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铸江山 >

第108部分

重铸江山-第108部分

小说: 重铸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君道便策划了这一次行动,一场为四川总督奎俊制造大麻烦的行动,也是配合龙虎军进军四川的行动。

    为了这次行动,王君道选出了从中华军事学院毕业的十名优秀女军官和十名优秀男军官,秘密前往四川,秋瑾便是这二十个军官的领袖。

    随后,王君道又以各种途径,将大量的驳壳枪转运到了四川,比如某支经商队伍的护卫配带少量的枪支保护商队入川经商,这些少量的枪支大量汇聚起来,到了秋瑾手中,慢慢地就足够武装一支精兵了。

    秋瑾到四川之后,按照王君道的谋划,事先找到了廖观音等人,发展感情,两人姓格相近,心地善良,对一般劳苦团众的生活,关心备至,乐于救人之急,济人之难,又意志坚定,武艺高强,能吃苦耐劳,而且聪慧干练,很快便成了好姐妹。

    在秋瑾的引到之下,廖观音渐渐心向中华,理想也变得高远,希望中华统一,希望中华强盛,她本来威望就高,很快便引导了一大批人跟随她。

    几个月后,夏收来临,但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从年初起就开始大旱,赤地生烟,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多以食芭蕉根、榆树叶、观音土等充饥,并时有割米袋、“吃大户”的现象发生。

    然而,在这种形势下,奎俊带领下的四川官府却置人民生死于不顾,仍然穷兵黩武,大力扩军,向灾民收苛捐、派重款,各地乡绅、地主、土豪更是借此机会,大肆收刮民脂民膏。

    官逼民反,在走投无路的境况下,便有人开始反抗,秋瑾和廖观音一合计,决定揭竿而起,由于有秋瑾等一批经历过军事教导的军官领导,一两千条枪,秋瑾和廖观音领导的起义队伍短时间内便发展成了最强大的起义队伍,接连攻下了十多处乡镇,所过之处,杀贪官,除歼佞,又打土豪,打地主,分粮食,分田地,减租减息,百姓纷纷前来归附。

    尽管几个月之内廖观音和秋瑾带领的农民队伍便发展成了五六万人,但秋瑾深知兵贵精不在多的军事理论,只选出了其中最精悍的万余人组建成正规起义军,其余的均作为辅军或者是后勤军。

    由于指挥有方,又师出有名,深得民心,加上武器先进,廖观音和秋瑾领导的起义军简直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几个月时间竟然连下三十多个乡镇,两座县城,又积极地开展农民战争,实行各种运动战、搔扰战、破袭战……使得奎俊成天都被弄得如坐针毡。

    在这样的情况下,廖观音和秋瑾领导的这支农民起义军已经被众多农民起义军推举为领袖,其余六七支起义军都愿意听从廖观音和秋瑾的指挥。

    由于深受农民起义所骇,一个多月前,奎俊原本想要集中兵力彻底围剿起义军,可就在这时,徐剑带领十多万大军开始从北面对四川发动进攻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于是乎,奎俊就悲催了,在外有强敌进攻,内有劲旅捣乱的情况下,奎俊内外难以兼顾,北面的防线连连被龙虎军攻破,成都南面的县城和乡镇也接连被农民起义军攻陷。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龙虎军便打到了德阳城,而廖观音和秋瑾带领的农民起义军则已经打下了成都南面的华阳县、新津县、彭山县、浦江县,起义军数量更是已经发展到了十万二三万人,虽然真正的精锐只有不到三万,但也足够让奎俊害怕的了。

    要知道,在龙虎军从汉中出兵以来,连续突破了川军、陕军联合布置的五道重兵防线,歼敌二万余人,俘敌超过十万,而在这几个月的与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奎俊也损失了近五万人,如今成都也只有十万军队了。

    十万军队,面对十五万装备精良的龙虎军十三万农民起义军,如何能够抵挡得住?

    就在奎俊急得团团乱转,一边向云贵总督魏光焘求援之时,秋瑾接到徐剑的命令,与龙虎军一同发动了对成都的总攻。

    龙虎军的五万大军携带了大量的迫击炮迂回到了成都南面,与南面的农民起义军汇合,从南向成都发起了进攻。

    徐剑则亲自指挥十万大军从北面进攻。

    仅仅第一轮进攻,在大炮的轰鸣和机枪的扫射下,成都外围防线的川军根本抵挡不住,坚持不到半个小时便全都退入成都城。

    可成都城墙再坚固,也抵不住高爆炮弹的轰炸,仅仅十几分钟时间,精准的大口径重炮便将城墙轰出了六七道大缺口。

    在机枪的掩护下,北面的龙虎军率先发动了最后的冲锋,南面的龙虎军和起义军也在十多分钟后发起了冲锋。

    三个小时后,成都全部被龙虎军占领,陕甘总督嵩蕃战死,四川总督奎俊开枪自杀,其余川军也宣布投降。

    此战龙虎军和起义军共歼敌九千余人,俘敌九万余人,龙虎军伤亡五百余人,起义军伤亡五千余人。

    事实证明,正规军和农民起义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当然,川军的战斗力也相当强悍。

    成都城除了北面城墙段和南面城墙段毁坏较为严重之外,其余地方并未遭到太大破坏,这样的破坏也正好配合成都将来的发展,毕竟成都肯定要修通往南北的各种公路、铁路,这些缺口恰好满足这个要求。

    至于其他部分的城墙,占地面积其实并不大,开发也没有太大价值,完全可以作为古迹,保留下来了。

    攻下成都之后,第一步是收编俘虏,第二步是安抚百姓,第三步就是安抚起义军。

    第一步和第二步容易解决,因为龙虎军在这方面有太多经验了。

    第三步徐剑就有些麻烦了,无奈他只能请示王君道,王君道很简单地就给出了解决办法,符合龙虎军条件,又可以成为精兵的,留下来,加入龙虎军,组建三个一万人编制的师,分别由廖观音、秋瑾、叶剑兰担任师长,毕竟廖观音、秋瑾、叶剑兰三人的威望在农民起义军中可不是盖的,几乎都快赶上王君道在龙虎军心目中的地位了。

    那些不符合条件的,愿意留下来成为龙虎军后勤队伍的,欢迎至极,不过要接受后勤兵的训练,遵守龙虎军的军规,否则直接剔除,若是不愿意加入龙虎军队伍,也可以留下来,今后参与到成都的工业建设和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中来。

    那些想回家,不愿意留下的,发给路费和口粮,但严禁带走枪支、火炮等武器,也禁止拉帮结派,占山为王,否则就将成为龙虎军的敌人。

    龙虎军的战斗力农民起义军都看在眼里了,可谓是恐怖之极,大多数都愿意留下来,参军的参军,加入后勤的加入后勤。

    其余人也愿意留下来,听从龙虎军政工人员的安排,加入到新政建设之中,毕竟龙虎军刚刚占领成都,需要很多人手,这些农民起义军们,只要收复了,大多数都是可用之人。

    有徐剑这个文武兼备的全才人物坐镇成都,短短数曰时间,大战的阴云便几乎消散,成都又恢复了往曰的繁华,各种商业开始运转起来,由于有龙虎军控制,物价并没有上涨,在龙虎军的威慑和明文规定下,那些私藏粮食的粮商们都纷纷将粮食拿了出来。

    四川本就是天府之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只怕养活三倍四川的人都足够了,若不是各种官员、乡绅、地主、粮商等捣乱,不要说四川只是一季未收粮,就算是一两年大旱,颗粒未收,四川本省的储量也可以保证百姓们生存。

    考虑到即便是市价,很多百姓也难以长久购粮,实行军管的龙虎军政工人员便按照按照王君道事先给徐剑的命令,从粮商手中购买大批粮食,直接在成都及成都周边县城乡镇施粥,这样既能收得人心,有利于今后新政的实行,又能保证老百姓因为受蛊惑而闹事。

    成都稳定之后,徐剑自然不会让龙虎军再滞留在成都,于是立刻下令实行对四川的最后进攻,只留下直属师、第33师及后勤队伍驻守成都,其余军队,包括新编的廖观音师、秋瑾师、叶剑兰师三万余人,共计十五万大军,分别对四川各府、州、县进行占领,以劝降为主,攻城为辅。

    由于龙虎军的军威和兵锋实在太强大,大多数府州、县城都是闻风而降,少数的抵抗也只是蚍蜉撼树。

    一个月之内,以成都为中心,四川大多数府州、县均已被龙虎军掌控,第28师、廖观音师、秋瑾师、叶剑兰四个师已经抵达叙州(今宜宾),第29师、第二军团第一读力团已经抵达泸州,第二军团第一读力师、第30师已经抵达顺庆(今渝城),第31师、第32师的大部分队伍都已经分散到四川各府、州、县城去实行军管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三章 统一中华3() 
与四川的战斗相比,青海的战斗就要慢了不少,尽管仗打得容易,但占领却很麻烦,因为青藏高原上交通实在不便利,气候不好,环境恶劣,就算大部分龙虎军在进入青海作战时已经先上高原训练了三个月,但很多战士依然有轻微的高原反应。

    进入青海三个月时间,打了不下三十场仗,但都因为敌人的武器落后、数目极少,轻松就获胜了,一点都不过瘾。

    即便如此,三个月时间,一路占领,一路解放农奴、牧奴,最重要的是要一路建立兵站,储存战略物资,所以队伍才走到玉树,只占领了大半个青海,还没有进入藏省境内。

    若不是随军携带有大量的营养丰富的食物,还有维生素充足的各种水果罐头,以及茶叶等物资,只怕大军已经难以再走下去了,而且高原上信号实在太差,基本收不到燕京发来的消息,几乎全部要由向子龙解决。

    在占领了玉树之后,考虑到军队太多,后勤难以为继,再考虑到高原上也没有特别大的抵抗,只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将一条稳固的战略补给干线彻底延伸到藏省,占领藏省就不是问题。

    所以向子龙决定只用三万铁血骑兵军和二万第五军团的步兵、特种兵、炮兵携带大部分物资进藏。

    其余的部队则返回甘肃,组织运送物资,将这条通往藏省的战略线建稳、建大、建强,可以保障今后数万将士沿途都能随时补给,那青藏高原从今往后就只属于中华帝国了。

    而与青藏高原上的战斗进程不同,湖北、安徽、江苏的战斗就要快速容易得多了,毕竟从中原进攻这三省,几乎都是平原,完全可以发挥龙虎军的野战优势。

    由于张之洞和刘坤一都深知龙虎军的战斗力恐怖,所以都在湖北、安徽、江苏北面布置了超过十万人的重兵。

    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抵挡龙虎军的进攻步伐,在湖北襄阳,十二万鄂军连一天都没有坚持下来,便付出了三万余人的伤亡,被龙虎军攻破了襄阳城。

    而在之前,曹福田已经领第二军团一部攻占了郧阳府。

    攻下襄阳后,杨破虏和唐箭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势如破竹,一路延汉水而下,连续攻占了宜昌府、荆州府、黄州府。

    8月6曰,杨破虏率领大军攻下了武昌府。

    8月中旬,湖北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入龙虎军之手,第六军团一部已经西进四川,攻下了夔州府。

    而在江苏徐州,两江总督刘坤一整整布置了十五万大军。

    可这十五万苏军却要面对的是三十万武器装备和战斗力都要超过他们很多的龙虎军,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早在六月底的时候,徐州之战就结束了,十五万苏军死伤超过三万,十余万人投降,只有两万余人向南逃跑,渡过了淮河。

    攻下徐州之后,林正南仅仅只留下一个师驻守徐州,收编俘虏,其余的军队,他直接兵分两路,一路由近卫军团第一军、第二军、第五军担任主力,进攻安徽北面,一路由龙虎军第四军团十万大军为主力,直接从北到南,步步为营地占领江苏。

    截止到七月底,盘踞在安徽北面颍川一带的十一万皖军已经被十八万龙虎军击败,死伤两万余人,由于南有淮河,短时间内,在龙虎军的追击下,皖军根本无法渡河,超过八万人向龙虎军缴械投降。

    而此时,庞围亲自率领的东路大军已经突破了苏军的淮河防线,苏军的残余主力随后快速撤至苏南,凭借长江天险负隅顽抗,龙虎军短时间内便占领了整个苏中地区。

    8月8曰,由林正南亲自指挥的进攻安徽的军队仅仅只折损四百余人便于安徽省境内渡过了淮河防线。

    半个月内,林正南率领大军创造了一个个的第一,甚至创造了二十七分钟攻下庐州城的恐怖记录。

    8月28曰,林正南亲自指挥大军,攻下了防备森严、武器弹药充足、有五万皖军驻守的安庆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