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事如易 >

第426部分

万事如易-第426部分

小说: 万事如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嬅迫不及待地点了一坛子好酒,菜还没上桌,就先给自己满上了,仰头一饮而尽,长舒一口气,对薛睿抱怨道:

    “来了京城,我娘比大哥管的都严实,连口辣酒都不给我喝,生怕我喝醉了会拎刀子出去砍人似的。”

    余舒“扑”地一声笑了。

    薛睿摇头暗叹:卫国夫人可不是就怕你惹祸么。

    姜嬅说着,又干了一杯,一条手臂搭在栏杆上,惬意地歪着脑袋,去听楼底下被人重重围起来的说书人正在讲的段子。

    那边正说到:“兀那东瀛小儿,一手持白蜡,一手持符咒,对着关狗的笼子絮絮叨叨说了一番鬼话,叫人听不明白——”

    姜嬅扭脸对同桌的二人道:“这是宫中水陆大会的段子,我前两天才跟我娘在一间茶楼里听过,讲的是司天监出了一位奇人,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被皇上封号淼灵使者,据说此人拜了位神仙做师父,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兼得阎王本领,能断人生死寿命,难得她竟是个女的,啧啧,我真想见见这神仙收的弟子,是不是生了三头六臂呢。”

    余舒和薛睿也都听到了楼下说书声,又闻姜嬅戏语,脸色微微古怪。

    余舒那眼神询问薛睿:她说的是我吧。

    薛睿迟疑:应该是你。。。吧?

    姜嬅不察两人脸色不对,兴冲冲地询问余舒:“莲房,你也是学易的,听说过这位淼灵使者吧?快跟我讲讲,是不是她真有那么神的?”

    “。。。。。。”余舒瞬间苦恼了,这要她怎么回答呢,告诉姜嬅她不是哪咤三太子,没有三个脑袋吗?

    “呵呵呵,”薛睿忍俊不禁,被余舒在桌底踩了一下脚,才止住笑声,对莫名其妙的姜嬅道:

    “你既然听过这段子,就没听人讲这淼灵使者姓甚名谁吗?”

    姜嬅搓了搓酒杯,回忆道:“唔,我记得他们是说,此人乃是今年大衍试上女算子,姓、姓什么来着,别慌啊,我想想,我知道的——”

    “姓余。”薛睿好心提醒她。

    姜嬅用力一拍桌子,“对了,就是姓余!余算子嘛!”

    隔壁几桌人侧目瞧了他们两眼。

    余舒扶额,这下子倒不知如何开口对姜嬅说了,这位郡主姑娘可真够马大哈的,都与她直呼其名了,到现在还不知道她是哪一号人物吗?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第六百一十三章 猜忌() 
三个人从酒馆出来,姜嬅仍觉得不可思议,频频看向余舒,很难将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姑娘,和说书人口中那个可以呼风唤雨的神仙弟子挂上钩。

    可是薛睿亲口说的,这还能有假。

    余舒今天也是头一回听到外面将她传成什么样子,她自己都觉得夸大了,何况是姜嬅呢,她也没有谦虚地对姜嬅解释她没那么厉害,只能在心中感慨,兆庆帝为了坐实明君之名,真是不遗余力地搞宣传啊。

    陆鸿和徐青在酒楼外头等候,两人午饭在周边买了几个驴肉火烧就打发了,见到余舒他们出来,便迎上前去。

    “大人,等下哪里去,要坐车吗?”

    姜嬅这才知道俩人不是跟着薛睿的,而是余舒的人,心头一阵异样,趁着余舒与两个侍卫说话,扭头去与薛睿咬牙道:

    “好你个薛大郎,怎么不早告诉我,害我在人家面前丢了丑。”

    她一开始是把余舒当成一个小易师,好运与薛睿结拜,还有些觉得余舒高攀了,对薛睿也有所不满,让她王兄平白多出一个义妹来,只当是余舒捡了大便宜呢。

    故此她对余舒就有点看不上,虽然交换了名字,但大部分是看了薛睿的面子,谁曾想人家根本就是山不在高呐。

    倒显得她小心眼子。

    薛睿淡淡一笑,没做解释,姜嬅对余舒如何作想,他很清楚,最开始没有提醒。自然有他的考量。

    因为出了这个小插曲,姜嬅没能喝得尽兴,面对余舒有些尴尬,便借口有事先择道走了。余舒跟着薛睿回到忘机楼,路上问他:

    “是不是知道我就是淼灵使者,让华岚失望了,我看她跑的挺快。”

    薛睿上下扫量她不修边幅的模样。一本正经地劝她道:“回去多裁几身好料子,你不是将才狠赢了一笔钱吗,别省那几个银子,拾掇拾掇,好歹出门不要辱没了御赐的封号。”

    余舒哪里听不出他调侃,一肘子拐到他腰上,笑瞪他一眼,低声道:

    “现在才知道嫌弃我,晚了。”

    薛睿收入耳中。俊挺的眉目晕开了一层绵绵的笑意。

    ***

    两人回到忘机楼。隔开了外面那些眼线。关起屋门,余舒才询问起薛睿有关太史书苑的命案有何进展。

    薛睿摇头道:“疑犯是有的,可追究起来又不大像。尚没有证据指认凶手,不好查。”

    比起曹幼龄遇害那一次闹出的动静。湛雪元死的可谓是悄无声息,湛氏在江西是一方望族,京城中却没它什么势力,一如北方文辰与南方夏江家,地方上的易学世家,再怎么名声赫赫,手长是伸不进安陵的,如果它们伸了过来,第一个不乐意的不是皇上,而是京城十二府,联起手来也要将它们砍断了。

    所有曹幼龄出事的第一时间,身在京城的曹家可以为她出头,致使兆庆帝下令薛睿一个月之内破案,可是湛雪元死在京城,她家族远在江西,赶过来都需要一段时日,所以也就没人逼着薛睿尽快破案。

    何况,这里头还藏着暗算景尘的那一伙逆贼的影子,兆庆帝与大提点这一君一臣,不定打的什么主意,又岂会依靠薛睿这个“分不清状况”的人来破案。

    余舒皱眉道:“若是纪星璇没被宁王解救就好了,她一定知道什么,能问出个一二,我们也不至于两眼摸瞎。”

    提起纪星璇,余舒不知该痛快她咎由自取,还是该懊恼她逃过一劫,有时候她真怀疑纪星璇是不是长了前后眼,才能刚好在那个生死存亡的节骨眼上,被诊出怀了宁王子嗣。

    薛睿沉吟道:“当初圣上密旨让宁王领走了纪星璇,那时他们尚没有确认破命人是谁,所以圣上对宁王的偏爱之心占了上风,才放过了纪星璇,可是如今你这个破命人就差没有暴露了,宁王一个未出世的子嗣,便不足为重,依我看,圣上或许正后悔没有沿着纪星璇这条线追查下去,不定什么时候,就要问宁王要人了。”

    余舒迟疑道:“你是说,皇上私底下还会派人再查纪星璇?”

    薛睿点点头。

    余舒顿时分不清这是个好消息,还是个坏消息了,好的是若能从纪星璇身上找出那个藏匿在太史书苑,要杀破命人的凶手,她这个真货就安全了。

    坏的是,等到兆庆帝拔除了那一伙贼人之日,即是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将她与景尘凑对之时。

    薛睿看着余舒起伏的神色,突然问道:“阿舒,你想没想过,暗中那一伙人为何要针对景尘,寻找破命人,戕害无辜。”

    余舒挑挑眉毛:“不是说他们是反贼么,知道景尘这个大安祸子能够左右国运,而与破命人生死攸关,所以才想从中下手,以便将来造反。”

    薛睿眼底浮光,道:“既然如此,那何不直接杀了景尘这个大安祸子来得痛快,非要寻你这个破命人做什么,你说过,景尘在义阳寻找破命人无果,刚一离开,就遭人暗算,被人重伤之后抛弃江上,可你救到他时,他仍有一口气在,并且被人银针埋穴,失忆又失语,若是有人存心杀他,何必多此一举呢?”

    余舒一愣,经他这么一说,她也觉得奇怪了,是啊,假如那一伙人是为了造反所以才要找到破命人杀害,那何不干脆杀了景尘这个明摆着的大安祸子来的痛快,怎么会留他一命,没有致死。

    这个问题,她以前没仔细想过,是因为景尘恢复记忆之后,却记不清楚他在南方遭人追杀那一段,所以她便下意识的以为,是他死里逃生,却不曾想,是有人故意留他不死。

    可是为什么,他们不杀景尘,反倒要弄死她这个破命人呢?

    “。。。我怎么愈发糊涂了,大哥你说,假如他们不是为了造反,又是为了什么?”事关己身,她脑子有些混乱,抬头便见薛睿两眼幽幽地盯着她,一语惊人——

    “你何不换个想法,幕后那人不管是不是要造反,他要阻挠皇上与司天监是真,然而他不想让景尘死,那就只能对破命人下手了,会有什么人,既不想杀害景尘,又想尽办法要从中破坏呢?”

    余舒被他看得眼皮直蹦跶,脑海里硬是冒出一个人来,她嘴巴不听使唤,一张一合,与薛睿同时说出了这个人——

    “云华。”

    “云华。”

第六百一十四章 常州云沐枫() 
夜深了,余舒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满脑子都是白天与薛睿的对话,知道云华没死是一回事,但怀疑他就是主使太史书苑两起命案的元凶,则是另一回事了。

    在余舒的认知里,云华这个素昧谋面的大师兄,活着是一个风光霁月的人物,死了那也是个传说,绝对和杀人凶手沾不上半点边。

    如果真是云华,那余舒只能赞他一声够心狠,为了阻拦大安祸子破命,对景尘这个亲生儿子都下得去手,打个半死不活抛在江上,好险被她捡了回去,不然岂不喂鱼。

    如果不是云华,那他二十年前没死,这二十年又藏身何地?

    余舒想了一夜,第二天顶着一对乌眼,薛睿见了颇为后悔,心说不该还没查明就告诉她,便安慰道:“仅是一种推测,你别太往心里去。”

    余舒摇摇头,她越想越觉得景尘遇害和太史书苑的命案和云华脱不了干系,最大的可能——就是云华当年暴露了他毁去《玄女六壬书》的目的,被大安皇室诛杀,金蝉脱壳之后,便隐姓埋名暗中布局,一直等到景尘这个大安祸子从龙虎山下来,才动手。

    景尘告诉她,大提点亲口说过,大安祸子大约是百年出一人,是命定亦是劫数,照时间来推算,景尘应该是大安开国至今出现的第三个祸子,而破命人似乎并不与祸子一同出现,也只有祸子才能从皇陵古墓中卜见破命人。

    所以,云华必定是在景尘出生之时就知道他的儿子是大安祸子,他没能毁掉《玄女六壬书》,但是知道了这本书上的秘密,于是就改为阻止大安祸子破命,他舍不得杀了自己的儿子,那只能等待景尘找到破命人那一天。再对破命人下手。

    这么算起来,《玄女六壬书》上面最关键的部分,应当就是大安祸子一说,攸关安朝气数存亡。攸关天下太平与否。

    青铮对于毁掉《玄女六壬书》的执念很深,不然也不会派了大徒弟冒险进京,之后未果,隔了二十年。又收下她为徒,再使她进京。

    “我师父青铮道人,易极六字,知福祸。断生死,那他一定算得出云华未死,但我当初听他口气。是与云华分别多年。一直未能重逢,即是说,云华当年遇险之后,不知所踪,也未回去找师父。”

    余舒自言自语,总觉得云华的执念有些莫名其妙,他是尊奉师命进京毁书。书没毁掉,反而把亲生儿子搭了进去,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不应该想方设法与青铮道人会和吗?

    云华同她不一样,青铮说他三十年前就收了这个大徒弟,那至少教养了他十年,有这样视若亲子的师徒情分,她不信青铮会像对她一样对云华撒手不管,一定给他留有退路,不会让他找不到自己。

    可是云华二十年前“死”后,没有回到青铮身边,而是选择了独自蛰伏,给她的感觉就好像,他故意躲着青铮,不愿让青铮干涉他似的。

    “你似乎说过,云华昔年进京之前,已有妻子?”薛睿冷不丁地问道。

    “嗯,师父在我面前提起,说我那位大师兄已经娶妻生子。”余舒回想起来,青铮提到云华时,便是一脸的自豪,可惜她当时多喝了几口辣酒,昏睡过去没有听完整。

    “那。。。云华的元配夫人与孩子,如今又在何处?”

    余舒摇摇头,随口道:“说不定在哪里好好活着,不然就是死——”

    她话声卡住,咬了下舌头,忽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两只眼睛飘忽不定。

    她没留意对面,薛睿脸上一阵凛然,双目轻磕。

    两人之间沉默了一小会儿,薛睿出声道:“你见过云华参加大衍试的卷子,可还记得上面写有他是哪里人士?”

    这都多半年前的事情了,余舒凭着云华的一张星术试卷坑了纪家祖孙,如今那卷子都毁尸灭迹了,所幸她记性不错,尚没模糊,“我记得那张卷子上写的他是常州人。”

    大衍试考生都发有考贴,没有什么学号,所有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