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群体心理教育 >

第17部分

群体心理教育-第17部分

小说: 群体心理教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滑铁卢战役之后,拿破仑所面临的命运是另一种安排:送往圣海伦娜岛。
  圣海伦娜岛是大西洋中一座远离大陆的孤岛,这就使拿破仑永远不可能再重返法国,注定要在天涯海角结束余生。尽管岛上鸟语花香,气候宜人;尽管他在这里可以享受着英国总督级的物质待遇;尽管他可以大量地读书、可以骑马、可以野游、可以……但是,在他心底深处却萦绕着一种悲凉的忧愁。这是一代枭雄从未体验过的“愁滋味”。这种无所事事的景况一下子把他此前养成的每天工作15小时,有时甚至18小时的习惯,来了个彻底改变。他曾说过:“我总是在工作,吃饭的时候在工作,看戏的时候在工作,夜里醒来也在工作。”而现在不得不在这海角天涯过一种清冷的生活:闲散得近乎麻木,空虚得近乎僵化,遥远得近乎消失。孤单、隔离、无聊、失落、沮丧和惆怅,这种生活他无法忍受,身心开始迅速衰老。他旺盛的精力一天天消退,他健全的体魄一天天萎缩。由于深深的忧郁,他患了胃癌。他对周围的人说:“胃癌是从内部来的滑铁卢。”
  52岁那年,拿破仑离开人世。据说,他是黄昏时光“陨落”的。当夜,圣海伦娜岛刮起了空前的飓风,紧接着是一场暴雨。从拿破仑在圣海伦娜岛上的岁月,我们可以透视到社会角色与生活模式的改变对一个人所产生的微妙而深刻的影响。
  当一个生活自如、精力充沛的人突然要从日兴夜寐、紧张劳作的岗位上退休时,他们面临的将是一场严峻的心理适应的挑战。一个人们熟悉的社会联系,生活范围和社会角色都会因为退休生活发生改变,但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人的高层次的需求和价值体系却不会因退休生活的到来而中断。如果在这之前,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的训练,那么将有可能被“黄昏意识”所折磨,从而发生心理变态和人格扭曲,甚至加速生命的衰亡。
  外国学者曾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适应提出了以下七条建议:
  第一,在自己身体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生活。
  第二,适应经济收入减低的生活水平。
  第三,要有医疗的保障。
  第四,能够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第五,把对家庭的爱扩展到朋友们中间。
  第六,在社会上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第七,能够把知识经验传给后代。

名人长寿进取心
  法国女钢琴家玛尔格丽特·普勒沃104岁时在一次纪念大会上即席演奏,多次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西方著名学者罗素在?3岁时完成了名著《西方哲学史》,在95岁完成了自传一、二、三卷……
  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在100岁时仍著书立说,还能给人治病……
  著名老中医、儿科专家董廷瑶主任,82岁时,仍精神矍铄,体态稳健,面色红润,声音宏亮,看上去像60开外的老人。每天他轮流到几家医院会诊,每次门诊都是门庭若市……
  作家冰心现在90多岁了,尽管脸上布满皱纹,头上布满银丝,但仍然思维敏捷,头脑清醒,还能撰写文章。她80岁生日时,曾说过:“生活从80岁开始。”“人不怕年老,就怕心老,心一老,就爬不起来了。”
  两鬓斑白、面部皱纹增多、视力衰退、两耳失聪、行动迟缓等,这些都是身体的老化现象。而精神老化的表现,一是记忆力减退;二是性格的变化——如从有魄力变为优柔寡断,从有耐心变得急躁易怒等;三是创造力的减退,对周围一切事物兴趣降低。精神老化与脑的老化有关,它与心理因素也有极大关系。如性格孤僻者,精神上受过刺激和打击的人,精神容易老化;家庭经济困难,子女不孝,各种精神负担大的人精神也容易老化。
  人和任何生物一样,有一个出生、发育、成熟、衰退、死亡的过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那么,什么样的老人才称得上身心健康呢?现代心理生理学认为,健康绝不能仅仅指没有疾病,更不是停止衰老,而是在身心上延缓衰老,使身心不断得到生活的充实。那么,如何延缓身心衰老呢?
  第一,树立“老有所为”的壮志。
  老年人的生理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衰退,这是正常现象。但这种衰退是一个渐变过程。重要的是精神上心理上不能崩溃。因为“老而无用”之类的悲观思想只会加速衰老,对身心有损无益。
  第二,胸襟开阔,乐观豁达。
  俗话说:“发怒郁闷催人老,经常笑笑变年少。”乐观开朗的性格,能使人长期保持愉快舒畅的情绪,有利于健康,使人长寿。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老人之一,伊朗人阿巴斯·哈斯158岁时,有人间他长寿的秘诀,他说:“我有快乐的性格。”这种性格表现在:①说话和动作轻松幽默,诙谐风趣,谈笑风生。②待人接物热情主动,和蔼可亲,善于交流感情,使人容易接近。③性格外向,喜欢活动,助人为乐。④遇到困难挫折不悲观不失望。
  第三,艺术陶冶,善于思索。
  音乐、美术、书法具有神奇的力量。音乐的旋律节奏能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操,优美的音乐使人容易消除疲劳,解除疾病。绘画和练习书法,提笔运墨必须聚精会神,凝神静虑,调气缓息,端正己容,这与做气功有相似的功效。
  英国两位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受训练越少,衰老也就越快;而脑的紧张工作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脑细胞的老化过程就演变得越慢。老年人勤于用脑、善于思索,可以改善脑血管的血运状态,延缓年老脑萎缩的出现。这是无数科学家、作家、艺术家获得长寿的重要原因。
  第四,多与亲朋好友交往。与人交往可以得到新的信息,大脑产生新的灵感。

老年人的麻将乐
  麻将和扑克牌、象棋一样,是人们精神娱乐的工具。老年人适当地打麻将对其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一,麻将可以消除孤寂。许多老人退休之后,都有一种社会失落感,心理上一下难以平衡。由于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空余时间愈来愈多。面对空余的大量时间,老人心理容易产生空虚与孤寂。这对老人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如果老人聚在一起打麻将,可以形成一个小小的社会活动生活圈,这种社会小群体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够消除老人的社会失落感,又能消除老人的孤寂冷落感。
  第二,麻将有益于身体保健。如打麻将洗牌时,麻将要触及手掌上各个部位的穴位,可以起到穴位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达到保健之目的。叠牌时,又可以锻炼指关节的灵活性,延缓或避免指关节的过早僵化,使老人活动能力延长。老人打麻将是为了消磨时光,同时能使他们的心理状态达到适宜的兴奋点和紧张状态,可以适当地提高心律,促进血液的循环加快,以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这无疑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第三,麻将有益于思维活动。“生活在于运动”。这种运动不仅仅是体育运动;脑子的思维运动也是其重要部分。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健康长寿,这与其体育锻炼和积极用脑是十分有关的,俗话说:“脑子越用越灵。”打麻将不仅可以锻炼老年人的大脑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记忆能力、判断能力以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打牌时,不仅要看桌面上的牌,还得记住谁出了什么牌,更要判断他们可能要什么牌,不要什么牌,并作出自己该打出什么牌、吃什么牌、和什么牌等总体决策。由于打麻将需要不断地观察牌局的变化,需要不停地思维,这种用脑的思维活动,对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第四,“重温旧梦”——人生沙场的“鹰击鱼跃”。老年人多爱怀旧,不想过多地“向前看”。如何重新回到人生沙场,体验“从头再来”的活力和“调兵遣将”的手段,麻将为老人提供了达到“冲击地线”——那种紧张、期待、冒险、算计……时时处处让人觉得“提刀而立”、踌躇满志、以致忘却“老己已至”、方城酣战、废寝忘食、乐以忘忧、孜孜不倦。
  当然,老年人打麻将的时间不可过长,更不可太在意输赢,否则反而会影响健康。

永葆青春的头脑
  年华老去,青春不再。一般人对于“衰老”的理解,几乎都是以日历上的年龄为依据。然而,生物学家们却以身体机能的情况来界定衰老的情况。不过,今天的社会,人们却以头脑健全程度来决定一个人的“青春”。因此,维持生理心理机能,特别是头脑的健全,就成为热门的研究话题。这里介绍保持头脑年轻的十大原则:
  第一,年轻时期的学习是加速头脑运转,锻炼理解力和灵巧性的基础。年轻人的大脑像海绵一样,富有吸收力,记忆力又特强,多少知识都能输入,想象力也很丰富。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吸收广博的知识和学会基本的思考方法,为老年时期奠定良好的用脑基础。
  第二,自己读书比听来的学问更重要。人年轻时,有社会工作,又要养育子女,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头脑是不会衰老的,但退休以后,孩子们也到了另立门户的时期,大多数老人在这个时期生活悠闲,甚至以看电视听人家谈话消磨日子,这时最容易引起头脑退化,应该坐下来看书学习,让头脑得到思维活动机会。
  第三,动脉硬化是最大的敌人。动脉硬化是老年痴呆病的主要原因。促进动脉硬化的是高血压。要防止胆固醇增加,要注意营养平衡,维他命类、适当的矿物质也是必要的。这些养生之道从30~40岁时就要注意。
  第四,要同熟悉自己身体状况的医生经常交换意见,特别是那些性情暴躁的人,医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提出忠告。
  第五,性格内向、严肃的人要注意忧郁病。内向、严肃、一丝不苟的人最容易得忧郁病,而每天愁眉不展,会丧失工作干劲,丧失头脑的活力。
  第六,睡眠是头脑老化的晴雨表。使疲劳的大脑得到休息,最好的方法是睡眠。大脑的血液循环恶化或病态的老化产生时,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睡眠的节奏破坏,出现失眠。因为,睡眠与长寿密切相联,所以要注意睡好觉。
  第七,有一套自我调节大脑的方法。音乐、散步、运动、远足等等,选择其中之一作为自己调节头脑的方法。
  第八,尽量活动手腕。写字、绘画、编织、手工等活动手腕的劳动都与大脑有关。手一动,就会刺激大脑运动。
  第九,克服漠不关心心理,继续保持好奇心。对自己专业以外的事情,如娱乐、旅行、烹饪等等,尽量保持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知识活动的原动力。
  第十,与各种年龄的人交往与众多儿孙同居住的老人最健康。和年轻人接触,自己也会变得年轻。

老年人心理变异
  老年,是一个要失去许多事情的生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必然会面临着许多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异的生活事件。一般情况下,60岁左右退休,此时,生理功能减退,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以及所肩负的责任,都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老年人逐渐从积极的活动者变为被动的旁观者,由“主角”逐渐变为“配角”。这种角色的变化导致他们从对外部世界的注意转向对内心世界的关心。据观察,老年人的心理变异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享受型。这种心态的老人,仿佛看破红尘,不愿再为他人贡献什么。只要眼前能够得到的,都尽量去享受,去占有。
  第二,贪婪型。这种心态的老人,处于无止境的贪得无厌状态,什么东西都要私积一点。而实质上有时并不明白私积的动因,总觉得贪婪可以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积得多,用得少。
  第三,虚无型。这种心态的老人,与世无争,得过且过。即使对金钱、财产、子女和儿孙也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冷眼旁观,听天由命。
  第四,保重型。这种心态的老人占大多数。自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便千方百计地保重身体,以求延年益寿。
  第五,操心型。这种心态的老人,既操心眼前,又操心未来;既操心国事,又操心家事;一生操劳,直至瞑目。
  第六,绝望型。这种心态的老人,一切希望破灭,一切欲望消失,一切追求落空。感叹人生无常,感叹前景暗淡,感叹万事皆空。
  第七,发奋型。这种心态的老人,多出现于知识界。他们感到上帝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争分夺秒地发奋著书立说和参与一切有益于公共事业的活动。这种老人视时间如生命,生怕事业未成,更不愿意社会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