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最秦 >

第145部分

最秦-第145部分

小说: 最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信看着那面战旗,脸上的神色微微变化,旋即镇定下来。他也明白。现在皇帝这么说,肯定不是再要拿它的血祭祀战旗。

    “韩信。朕速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蒙恬、蒙毅虽然是公子扶苏亲信,可朕依旧认命太尉宰辅,军政大事给予一身。李斯虽然和赵高合谋过,可他还是朕的宰辅,为朕效命。至于优旃那样的伶人,若有才华,朕都会信任有加。”胡亥说了这些话,微微一顿,看到韩信面色庄重,暗暗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朕步兵之中,缺少一个统领之将。这面战旗朕交给你,从今而后你若愿意,就在朕这效命,你所追求的扬名显贵,衣锦还乡,朕都会满足你。但是前提,你先拿出点儿真本事,给朕看看。朕倒要看看你带兵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这是认命,是委任,是来自大秦二世皇帝的邀请和信任。

    韩信一直是坐在椅子上,生了冻疮的双脚一直藏在毯子之中。之前他一直很镇静的和秦二世皇帝侃侃而谈,未见慌乱,可此时他的神色出现了波动。

    整个人拼尽了力气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又向前一弯,跪伏在地上。

    头,触地有声。

    “臣韩信,敢不竭诚以侍奉陛下!”韩信哭了。没有更多话语来表达此刻他的心情。

    自从离家一来,多少年他都背负着懦夫的名头。他心中藏着太多的委屈。当年在故乡,街头恶少让自己受了胯。下之辱。人人都说韩信是懦夫,应该一剑杀了那恶少才是。

    可谁考虑过韩信的感受?那恶少在当地都有背景实力,而韩信并不是孤身一人,还有家人拖累。为了博得名声,可以一剑杀之。之后呢?家人怎么办?难道为了自己的名声就要把家人陷入无穷的噩梦之中?

    智者不为也!

    可笑的是世人都笑他受了胯。下之辱,谁也不看背后的事儿。若是孑然一身,天地去得,鬼神杀得。可韩信不是。

    自己落魄之时,神魂消瘦腹中空,是河边漂娘接济了自己,这种恩情在韩信心中深藏。所有的一切他都没有忘记。

    他要报答,所有的人都要报答,以自己的方式。

    可这都有个前提,有能力报答。

    从家乡出来,他孤身一人带着宝剑投军。一次次的被排挤,一次次的不被信任。看着那些酒囊饭袋之辈每日尸位素餐,胡乱指挥。偶尔打个胜仗就自比战神。可一旦兵败就如同丧家之犬一般,韩信苦笑。

    他笑苍天无眼,让小人得势,让自己这样胸有丘壑之人无出头之日。直到他遇到了项氏一族,以为机会来了。

    可他们更令人失望。项梁自负,项羽自傲。这两个人也的确有资本,他们叔侄在军中的形象高大,以至于楚军和他们一样,自负自傲。韩信在那里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断头台上,希望渺茫的韩信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人生失败,第一次后悔当年没有一剑斩下那羞辱自己之恶少首级。

    他仰天高呼‘何为斩壮士!’没想到却引来了秦皇注意。一切都峰回路转。

    秦皇年轻,没有传说中的那种戾气,倒是有一股子雍容的气度。韩信之明,一眼就看出这个皇帝不一般,和那些反贼草寇相比,这个皇帝简直就是高大上的无法无天。

    更重要的是秦二世的一句话打动了他——衣锦还乡。(。)

    ps:  衣锦还乡是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曾有过的梦想吧?写这里的时候突然很有感触,给点儿推荐票,让最秦也试着衣锦还乡罢。小扑街,和韩信一样,瓷实的唯有一心耳。

第279章 战俘处理权() 
这是韩信梦寐以求的。√∟頂點小說,是自古以来华夏大地之上每个男人都梦寐以求的一种境界。没有立场,没有善恶,没有对错,为的就是成就无上声名。

    韩信就是这种人,而眼前的秦二世皇帝就给了他这样的一个机会。

    接过战旗,就是秦朝的臣子,就是东方那列阵整齐的步兵将军。

    韩信还记得自己刚刚好像就是被人从那边军阵之中推出来的,可转眼之间,那些穿着铠甲,高挽发髻的雄壮士兵就会成为自己的属下,任凭自己驱驰,伴随自己建功立业。这种感觉反差太大。

    大到韩信有一种错觉。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来的太快,让韩信应接不暇。

    韩信流泪叩首,沉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让大秦的战旗,插便四方大地。不辜负陛下厚恩。”说着,双手从胡亥手中接过战旗,忍着脚上冻疮的疼痛麻痒,站了起来。

    他虽然一身楚军的破衣服,可相貌俊朗,身材魁伟。此刻新任命为将,更有一股从没出现过的精气神浮现,却有名将风范。

    胡亥看着韩信,暗暗点头,向着章邯说道:“步兵统领将军阵亡,朕认命韩信为步兵将军,归属章邯元帅麾下,你先给自己的将军找一身衣甲,把军规交代给韩信。”

    章邯和司马欣暗暗咋舌,却也不敢说什么。

    二世皇帝也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叫韩信的竟然如此信任,直接从一个死囚提升到了将军的地位。这种变故不用说当事人韩信如同做梦一般。就连他们也都如同梦境。

    不过既然皇帝吩咐了,那就赶快去办。章邯招呼一声,早有负责这方面的军尉赶过来请韩信去挑选衣甲顺带着把脚上的冻疮收拾一下。

    那军尉此刻已经比韩信职位低。可却一时转变的慢,面对韩信犹豫了一下才躬身施礼请韩信和他同去。

    军中办事儿,什么都要求速度。

    很快韩信就换了衣甲,洗漱一番重新出现在了胡亥面前。

    这一梳洗可不一般,一个昂扬七尺的才俊就出现在眼前。就连之前对韩信的幸进有些羡慕嫉妒的章邯和司马欣此刻一见韩信都觉得丰神俊朗,不似凡胎。

    皇帝收了临刑的囚犯做将军,这样的大事儿当然宣布。

    礼官早就想好了一套玄乎又合理的说辞准备解释。这些事儿都不用胡亥操心。他今天能够遇到韩信,并且成功收韩信入手就是好事儿。

    看着礼官唾沫星子横飞的夸大其词说皇帝如何英明神武,一眼看出下面的是将才。又话锋一转说皇帝在邯郸实行的土地政策功绩。

    胡亥点了点头。这个礼官不错。校军场上临时收韩信为将,从现在的观点来看,怎么讲都有些草率。而礼官避重就轻,借着这个机会把前些日子实行土地改革的事儿重提。就是想借着百姓感恩皇帝的情分。把皇上临时起意收敌**士为将领的草率举动隐藏过去。

    礼官是好心,胡亥脸上带着一丝笑意。收韩信这件事儿章邯和司马欣虽然没说什么,但内心肯定也是不服。等韩信建立功业再说,那时候就都闭嘴了。

    校军场上的事儿很快就结束了。

    这一天原本最为轰动的大事儿就是皇帝在前来的道路上遇刺,结果刺客被邯郸百姓践踏至死。可紧接着民间又传说着另外的事儿,说皇帝到了校军场之后,因为天降祥瑞,当场赦免了一个死囚。并且提升为步兵将军。种种神乎其神的事情,越传越邪乎。终于使得胡亥半步踏上了神坛。

    韩信的幸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被俘虏的各国士兵。

    他们或者穿着魏**服,或者穿着齐国、燕国、赵国的,最多的是楚国的,但归根结底都是同样隶属于大秦的老百姓。自从始皇帝开始,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器物,使得天下归心,四方百姓都为一族。

    这些跟着造反的士兵原来都是田间地头的农民,因为秦法苛刻才跟着六国后裔造反作乱的。如今听闻秦二世胡亥修改律法,大秦腹地农民生活的太平宁静。更是听说邯郸城的土地改革直接把土地分给了没有田产的百姓农民,顿时后悔。

    此刻被俘于秦营之中,生死未卜,就听说秦二世皇帝于刑场之上释放了楚国的那个小炊事兵韩信,并且登台拜将。这些被俘虏的士兵多数都动了心思。

    于是这些士兵连夜在战俘营之中,用鲜血在撕下来的布片上写了奏疏,直接呈奏给秦二世胡亥,请求大秦皇帝准许他们待罪立功,为秦国而战。

    看着这道血淋淋的奏疏,胡亥闭目沉思。

    在邯郸城中,没有那么多朝中重臣。只有章邯、司马欣、李剑、卫霍等人,在加上韩信也在大殿之上。韩信本来怕别人看自己崛起太快,想要低调,却被胡亥命令上殿,参与听政。这种待遇好多大秦将军都不具备,直接把那些人羡慕的眼红,对韩信这里很是嫉妒。

    看到那血淋淋的奏疏,韩信想要请求二世皇帝自己带着这些俘虏。可转念一想若这样做恐怕受到猜忌,只好抿了抿嘴唇把话咽了下去。

    按照规矩,这些俘虏各国都有,大秦不能养活,应该处死才是。

    可胡亥不想多造杀孽。

    “邯郸是曾经赵的国都,长平一战,赵国的男丁死伤殆尽。虽然经过这么多年,赵地男丁一直不多。朕早就有个想法,迁移人口来赵地定居,增加赵地的男丁人数。这样,韩信你更了解这些战俘们的情况,朕把这件事儿交给你办。明日之前,统计出所有俘虏的信息资料,若没有家室,居无定所之人,勒令他们拘留在邯郸,和当地女子成亲,朕还是会给他们土地。”

    “至于那些已经有家室,还想回归故地的人,你负责把他们挑选出来,精编成军队,由你控制,立下战功者可以放回故地。”胡亥这一句话就给了韩信莫大的权力。

    好几个国家的战俘,足有数万人。这样大规模的一股力量秦皇竟然毫无芥蒂的交给自己,韩信原本还悬着的心这回彻底放下。

    他没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为的就是谋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衣锦还乡。如今秦皇如此对他,使得韩信终于归心。他没有在意别人的眼光,而是直接跪拜。(。)

第280章 相亲() 
邯郸城有一条大街。

    平日里,这条大街是属于赵王歇的。被邯郸人称为驰街。每到休闲时光,赵王歇就会驾车在这条街上驰骋,里面自然由爱妃美妾陪伴。所以此处在赵国也算是皇家园囿,平常人等不得进入。

    可就在昨日,这赵王宫殿之前的皇家驰街之外张贴出了一张告示。同时在分散在邯郸城中的基层办事人员也开始在各家游走。

    告示和办事人员所说的都是一件事儿——相亲大会。

    一些有男人的的家庭被筛选出来。剩下的寡妇人家,全都被走访一遍,告知在皇帝御用的驰街将要举行一次盛况空前的相亲大会。

    自古提亲都是遵从长辈,媒妁之言。可大秦皇帝怜悯赵地孤儿寡妇,也算是对赵地的一点儿歉意,所以把不愿意打仗的士兵挑选出来,分给土地,任凭赵地孤寡挑选。

    在颁布这条法令的时候,胡亥庆幸这事儿不是在宋朝之后举办的。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虽然被秦始皇焚书坑儒所压制,但思想潮流还是异彩纷呈的。没有后世那种独尊儒术的思想,也没有建立什么所谓的程朱理学。这就使得许多事情好办多了。

    一些寡居多年的女子被基层办事人员的婆婆嘴终于说的有些动心,答应第二日去相亲大会现场看看。可更多的都是羞涩一笑,不敢答应,内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皇帝更是昭告邯郸,不论相亲成功与否,愿意留在邯郸的都有土地可以耕种。

    为了这事儿。章邯和司马欣等人还得意提醒胡亥,说耕种的土地就那么多。前几日进行土地改革,都已经把那些勋贵大户的土地分发给了百姓。现在邯郸周围并没有可以耕种的空闲土地。皇帝许诺没错,但是应该尊重事实,否则容易激发民变云云。

    当然,二人这番进谏之言说的及其委婉,表达的意思即明确又不缺少对皇帝的尊敬之意。胡亥一看这奏章就是章邯的手笔,当过文官,归根结底还是有一颗舞文弄墨的心思。

    胡亥把担心的章邯和司马欣叫到了大殿之中。他没有解释,而是告诉二人骑上马,带上卫兵。到邯郸城外,大秦管控的一方看一看有多少土地,有多少未开垦的荒地。

    俩家伙都是聪明人,出去跑了一圈儿,已经明白皇帝是要把邯郸城周围的大片皇帝都开垦了。把两个人蠢的直拍脑袋。

    哪一块田地不是荒地开发出来的?现如今大秦粗定天下没多少年,就又起了变乱。各个地方的人口其实都不多,而土地却有的是。只要发动他们开垦荒地,土地相对于现在这点儿人口来说几乎是无限的。

    解决了后顾之忧,二人对这相亲大会反倒提起了兴趣。只是章邯还要总控邯郸城外的十几万秦军。城中虽然热火朝天的在弄相亲大会,城外可是刀兵相见的冰火两重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