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世风波 >

第348部分

盛世风波-第348部分

小说: 盛世风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哥舒翰态度变软,安禄山诡秘的一笑,走回皇帝的座位,慎重的对哥舒翰说道:“你要保名声,去效忠昏君。这个要求可以满足你,但是大殿之上,不好赐酒,散朝之后,赐你一顿带毒的酒宴。”

    安禄山手一挥,站起身来,李猪儿上来说道:“散朝。”群臣一齐跪下,高呼万岁,恭送安禄山离开。这一幕落在哥舒翰的眼里,惊叹不已。心想这威风不比皇上上朝逊色,这胡子真能笼络人心。

    双名护卫押着哥舒翰进了燕朝的皇帝安禄山的内宫,餐桌上已经摆满了菜肴,上面冒着热气。一壶酒就放在旁边,酒樽十分高级。

    护卫离开了,房间里只有哥舒翰一人。看到热气腾腾的美味,他不安的心情,立即消失,对安禄山也有了新的认识。自言自语的说道:“想不到啊,他对我这样好,临死前还赐我一顿酒喝。唉,要是同在一朝,说不定已经消除前嫌,成了好朋友了。”拿起酒壶,准备倒酒。

    安禄山突然从内屋出来,笑着说道:“怎么这样急啊?一个喝酒太寂寞,我来陪陪你。”便坐到了主位之上。李猪儿从哥舒翰手上接过酒壶,向酒杯上倒酒。

    哥舒翰早已解除了诫心,坐下说道:“上路之前,能痛快淋漓的饮一顿,已经知足了,你现在是燕朝的皇帝,来陪我这将死之人,不觉得降低了身份吗?”

    安禄山拿起酒杯说道:“我们同朝为官一段时间,虽然彼此不服对方,但猩猩相惜。现在你要尽忠,我虽然是你的对立面,也要尽主人之宜,让你体面的离去。设宴与你同桌把盏,送你上路,希望你去了阎罗王那里,一样受到重用,做一个鬼雄。”

    餐桌上只有他们俩人,哥舒翰心想,反正就要死了,能痛快一下很好。举起酒杯说道:“今天是我在阳世间的最后一顿酒,能有你这个老对手相陪,心满意足。如果还是同朝为官,说不定我们之间会尽释前嫌,成为好朋友。来,我先敬你一杯。”

    安禄山一口吞下,对哥舒翰说道:“我早就想和你聚在一起,按你的请求,这杯毒酒放在一边,到最后喝。我们先尽兴,痛快了之后,什么事都不怕了。来,我以主人的身份,敬你一杯。”

    哥舒翰一口干了,斟满一杯酒说道:“我再敬你一杯。”安禄山干了,他照了照杯底说道:“唐玄宗老了,杨国忠无能,才使你落得如此下场。”

    哥舒翰几杯酒下肚,胆子也壮了,加上被说中了心事,用手抹了一下胡须说道:“唐玄宗已经老态龙钟,一心只想与杨贵妃享乐,一味听从杨国忠的摆布,现在潼关失守,主力丧失,崩溃在即。”

    安禄山说道:“李隆基前二十五年非常出色,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几个宰相,宵旰图治,国力日益强大。到了李林甫,开始结党营私,朝政腐败。到了杨国忠,不但萧规曹随,而且变本加厉,乱来一气。就是我不反,再过得几年,天下的老百姓都要起来造反了。你为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皇帝尽忠,划算吗?”

    哥舒说道:“杨国忠的确不是个东西,当时我在潼关的时候,他处处与我作对。王思礼劝我兵谏,我当时如果听了王思礼的话,果断行事,挟天子以令诸侯,学习曹操。现在就能与你安禄山抗衡了,不会落到今天的下场。”

    安禄山说道:“不错,如果是这样,我们现在就是对手了。说不定是两分的局面。现在李隆基已经走投无路,唐朝灭亡在即,你对一个即将灭亡的皇帝尽忠,史书上也不会有好评价。”

    哥舒翰将酒杯重重的磕了一下桌面,倒上酒说道:“我再敬你一杯,我觉得我们以前的不睦都是偏见造成的。陛下思维敏捷,决断果决,以前是个帅才,现在是位明主。我哥舒翰望尘莫及,不知我这残疾之人,还能为陛下用否?”

    安禄山大喜,马上说道“哥舒将军一代勇将,我现在封你为大燕朝的司空,位列三公,享受一品待遇。”

    此时的哥舒翰,已完全没有了英雄胆色,居然跪在安禄山面前,伏地谢罪:“肉眼不识陛下,以至于此。陛下是拨乱之主,天命所归。现在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我为陛下招降他们,可一举平定这三方唐军。”

    安禄山上前将他扶起来说道:“哥舒司空屈居我的摩下,本不应该。我有心封你为一字并肩王,但没有功劳,不好成文。你如果能让这三人来投燕朝,便立下了奇功,就是大燕的一字并肩王。”

    可见安禄山真正重视的,是这三人。如果如他所愿,李光弼、鲁炅、来瑱投靠到他的摩下的话,历史真的就要改写了。但事与愿违,这三人不但没有投靠燕朝,日后反而成了抗击燕军的主力军。

    潼关失守,二十万主力军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杨国忠听到消息,大惊失色,在房间内团团转。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张渐急匆匆跑进他的房间,进门就说道:“大事不好了,潼关失守,长安保不住了。眼看就要大祸临头了,丞相还在这房间里闲情逸致,迈着方步。”

    杨国忠说道:“急有何用呢?我已经让韦见素报告了皇上,建议让陈玄礼统领禁军,保卫京城。”

    张渐说道:“丞相好糊涂啊,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都被叛军全歼了。陈玄礼的禁军不足一万,如何能挡得住安禄山的铁骑?还是要早作打算。”

    杨国忠双手一摊,气愤的说道:“平时都说是常胜将军,封常清、高仙芝、鲁炅、哥舒翰,一个个都要是大名鼎鼎。可是遇上叛军来真格的,一个个都成了浓包,都是以全军覆没为代价。这叫我怎么办?”

    张渐也冷静了许多,对杨国忠说道:“丞相要想想其他办法,要随机应变,不能死守教条。潼关失守,如果叛军行动快速,三天就到长安了。以京城现有的兵力,作任何抵抗都是徒劳。朝廷也要随遇而安,撤出长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撤退,向那里撤呀?那里容得下皇宫啊?皇亲国戚几千人,朝中的官员几千人,那里住得下啊?再说叛军的铁骑十分快速,只要一两天就能追上,在野外没有城墙防御,崩溃更快。”杨国忠显得无可奈何。

    张渐说道:“丞相不是还身兼剑南节度使吗?朝廷马上撤到剑南如果叛军追赶,烧毁栈道,就可保平安。”杨国忠的眼睛一亮,大声说道:“好主意,我现在就进宫,上奏皇上。”急匆匆的出了中书省。

第一百三十三章 雄武设宴哥舒翰降燕 明皇幸蜀崔光远受命3() 
    潼关失守,惊动朝野,韦见素急匆匆进宫,向唐玄宗上奏:“启奏皇上,哥舒翰出击,追击叛军,在灵宝以东的山谷里中了叛军的埋伏,全军覆没。哥舒翰被擒,田良丘、王思礼、李承光不知去向。京城、京城已经无险可守,也无兵可守了。”

    唐玄宗一下子摊坐在椅子上了,此时他已经完全没有了主意。痴呆一会说道:“国忠呢?他怎么不来见朕。到朔方、垅佑调兵还来得急吗?”

    韦见素说道:“杨丞相说身体不适,躺倒在中书省。朔方军已经去了河北,垅佑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难道一点办法都没有了,让朕想想,相朕想想。”唐玄宗真是急了,说话时结结巴巴的。

    杨国忠跑了进来,跪在地上,伏在地上不敢抬头,趴在地上说道:“启奏皇上,哥舒翰无能,将朝廷推到了绝境。现在大难即将降临,臣奏请,朝廷迁徙到剑南,烧毁栈道阻挡叛军。皇上再动员全国百姓,一同抗击叛军。”

    唐玄宗长出一口气,缓过神来,坐正身体说道:“准奏,三省和内宫作好准备,事不宜迟,明日动身。”

    高力士说道:“启奏皇上,朝廷迁徙,乃是重大事情,应该进行朝议。听听众位大臣的建议。”

    “将军所言极是,通知所有在京城的官员,不论品级,都到宣政殿上朝,共同讨论破敌之计。”唐玄宗颤颤悠悠的从坐椅上站了起来。

    朝堂之上,唐玄宗说道:“众位爱卿,大家可能都没有想到,朕也没有想到。前天六月初八,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中了叛军的埋伏,全军覆没。昨天叛军进驻了潼关,哥舒翰被擒。京城已经无险可守了,朝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难题,今天朝议,如何能够阻止叛军,保护朝廷。”

    此话一出,整个宫殿都炸开了,很多大臣当场晕倒,不少的人放声大哭,张均兄弟倒是很镇静,他们在一起议论要让太子出来挽救危局。

    陈希烈大惊失色,想起了推算的挂相,梦呓般唠叨着旁人听不懂的言语,已经在另做打算。

    群臣更是惶惶不可终日。那些身穿紫袍、菲袍的官员一大群,都在各自想着心事,却没有人站出来说话。

    监察御史高适从来没有上过朝,今天情势特别,中书省通知他上朝,就想借此机会表现一番。上前跪到堂前:“上奏皇上,臣高适请命,愿率百官子弟及时招募豪桀十万人,拒守长安城。”

    唐玄宗看到堂下跪着的青袍人,差一点没有晕厥过去。但不管高适的官是多么的小,但能够站出来,也是要些胆量的。他扫视殿堂上的百官,然后盯着杨国忠说道:“高适的官虽然不大,敢说豪言壮语,精神可嘉。中书省认为如何?”

    杨国忠上前奏道:“中书令杨国忠上奏,启禀陛下:臣认为高适的胆识过人,但职位太低,没有能力抗御叛军。如果有一能将领兵御敌,尚可抵挡一阵,掩护皇上撤离长安。迁徙到新都之后,再组织全国的军队,抗击叛军,将是一个好办法。”

    唐玄宗说道:“那位爱卿愿守长安。”台下一片寂静,没有人站出来说话。韦见素出班奏道:“启奏皇上,现在叛贼的大军压境,朝廷的主力丧失已尽。调边防军进京,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远水不解近渴。组织城中的义勇,来抗击叛军,不切实际,虽然有少数几个人会拼死抵抗,但成不了气候,绝大多数人会持观望态度。拿这些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去抵挡骁勇的叛军,无疑是以卵击石,不可能成功。当务之急是要避其锋芒,朝廷撤出长安,先保护皇上的安全。然后号召全国的军队和百姓,一致抗敌,重新击败胡羯。”

    唐玄宗说道:“此议正合朕意,朝廷马上迁徙,我们应该撤向何方?”

    张均上奏:“启奏皇上,现在的局势危如累卵,叛军随时都可能攻入京城,为保皇上安全,臣奏请朝廷迁徙到灵武,以朔方军镇为基础,再从垅佑河西军镇调动边防军抵抗叛军。请太子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组织全**民继续抗御。逐渐削弱叛军,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消灭叛军。”

    唐玄宗这时犯难了,杨国忠请求去剑南,但去了剑南,朝廷就等于放弃了中原,将中原大地拱手送给安禄山,他不甘心。如果要继续与安禄山争斗,去灵武无疑是最好的地点。他很想准张均的奏,但后堂之中已经答应了杨国忠去剑南,一时之间犹豫不决。

    杨国忠听到张均的上奏,大吃一惊,立即跪到堂下上奏:“叛军大军压境,臣一直在犯难,不知道如何是好?现在有了办法。蜀地富裕,退可守,积蓄实力之后,进可攻。是朝廷迁徙的最好地方,臣奏请皇上迁都剑南。”

    张垍见杨国忠要将朝廷迁到剑南,他知道剑南是杨国忠经营的地方,到了那里,唐玄宗都要受到他的摆布,就想阻止,立即上奏:“启奏皇上,蜀地虽然富有,但道路艰难,朝廷迁入之后,再要出来就不容易了。朝廷去了蜀地,那些还在抗击叛军的将士,得不到皇上的旨意,很可能倒向叛军,对平叛不利。昔年刘备占领蜀地,诸葛亮七出祈山,姜维九伐中原,也未能到得中原,最后被司马昭击败。因此朝廷去蜀地,是不归之路。臣认为叛军虽然威胁京城,但郭子仪、李巨、鲁炅还在顽强抵抗。朝廷迁往灵武,还可以坚定这些将士决心,还能积蓄力量,重新夺回长安和洛阳。”

    杨国忠急忙上奏:“启奏皇上,张氏兄弟别有用心,他们要让皇上到气候恶劣的西北去。是对皇上不忠,皇上已经七十高龄,如何经得起塞外的风霜。只有到气候适宜,地沃富裕的四川,才是皇上居住的最好地方。臣再一次请奏,朝廷迁往剑南。”

    本来唐玄宗听了张垍的上奏之后,心有所动,还想东山再起。但杨国忠撮到了他的痛处,他又犹豫起来。

    韦见素心想,现在是要逃跑,到那里并不重要,这样的争执只能白白耽误时间,最要紧的想办法撤离。因此他立即上前起奏:“启奏万岁,潼关失守,哥舒翰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