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着名的100个管理定律 >

第3部分

着名的100个管理定律-第3部分

小说: 着名的100个管理定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员感到非常吃惊。默菲后来发现甲胄里面的电极每一个都放错了,于是他即席说道:如果某一事情可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来实现,而其中有一种会导致灾难性的错误,那么这一错误往往就会发生。 
  默菲的这一说法后来得到广泛的流传并被总结成默菲定律: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可能引起更大的损失。
  我们对于幸福快乐的事情总是容易忘记,而对于不幸郁闷的事情却总是耿耿于怀。
     我们在日常排队时也不是总排在最慢的队伍中,排上快或慢的队伍发生的概率大致是相同的,也是一个随机的事件。在一些其它的事情上,原因也与此很相似。

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在工作期间偷懒的问题
  提出者:
  点评:荷兰有一个城市为解决垃圾问题而购置了垃圾桶,但由于人们不愿意使用垃圾桶,乱扔垃圾现象仍十分严重。该市卫生机关为此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第一个方法是:把对乱扔垃圾的人的罚金从25元提高到50元。实施后,收效甚微。第二个方法是:增加街道巡逻人员的人数,成效亦不显著。后来,有人在垃圾桶上出主意:设计了一个电动垃圾桶,桶上装有一个感应器,每当垃圾丢进桶内,感应器就有反应而启动录音机,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其内容还每两周换一次。这个设计大受欢迎,结果所有的人不论距离远近,都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城市因而变得清洁起来。

  在垃圾桶上安装感应式录音机,丢垃圾进去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效果远比那些惩罚手段好得多,既省钱,又不会让人们感到厌恶。同样,要解决员工在工作期间偷懒的问题,用监管和处罚的手段实际上也是很难奏效的,因为员工的工作成效主要还是要靠其用心努力。员工偷懒,是故意偷懒还是忙里偷闲?是员工自身的原因还是公司管理出了问题?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在处理员工偷懒问题上,加强沟通很重要。须注意的是,让员工超时且拘束地工作,已是不合时宜的管理方法;给员工多点理解、关心和体谅,会有助于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33。 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
  提出者:
  点评:人会期待别人对自己好印象,就会认真的表现良好行为;若期待别人会讨厌自己,就会随便表现。让人比成龙,自己就会像龙一样地表现,反之,被比成马,会像马一样地反应。这种现象称之为“比马龙”效应。
  现代管理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不能面临挑战,甚至无事可干,那他必然会产生一种“怀才不遇”的挫折感,极有可能失去原有的一腔抱负和凌云壮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进而离开他最初的组织。因此,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给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以必要的压力,为他们提供成长锻炼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松下公司的“中级人才”观以及“让B级人做A级事”等都是高期望式激励,这些无一不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比马龙效应“的具体实践。

34。 横山法则:自发的才是最有效的,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
  提出者: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
  点评:有自觉性才有积极性,无自决权便无主动权。 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过多地强调了“约束”和“压制”,事实上这样的管理往往适得其反。如果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规矩越多,管理成本越高。聪明的企业家懂得在“尊重”和“激励”上下功夫,了解员工的需要,然后满足他。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员工对企业和自己工作的认同,激发起他们的自发控制,从而变消极为积极。真正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
    促进员工自我管理的方法,就是处处从员工利益出发,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给他们提供发展自己的机会,给他们以尊重,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做到了这些,员工自然就和公司融为一体了,也就达到了员工的自我控制。


35。 肥皂水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提出者:美国前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
点评: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 年成为美国总统; 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 人虽长得很好; 但工作中却常因粗心而出错。一天早晨; 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 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 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这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 简直让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 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 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 便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 你是怎么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 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 为什么呀; 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觉痛。”

36。 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
  提出者:美国行政管理学家切克·威尔逊 
  点评:领导的指导是员工克服困难的后盾。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管理绩效和指导员工的方法。指导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并对组织的成功产生作用。如果对员工的指导很出色,绩效管理就转变成为一个协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每一个人受益。
  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是美国社会最有影响的十大企业家之一。他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而是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用在〃走动管理上〃,即到所有分公司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随时准备帮助下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最先创造〃走动式管理〃模式的惠普公司,为推动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周游式管理办法〃。为达此目的,惠普公司的办公室布局采用美国少见的〃敞开式大房间〃,即全体人员都在一间敞厅中办公,各部门之间只有矮屏分隔,除少量会议室、会客室外,无论哪级领导都不设单独的办公室。这样,哪里有问题需要解决,部门负责人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带领自己的员工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正是这些保证了惠普公司对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解决能力,并成就了它的辉煌。 
  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也是一位专注于带领部下解决问题的优秀管理者。 

37。 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
  提出者: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莱兰(David McClelland)
  点  评:麦克莱兰经过大量深入研究发现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是智商、技能或经验,而是诸如“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影响力”等一些可被称为资质的东西。1973年,麦克莱兰教授发表了题为《测量资质而非智力》的文章。
  成就需要理论:成就的需要是权利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等等需要中的一个重要的需要。
  必要的时候,为自己的员工贴上一个权力的标签,可以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与主人翁意识,而且它所产生的效果许多时候是其他激励方式所不及的。

38。 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 
  提出者:美国银行家路易斯·B·蓝柏格 
  点  评:压力只有在能承受它的人那里才会化为动力。 
  一天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是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于是他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上升到了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压力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压力越大,动力越大。 

39。 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提出者:英国管理学家H·赫勒
  点  评:当人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绩有人检查的时候会加倍努力。没有有效的监督,就没有工作的动力。
  从本质上来说,人都是有惰性的。管理之成为必要,一部分原因也就在此。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要真正达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要良好地运用起你手中的激励和监督机制,调动好你的指挥棒。
  企业不仅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还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实施和管理,监督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大大加强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热情。但光有激励是不够的,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
  美国著名快餐大王肯德基国际公司的连锁店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数多达9900多个。然而,肯德基国际公司在万里之外,又怎么能相信它的下属能循规蹈矩呢?
  有一次,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收到3份国际公司寄来的鉴定书,对他们外滩快餐厅的工作质量分3次进行了鉴定评分,分别为83、85、88分。公司中外方经理都为之瞠目结舌,这3个分数是怎么评定的?
  原来,肯德基国际公司雇佣、培训了一批人,让他们佯装顾客、秘密潜入店内进行检查评分。这些“神秘顾客”来无影、去无踪,而且没有时间规律,这就使快餐厅的经理、雇员时时感受到某种压力,丝毫不敢懈怠。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肯德基在最广泛了解到基层实际情况的同时,有效地实行了对员工的工作监督,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40。 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
  提出者:
  点  评:员工从管理者的赞美中所得到的要远远大于管理者的付出。学会使用激励的杠杆,就会明白做人和管理的真谛。

41。 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
  提出者:
  点  评:“倒金字塔管理法”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员工一旦受到信任与重视,就会为企业发展提出好的建议,就会使自己甚至使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42。 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
  提出者:英国证券交易所前主管N·古狄逊
  点评:一个累坏了的管理者,是一个最差劲的管理者。管理是让别人干活的艺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不少管理者常常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可用;或者常常觉得需要员工的帮忙,但是又怕他们做不好,以致最后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虽然一个称职的管理者最好是一个“万事通”,但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并不一定能管理好一家企业。管理的真谛不是要管理者自己来做事,而是要管理者管理别人做事。
  管理者要做的也不是自己亲自处理困难的工作,而是去发现能干的人去做这些事。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给下属成长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办事能力,另一方面是要懂得授权。
  企业的发展壮大不能光靠一个或几个管理者,必须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努力,借助他们的才能和智慧,群策群力才能逐步把企业推向前进。再能干的领导,也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和能力,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最佳道路。


第四章: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管理者的真正工作就是沟通。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企业管理都离不开沟通。

43。 霍桑效应:1)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
       2)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
  提出者: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
  点  评:1)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