稳定,为方便下次阅读,请Ctrl+D添加书签喔,谢谢!!

第六十九章、闺蜜

    晴儿的田园生活69_第六十九章、闺蜜谁知等子晴晚饭后一到老房,秀英和秀水都在,三个妙龄少女自是有许多的体己话要讲,况且,秀英表姑也才有人上门说亲。子晴去的时候,她们三人正拿此事互相打趣取笑呢。

    秀水见子晴进门,忙问道:“晴晴,你来了,你也来说说,你将来想嫁个什么样的男子?”

    “问她做什么?她才多大,能知道什么?只说你就是了,横竖我和你姐是定了,也没什么想头了。”秋玉问秀水。

    “我也说不好,首先肯定要长得好看一些,个子高一些,读书人吧,我倒是喜欢,可就怕人家瞧不上我,农夫肯定是不想嫁,怎么也要嫁一个镇里的吧?说来我还蛮羡慕你的,秋玉姐姐,你那个姐夫念过书,有一份轻巧的工作,能养活你,你是不用发愁了,自己还做的一手好针线活,将来的日子肯定错不了。我秀英姐也错不了,至少比我能干,心里有成算。”秀水说道。

    “哪里愁到那远去,平时我见你一天天跟子晴混在一起,还以为你是个没心没肺的。我哪里能跟你比,你将来的嫁妆肯定比我丰厚,靠着这个,还不能给你找个殷实点的人家?我将来的婆家是个穷的,底下还一堆弟弟妹妹呢。”秋玉说道。

    “你们两个比这个有什么意思?日子还不是自己过出来的,我家也就是个空壳子了,我们家的事,你们也不是不知道,还能有些什么?将来的事谁也说不准,靠来靠去只能靠自己。”秀英叹道。

    “我看将来就子晴最好,别看年纪小,会识字,会记账,会养鸡,会种西瓜,还会做饭带小孩,特能干,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将来的嫁妆肯定也少不了,子晴,你想嫁个什么样的人?”秀水问道。

    秀水问完,秀英也起哄,非要子晴说说,“我们可都说了,你也不小了,七岁了,你就说你将来想嫁个什么样的男子就成?”

    “说了也没用,又不是我自己去找,还不是我娘找什么样的,我就得嫁什么样的,难不成我不愿意,我娘还能听我的?”子晴翻了个白眼。

    “你这和没说一样,不行,你今天还非得说出来,我都告诉你我想嫁个读书人了,你要不说,我就挠你痒痒了,快点,说不说?”秀水说完就往子晴的腰上挠去,子晴笑的在床上打滚,后来还是禁不住求了饶。

    “我说我说,呵呵,我想嫁一个对我好的,将来只能娶我一个,不许再娶别人,否则我就把他休了。”子晴的话一说完,几人笑着说她没羞。

    家里没有大人的管束,几个人说笑不够,秋玉居然低声唱起来,唱的是一首当地流传的民歌,子晴听着像一首采茶歌,平常秋玉就爱唱个小曲什么的,这一带头开唱,秀英秀水也是个贪玩的,岂有不跟之理。

    秀水见子晴不会,耐心地一遍遍教子晴唱,子晴一句一句跟着,“正月里来是新年,姐妹上山种茶园,点种茶籽抓时机,耽误季节要赔钱。二月里来茶发芽,边施肥料边采茶,采得满篓白毛尖,做好先敬老东家。三月里来茶碧青,谷雨之前更抓紧,双手采茶快如飞,勤劳换来好收成……”

    一开始还知道收敛点,后来越唱越放开了,浑然忘了周遭的环境,直至隔壁邻居和后房的姑婆他们几乎同时嚷嚷起来,“哪个夜里不睡觉,鬼嚎什么?”

    四个人听了捂着被子笑翻了,后来,也不知谁提议的,不如去偷邻家的几个柑子来吃,又解气又解渴。一听这个,大家都兴奋起来,索性连觉也不睡了。四人悉悉索索把衣服穿好,秋玉最高,拿根竹竿,秀水胆大,打开后门,猫腰穿过小巷,就是邻居家的柑子树,还好有大半个月亮挂在天上,倒是能辨认出哪是柑子哪是,秋玉爱紧张,总是捅不对,还是秀水接过竹竿,只听“咚咚”几声,柑子掉下来了。

    子晴手忙脚快地抱了两,就听见女主人在叫喊:“谁呀,谁啊,哪个好吃鬼半夜不睡觉偷老娘的柑子?被老娘抓住了,看老娘不打断你的腿?”接着就从窗户里看见她家屋里点上了灯。

    子晴抱着柑子撒腿就跑,紧着就是秀水,乡下布鞋就这点好,听不到多大动静。回到房间后,大家笑成一团,子晴的气还有些喘不过来,趴在床头边笑边咳嗽,还边用手捶着自己的胸口,太惊险刺激了。秀英是趴在门上捶着门笑,秀水是一屁股坐在柑子上,揉着肚子说疼,秋玉一边笑着揉肚子一边指着秀水和子晴说道:“一看你俩就常去偷吧,手脚这么干脆,哪像我,拿了竹竿手就哆嗦。”

    “拉倒吧,你怎么不说你笨?拿根竹竿捅了七八下,一个柑子都没掉下来,还好意思说。”秀水边笑还边学着秋玉的样子,惟妙惟肖的,大家又笑成一团。

    “这个不服不行,我揭发,以前秀水确实总去偷,每次还让子晴给她放哨,要不,她能有这么好的准头。不过,子晴搬走后她确实没去了。”秀英说道。

    “好了,我们也别白偷了,打开看看能吃吗?”秋玉说道。

    八月节正是吃柚子的季节,四个人边说笑,边吃掉了这四个柚子,也不知晚上几点才睡的觉,第二天回家,子晴的牙全酸倒了,只能吃豆腐了。

    很多年后,几个人重聚在一起,回忆起这个夜晚,这个夜晚的歌声和笑声温暖了四个人,尤其是即将从青春少女走向人妇的三个姑姑,对她们而言,是完全放开了心性的少女的歌唱,是青春的一种肆意绽放,恐怕也是她们循规蹈矩的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抹亮色。

    可惜第二日两个表姑就不让过来了,估计是彭氏觉得要是传出去,会影响她们的婚事。没几日,曾老爷子他们就回来了,子晴也就回到自己家了。

    晴儿的田园生活69_第六十九章、闺蜜更新完毕!

    由于本书百度关键字排名不稳定,为方便下次阅读,请Ctrl+D添加书签喔,谢谢!!

第七十章、灯笼

    晴儿的田园生活70_第七十章、灯笼中秋前两天,沈氏和子晴去了趟城里,给周氏送些菜蔬和鸡蛋,沈氏还打算去买些过节的东西,到了周氏那,周氏的腿已经好了能下地,只是走路还是一拐一拐的,子萍又去隔壁了,说是在学绣花。沈氏婉转地提了一句“女孩子还是要放在自己跟前才安心,尤其是这么大的女孩子。”

    “我家的子萍最乖了,从小就知道帮着我做事,打柴、打猪草、喂猪、喂鸡哪样没干过,如今在城里,好不容易能松快些,她要去隔壁学个绣花,我哪能还拦着?再说了,她也不去别处。”周氏说道。

    “嫂子,我这不是担心么,咱家子萍一天天大了,今年都十二了吧,没几年该说亲了,女孩子还是要搂紧一些的好,再搂也没几年了。”

    “可不是,我就这一个孩子,我时常也拘着她,不让她出去,隔壁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在家,她就是常过去陪着说说话,学点绣活,等再大一些,我哪里也不让她去了。”

    从周氏家出来,沈氏叹了口气,说但愿没事,没事最好。接着又说:“可我心里怎么不踏实呢?”

    “娘,你就是想多了,总想着这事,能有个踏实?”话说回来,这事不管也不好,万一将来真有个什么,还不得自责半辈子,可是,说了,人家也未必听得进去,这些都是子晴心里的猜测,哪里能摆到台面上来说,弄个不好,自己还要被泼个脏水,说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些,可见平常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一来还得连累自己亲娘挨骂。

    从安州回来,子晴蔫蔫的,连子禄都看出有些不对劲来,说道:“晴儿,今儿放学回来二哥带你去捡松塔吧,该烧塔了,二哥还知道哪里的野鸡蛋多,二哥带你去找,回头二哥给你烤野鸡蛋吃,保准你能玩的开心。”

    “二哥,我也要去,你们上次去抓泥鳅就没带我,这次你要再不带我,我就不给你们关门了。”子寿在一旁噘着嘴说道,子喜到底还是小些,只会学着说:“蛋,吃蛋蛋。”

    子晴轻轻地拧了一把子喜的小脸,笑道:“好,姐姐给小四找蛋蛋吃。”

    子晴的心情一下开朗了很多,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哼着小曲去给子喜蒸鸡蛋羹了。

    中秋过后,子晴忽然想起来,自己原说过过年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