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事如易 >

第564部分

万事如易-第564部分

小说: 万事如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舒以为是她听错了,朱青珏也不可置信地叫了一声:“爹?”

    朱慕昭不理会他,执意地看着余舒,他的确是在请求,而不是要挟。余舒在短暂的惊讶之后,便摇头拒绝了他——“恕我不能答应您。”

    朱慕昭不死心道:“我这儿子,也算是一表人才,虽是缺了些上进心,但是他心肠耿直,十分良善。你若答应嫁他,朱家家业便交由你手中,权当聘礼。”

    十二府世家之首,累世富贵,朱慕昭所留家产,根本已经到了余舒无法想象的地步。可他更清楚,没有他,朱青珏根本保不住这样的富贵,最后不是落入旁人之手,便是人财两伤。

    怎知余舒仍是摇头,却承诺他道:“您放心,就算我不与朱师兄结两姓之好,日后定也护着朱家,直到我护不住那一天。”

    朱慕昭固然失望,但他没有强求,确认了她的许诺非假,他累得闭上眼睛,感觉到意识逐渐变得模糊,他的声音变得喃喃不清,朱青珏握紧了他的手,凑近他面前,才听到他说的什么——

    “爹,司天监没有毁在我手上,我守住它了。。。。。。”

    朱慕昭权倾朝野十余载,弥留之际,最放不下的是他的独生儿子朱青珏,念念不忘的却是他对先父朱昶的誓言。

    朱青珏跪在床头泣不成声,余舒伸手探了探朱慕昭的鼻息,脸色黯然。

    一代权臣,就这样平静地离开了人世。悬在余舒头顶上的那一把利剑终于消失无形,可是她最先感到的不是轻松和畅快,反而是一阵伤怀,说不上来是为什么。

    “朱师兄节哀。”她拍拍朱青珏的肩膀,转身到外面去讣告众人。

    荣恩侯一大把年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最后是被尹元戎搀回去的。司天监一众官员先后赶来,任奇鸣带头在院内长跪不起,哭声不止。

    余舒没有指摘他们此举不妥,默默地帮着朱青珏料理起朱慕昭的后事,俨然是要借此机会,表示她与朱家亲厚,打消某些人的贪念。

    ***

    当晚,余舒匆匆带着朱慕昭的讣闻进宫面圣,崇贞帝看起来十分伤心,听她追忆了朱慕昭生平之事,有感而发,当即下达了一道圣旨,追封其为顺昌伯,三代袭爵。

    这是余舒所能为朱家争取到的最后一点好处,皇帝实在不是个念旧之人,再过一阵子,要他想起朱慕昭的好处可就难了。

    深夜,余舒带着新鲜出炉的圣旨,又匆匆赶回了朱家。死者封爵,朱青珏年纪轻轻就袭了顺昌伯位,却没有分毫喜悦,高兴的也只有那些需要仰仗朱家势力的亲戚。

    就这样,余舒早出晚归,一连在朱家逗留了七日。遵照朱慕昭生前遗愿,停灵七日后便入棺出殡,她和荣恩侯一左一右扶棺送葬,步行十里,后成一段佳话。

    丧事后,余舒再回到司天监,明显地感觉到底下官员对她的恭敬不似先前流于表面,多了几分真心实意,想想便知是她前阵子为朱慕昭守灵送葬一事,倒是意外收获了几份忠心。

    又过三日,朱青珏突然来访,带着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人。

    “这是孤鸿,”朱青珏为她介绍,“我也不知道他是我爹从哪儿找来的仆人,我爹死后,他便一直缠着我,不胜其烦。孤鸿武功高强,想来于你有用,我便把人给你送来了,你收留他吧。”

    在他身后,站着一个两手抱剑的男子,约莫三十岁,个头瘦高,臭着一张脸,浑身上下写满了“不爽”两个字。1152

第七百八十八章 番外 (十十二)() 
余舒入主太曦楼。《

    这里是历代大提点的官邸,位于司天监九宫格局的正北方向,占据坎位,宗正司东临。独立的庭,四面竹林环绕,环境清幽,园中有一池活水,楼宇就座落在湖水中央,唯有一条九曲桥可以抵达对岸。

    朱慕昭卸任后,便将他的私人物品都从楼里挪了出来,余舒独步走进略显空旷的大厅里,带着一种不同以往的心情打量着这个地方,目光落在了雕栏玉阶之中的宝椅上,过去十五年,朱慕昭就是坐在那个位置上发号施令,睥睨满朝文武,真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昨日刚刚接到圣旨,会记司正在赶制她的朝服和官衣,她此时身上仍穿着三品右令官的银纱罩袍,肩上绣着北斗星宫,本来女官的补子另有图案,这三品的女右令该是空谷幽兰,只是会记司一时仓促,用错了图案,她也没有纠正,因为她那时已经知道,不久的将来,她会坐在这个位置上,换上三百年来唯有停留在宁真皇后肩头的图纹——彼岸花。

    彼岸花又名曼珠沙华,取自梵语,非是在道教典籍中出现的灵草仙木,有句“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生生相错”,便是说这曼珠沙华开在冥界忘川河畔,寓意着轮回、往生。然而,它是宁真皇后亲自选定的象征,代表着朝堂之上,站得最高的女人。

    辛雅领着一个刀笔吏进来,看到坐在宝椅上的余舒,两只眼睛微微闪烁,笑眯眯地上前见礼,然后说明来意。

    “太日后久居此处,千万不能住着不舒坦,您看看这楼里缺些什么,需要添置些什么,提一提下官也好记下,尽快重新布置起来。”

    会记司掌管财物,单就每年全国各地大易馆的税收便是一笔天额数字,可以说是富得流油,辛雅不愧是个精明人,识时务,余舒刚刚坐到这个位置,手段高低尚不清楚,底下一群人静静观望,他却是头一个主动上来献殷勤的。

    余舒淡淡笑道:“这里是有些冷清,我不大喜欢,你看着收拾吧。”说完,便不再管他,拿起桌上宗正司昨日送来的卷宗翻看起来。她没有因为和辛六那一层关系,就将辛雅当成是长辈以礼相待,坐在这里,她只需要记得她是司天监大提点。

    “这里的屏风也全部换掉,用上琉璃架子,记下。”

    “再添六盏龟背驮鹤红木灯架,两尊乌金兽头熏炉,一对天青釉渔戏双耳瓶……”

    “马上就要入冬了,被褥软枕样样四套,椅搭子别忘了记下。”

    他跑前跑后,几乎是将太曦楼的摆设里里外外换了一个遍儿,这才心满意足地带人离去。在他走后不久,任少监就带着宗正司几个官员前来拜见,余舒现在是宗正司的长官,任奇鸣理所当然成了她的副手,他是朱慕昭一手调教出来的人才,务实能干,又忠心耿耿,原本是最有希望继承朱慕昭衣钵的人,可惜半路杀出了一个她。

    …遑论任奇鸣和余舒之间还有些嫌隙,早先他对她动用私刑,拧断了她一根小指,再加上他夫人任瑞氏在背后议论她长短,虽算不得仇,却也是结了怨的。

    余舒对宗正司的职权早有了解,可以说司天监的权势就是集中在这一司——大到主持皇家祭祀、撰写帝王谱系、掌管宗族名册以及赏罚宗室,小到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嗣袭爵位、拟定封号诸事。

    就拿宁王来说,他监国的时候是最风光的时候,孔芪告御状指控他谋害十公主,当时先皇正在华珍园养病不理朝政,这案子大理寺不敢接,宗正司就敢一手包揽,说判你宁王有罪你就是有罪,说关你监禁就关你监禁,一点不带含糊的。

    任奇鸣带人将宗正司近来的大小事务向余舒汇报了一通,一板一眼十分规矩,余舒看得出他心里并不服气她坐这个位置,不过因为这是朱慕昭的决定,他才会顺从。于是谈完正事,便留下了他,让其他人都退下了。

    “不知大提点还有什么指示?”任奇鸣没有尊称她为“太”,在他眼里,她尚且配不上这个尊号。

    余舒挑眉笑笑,侧过身子换了一个舒服的坐姿,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搁在白玉案头,细细长长的手指灵活地轻叩桌面,她端详了他片刻,不疾不徐地问道:

    “任少监在司天监待了多少年了?”

    任奇鸣低头道:“下官是兆庆三年入仕的。”

    “十二年了啊,”余舒感慨一声,“算来本座只够你一个零头。”她是去年七月入得司天监,至今方才一年零三个月不到。

    任奇鸣木着脸道:“那您当真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这可不是恭维的话,余舒呵呵一笑,语气漫不经心地问道:“那你可知道,我是凭什么坐上这个位置的?”

    任奇鸣闻言,抬头看了她一眼,心思急转,道:“下官不敢非议。”

    余舒收起笑脸,冷眼看着他道:“你是不敢非议,不是没有非议。想必你清清楚楚,因为我是破命人,朱公才对我另眼相看,让我接掌司天监,正是因为只有我才有希望寻回《玄女六壬,守住大安基业。你既然清楚这些,就更该知道,除了我,没人能坐稳这个位置,我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只警告你一次,也只给你这一次机会,要么,你取信于我,要么,我找人顶替你。”

    言下之意,竟是在告诉他:要么服我,要么就滚。

    任奇鸣身形一僵,紧咬牙关,先是觉得羞愤,但他对上她盛气凌人的就冷静了下来。他人到中年,早过了意气用事的年纪,若是搁在十年前,听到有人对他这么说话,他一定会转身就走。可是现在,他却反复咀嚼了她这一番冷言冷语,渐渐汗湿了后背。

    没人比他更清楚,余舒这个年纪轻轻的女人手中握有多少权柄,不提她的名声与能力,上一代大提点朱慕昭将黑衣卫的指挥权移交到她手上,她又是朱慕昭之外,当世唯一习得“太骨神课”之人,崇贞帝对她青睐有加,当今皇后亦同她关系亲密。诚如她所言,大提点这个位置,除了她,无人可以胜任。

    由此看来,她威胁他要找人顶替他的话,不只是说说而已。然而他知道太多朝廷秘辛,每一件都足以致命,如果他就这么离开司天监,她不会放过他,皇帝也不会放过他,最后好不过一具全尸而已。

    …任奇鸣郁郁不满了几个月,这一刻突然间想通了,他没有别的选择,要么活命,要么找死。

    “原是下官糊涂了,”他深深望了一眼余舒,握紧的拳头悄悄松开,提着衣摆的屈膝在地,几乎是俯首帖耳地恭声道:“求太恕我不敬之罪。”

    余舒满意地扬起嘴角,点点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少监起来吧,日后本座需要倚重你的地方还多着呢,你莫要再糊涂了便是。”

    她自己就是个硬骨头,对付起来这种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人,自然是得心应手,什么礼贤下士、平易近人都是屁话,只有让他认清现实,他才会乖乖听命。

    任奇鸣这才在她面前服了软,接着就向她禀报了一件“趣事”。

    “昨夜太史苑几位士到我府上求见,见面之后,便旁敲侧击,闻着他们的意思,却是不满您接掌司天监,存心挑拨是非,撺掇我与您争权。”

    余舒问他都有谁,他便一一举发,当她听到韩闻广的名字,不由地讥笑出声,眼神一闪,心想到:她上任之初,人心不稳在所难免,正要杀鸡儆猴的时候,就有那自己找死的人送上门来。

    任奇鸣倒也知趣,这背后一刀捅得干脆,既撇清了关系,又向她投诚。

    余舒于是问他:“你以为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任奇鸣词严厉色道:“下官看来,几位士是日子太过清闲,才会心气浮躁,尽打些不该有的主意,若是不加以惩戒,唯恐他们日后更加猖狂。”

    “少监所言极是,”余舒想了想,坐正身子,从笔架上摘了一杆湖笔。任奇鸣见状,犹豫了一下子,便上前为她研墨。

    余舒晃动着笔杆,念念有词道:“我曾在太史苑求学数月,发现许多不好的风气,比如某些士自恃甚高,将苦苦求学的生拒之门外,也有些士乘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并不专心教学。这般种种,皆是因为十八士各自为政,少了一个主持大局的人,司天监又多有放纵,才导致今天。不如从中挑选一位长,再从司天监派去一位监官,督促太史苑端正风气。”

    此举不止出于私心,太史苑向来是司天监补录官员的首选之地,不能烂在根上。r52

第七百八十九章 番外 (十三)() 


第七百九十章 番外(十四)() 
'☆更。新。最。快☆无。弹。窗☆全。免。费'

    由冯啸率领的讨逆大军在定州城外安营扎寨,向北一百里,便是大燕的渔阳郡治下。※;更~新~最~快!w  s h u.bsp;o m※先行军只有三万人马,不敢冒进,便派出斥候先往渔阳刺探军情,殊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已被探子传回宁冬城。

    姜怀赢割据了东北五郡,占六十二县之地,乃大安疆土十分之一。他称帝之前,便有过半州县官员自愿臣服,余下不尊者,皆以武力强占。东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