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事如易 >

第409部分

万事如易-第409部分

小说: 万事如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当什么仙法可以呼风唤雨,山田大人你说的阴阳术,便也是我们大安易学的一支分流,阴阳五行一说,源于我中土,你该不会不知道吧。”

    辛雅的话,说出大多大安易师的心声,许多人都换了眼神,看笑话一样看着那个夜郎自大的东瀛使节,等着他出丑。

    谁知山田次郎并无失措,反而点头正色道:“你这样说也没有错,我国的阴阳术,正是几百年前,大道仙师在中土领悟。”

    说着,他一扫对面众百易师,脸上流露出浓浓的遗憾之色,摇头感慨道:“可惜的是,几百年后,圣朝易师居然忘本逐末,失了真谛。”

    他好像没有看到辛雅骤变的脸色,面朝兆庆皇帝,一手引向同席的那两个东瀛人,介绍道:

    “启禀圣皇,这两位,乃是敝国珍贵的阴阳师大人,他们一位精通于符咒之术,可以呼风唤雨,一位精通于通灵之术。可以让死者获生。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感谢陛下今日叫我等见识了圣朝易学,倘若您许可,下臣这便请他们施术,让陛下也见一见敝国的真传。”

    尽管这东瀛使节卑躬屈膝,尊敬十分,但是话里话外,无不是在挑衅——

    你看。你们摆这么大阵仗,显摆你们的易学有多了不起,可是论起真本事,却不如我们的阴阳术,丢人了吧?

    兆庆皇帝很不高兴,但是他身为一国之君。该有的气量还是有的,不会当场发作他一个小小的使节。

    那么该不该允许这倭国来的阴阳师露一手呢,这也不好办。

    如果准了,他们拿不出真本事,那还好说,如果他们是有能耐的,那岂不证实了大安正宗易学,不如他们的旁门左道?

    如果不准,倒像是他们心虚了。边上还有其他几个外邦的使节眼睁睁看着呢。

    兆庆皇帝侧眼,扫了一眼西面首席,见到大提点一副风淡云轻的样子,只觉得刚才那点迟疑,很是多余。

    于是大袖一挥,准了。

    山田次郎心中一喜,他此次入朝,受了天皇嘱托,身怀使命。若不能成功。回去以后只能自裁谢罪。

    。。。。。。

    呼风唤雨、起死回生、调遣鬼神,这三样本领说出来。哪能是凡人会的。

    余舒同在座众人一样,都是好奇的要死。

    只见山田次郎征得了兆庆皇帝的许可,转头去与带来的两位阴阳师说话,用的是他们本国的语言,叽里呱啦讲了几句,两人当中,那个头戴黑色角帽的男人起了身,而那东瀛少年,还坐在原地。

    山田次郎又向众人介绍了,这一位白衣黑帽的阴阳师,名叫相田真纪,便是精通符咒,可以呼风唤雨的那一位。

    相田真纪一板一眼地朝着兆庆皇帝行了礼节,嘴里呜哩呜喇说了几句话,手指着大殿门外。

    兆庆皇帝问道:“他说的什么?”

    山田次郎连忙解释,充当起翻译:“相田先生说,要施术,不能在里面,要到外面,请大安圣皇恩准。”

    每年司天监都会安排祭祀,有时逢着北方干旱,或是南方水涝,兆庆皇帝也会找来道士增加法事,祈祷一番风调雨顺,请天公降雨,但是谁都清楚,刮风下雨这回事,不是凡人说了算的,这得看老天爷的心情。

    见那东瀛来的阴阳师就这么一点要求,没有别的,既不要求开坛做法,也不需要朱砂鸡血,两手空空就要去请天公作美,兆庆皇帝开始觉得这群倭国人是在忽悠他了。

    呼风唤雨,怎么可以。

    “准尔,”兆庆皇帝许了相田真纪出去,又对大提点道:“爱卿派人跟出去看一看,再来禀报。”

    大提点颔首,转过头去,目光挨着身后官员头顶上一扫,分别在两人身上做出停留,道:“右令郎,女御官一同前去,看看仔细。”

    余舒正寻思着那几个倭国人耍什么把戏,突然听到大提点叫起她的官职,一时反应不过来,直到前方景尘站起身,回头看她,低声道:

    “余大人。”

    “。。。。。。”

    余舒认命的站起来,低头盯了一眼大提点的后脑勺,心想他们还真是一门心思要撮合她和景尘到底了。

    两人一前一后跟着那个阴阳师出了大殿。

    余舒仰头望天,正值下午,外面风和日丽,太阳高高挂着,一点不像是有雨的样子。

    景尘默默看着她,不在意那个阴阳师如何施咒。

    殿外的大理石台阶上,有一块空地,除了候在殿外的侍卫和太监,再没闲杂人等。

    相田真纪将穿在外面的白色狩衣解下,抖开了平整地铺在地面,单膝下跪,面朝南方,两掌相合拧出了一个奇怪的手势,口中念念有词,声音阴沉。

    奈何余舒上辈子只学过一门外语,竖起了耳朵也没听懂一句。

    大约有一刻钟,相田真纪声音一促,低头用力咬破了左手中指,血涌而出,但见他以血为书,在那摊开的白色狩衣上断断续续画起符来。

    余舒朝前走了两步,凑近去看,只觉得那白衣背上画的符号,血糊糊的,十分扭曲,让人看了有些反胃,要说她也见过道士们画符的,但人家用的是鸡血和朱砂,这人血画出来的,是个什么东西?

    相田真纪画好符后,就用着染血的中指,在眉心一涂,朝天一指,那手指尖,赫然乍现了一抹诡异的红光,笔直射向空中,看的余舒以为眼花。

    她追着那道红光抬头,一直到它不见,忍不住转过头,询问景尘:

    “你看见了没?”

    “什么?”

    “那道光,从他手里冒出来的。”

    “嗯。”

    “。。。。。。”嗯个鬼啊你!那么奇怪的东西,要不要这么淡定!你到底看见了没?

    余舒正要再问,就见景尘眉头轻蹙一下,抬起头来。

    下一刻,余舒就感觉额头一凉,眨了下眼睛,抬手一摸,湿的。

    下、下雨了?(请到om。)

    ps:  (鼻子还是不通气,这章少点,亲们见谅)

第五百八十六章 水陆大会() 
午时,司天监众七品以上易官二十余人等候在太曦楼外。

    方正,一袭紫袍金革,肩挂彩云绶带的大提点,准时出现在众人之前,身后两步外,紧随着黑衣玄玄的任少监。

    有些人生来便是具有叫人折服的气质,哪怕他不说一字,不苟一笑,只是一个身形,就使人心生景仰。

    大提点不二风姿,余舒纵观几回,还是免不得神往,与众官俯首礼拜。

    “免礼,”朱慕昭环视两旁,冠上玉链摇曳,音容明朗:“今日宫中水陆大会,乃是东洲各国使节朝贡,圣上怀有教化之心,方令我大安易师能者尽出,讲解授道,汝等司天监易臣,当行表率身为楷模,不可轻忽。”

    众人齐声道:“下官听命!”

    朱慕昭点点头,又扫了众人一遍,抬袖指向前列一人,道:

    “右令系出龙虎山道家高门,今日讲易宣理,由尔奉应。”

    即是说,今天要给那帮外来使节讲解易学道理的任务,就落在了右令郎景尘头上。

    “奉命。”景尘一脸平静,毫不意外,显然是大提点早作安排。

    又指一人:

    “左判掌司器物,展宝一事,由尔奉应。”

    辛雅也是早有准备,上前领命。

    最后才侧头对身后任奇鸣道:

    “少监博学奇术,料想使节会有疑难,便由你随机应变吧。”

    任奇鸣两手合前,低头道:“下官奉命。”

    交代完这些事,朱慕昭回过头。才仿佛不经意看到了立在景尘身后的余舒,面朝微微一笑,不如方才严肃,竟显得几分和蔼:

    “女算子初来乍到。不宜安排事务,此次且做观览吧。”

    二十好几位官员,余舒作为唯一一个无所事事,却被大提点指名关照的人。顿时受到在场众人瞩目。

    心想,看来大提点是很看好这一位年纪轻轻的女算子呢。

    余舒当然知道大提点对他究竟为何对她关注,暗暗冷笑,面上却虚心应话。

    “下官知道。”

    朱慕昭点点头,神情摆正,左手背后,衣袂翻飞,举步领诸官前行。

    一行人前脚后足,虽没有排队。却按照品级高低。所属不同。整齐有致地跟随在朱慕昭身后,无一人闲言碎语,气氛之安静。让余舒这个新来的赞叹。

    能将偌大一座司天监打理的这般井井有条,大小官员奉命唯谨。大提点真乃强人。

    乘着车马软轿,司天监官员二十余,并京城易师百余人,从晴明街上北走,直达皇城脚下,承天门前。

    下马下车,余舒才发现,皇宫大门口不光是有他们司天监的来人,另一边站着的,还有一些同样身穿官服的文臣武将。

    她试图寻找薛睿人影,但是打望了一圈,直到太监接引入门,都没看到他。

    “嗡嗡”一阵巨号震耳欲聋,吱吱呀呀木轮滑地,城门洞开。

    城墙上方长长伫立着近百名禁军守卫,各个手持枪戢,后背弯弓,腰挂翎囊,面容冷酷地望着城下,但凡发现一点异动,便会毫不留情地当场射杀。

    余舒总觉如芒在背,抬头望了一眼,方知为何,干咽了一口唾沫,看着眼前巍峨城门,深洞洞通往这大安朝心脏的道路,心跳不争气地加剧,又有一些沉甸甸的觉悟,她将来是要与谁作对。

    她,真的可以抵抗吗?

    还是说,会落得当年云华一样下场,不明不白的葬身在这块土地上。

    余舒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当心脚下。”

    耳边传来一声提醒,袖摆被人轻轻拖住了,余舒脚步猛地一顿,回过神来,才发现景尘不知几时落到了她的身后,再低头一看,脚下正有一块铜浇的立砖,突起半尺,险些绊倒她。

    “谢了。”

    景尘手在下一刻就松开了,这通道中段不见阳光,昏暗中,他深深看她一眼,面无表情地越过了前头。

    这一小小插曲,并无人留意到,余舒收敛了心神,注意脚下,专心走路。

    皇城三重门,一宫环一宫,过了承天门,就是外朝。

    每日早朝就在太和殿,五品以上京官皆熟道路。再向左侧,乃是清平宫,为节日宴会之所,再往右侧,乃是丰庆宫,为举行盛典之所。

    七月水陆大会,正在丰庆宫中举行。

    宫殿之上,可以容纳千人,鸿柱拱天,窗檐斜飞,统有三百六十一扇天窗,日可有照阳,夜可览星辰。

    这一次水陆大会,皇上下令突然,由司天监、礼部、内务府三方操办,紧锣密鼓地安排了下来。

    今日殿上,红毯青帐,二百余座位,左右设列,皆是软席团蒲,长桌矮案。

    司天监与一众易师被安排在西侧落座,东侧则是王公皇子、文武大臣,以及番邦来使座位。中道铺着金霞赤毡,通向北端玉阶,上有一张云龙金榻,乃是帝王宝座。

    余舒他们最先被引入大殿,从上至下入席,她挨着景尘身后,坐在了第二排靠前一个位置。对面文臣武将纷纷落座,却没见到外邦来人。

    余舒因为是迟到司天监,并未参与到这一次操办,所以不知详细,见状疑惑,就问坐在她后头的谢兰。

    “今天来的,都有哪几国的使者?”

    她对大安地理知之甚少,只道北有凶蛮的蒙古金人,西出玉门关有回疆部落,东边儿大概是有倭国和朝鲜王朝。

    再多的,就不清楚了。

    “据说来的有四五个小国,有东洲来的,也有从西海来的,有东瀛使节,高丽使节,琉球使节,安南国使节,还有暹罗使节。”谢兰倒比她打听的清楚。

    余舒听说是这几国世界,差不多都能同五百年后对上号,心里就有了数。要说这当中她对哪一国来使更感兴趣,非是那东瀛倭国莫属了。

    大安强盛三百年,甚比她所知正史上的明代,这个时期,尚是万邦来朝,无人敢惹的。就不知道那些后世侵犯中土的小国,眼下是个什么态度。

    一面好奇,她一面打量四周,借这机会,记下了不少张生面孔。

    朝臣与易师坐齐,大约一刻过后,就听门外远远传来了仪仗声——

    “皇上驾到!”

    众人纷纷起立,余舒望着门口,不多久,就听一阵人语由远而至,先是一抹明黄出现在大殿门口。

    却是当今圣上,领着一群使节,游罢花园,进了丰庆宫。

    〖

第五百八十七章 水陆大会() 
宫殿之上,四座安静,兆庆皇帝侧身坐在宝榻上,一手撑头,一手垂在膝上,姿态随意地看着不远处长身竹立,正在讲解《易经》的景尘。

    “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阴阳合合,为天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