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群体心理教育 >

第1部分

群体心理教育-第1部分

小说: 群体心理教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版权页情况】
   出版社:儿童出版社                编著:邓跃民
   书号:ISBN 7-5211-7400-2       电子版定价:4。00元
   版本:2003年9月第1版

目 录
一、儿童
独生子女的心理
离婚子女抑郁症
幼儿智力厌食症
孩子为啥爱撒谎
孩子淘气的秘密
幼儿数数要重视
幼儿心中的公平
儿童攻击性探秘
儿童重返钢琴梦
儿童性心理教育
集中学习注意力
孩子为何常腹痛
关注儿童孤独症
儿童也有压抑感
儿童的学习障碍

二、青少年
消除自卑的心理
抛弃嫉妒的感情
心底无私天地宽
青年时期的烦恼
治疗少年抑郁症
恐惧性的神经症
青少年期性心理
青少年早恋心理
喜欢顶牛的心理
少年社交恐怖症
青少年的孤独感

三、少女
少女的花季之梦
惹人喜欢的女孩
少女可爱才美丽
女孩儿类型自测
少女的情绪障碍
少女的形体语言
何为皮肤饥饿症
女孩自测幽默戚
少女美丽有几分
青春偶像的误区
体力年龄知多少
少女性格与择业

四、大学生
大学生人际隔阂
大学补上挫折课
情感危机揪心痛
两难的动机冲突
大学生神经衰弱
灰暗的心灵世界
无中生有的强迫
精神分裂的防治
青春期的恐怖症
女研究生自杀谜

五、退休老人
高老记忆胜遗忘
老骥壮志在千里
老人退休综合症
独处天地宁静乐
填平代沟心相容
九斤老太守旧心
独守空巢二度梅
寿星歌星双双乐
精神赡养新观念
老年情绪防波动
老年人自我保护
到老才识愁滋味
名人长寿进取心
老年人的麻将乐
永葆青春的头脑
老年人心理变异

六、残疾人
搭起心灵的彩桥
盲人回避障碍物
盲而复明生烦恼
残疾人的情与爱
扼住命运的咽喉
张海迪谱写壮歌
名人的期期艾艾
身残志坚谱新篇
聋哑人补偿功能
独手开辟人生路
直面残疾的人生
以强补弱乃天性

七、教育心理
天才与白痴效应
孩子心中自画像
夸奖一句胜十句
钱梦龙的教育法
皮格马利翁效应
潘多拉的好奇心
神奇的光环效应
心理敏感的误区
手指的智慧潜能
顺应与正确诱导
画儿美与心灵美
宠坏儿子的母教
善教者动之以情
东西的心理定势


正 文
一、儿童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人皆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强过自己。作为儿童,却有其心理和生理的发育规律,有所有儿童共有的特征,有每一个儿童独有的个性特征。随着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儿童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表现出规律性。因此,家长对儿童的教育,要讲究科学性、针对性和艺术性,那种不切实际的“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往往适得其反。没有教育不好的儿童,只有不好的教育儿童的方法。因此,探索儿童心理,了解儿童个性,因材施教,抓住儿童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和综合教育的主导环节,才能为儿童的下一阶段发展和全部人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很多人生的故事,如总统的童年,将军的童年,科学家的童年,文学家、艺术家和经济巨人的童年等故事,从各个方面说明了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

独生子女的心理
  对下一代的教育,历来是人们重视的问题之一。“养不教,父之过”,这是尽人皆知的。如何教育子女是多年来的老话题,又是新话题。
  李先生是三代单传的独苗,结婚后如意喜得贵子,小俩口喜不自胜,更乐坏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小孙子从降生之日起就成了这六口人的掌上明珠,还没满月姥姥就要把小外孙接到自己家去,可爷爷奶奶却不乐意,担心侍候不周,委屈了小孙子。四位老人还常常为此闹些小小插曲。孙子一天天长大,会说话,会走路了,但孙子要出门,要上街却从来就不自己走路,不是父母抱着,就是老人们背着。小孩要什么就给什么,哪怕天上的星星父母及爷爷奶奶等都恨不得能上天去摘。孙子要骑马,爷爷就赶快趴下让孙子骑在背上。孩子在家里要打谁就打谁,要骂谁就骂谁。在外面与人吵嘴打架了,就非要搞个赢不可,打输了那一家人都会去找别人家兴师问罪。父母及老人们要望子成龙,但这样教育孩子的结果却事与愿违,骄奢不能吃苦,学习始终搞不上去,跋扈不能容人,社会适应性极差。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提倡家庭只要一个孩子,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随之就成了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采取的是“百依百顺”的办法,视他们如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不能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培养,去教育孩子。反而把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根本不当回事,任其发展,甚至用错误的“不能吃亏、不受委屈”的观点来引导教育孩子,结果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自私专横的“自我中心型”的人。智力因素的发展受到影响和制约不说,还使孩子患上“社会适应心理障碍”。
  从前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溺爱孩子的危害性,但真正应用于自己教育孩子,却往往又陷入溺爱的境地。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长大成才,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既重视智力因素培养,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要培养孩子的坚毅、勇敢的意志品质,又要培养孩子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让孩子在心理、生理、智力各方面都健康发展。

离婚子女抑郁症
  离婚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是一个少见或艰难的字眼。由于人们对爱情、婚姻质量的追求及婚姻道德观念的改变,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明显上升。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婚姻冲突与离婚常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特别是离婚通常会给孩子带来丧失爱、被遗弃、不安全的感觉,使孩子患上孤独症或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障碍,已成为一种社会不良现象。
  某小男孩刚出生时,父母就关系不和,由于不断的争吵最后过渡到举拳动脚,孩子不满一岁时就离了婚。离婚后孩子随母亲过;因母亲痛恨孩子的父亲,于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在孩子面前诉说母亲的不幸及父亲的坏处,甚至要孩子回答别人问话时就说父亲死了。孩子的父亲有时来看看孩子,做母亲的坚决不让看,连送给孩子的礼物都给扔到门外。孩子在这样没有完整的父爱及母爱的环境中长大。到了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不肯合群,不愿与小朋友及老师多讲话,常常一个人呆坐一边,小大人似的想着心事。有时如果有哪一个小朋友惹恼了他,他就会马上暴跳起来,与小朋友打架,并非要打赢不可。到了小学阶段,这一现象有增无减,学习上有了困难也不愿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这是一例典型的由父母离异而出现的孤独症的心理障碍。
  国外的一些调查表明,受父母离异影响最大的是2~5岁的学龄前儿童;表现为强烈的情绪反应,主要有恐惧、自责、退缩等。学龄儿童常见的心理反应是抑郁、焦虑、恐惧,在同伴面前自卑。这种精神方面的挫伤还影响孩子的学业,如成绩差、说谎、逃学、攻击人等。到青少年时期则主要表现与父母疏远,过早结交异性朋友、离家出走、酗酒,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等行为。
  国内的研究资料亦显示离婚家庭中的儿童比和睦家庭的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卫生问题。男孩子主要表现在行为方面异常,如对人冷淡、无动于衷,不愿与人交谈,易烦躁、发怒等;女孩则以情感障碍为主,表现为爱哭,过分胆小或焦虑、闷闷不乐,觉得低人一等。年幼组以情绪异常为主,而大年龄组在行为、情绪、性格等方面均可能异常。对父母离婚的不满和愤怒常常迁怒于同龄伙伴,极易演化成攻击行为,影响自己的结伴能力,引起社会适应障碍。
  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父母亲对婚姻应慎重考虑,不得已非要选择离婚,应了解孩子在这种情感危机及环境变迁中的改变情况,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有预防措施。父母对待离婚应采取克制、理智、心平气和的态度,使孩子在思想情绪上逐渐接受父母离异的现实,让他们平安地渡过这一特殊时期。社会也应当关心爱护这样的孩子,不能歧视他们,不能损伤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智力厌食症
  现在的家长,哪一个不望子成龙?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呢?然而对孩子不切实际的要求和不符合规律的灌输,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有这么一个女孩,上幼儿园时倒显得聪明伶俐,招人喜爱,父母亲对孩子也寄予厚望。一方面不断地教孩子学汉字、背唐诗、读外语,另一方面也不惜重金让孩子练舞蹈、学电子琴。孩子在小学阶段还能听从父母指挥,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要去做家长要求的练习。小学阶段的成绩一直都在班上名列前几名,还算令父母满意。而到了中学阶段,这种填鸭式的辅导和教育已不能被孩子接受。面对父母苦口婆心的说服,她开始采取消极抵抗,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到初中三年级已降到班上倒数几名。孩子越来越忧郁,常常不敢出家门,更不愿见生人,人也消瘦下去,眼神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父母把孩子带到医院求诊,诊断为“智力厌食症”伴“精神抑郁症”。
  这个女孩子的患病情况和病因形成经过,具有典型的“拔苗助长”的特点,也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父母等各方面的压力,过多的智力刺激和学习负担,使孩子凭添了内心压力,便产生了所谓的“神经厌食症”及“精神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影响人的学习心理因素是由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组成的。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等。而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意志和性格等心理方面的因素。这两个因素同步发展,才能使孩子的智力发展基础牢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而这两个因素如不协调发展;仅注意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会“欲速不达”,甚至还会使孩子出现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
  要“望子成龙”,注意早期智力开发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该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哪怕是“奇谈怪论”、“奇思异想”。同时,要培养孩子饱满、乐观、稳定的情绪及自觉、自制、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就能使孩子不仅智力超群,而且具有自信、坚毅、独立、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优良品质和性格特征,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千万不要做出“拔苗助长”、“得不偿失”的事来。

孩子为啥爱撒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小学生腾毅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收作业时,他说:“我忘带作业本了。”
  四年级的何原小朋友上课不守纪律,总爱与同桌讲话,做小动作。老师找他谈话,他却说:“是同桌的朱亚经常故意逗我。”六年级的张涛小朋友向同学借钱买了一个他非常喜欢的溜溜球,并说:“明天就还你钱。”但他明知父母是不会让他买溜溜球的。所以一直过了好几个星期,都没将钱还给同学。
  儿童撒谎,令老师、家长、同学都感到棘手。
  我们知道,一个人刚刚出生时,是根本不知道说谎的。但有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谎言越来越多,大多是从社会上学会的。俗话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说,家庭和社会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教师的举止、言行,会在儿童纯洁的心灵上,留下鲜明的印迹。
  例如;5岁的翔翔,本来愿意把自己的好玩具拿出来给小朋友玩的,但是妈妈却说:“谁叫你把玩具给他们玩的?这么贵,玩坏了怎么办?下次他们再来,你就说:‘我不知道妈妈把玩具放在哪儿了!”于是从不说谎的翔翔变成会说谎的翔翔。
  父亲不想见客人,对孩子说:“王科长来找我,你告诉他我不在家。”
  邻居来借东西,家里明明有,可奶奶不愿借,就说没有,并告诉孩子不要声张。
  有的老师为迎接检查,告诉学生别人问到什么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回答,不准怎么怎么回答……”
  诸如此类不诚实的言行,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极坏的。孩子本来年龄小,分辨是非能力差,凡大人做过的,老师说过的,无论对错,孩子们认为自己也可以做,从而开始说谎话,办错事。
  当然,还有一些情况下的说谎与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