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青帝 >

第354部分

青帝-第354部分

小说: 青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轰”的一声;又一道滚雷而下;照亮了这几百骑逃亡的身影。

第一卷 第四百七十四章 董贼授首(下)

    决战;是夜大破董孙二十万大军;杀六万人;俘虏十一万;董卓授首;俞帆坚)逃亡

    次日;诸侯云集帐内;向应王行臣子礼

    第五日;大军返回洛阳

    洛阳

    这几日已经恢复了些秩序;还留在城内的官员;已经十里相迎;还有无数洛阳的百姓;密密麻麻形成着数十万人

    见着到了中午时;迎接人群中突爆发出欢呼声:“来了”

    欢呼和海潮一样;所有人都兴高采烈看去

    只见远处旌旗招展;前面是上万骑兵;个个身着铁甲;闪着寒光;后面是整齐而行的步兵。

    这些都是到城前时故意整顿。

    大批侍卫肃容而过。这才看见马车和乘舆;前面一人;就是应王了。

    这一瞬间;群臣和万民不约而同;跪拜下来;山呼海啸呼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波声浪扑了上来;叶青的心;一瞬间就是一醉;这是军民直接认可他的地位的表现。

    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万岁;万岁;万岁”

    “民心可用啊”叶青感慨着;手一指;欢声中;滚滚洪流;进入了洛阳了;到了洛阳内部;又是一番情况。

    这时军民谈不上鲜花洒道;只是父老朴素的箪食壶浆——这已经足以说明对应王的感激。

    “应王横扫群雄;诛杀董贼;已经尽得洛阳人心了。”欢呼声中;几个戴着斗笠的人观看说着。

    别州郡有几分真心不好说;但司隶二百六十万民众拯救者;应王在民间声望实际上与昔年光武帝无异

    “甚是可戒可惧啊;如此人和、地利、天时尽占;称之真命天子都不算过分了;万岁这词早了点;但也早不了太多。”

    这几人感慨着说着;又望向了一处首车。

    首车上;有一具黑胖的尸首;正是董卓;却是架在游街示众;见此;许多故园焚毁、家破人亡的百姓眼里都冒出红光;嘶声喊着:“董贼;我认得你

    就算军士隔离;挡不住无数人冲上来;这个扯腿这个裂脚;争撕此贼一块肉;游街到太庙前;除栅栏顶上封住的首级完好;别的部件都已七零八落;许多人家都拿肉条回去祭奠冤魂;拿着董卓肚子上肥膏油点天灯的也不少。

    叶青在太庙门前驻马;回首看着这董卓扭曲的首级;能觉察到一个漆黑的灵魂在上面哀号;一丝丝青紫气;早就随军气灭亡而褪尽。

    这就受到了数十万冤魂诅咒;又在重重赤色龙气下;欲灭而不能。

    “王上;这是对付国贼的秘法;处理后;除非这颗首级烧毁;或者皇帝赦免;否则就永受沦劫。”太庙祭祀说着。

    是真是假不知道;叶青对此并不在意;许多事;都是应得的结果;当下就收回目光;对祭祀说着:“献贼于庙。”

    献酋首于宗庙是汉风传统;熟悉这方面礼官不少;因齐备展开。

    “太后;您还有什么吩咐?”见着礼仪展开;叶青并不感兴趣;只是问着

    在公众场合;他都会维护太后尊严;因这就是维护自身的正统性。

    太后今天一身素白孝服;神情有些恍惚;这时回过神来;声音寒冷:“依例送入大武库;与王莽首级并列;使此二贼永为世人所戒。”

    礼官一躬身;见应王也没有反对;就持着贼首木盒下去。

    他知道“依例”指的是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收藏在武库中;与赤宵剑一样;作历史性标志;不过这算不上宝物;只是彰显复仇之恨。

    叶青却有些兴趣地一笑:“说起来我还没入大武库参观过;之前军旅无暇;今天却有些兴趣了。”

    太后凤眸微讶;转又柔和起来:“应王监国;巡查大武库本是应当。”

    下首众臣面面相觑;只是不语。

    叶青和太后一路步下白玉阶梯;森严禁卫目不斜视;一路护卫着。

    大武库最深一处库藏;接下来参观的是历代皇家私藏;朝臣都留在了外面

    火把光亮中再无外臣;太后这时才松了口气;看一眼叶青:“刚才还在和甘夫人学道;若非告祭礼仪重大;哀家实是不想过来。”

    “下面这些朝臣;一个个千岁;一副忠心汉臣模样;可想到不久前;这些大臣还是董贼的臣子;心里就有些腻味。”

    “水至清则无鱼。”叶青听了;笑了笑;不知她说的是真是假;或的确是专心道法后不热衷政治——她随军见识太多起落;现在情况变成这样;有此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关于大事;她还是有些关心:“监国之诏已下;应王可要亲征不臣?”

    “暂时不;洛阳初定;国运伊开;不便轻动;我留在这里安定人心;还需太后下诏宣抚各州郡。”

    太后一听;就明白了。

    在理论上;应王监国后;可自己颁布旨意;但是权威初建;未上洛的诸侯;益州牧刘焉;西凉马腾;辽东公孙度这些;还不可使用。

    还有地方维持但将破产的官府;及骚动着的大户土豪;用旧名义更恰当些;过几年就没有关系了。

    “此事哀家回去就做。”

    “不急……”叶青好整以暇说着;留神观看两面藏物。

    不得不说汉承秦之收藏;上溯千年的原始积累;许多东西灵质不错;特别是玉器极多——先前灵气匮乏时;或只是品质;但此际在灵犀反照神术的感应中;都显出灵玉气息。

    “许多地上人;议论在下土找不到宝物;却不知是因着汉人窖藏习惯太恶劣;就和喜欢趴金银窝里睡觉的恶龙一样。”

    “现在这些灵宝都是自己的了……”

    叶青微笑起来;抚摸着一柄古老的长剑;亮起来

    不由满意赞叹弹了弹手指;对还有些担忧的太后说着:“其实这事不大;诛董贼后;席卷之势已成;任何聪明的诸侯;就知已没有发展机会;大部分会奋勇击贼;向我输诚服软;以求保住举族性命和富贵。”

    “当然天下之大;顽抗王师的人总有;这种就不在考虑范围内;可能我还没有动手;就有诸侯群起攻之……这就是大势所向;使人不得不服。”

    “大势在于中原;河南河北这片黄土冲积平原;再有衔接的荆州之地;别的这些诸侯都只是边角。”

    叶青说到这里一笑;前几日;对下土投效者不计前嫌收下;按前后时间给相应待遇;高官厚禄养了起来;田宅赏了不少;有识趣送女人入王府;都是应有之义给予收下;转手就打发给了曹白静管理。

    纳降是一面;对于诸侯之前墙头草行为是要付出代价;有些权力自是要借机收回;有些还给予保留。

    徐徐图之;只要叶青还在;这些人都翻不起浪花。

    而董卓俞帆大败;给洛阳留下的麻烦不小;当时夜深溃兵四散;西凉军自知罪孽;至今有些成股在洛阳周围作乱;搅动迁移混乱中的百姓;为此清剿又花费了些许功夫。

    而总督驻留在虎牢关外的陈留郡;几家不长眼地上人小诸侯跟着;但终势孤难挽了;并且多番折损下来;计算只有八万。

    这兵力对叶青重整的三十万强兵;简直塞牙缝都不够。

    叶青派关羽占取了虎牢关这一洛阳东出门户;就不理会曹军。

    太后虽有些不放心;在女人眼里这种仇敌要直接打死;却不知道这涉及地面上博弈;叶青既有龙君能压过总督;借争取来天庭便利压制朝廷大义;实际上严慎元就已经完了。

    没有官威的总督还叫总督?

    不过无胆老吏罢了;连俞帆虽败犹荣在世家间评价都比这老吏好些。

    “可惜了曹孟德英雄半世。”叶青微笑一叹;注视董卓首级被放置在一座祭坛;赤红光亮中;与一颗陌生首级并列:“这就是王莽么?”

    “正是伪新帝莽贼。”太后蹙着秀眉;因末朝太后的切身遭遇;她对这种篡臣憎恶的很。

    叶青就收了笑容;有些兴趣绕着转了圈;发现这祭坛数层;除最高两颗祸汉之首;还有些羌胡发型的首级。

    “此是前汉武帝时霍去病击杀左贤王首;此是前汉元帝时陈汤在西域击杀匈奴郅支单于首;此是后汉明帝时班超取得的西域一些国主首级;此是窦太后称制时灭亡北匈奴的单于太后首级……”太后指着一个个惨白首级解释过去;眉也不皱一下。

    叶青暗自纳罕;这种收藏首级的蛮;遗风听起来像是蛮夷作风一样;实际上也是汉羌系特色。

    匈奴拿来做尿壶都有;再往后或被儒家士人视成黑历史;绝口不提。

    叶青却反觉得那些儒士小家子气;本来不需要儒家涂脂抹粉标榜自家功劳……历史本就是由胜利者填写;胜利者不止兵事;还有文事。

    堂堂正正显示仇敌的首级;这才是王者之风——真心不如天庭。

    片刻出来时这样想着;叶青望着武库大门合上;抚摸着手里赤霄剑;感觉有些事要做些准备了。

    “以下土灵气枯竭环境;功业滔天三代而衰;君子之泽不过七代;除非孔氏一族和张氏一族各有道统祭祀不绝;能维系几十代?”

    “就算地上世界的五帝光辉照耀;五德流转的王朝遗脉不绝;但自身在人间也都成为传说。”

    “传说黑帝、青帝崛起百万年前;各有血脉玄异;风采不同于寻常;但过于久远;甚至姿态容貌都早已不闻……举朝升仙天帝尤且如此;自己这中兴开国之君算得了什么?”

    “而且转眼就要回归地上;时不我待啊……”

    文武还在武库的前仓主厅等候;张方彪这时过来;说着:“主公;最近情况;高顺和王允去了长安;奉尊伪帝;命令董卓余部臣服。”

    这可真是不识时务了……叶青目光冷下来。

第一卷 第四百七十五章 要是不服,尽管来战(上)

    这仅仅是微怒;不是针对张方彪;张方彪却觉得心里一寒;忙说着:“这两人实在不识时务;只要主公一声命令;臣就去取这二人首级。”

    叶青冷笑一声;却摆了摆手不说话;靴踩得木板响着;带着人进了大殿。

    这是一座新启的大殿;地处皇城西北;殿宇连堂结舍;十分幽深清静;楹柱漆皮都没有剥落;微旧而已;此时筵宴是早已预备;分布在两侧。

    叶青带着张方彪而去;在门前站住了脚;注目看着匾额;漫不经心说着:“这两个匹夫自己寻死罢了;不过却不能不教而诛。”

    张方彪听了;心中更是一凉;这两人是主公重视的人;这时却是这种态度;一时回不出话来

    突然之间他有顿悟;刚才自己受慑;并非是叶青真有了王八之气;而是此时手握权柄;生杀予夺尽在一念之间;故凛然恐惧。

    正思间;远一点叶青见此情况;眼中闪过一丝笑;随又敛了;大踏步上阶;才抵达里面;就听着一声唱词:“应王到”

    这时;留守洛阳的大臣;原本叶青的臣子;还有新投靠的诸侯;连着一些世家新补的人;都一起叩拜;呼了一声:“拜见王上千岁……”

    “都起来。”叶青笑着举手虚抬了一下:“这些日子;整顿洛阳;还民于乡;整编降部;大家都都累了;今孤就宴请各位;消消乏——来人;上宴”

    “谢王上”

    新任的太监和宫女一阵忙乱;又有钟吕馨铛齐鸣;乐声中菜肴进殿;布座安席;叶青先入席;百官一齐坐下;这些太监和宫女就悄悄退了出去。

    这时偌大殿中沉寂下来;百官正襟危坐;目不转睛看着这位应王;等待他的话。

    “孤受监国诏;已有三日;只是一直没有空。”叶青淡淡的说着;似是自言自语;每个字却都清晰可闻:“眼见着情况稳定下来;却要再建朝廷;这是第一等第一宗的大事。”

    宴会的话自这里开始;所有人都不禁敛了笑容;个个直着腰听着;整个殿内一声咳痰不闻。

    所有人都清楚;叶青说的这几句话;并不是没有用意——这是宣告自己的正统性;并且要重建这个正统性。

    “孤受命监国;自要重建;有人劝我改弦易章;孤回话;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叶青看着众人;款款说着:“应推举老成谋国之士;任其三公;吾师卢公;孤觉得似可担其一;各卿以为如何?”

    诸人顿时明了叶青的政治含义;心中暗自惦辍;都极是佩服。

    东汉光武帝时;三公就被架空;只有议事功能;没有实际权利;尚书台成东汉时期的决策机构;但是声望还在;以旧朝大名士担任;可以迅速确定权威;这些真是滴水不漏。

    想着;就有人进前一步躬身说着:“王上曲划极是妥当;卢公是王上之师;又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复任尚书;此时担任三公;名正言顺。”

    叶青含笑说着:“各卿既这样说;孤就放心了。”

    说到这里扫了一眼殿内;又说着:“子师公是天下名士;又曾是我的恩主;论起情份;不在吾师卢公之下;可惜并不在此殿中;假如前来;我岂敢不敬礼有加;当拜为三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