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事如易 >

第616部分

万事如易-第616部分

小说: 万事如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来可笑,他堂堂七尺男儿,竟然将她一个女子当成依赖,哪怕两地相隔终日不见,只要念起她来,就让他变得无惧无畏,不怕前路凶险,不怕刀枪无眼。因为他坚信,就算他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不复存在,她也还是会等着他回到她身边。

    他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或许正是多年前在义阳城的街道上,那一次回眸。(未完待续。)

第八百零八章 番外 三十二() 
次日,薛睿陪着余舒一起去了大理寺。顶点小说om更新最快*/下载起舞电子书;;;;○饶是之前他半哄半吓地释放了一批官员回家,此处仍是关押着不少前朝重臣,诸如靖国公、忠勇伯之流,当年哪一个不是位高权重,如今沦为阶下囚,却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薛睿可以念在旧情留给郭槐安他们一条后路,却不会轻易放过这些在薛家获罪和余舒落难之际落井下石的人。

    牢房里,司天监上上下下几十名官员被困了十多天,不许人探视,也听不到外面的风声,只知道前阵子有些人陆陆续续被放了出去,归顺了新朝。

    他们从进来那天起就憋着一口气,哪怕心里头战战兢兢,一日更比一日着急,但是没到那最后一步,没有一个人敢违背余舒的命令,哪怕江山易主,不等到她的消息传来,不知她是死是活,谁也不敢擅作主张。

    那个女人掌权这几年,手腕强硬比之前任大提点有过之而不及,十二府世家被她轮番收拾了一通,如今司天监留下来的高官哪一个不是对她马首是瞻。纵然有人生出异心,也要掂量掂量背叛她的下场,万一她这次侥幸逃过一劫,等到她卷土重来之日,他们只会比现在更惨。

    于是乎,亡国之时大难临头,司天监竟然成了最硬的一块骨头,落在那等已经逃出生天的旧臣眼中,可不就是余舒的厉害了。

    “王爷您往这边走,人都在前头关着。”

    死气沉沉的牢房里。突然传来的人声格外清楚,随着一连串的脚步声逼近,被关在牢笼里的易官们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警醒地望着来人的方向,心里头一阵地发憷,唯恐是来提刑的。

    外头是大白天,牢顶的天窗透着光,一束一束地打在狭窄的过道上,当他们看清楚走在中间并肩而行的那两道人影时候,不禁瞪直了眼睛。木愣愣地从地上爬起来。

    大燕平王爷。他们早就见过,不是没人怀疑他就是失踪多年的薛家大公子,那样貌实在相似,只是没人胆敢宣之于口。然而现在让他们目瞪口呆的。却是毫发无损地走在他身侧的华服女子。

    “太、太书!”当时就有人激动地叫出声来。

    文少安最先扑到了牢门边上。看清了余舒的模样,险些喜极而泣。人尽皆知他是她手底下最听话的一名属下,不知多少人背后冷嘲热讽他是她门前一条恶狗。可谁知他若不是跟了她这么个主子,就凭他的出身,这辈子根本就没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哪能年纪轻轻就做了太承司少卿,既受了她的恩惠,被人骂是一条狗又何妨。

    “您能平安无恙,真是太好了。”

    余舒对着他安抚地点点头,扫了一圈关在周围牢房里的部下,打量他们面黄肌瘦,身带镣铐的狼狈相,心知他们这回受了煎熬,却能坚持等到她出现,已是十分难得。

    “委屈你们了,本座这就带你们出去。”说着便对薛睿点头示意,让狱卒打开牢门放人出去。

    喜从天降,司天监众人没想到她刚一露面就能放了他们,顿时惊喜交加,当真觉得是来了救星,不枉他们咬紧牙关熬过这些天。

    “太书,这、这是要放我们回家吗?”

    余舒平视前方,两手叠拢在腹部,神色凝重地宣布道“前朝已故,大燕取而代之,此乃天命所归,本座承蒙当今圣上感召,现今归顺于本朝,复任大提点一职。尔等是否愿追随于我,复兴司天监,辅佐当今皇帝,造福天下黎民?”

    众人再吃一惊,面面相觑,一时间没了主张。这事儿要是换在半个月前,他们还要纠结一场,可是前头出去了那些人,听说都官复原职了,眼下余舒这里发了话,他们若是不应,难道这一群亡国之臣要梗着脖子去殉国么?

    “下官宁愿追随太书。”

    “辛某也是。”

    最先出声回应的是文少安和辛雅,文少安也就罢了,辛雅可是司天监这一群人里最最老奸巨猾的那一个,君不见余舒掌权之后,就连德高望重的曹左令都被她连根拔除,唯独他平平安安地坐在左判官位上,一动不动。

    角落里,任奇鸣轻轻叹了一口气,望着余舒镇静的模样,心知安朝大势已去。她没能保住圣祖的江山,却保住了司天监,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一切谨遵太书吩咐。”任奇鸣不由想到倘若朱公在天有灵,是不是会后悔将司天监交到她手上呢?

    眼看三司两局的主事官和副官都点了头,余下众人再没什么好犹豫的,纷纷躬身作揖,响应她的号召。就这样,余舒不费吹灰之力便招抚了一群易官重新为她效力,可想而知今后这些人要想在新朝立足,必然要牢牢地依附在她左右。

    她的嘴角微微翘起,抬抬手“都免礼吧。”

    薛睿背手立在她身后,待她施了恩惠,这才走上前板起脸道“你等应当庆幸,幸有余大人极力为你们求情,否则哪有这样便宜的好事,赦免了你们不说,还叫你们官复原职,你们真该出去打听打听,多少王公侯伯还在这牢里等待发落,哼。”

    众人被他寥寥几句话说得是心虚后怕,对余舒敬畏之余,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

    随后,薛睿便把这几间牢里的人都放了,登记了名册交给余舒,另有几名女官被关押在别处,她同样亲自去了一趟,把人都领了出来。

    能进到司天监的女人自然是不同于寻常弱女子,吕夫人和司徒晴岚身为其中佼佼者,比那些男人更能沉得住气,终于盼到余舒出现。没哭也没闹,二话不说地选择追随她而去。

    次日,司天监楼门外的两道封条除去,再次恢复了人气。余舒重掌司天监的消息不胫而走,震惊了朝中一干人等。然而,无人胆敢非议,指摘她半句不是。一来是燕军攻破京城那一日,余舒奋勇救驾无人不知,二来是宫中庆功宴上平王爷当众为她正名,就连燕帝都亲口赞誉她的品行。谁人想要骂她奸佞。先得照照镜子看看自己。

    与此同时,北方战乱平息,大量流民涌入紫荆关内,可是国库存粮不多无力赈灾。朝中平王一派主张先行拨粮赈灾。同时调遣兵马南下征粮。也可一鼓作气扫清前朝余孽。另一派则是反对再兴战事浪费粮草,建议将流民灾民赶往南方,分减国库压力。

    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说白了就是国库空虚,没钱了,一群人喊着要抢,一群人喊着要省。

    就在燕帝被他们吵得焦头烂额之际,此事又有转机——司天监由余舒带头,捐献了百万银两,用以充盈国库,京城十二府世家纷纷响应,有钱的捐钱,有粮的捐粮,短短几日,便筹集了财帛五百余万两,粮草三十万石,算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燕帝大喜,当即下旨拨粮赈灾,另一方面发放招安文书,任命了一名钦差大臣并一名征南大将军,出发前往南方征粮,沿途招安。

    这一回余舒带头捐钱捐粮,在皇帝跟前赚足了好感,事后很是在朝堂上褒奖了一番她的深明大义,还让史官给她记上一笔。可怜被迫放血却没讨到好处的十二府世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当成是花钱消灾,换个心里踏实,夜里睡得安稳。

    甭管多少人在背后骂她,余舒依然我行我素。在她看来,这些个盘根错节的易学世家,就是前朝腐朽的根本之一,因为司天监的存在,他们滥用特权,敛财无度又为富不仁,介乎朝廷与百姓之间,可是既不利国也不利民,天长日久就成了这国家的蛀虫。

    大燕立国,不似前朝推崇易学,再加上她从中作梗,皇帝看重的变成了她个人,而非是司天监。这就让那些易学世家没了仰仗,丢失了根基,再无法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早晚有一天,易学世家会淡出朝堂的视野,走向没落。

    余舒不觉得自己这样做有错,三百年前易学的盛行有它的原由,三百年后易学的衰落也有它的原由,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恰如易道有云“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万事万物循环往复,革故鼎新才是天道伦常。

    。。。。。。

    赈灾一事平息后,余舒带着纯钧剑进宫面圣,当然,是来自龙虎山的那一柄“纯钧剑”,非是她暗中收藏起来的那一柄锈剑。

    虽是伪造之物,却也是一柄削铁如泥的宝剑,不然也不会骗过了朱慕昭的双眼。

    燕帝拿在手中比划了两下,轻而易举地就将龙案削掉了一角,吓得一旁侍候的太监总管两腿一软,跪在地上劝驾——“求圣上保重,万万不可伤到龙体啊!”

    “哈哈哈!”燕帝高兴地大笑起来,不理会这奴才哭求,爱不释手地摆弄着手上的宝剑,对余舒道“如此神兵利器,方才衬得上朕九五之尊。”

    听其口气,倒是不怀疑此剑有假。

    余舒等他稀罕够了,这才出声道“此物事关玄女六壬书,未免泄露风声打草惊蛇,还请圣上不要轻易将纯钧剑示人。”

    燕帝朝她摆摆手“朕知道了。”接着又抬头对她笑了笑,道“余卿立了两件大功,你想要什么赏赐,说来朕听听?”

    余舒垂头道“为君分忧是身为臣子应尽的本分,臣别无所求。”

    “那可不行,朕一向赏罚分明,”燕帝忍着笑,“朕见你这般年纪却还孤身一人,想必是眼光极高,看不上凡夫俗子。刚巧朕有一位义弟,生的是一表人才,文武双全,更难得是他洁身自好,身边半个红粉知己也无,不如朕就将他赏赐给你做夫婿,你看这样可好?”

    余舒愣了一下,哭笑不得地抬头望了皇帝一眼,明知他是在捉弄她和薛睿,却情不自禁地露出笑脸,提起裙摆由衷地拜下,高声道

    “臣,谢主隆恩。”

    真想见一见薛睿知道他是被皇帝当成奖赏赐给了她,会是怎样一副呆相。。。

第八百零九章 番外 三十三() 
纯文字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余舒在御书房待了不过半个时辰,太后那边不知怎么得着信儿,直接派了身边的大宫女到泰安殿讨人。更新最快

    “启禀皇上,太后娘娘正要宣余大提点进宫,刚巧听闻人在您这儿,便让奴婢前来传话。”

    余舒端坐在御赐的座椅上,手捧着一盏凉茶装聋作哑。后宫探听前朝之事乃是大忌,不过燕帝孝顺,并不计较韦太后逾矩。

    “哦?母后要见余卿何事?”燕帝好奇地一问。有点儿担心是姜嬅还没死心,太后爱女心切,奈何不了薛睿,转而向余舒这边下手了。

    “回皇上的话,太后应是为了后宫选妃之事宣见余大提点。”

    燕帝“唔”了一声,转头对余舒道:“既然如此,你就到后宫走一趟,听听太后有何吩咐。”

    余舒这才起立道:“臣先告退。”

    她倒是不怕韦太后找茬,优哉游哉地跟在宫人身后头去了。大燕迁都进京不到两个月,后宫虚空,就只住了韦太后和姜嬅母女,连个排的上号的妃嫔都没有。燕帝在宁冬城时候倒有几个侍妾,却无一得宠,进京之后不声不响地封了美人,幽居在偏殿。

    韦太后身为后宫之中地位最高的女人,当然是住进了慈宁宫。余舒是后宫的常客,宫里的女人她见识得多了,不管是当年宠冠六宫的薛贵妃,亦或是机关算尽的瑞皇后,再到后来俘获帝心的夏江皇后,还有自作聪明的瑞淑妃,抛开个人恩怨不提,她对这些盛开又凋零的女子皆是抱着一丝同情。

    韦太后却是个中另类,她既没有经历过争宠又没有经历过夺嫡,她是凭着儿子实打实打下江山换来的这份尊荣,能够养育出一位开国皇帝,这本身就说明了她的能耐,所以就算她不通后宫那些阴私手段,也绝对是一个不好惹的女人。

    余舒在心里给韦太后定了位,进了慈宁宫后,脸上神情不变,被人带到韦太后面前,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

    “臣余舒叩见太后娘娘。”

    韦太后斜倚在凉榻上,向下扫了她一眼,没多为难她便叫了起,“赐座。”早在五六年前,两人就有过一面之缘,说来有意思,那回也是为了给燕帝选妃,只不过上一回选的是王妃,这一回选的是后妃。

    余舒后退两步坐下了,两手平放在膝头,目不斜视,没有抬头多看座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