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青帝 >

第615部分

青帝-第615部分

小说: 青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盛伤农啊。”叶青随手放下阅读的文件,丢到了台阶上,自己在木盒里取出些酒,一饮而尽。

    最近州里气氛一直很安静祥和,唯持续一个多月的天文潮汐困扰农事,很多农业生产都不得不中断。

    硬是要生产的话,得在稻田上建立防雨水、增光照法阵来保护,但那样的成本高昂,完全赔本生产,只有用在灵田上才不亏——农业生产甚至可以干脆转移到洞天内部。

    除此,人事上没有大变化,叶青干脆不出面暴露,只有吕尚静少数几个留守核心重臣知情,余都不知道一州之主已归来。

    南廉山的抬升惯性,就是悄无声息他压下,因要开始将力量转化到洞天别的变化上——结构重组。

    不过在这前,得首先保证地网的稳定,以及下土的稳定,以实现阴阳两面的力量融洽。

    在芊芊灵犀反照传过来的视角中,整个应州一丝丝气流荡漾虚空,大部分是赤气,里面还有些黄气,循环流动,生生不息,已经渐渐统合成一条洪流,这些奔流的力量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龙脉。

    芊芊良久收回目光,叹了口气:“湘北三郡白气稳定下来,赤气稳步增长,这文治武功做的相当好。”

    湘北三郡地脉和人气,都渐渐与龙气合流,在她感觉里,宛是一条青色蛟龙盘卧在大地,蛟龙的龙头在南廉洞天处,龙身主体盘卧围绕启阳城,和南廉山组成应州地网的双阵眼。

    “启阳的人气还是高出一层,地区经济、产业、人口都支撑着,看来还是有些力量……”

    叶青有点明白这是人道洪流的惯性,不过灵气渐渐不如南廉山,而经济上同样渐渐落后,长久下去传统政治地位迟早会被南廉山融合取代,十年就能使人们淡忘启阳核心,那就是南廉山在应州统治彻底稳固之际。

    这龙气是一国一姓气运所在,自身就在不断演化,潜龙在渊,难以测度,一旦得势,那时人人都知,却无可奈何了。

    “十年,我不想等那么久,虽有些损失,但还在可以承受范畴内。”叶青大袖一挥,立刻有丝金色气息涌动,这气息并不大,但中央隐隐带着某种尊贵的味道。

    这是直接以南廉真君权限调整着地网,加快抽取启阳的某些气运,许多随俞帆出逃世家的原住地,都爆发出亮光,很快被抽取殆尽,失主的气运完全无法抗衡抽取。

    片刻,这行动就停止了。

    “这无疑是和政府临时征调赋税一样,一二次尚可,多了就损得根基,但是现在就只要这点凑上就可以了。”

    叶青顺着蛟龙再往下看,龙尾却是向南跨过千京河水脉,搭在了湘北三郡,只见青色龙尾不时扫荡两下,那些新占领区就爆发光芒。

    这些光芒,是人力物力、军气灵气都在对抗,而显示出的异相。

    原本湘州比应州强很多,且有着跨州力量输送的衰减,现在湘北残破萧条,又得不到湘中和湘南支持,单凭三郡无法和应州九郡对抗,就呈现着弱势,并逐渐屈服、消化,这让叶青统治下的人口超出一千万红线,这也是地网阳面力量突破的关键。

    女娲在火云洞天里看见此景,观察一会辖区内地脉布局,见没问题,不由赞叹:“叶君加了冠军大都督,虽是人道位格,地脉没有什么利处,总体效果却也挺好。”

    “人事上确实挺方便,毕竟冠军头衔不局限应州,对外容易归附人心……引召暗面源力吧。”

    叶青命令地网的力量集中到南廉山,又和芊芊和表姐她们一起进入洞天内部,开始布置改造的法阵——凝塑伊始,就是得先入源头,以获取下土暗面力量的巨大升华,这是一个关键。

    “我要出神下游一趟,娲皇看顾一下我的肉身。”

    “没问题。”

    娲皇颔首,就见他一道金色灵体出窍,转眼投入洞天下方的黑暗之中。

    芊芊立起来,踱步片刻,升起阳神灵体跟着下去,她要去看一下遗忘之地这处暗面洞天的恢复程度,看看是否对夫君的演化有参考帮助——毕竟这是座青脉洞天。

第816章 下土龙气(上)

    下土·洛阳

    一干太监守在正殿廊下,见皇帝踱出来,忙上前行礼,太监总管说着:“陛下,太阳晒着,是不是传华盖。”

    “不用,朕只是突有所感,出来散散心!”皇帝简单说一声,四处看看,又仰着脸望着明丽的天空,有些迷惑:“朕想散几步,不要乘舆,不要许多人跟着,就几人。”

    “是,陛下!”几个侍卫跟着,这时正午时,静静没有人声,使这宫殿显的有寂静,皇帝对此早已习惯,稳稳走着,良久,突站住了脚,说:“朕今天心血来潮,想给奉先殿里的列祖列宗上香,你去准备下。”

    说着,又向前踱去,太监总管忙说着:“是,陛下……您这孝心真的可以感动天地……”

    “朕也只能这样了,不说成祖,就是与先帝比,我都差了不少……”皇帝踱着,自言自语苦笑一声:“朝野说朕是平庸又有福的天子,安享太平,哎,我有什么不明白?”

    “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这富贵是享尽了,怕先帝都不如朕,只是不知去了地下,怎向先帝回话。”说罢愀心叹息一声。

    总管和侍卫随在皇帝身后亦步亦趋,静静听着,对这话题,谁也不敢说话,只慢慢远去。

    不远处,叶青显出身来,一层微紫色的雾气顿时感应而来,欢喜笼罩在灵体上,他看了看皇帝,笑了笑。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汝虽不是调和天命,精微之致而使之中正平和,但恰汝平庸天资,使国之渐至中庸。”

    说完,叶青又微微一笑,这个算起来是自己孙子,虽皇帝,但在某个权限上还未及自己——下土数千年演化史唯一仙王。

    新汉国朝七十年,汉成祖应武帝开拓二十年、汉高宗守成三十年,现在是第三代新君秉政第三十个年,寿数如此之长,已接近地上,这自是因道法显世,寿命延长之故。

    因皇帝健在,无享配庙号和谥号,但新君天赋普通,可这使得执政稳重,三年不改父道,这就事实上鼓舞新兴道法工业阶层的成长,整个大汉气象都为之一新。

    最近汉朝时兴废除宵禁,繁荣的城市经济吸引农村人口,年轻一代的地主都离开祖传坞堡,搬到城镇中居过,种种工业产品和道法产品让生活更便利,这对年轻人来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一种文化击败另一文化,靠的往往不是镇压,而是以世代为跨度的较量,旧经济体系萎缩,旧文化的一代人死去,新经济体主流,新文化熏陶一代人成长起来,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中原且赶时髦生活,草原、西域、辽东等边疆更钦慕汉化,一时间蒸蒸日上。

    自应武开朝以来的习惯,每一代新君在任上都会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到新君即位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完成,人口繁衍、异族汉化、逃籍归流的贡献下,人口急剧增至,比东汉远胜之。

    在叶青眼里,视野迅速快速占据了整个天空,人不可见,一条宽阔的洪流,自各州汇集,抵达到了洛阳。

    其璀璨夺目流动着,已不是鲜血一样明艳,而是黄色为主,带着丝丝嫣红,这就是龙脉——大汉的龙脉!

    “斯是制也,必高乎气。”

    “青制于此,近于成矣。”

    这话的意思是,除特殊情况,一般是制度大于龙气半层,火灵蒸汽机、铁路、道法通讯这些在七十年后,渐渐发挥了作用,甚至渐渐普及。

    而废除奴婢制度,经过几次普查,人口实际登入朝廷户籍更多,语言、习俗上的汉化更容纳了过去五胡气运。

    有趣的是,因胡人各部落让“道法经济、儒家洗脑”同化,新一代贵族自视汉人,溯源可至都是古汉羌一系,对内地歧视表示强烈抗议,现在报纸上已不流行胡人说法,而改称汉藩,汉之藩篱意思,人人钦慕汉道。

    在叶青看来,这本质就是科技……哦,该说是道法、制度、文化这三大联合的结果。

    “不过,也怕是接近极限了。”

    叶青黑得深不见底的眸子静静注视着这个皇宫,皇宫是中枢,按照龙气法则,普遍龙气洪流是是黄气的话,中枢之地就高出一级,现在宫殿已笼罩淡青气,这充满了一种冷峻和威压。

    叶青登基20年,大汉龙气整体是淡黄正红相交,40年,龙气渐渐红黄,这其实就是达到大蔡现在的水平,现在70年,就接近着完整的黄色。

    “淡青之制,龙气极限就是金色,怕也是这个世界的最高上限了。”

    “不过,有这也绰绰有余了。”

    天庭的洪流不过是青色,人道哪可能超过限制?

    不谈仙道有意压制这方面因素,单是技术的确已经抵达上限——再上就得变成蝗虫流,超过世界允许上限。

    “现实世界地球或到那时可以开发别的星球,这世界找哪里去殖民?”

    “不过抵达这步,整个青德的核心就形成,以后所料不差,必是青黄红三德的天下。”

    “对此三道君又会怎么样看呢?”

    “这或有点破坏了平衡。”

    正午阳光下,笼罩着淡紫气的叶青在沉思,穿过桃园,熟悉地在汉宫中游过,因开朝之君的龙气加持,没有人能看的见他,除刚才宫里皇帝惊立而起,心血来潮去上香祭拜……

    墙下桃林明艳娇媚,在风中摇动枝桠,传过一阵浓烈清香,叶青望了望城外,突笑了:“在争论?真有些意思!”

    洛阳城南·一间酒楼

    这时就传出称颂:“陛下这样的明君,一定要长命百岁啊。”

    平庸之君是士林评价,而百姓才不管这些,这话明显没有考虑太子的感受,但真诚又符合太平盛世的求稳心情,附近酒客都点头:“理应如此,理应如此,可惜当年成祖皇帝都成仙了,要征战天外,不能久留。”

    “他老人家一定还保佑着我们……”就有人笑呵呵说,直到现在七十年了还有许多人家供奉着应武帝牌位,尤其那些乱世中被拯救的家族。

    “说起来,当今陛下似不太热衷对外征服,即位三十年间发生的最大变革事件就是废除奴婢制度……”

    其实这时废除奴婢、建立城乡户籍衔接、普及内地义务教育、强制异族穿汉服学汉语、鼓励边疆海外殖民等一系列国策变革,都是相辅相成的举措。

    但在百姓眼中最显眼的还是废除奴婢,过去逃户的人身依附于主家,卖身奴婢后根本无法参与工业生产,新兴工坊主早已不能忍了,自是乐见新法颁布,甚至根本就是他们在背后推动此事,关说的人都游说到了太后。

    但以南方新开发的种植园主导,大批种地豪强和门阀则利益受损,还在新法放风声试探舆论时,朝野间开始出现一种舆论:“今上效王莽新法,改革必会失败。”

    “这些奸贼,就知道蛊惑陛下!”有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恨恨说:“我有个姐姐,幼时就让县里大户人家买去,任打任骂,做牛做马不当人看,若非我考上太学,还赎都赎不回来!”

    “这位是太学院的高才?失敬失敬……”

    周围酒客一惊,都是钦佩,他们这代人都是经过三年义务教育,这是普及文字和数学,是工坊、海船、士兵等等准备。

    但大部分没上过六年的职业培训,更别说培养精英的帝都太学院——那可是从各州层层科举考上去。

    现在州刺史早就没有实权,除监察巡视组任务,就督查一下每年考场了。

    但太学规模很大,学生数万人,今天放假在酒楼里出现不少,很快又一个青年拍案赞:“说的好!”

    “不过,改革必有阻力,不是一个两个奸贼,而是一群利益团体……哼,敢以王莽新法论之,其心当诛!”

    这说的西汉和东汉之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的短暂统治,假托恢复周制进行社会改革。

    汉武帝以来的小自耕农体系已经毁于土地兼并,王莽就干脆重新划分土地恢复官方井田制,建立官方贷款制度来瓦解豪强高利贷,官方控制物价,解放门阀奴婢……按说是改进,却没有足够力量推行。

    门阀奴婢,西周以来就已废除奴隶制,但实际上华夏整个历史时期都实行二制并轨,一方面农业主体是自耕农,有政治权利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服务业是奴婢,人身局限贵族门阀内部,打死了也是贱命,这是农业帝国传统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但经二位先帝六十年的培育,现在这世界新的道法工业已茁长膨胀起来,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