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最秦 >

第155部分

最秦-第155部分

小说: 最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秦军之中吃饭都有桌椅?做着吃比跪着吃舒服多了。为什么军中竟然有那么多能工巧匠再赶制着一块块叫做模板的东西。据说纸张在上面就能印出各种所谓的宣传单。陈平偷着看过,其中一块上面竟然刻着一个光腚的女人。

    不难想象,这种传单洒到全是单身汉的军营之中会引起多大的轰动,甚至还会引起争抢。自认为计谋机智都远超常人的陈平第一次觉得长了见识。原来战争还可以不动刀兵就能瓦解对方的意志。

    从前长听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如今自己算见识了。在这武关城之中,自己军中的纸张简直就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

    昨天下午他就在武关的街头看到几个小孩儿脸上糊着长长的纸条当作胡子,老气横秋的装作官人的样子。那些陪伴自己的秦军甲士看到孩子们学官人,并没有驱散,甚至还笑嘻嘻的看着孩子们玩耍。

    大秦的确变了。

    陈平在参加反叛之前,也是大秦的良好子民。可那时候的大秦不是这样。秦始皇苛捐杂税极重不说,每年所需要的劳力就数不胜数,四野到处是哀鸿,何曾见过这样的悠闲景象。

    那些孩子虽然瘦弱,但他们身后的大人都面带着笑意。陈平想不出这面黄肌瘦的农民为何这样高兴。上前问了问才知道,原来每家都按照人头分了土地和谷粮的种子,只要到了开春,种子落地,明年就不用再挨饿。

    是大秦皇那个年轻的皇帝给了这些面黄肌瘦的百姓一个希望,他们才这样安静,不去思量造反。

    说道造反,这些面黄肌瘦的百姓更是恨的咬牙切齿,指着武关之外,刘邦大营方向咒骂道:“那群生了孩子没屁。眼儿的反贼,若不是他们来武关骚扰,李元将军就要带着咱们去城外开垦荒地。开荒啊,那可都是没主的土地。将军传了皇帝的命令,谁开多大的地,那块地的使用权就归谁。别看老子瘦弱,要不是那群没屁。眼儿的造反,老子早都开成地主老财了。”

    陈平听着百姓们阴毒的诅咒,第一次觉得造反好像真的不对。他对着不断咒骂的百姓拱了拱手,回到居所想了半宿才睡着。

    吃得饱,睡的好,百姓有希望,这不就是他曾经理想中想要的日子。

    不行,我今天就要回去禀报刘邦和萧何,告诉他们,大秦皇帝说话虽然生硬,但是绝对没有什么阴谋诡计。如果要投降,还是赶紧的好。那些百姓都等着出城开荒呢,咱们这样给人家添堵,也不对不是。还有那个年轻的小皇帝,说话虽然硬气,可自己怎么反倒有些佩服心折。

    陈平叹息着,那个好人不希望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这事儿得办了,不为别的,就为了武关城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也要加快速度了。小皇帝说的对,都是炎黄后代,没事儿打什么打,好好过日子才是正经。(。)

    ps:  看在都是炎黄后代的份上,给个推荐票吧!

第298章 封功台() 
睡了个好觉,吃过早饭。↗頂點小說,陈平就和李元告辞,离开了武关城。

    和来时候阴郁的心情大不一样,陈平从胡亥的言谈举止之中看到了满满的诚意。接下来就要看沛公刘邦是不是真的愿意投降大秦。

    这一夜,陈平睡的很香,可是刘邦等人在武关城外却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就连一向心大的樊哙都没有睡意,瞪着大眼睛望着漆黑的夜色,也不知道再看什么。

    早晨,陈平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刘邦的大营门口。他去武关城的时候,是走着去的。为的是一旦秦军翻脸,除了自己这条命,秦人什么也别想得到。

    可如今回来的时候,却是骑着一匹高头战马。从生意经上来说,陈平这是赚了。生生的就赚了一匹高头大马。

    早有军兵把陈平的战马接过。陈平等不得通报,直接向刘邦的大帐走去。

    大帐之中,萧何、曹参等人早就到了,见陈平进来,互相都没有客套。直接让陈平说说情况。

    “我见到大秦皇帝了。的确是秦二世皇帝胡亥。”陈平喝了一口水。武关到刘邦的大营虽然不远,但他也跑的口干舌燥。

    把胡亥所说的招安事宜说了一遍,末了说道:“沛公可以为沛县公爵,秦皇说了,咸阳和沛县你可自行选择居留之地。”

    刘邦点了点头,对于秦二世不想要他的命感到很满意。到现在,他被李元牢牢牵制住,进退不得。刘邦自己都想不到这种情况下自己还有什么利用价值。值得胡亥大老远的跑来招安。

    一个沛县公的爵位,且是世袭罔替。这种荣宠已经超出了现在的刘邦的认知。他很满意。毫不掩饰的满意。

    既然主将刘邦都满意,那就没有人说其他的。毕竟军中大多数人都是跟随他们从沛县出来的。沾亲带故。真的硬扛下去,恐怕死伤不少,没法和父老乡亲们交代。

    大事敲定,信使的来往自然就不少。武关城和刘邦军队仿佛搞起了联谊会一般,信使穿插。

    行宫之中的胡亥对眼前的形式很是满意。他很庆幸自己是在刘邦没有滋生出野心之前就把他招安了。一旦刘邦成长到后期,那是绝对不可能招安的。别说他,就是萧何、曹参等人,如果到了后期,想要招安也是断然不能。

    如今一招棋走对。形式一片大好。

    当刘邦决定投诚的消息传开之时,无论是城外的叛军还是城内的大秦军民,都异常高兴。整个城中热闹非凡,仿佛过年一般。

    选了个良辰吉日,李元带着大秦甲士来到刘邦大营,先是下了军中所有人的兵刃武器。然后让那些曾经的叛军列队,各自安守在自己的本阵大营之中,不得随意走动。

    刘邦和他的核心人物全都坐上了秦二世准备的高大马车,进入武关城。

    这一次和上次不同。整个武关城门张灯结彩,更是夸张的在地上铺了一条红毯。这红毯一直延伸到武关城内。

    大秦二世皇帝嬴胡亥此刻就在红毯的尽头,武关城的瓮城之中,搭建了高台。迎接这一波投降之人。

    对刘邦的这群手下,胡亥简直是太爱了。这些人中,没有一个废物。没有一个庸者。现在他们肯投降,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站得更高。如果自己能让他们走上更高的位置。这些人就会绽放出原本就属于他们的历史光芒。

    刘邦一行七人前来,胡亥端坐高台之上。远远就看到了见过面的刘邦和樊哙。依然是刘邦在前,樊哙站立在刘邦身后,仿佛护卫一般。只是这一次樊哙手中没有了大刀。

    在后面的车中是陈平和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两个人都是文官打扮,胡亥参照着陈平猜测那人应该就是萧何。

    再往后是三人一车,雄赳赳的站立在车上,都是武将打扮。胡亥知道这应该是刘邦麾下的曹参、周勃、和灌婴。只是到底谁是谁,胡亥分辨不清。

    进入了武关城,见到了前面高高搭起的收降台,刘邦一抬手向着引路孟夯一抱拳说道:“请将军停了车架,我们既然是受降,还是步行到受降台前。”

    李元在接受刘邦的大军,这次是孟夯跟着胡亥前来。他久在参赞府中看到蒙恬蒙毅李斯等人指点江山,见识也算多了,点了点头,觉得刘邦这个人也算知道进退。

    车架停下,刘邦带着身边的六人低下头趋而向前。

    来到高高的台前,刘邦毫不犹豫,直接跪在地上大声说道:“叛臣刘邦,感激陛下厚恩,前来受降台领罪受降。”

    胡亥看着刘邦,内心不禁赞叹这家伙是个人物。从一个敢于造反的将军立刻就成了现在这样儿,当真是能屈能伸,无怪乎项羽那种人干不过他。

    “沛公别来无恙。”胡亥站在高台之上,淡定从容的开口说道。

    刘邦听了声音,微微觉得耳熟,忍不住抬起了头。在他身边的樊哙同样抬起头。

    只见高台之上,身穿黑底绣金龙袍的青年高高在上,脸上带着淡然的笑意,眉宇间甚有英气,腰间更是挂着一柄长剑。

    樊哙只觉得秦皇眼熟,而刘邦却已经想起,他看了看胡亥,终于还是把一句‘秦胡公子’压了下去。

    当年为了争夺武灵遗宝,他带着樊哙和胡亥在戚家庄早就已经见过一面。突然想到当时自己和樊哙商议,觉得那秦胡公子是个英雄人物,想要收为自己所用,如今时移世易,竟然是这般境况,忍不住再次低下头。

    樊哙终于也认出了胡亥就是当年的秦胡,他性子直爽,顺口说道:“秦胡公子?”

    胡亥从高台走下,笑道:“二位将军还记得秦胡公子,朕应该觉得荣幸才是。”说话间他已经走到了台下,孟夯立刻站到了他身边。另一边蝶翠也紧紧跟随。

    胡亥伸手先拉起了刘邦,然后走过去,拉起了樊哙。在扶起陈平之后,胡亥扶着陈平身边那四十多岁带着三缕胡须的男子说道:“朕如果没猜错,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萧何吧?”

    萧何一躬身,抱拳说道:“陛下谬赞,小人不敢当。”他此时只不过是刘邦帐下的一个小官,大名鼎鼎的确谈不上,可不知道为何李元说秦皇指定要见他一面。

    胡亥向后走去,依次扶起了后面三人,也知道那三人中身材最矮,略微消瘦的是曹参。那个个子高高,健壮的是周勃。而中等身材却显得浑身力道彪悍无比的正是灌婴。

    都认识了一圈,胡亥才回头,拉着刘邦的手,走上高台。

    到了高台之上,胡亥坐下,刘邦等还要跪却被他制止住,高声说道:“今日这台,不叫受降台,而是封功台。”

    “封功台?”刘邦等人心中疑惑。

    “卿等深明大义,不为一己私利而陷百姓于水火,毅然投诚,这就是大功劳,当封赏。”胡亥一本正经的说道。(。)

第299章 项羽再起() 
在场的众人没有一个傻子,他们到底是该封赏还是该惩罚,心里都有数。頂点小说,收降不论罪,已经是恩。如今提到封赏,那就是厚恩。而这件事是由秦二世亲自来办,那就是皇恩浩荡。

    刘邦为首的几人再拜而谢。

    胡亥看着几个人,点了点头。他的心中有一盘大棋。这盘大棋的思路随着天下的粗定而越来越清晰。他需要的是国家安定的时间。

    一旦刘邦投降,剩余的那些人除了项羽之外,别人不足为虑。什么所谓的六国后裔,就是一群败了家的丧家之犬,有什么能耐和朕争锋。

    封功台上,胡亥当场册封刘邦为沛县公。

    按照李元等人的意思,是把刘邦送到巴蜀偏远之地,做一个小县公。但胡亥不这么想,如果那样做了,聪明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儿。那些望风之人,想投降的人,都会犹豫。

    刘邦的投降,胡亥已经想好了,沛县公不过是个地方上的公爵,位高无权。如果他够聪明,就这样安稳一世,做个太平公爵,就当是大秦养活他了。至于沛县,他会放一个厉害的县令来钳制刘邦。

    萧何、陈平等人,并未立刻封赏。这些人都是人才,需要带回咸阳,该重用的重用,该放到军中的放到军中。

    武关的一切都很顺利。

    胡亥借着武关大搞活字印刷的事儿,直接让李元印刷了一匹宣传刘邦、韩信等人投降的报纸。这些报纸被快马连夜分发的全国各地。

    韩信、刘邦投降的消息就在大秦第一份不成熟的报纸上被大肆宣传。那印制报纸的工匠吸取了当初宣传单的办法,为了照顾一些不识字之人,在报纸上竟然配上了简单的图画来表示大秦皇帝的威武恩义。

    几乎是数日之间,一些小股的散乱反贼纷纷销声匿迹,就地解散。剩余五国之中。其余四国自问无法抗衡大秦堂堂王师,都把心思想到了霸气无边的项羽身上。

    这就导致败退彭城的项羽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原本高傲的不可一世的六国后裔纷纷拜入项羽麾下,项羽的人马几乎在几日之间就壮大到原来的数倍之多。就连盱台的楚王都给项羽发来国书,称当初识人不明,错用了宋义。要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继续主导伐秦。

    此情此景。项羽怎么会同意楚王的说辞。他痛斥了楚王的来使,命力士割了楚王使者的鼻子,这才赶出了彭城。

    在范增和跑来的张良大力劝阻未果之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魏、齐、韩三国的后裔分封为王,唯独楚王被他孤立起来。

    这三国之王的封底都在大秦腹地,可谓有名无实。项羽却美其名曰,封地自取,有能耐者多拿,没能耐的少拿。实在拿不到的。那就不配为王。

    说白了,除了他西楚霸王,别的所谓王,都是空有其名。

    张良和范增多次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