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村姑奋斗纪 >

第103部分

村姑奋斗纪-第103部分

小说: 村姑奋斗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卫未来的路,着实不轻松啊。

    因瞧见卫浩歌的信里提到了自己的家族,乃是北雍国陇南卫氏。

    姜缨看的书里多是大昭历史,北雍国史倒是不多,且多为百年前的,里头并没有一个陇南卫氏,姜缨有心打听,思来想去,自己院里这些人,估计只有新来的魏娘子才有可能知道北雍国的事情了。

    ps:

    多谢窈窈的平安符~ 呵呵白天在外跑了一天,今天有些晚了。。。挠头。。。

五六北雍() 
“你可知道北雍国的情况?”

    姜缨把魏娘子找来,自从见了魏娘子之后,姜缨就有种感觉,这个魏娘子,怕不只是会些功夫那么简单,看此人外表普通,精华内敛,行止显得与常人无异,才来一两天,混在自己院子里就显得十分自然,完全没有外来者的感觉。

    姜缨直觉魏娘子一定是个探子出身,且是比较优秀的那一种。

    想当然,魏娘子知道的北雍国情报,定然不少。

    魏娘子听姜缨问起北雍国的事,目光不由得闪了下。

    却是平静地道,“属下知道一二,不知小姐想听哪些?”

    姜缨面露笑容,先问了些北雍皇室的消息。

    比如说,如今的皇帝是哪个啊,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啦,皇帝的兄弟姐妹了,上一任皇帝在位的时间啦,杂七杂八的问题。

    魏娘子平平道来,语言简略,但都能给姜缨满意的答案。

    北雍国的皇室姓元,是盘踞北雍数百年的一方豪强,其历史甚至比大昭加上之前的大商还要长。

    大商灭亡时,元姓人趁势而起,在大商的北边建立了北雍国,与大昭几乎中分大商。

    至于南洲国,则只是占了大商南边的一隅而已。

    北雍国内风气尚武,国土有三分之一都是草原,因此战马充足,民风彪悍。

    论武力,是比大昭还要强上一些。

    姜缨在听到民风彪悍的时候,不由得唇角微牵,心道,果然是够彪悍的,小卫家的旧部来与小卫相认,不是应该尽心辅佐少主么,怎么倒是反把小卫挟持出京。强行带回北雍去?

    要是自己的属下这般对待自己,可真是伤自尊啊!

    如今的北雍皇帝是位幼主元沣,年方才五岁,国政大事,都是朝中权臣把持着,后宫之中,则是赵太后一手操纵。

    在立这位幼主之前,已经有两位皇帝死于非命,死因都十分奇葩。

    一个是正吃着饭,忽然面色发青。一口气没上来就噎死的。

    另一个则是得了新贡上的美人儿,颠倒**之际,马上风死了。

    也正因此。皇位才传到了幼弟元沣这里,元沣的生母程贵妃,也母凭子贵做了太后,每日抱了孩子,垂帘听政。

    不过这程太后的权力也只在后宫一手遮天。在朝堂上,那说了算的便是娄太师和王丞相,这娄大师与王丞相二人勾心斗角,倒也正好权力制衡。

    此外,还有三位节度使,拥兵镇守一方。渐有不听朝廷号令之势,反是朝中娄王程三家争相拉拢的对象。

    姜缨专注地听着,心里却想。原先还当卫家定是北雍哪个势力庞大的家族哩,这听了半天,根本没卫家什么事儿啊?

    难道卫浩歌家,不过是寻常富室,有些仇也是乡里恩怨。内宅阴私不成?

    倒不是姜缨看不上寻常富室,而是看卫浩歌偶然流露流露出的气质。还有他属下急三火四地把他挟持走,怎么也不可能是在北雍国排不上名号的人家吧?

    “那北雍国可有什么有名的世家么?”姜缨又问。

    “除了娄王程这三家之外,还有段朱马三家,这段朱马三家都曾经出过皇后,做过皇子的外家,不过都失败了,如今应是在保存实力,暗中蛰伏。”

    娄王程,段朱马,还是没有卫呀?

    姜缨干脆直接问道,“北雍国可有出名的卫姓家族么?”

    魏娘子微微一愣,想了想,道,“早年的确是有个豪商卫家,是北雍国的首富,不过八年前因参与权争,事败,被抄家灭族。”

    八年前?

    姜缨精神一振,这便是了,忙问道,“魏娘子给我细说说这卫家的事儿。”

    早年姜缨和卫浩歌时常见面之时,虽偶然也推测过卫浩歌的身世,但想着初见卫浩歌时他那般惨淡,千里流落异国他乡,定然是有什么不为外人道的惨痛身世,自己也不好乱打听,免得触人伤疤,想着若是卫浩歌愿意说自然会说的。

    就算是卫浩歌要回乡,肯定也会把前因后果跟自己说个明白的,没想到事出突然,竟是什么也来不及交待。

    唉,斯人已远,还得从旁人口中打听啊。

    早知如此,自己就该早些开口问清楚就好了。

    魏娘子果然不负姜缨的厚望,她知道的卫家信息还真不少,这一说就是小半个时辰。

    卫家在北雍的历史,几乎和元家的历史一般长,只不过元家是以出将才闻名,而卫家则是以经商有道富甲北雍闻名。

    那元家当年起兵建立北雍的时候,卫氏先祖还是出过力的,助粮三十万石,银子布匹牲畜什么的更是不计其数,因此元家开国之后,皇帝当时还封了卫家一个归义侯的爵位。

    不过这位归义侯只因家中太过豪富,以至于奢侈无度,甚至超过了皇家,得宠皇子们用的珍珠不过是指头大小的,他家的嫡子随便拿来镶帽子的都是龙眼大小的,凡此种种,无不遭人眼红。

    后来元氏第一位皇帝就寻了个理由把卫家抄了一回,并夺了爵位。

    抄了那一回的卫家,据说得的财富都能赶上三年北雍的国库收入总和了。

    等第二任皇帝上台,卫家这才缓了过来,毕竟卫家的子孙后人,都有经商的天份,且那些商道人脉的都还留着些,不上十年,卫家又成了北雍国的富豪,不过有了先前的教训,卫家人行事低调内敛了许多,再不敢做那炫富找抽的事了。

    卫家的财富虽然大半恢复,但那爵位却始终没有回来,不过似乎卫家也改变了行事风格,并不再直接参与朝政,而是通过间接手段,资助他们看好的皇子登基,然后借以发展卫氏的生意。

    本来这个策略也算不错,只在背后作推手,若是投资成功了则稳获利益,可偏偏在十几年前,卫氏家族出了个昏招,直接导致了卫氏被灭族。

    卫氏发展到后来,有三房嫡系,四房偏支。

    那卫氏大房生了个女儿,雪肤花貌,千伶百俐,生在卫氏这样富可敌国的人家里,自然是金尊玉贵的养大,自幼习得琴棋书画,又有名师教导着,那礼仪谈吐,风华气度,就是比之皇室公主,也不差什么。

    卫氏大房便觉得自家这个女儿是个有造化的,要寻姻缘,万不能浪费在寻常的人家里。

    毕竟卫氏虽然有财力,但无爵位在身,北雍的那些权贵对卫氏很态度很微妙,既羡慕卫氏有钱,又看不起卫氏的商家身份。

    卫氏大房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了一位皇子府做侧妃,并且倾力相助那皇子,这回却是押对了宝,那皇子果然几年后便登基为帝,卫氏女儿也被封为贵妃,宠冠后宫,又育有一子,

    卫氏大房的两父子都有了国公的封号,虽不是世袭的,但门楣也抬高了不少。

    卫氏一时风头无两,卫贵妃所出皇子也据传聪慧可喜,颇得皇帝喜爱,

    卫氏其他各房虽不如大房风光,但也或多或少沾了些光。

    不过唯一例外的,只有卫氏二房,二房人丁不旺,只有一个小主子。

    二房的当家人夫妇早年外出时遭遇不幸,留下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儿和五六岁的幼子。这姐弟两个哪里能守得住家业,二房的田产店铺,自然是为大房三房两支共管,要等这小主子成年之后再交予。

    姜缨听到二房之事时,心里算了算年岁,直觉得这位小主子,便是卫浩歌了。

    那卫贵妃也不知是否年岁大了,受宠的时日长了,便有些恃宠而娇,向皇帝请旨要带着皇子回娘家省亲三月,那皇帝也准了。

    卫家人此时忘记了先祖血的教训,忘了要韬光隐晦,居然在自家大兴土木,为娘娘修起了省亲别院,同时大手笔的开始为皇子笼络人心,收买心腹,作起了当皇帝外家的美梦,而此时那位皇子也才不过十岁。

    卫家这般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景象没过多久,便以皇子意外在别院里溺水身亡,而派来调查的内卫们在园子里起出了大量的巫蛊之物,卫贵妃所居的华锦宫里,也发现了诅咒皇帝皇后的木人。

    后头却还有更悲摧的呢,来抄家的内卫们,又意外发现了卫家库房里居然有近千兵器战甲…

    卫家的末日也就到了。

    嫡系成年男子均被杀,幼儿和女子则为官奴,所有旁系的不论男女老幼,均被流放…

    而这一任的皇帝,又赶上了好时候,抄了个卫家,又凭白得了一注巨财,虽不如从前能顶三年国库收入,但也有一年多的收入了。

    姜缨听了卫家的覆灭史,心中不由得暗叹。

    难怪卫浩歌做起生意来如此得心应手,原来却是家学渊源啊!

    可惜的是,明明自家什么也没做,却偏偏被大房连累…也不知当年是如何逃得出来的。

    那个什么巫蛊木人之类的,其实是皇帝自己栽赃的吧?

    所图的也不过是卫氏令人眼红的财富罢了!

    不过听魏娘子所说,那位发了横财的皇帝也在三年后被他自己的亲儿子给暗害,儿子上位没几年又被堂兄推翻,到如今已换了几茬皇帝了。

    卫氏旧部这个时候急着活动,不知是要做什么呢?

五七入秋() 
姜缨听完了卫家旧事,不由得对小卫的前途有些忧心。

    这卫家人做的事,实在是让人觉得不靠谱啊!

    本来若是卫浩歌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带着在大昭这边陪养的几个得力人手再回去,情况应该好得多,可惜那些个所谓旧部的家伙,行事也太过毛燥了。

    不过忧心归忧心,卫浩歌好歹独当一面这些年了,再次应该是有自保能力的…吧?

    姜缨觉得自己还是应该让王大姐传话到商行,派两个能干人到北雍国去,好歹给小卫做个帮手啊…

    见姜缨若有所思,魏娘子问道,“小姐可是识得这卫氏的什么人么?如果需要,属下可以联系王府那边,应该还能得着更多的卫家消息。”

    她被派来护卫小姐之前,已经大概地知道了这位小姐从小到大的一些事。

    自然知道小姐有个认来的表哥姓卫,是个药材商。

    莫非这卫表哥就是北雍国的那个卫氏么?

    姜缨听了倒是很满意,跟这魏娘子说话倒真是省心,自己心里想什么不用说,她都先想到了。唉,这种感觉,已经多少年久违了啊!

    “好,那便有劳魏娘子了。”

    虽然这个魏娘子忠诚有待观察,但有现成的从便宜爹那里来的情报来源,不用白不用。

    话说姜缨自从穿到这异世,已先后有三个男人成为自己名义上的爹了。

    如果哪天,突然再冒出个什么人讲个什么内幕出来,说其实她亲爹还是另有其人,姜缨也不会太过惊讶了。

    魏娘子对着姜缨施了一礼,“这是属下的本分。小姐可还要听听宁远王府里各位主子的情况?”

    姜缨目光一闪,本来她是对宁远王府不感兴趣的,不过当着魏娘子的面儿就表现出来肯定不妥。便微笑道,“好,魏娘子有心了。我想王府里主子不少,不如魏娘子先讲些关于宁远王爷的事吧?”

    魏娘子目光微闪,似带了几分嘉许。

    当下便挑了些宁远王的事迹娓娓道来,主要说的是宁远王在西北六镇和胡人作战的故事。

    不难听得出来,魏娘子对自己的主公,是发自内心的崇敬的。

    说话的语气,跟方才说到北雍国那种淡淡的隔岸观火的感觉全然不同。

    不过凭心而论,就算魏娘子说的那些事添了枝加了叶。一个皇族子弟能做成那样,也算得是员杰出的大将了。

    当然了,若论朝争党争这些搞政治的方面。宁远王肯定比不过皇帝,不然也不会败走西边。

    魏娘子曾经跟姜缨说过,宁远王会想办法来拖延这婚事,姜缨却是对此信心不大。

    她怎么也想不出,宁远王会出什么招术?

    毕竟高寒那厮和自己都身在京城。控制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时日一天天地过去,云府那边已经收了聘礼,开始跟礼部官员和王府长史商量成婚的日期等各种事项了。

    而当事的两个人,高寒和姜缨,却仿佛跟路人甲乙似的事不关己。

    高寒仍然以青楼为家,花边绯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