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聊斋仙境 >

第139部分

聊斋仙境-第139部分

小说: 聊斋仙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鱼嘿嘿冷笑道。

    身为一名作恶的妖,恐怕真的无法让人相信它的无私。只不过这一切都是真的。

    对沈石,它一开始并不重视,只想着杀了他,为友报仇。直到把沈石引了过来,打了起来。它才发现沈石身体的不同。

    灵韵具备,冰肌玉骨,与天地元气和谐交融,时刻保持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分明是人,又不是神,怎么会有这样的身体。

    即便是这样,它还是想杀了他。直到白祖的灵魂提醒他,捕获了沈石后,白祖可以上身,拥有他的身体。而他身体上的记忆,怎么从后天转天下的秘密归黑鱼。

    “你若跪下求饶,我说不定能放你灵魂一条生路,让你投胎转世,或者拜入我座下,成为我龙宫正神。”

    既然真相揭开,黑鱼也不再掩饰,大大咧咧的不再做什么逃走状,胸有成竹道。

    都是戏精啊!

    “他们都是你的人?”沈石问道。

    “周胤之不是。”黑鱼回答了。

    它只说周胤之不是,并没有提其他人,是因为沈石问的是人。而大湖村的人,不听话的全都死了,剩下的自然是听话的。没有它这湖中龙种的允许,他们怎么可能捕到鱼。

    不过也仅仅是允许村中人裹腹的鱼获罢了。

    “既然是这样,那我只能是把你抓去炼成法宝器灵,是没法放过你的了。”沈石说道。

    它看上了沈石的肉身。沈石也看上了它的。龙身可全都是宝。如果捕了它,同样可以炼制一把飞剑了。

    虽然人教炼器术不如截教,炼不出金蛟剪这样的上品灵宝,但是黑鱼也不是真正的龙体。炼把龙鱼剑还行,金蛟剪是不用指望了。

第275章 、龙宫() 
“该死的凡人,你太狂妄了!”

    自己看上了他的肉身,他不仅不乖乖现上,反而打起了自己的主意。可恶,可恶!实在是太可恶了!

    黑鱼眼中黑芒暴涨,身上的鳞甲炸起,声音如同夜枭一般尖锐。

    他身上的气势更是一截比一截高,周围的水流卷动着,在空中流动。整个大湖村一下子全都变了,变得有如水域,天地在消失,无数水流从四面八方涌来。随着水流的涌来,水压也在出现。

    “小子。你们以为你们是在大湖村?不,你们现在根本就在我的龙宫中。如果不是不想弄坏了你的肉身,我早用水压死死你了。”

    这是黑鱼的一件法宝,是老龙王送它的。它不仅可以在水中化为龙宫,就是在陆地上,也拥有幻化的能力。而且幻化的陆地屋舍中,同样可以有水。毕竟黑鱼不是龙,它是不可以长期离开水的。老龙王用这法宝送它过来,后来更是干脆直接送给了它。

    也就是说,沈石现在已经不再陆地,而是在龙宫之中。

    “我现在让你看看,什么是水的力量。”

    轰隆!

    万吨的水流从天而降,劈头盖脸向沈石压去。这么重的力量打在身上,绝对是有死无生。

    这便是这龙宫自带的能力……水压。虽然不是什么攻击的法术,但是恐怕没人受的住这样的水压。

    “哼,自以为是。”

    沈石看了眼那水,不屑一笑,举起手中的宽刃剑。

    一道璀璨的青色剑芒在龙宫中闪现出来,在这碧绿的水色中,又染上一抹青色。剑芒凌空暴涨,由下而上,直接硬生生劈在了压下的水浪中。

    “轰隆。”

    一声巨响,青色剑芒劈在了水浪上面,接着便看到剑芒不断向前,直直的劈开了水浪。

    “嗯?这不可能?这怎么可能?”

    黑鱼神色大变,不由退后半步。龙宫的这术法水压有多大,再没有比它更明白的了。哪怕是真龙,都无法挣脱这水压。可是他竟然以剑芒劈开了。

    这龙宫的水压确实是有万吨的重量,但那是在大海中。也就是说龙宫中的水与水压并不会平白产生,它是吸收了水,所以才有水压。

    而大湖村虽然也有一条湖泊,但是它可没有那么多的水重。

    水压这玩意儿,水量大才惊人。水量小的话,也就是图有其形罢了。

    斩开水浪,沈石的剑指向黑鱼。

    “我小瞧你了,不过,这儿不是陆地,这儿是水中,你永远不知道,龙族在水中可以有多强大。”

    他一边说着,一边引动着更多的水流连入龙宫,分开的水浪又重新合在了一起。。

    “只要有水,我便可以不断的攻击。而你不过是陆生动物,在这水中,你可以坚持多久?”黑鱼阴测测笑道。

    就像他说的一样,它是鱼,呆在水中多久都行,而沈石一旦没了那口氧气,他可以坚持多久?

    “我们这是在哪?鱼虾蟹呢?”

    此时外面的人不仅看不到龙宫中发生的一切,他们甚至看不见龙宫。

    在他们的视线中,只有空荡荡的一切,以及他们似乎离水近了许多。

    黑夜之下,他们甚至看不到湖泊变大了不少。

    “沈大人?谁看见沈大了?”

    王朝马汉一直在协助沈石,所以不见了沈石,他们比其他更早发现。

    “沈大人,沈大人”

    差人们边找边喊。然而避开水的他们,又怎么找的到水中龙宫。

    “沈大人该不会掉水中去了吧!”突然一个差人说道。

    “什么?”王朝一惊,“这可怎么办?”

    他立即相信了那个差人的判断,毕竟沈石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独自逃走的行为。如果沈石没有独自逃走,那么剩下的可能性,也就只有沈石落水了。

    然而这怎么办?

    水中有妖,他们全都知道,他们根本没勇气,也缺少能力下水的能力。

    毕竟岸上的鱼虾蟹跑了个精光,没死的,全都回到了水中。在岸上,他们就不是对手,下了水只能是送菜。

    “大人,让我们去找吧。”这时候一应水鬼飘了回来。

    他们被风卷出了几里远,当他们回来,这里已经打完了。现在听说不见了沈石,立即主动去找人。

    水鬼们愿意帮忙,这自然是更好的。在水中,他们可比人更适应。

    看着这帮水鬼回来,主动帮忙。不远处的房屋中,老人们全都起了身,透过窗缝门缝向外面观看着。

    刚才打的那么厉害,就是睡的再死的人也醒来了。更何况老人睡眠本来就浅,外面的动静那么大,他们怎么会不知道。

    然而他们只是看着,没有出去帮忙。一帮老人,不帮忙是对的。如果他们出去帮忙,也只会是拖后腿。

    不过他们看了一会儿,却齐齐的转身来到一处神龛前。那个神龛供奉的是条龙,神牌上写的就是大湖村龙神。

    “龙神啊!龙神。信徒已经引了人来,还请放小儿轮回去了吧!”

    不仅仅是一家,而是大湖村上下,所有人家,尽皆有着一样的供奉。

    他们都是大湖村的村民。他们也知道自己的亲人淹死在了湖中。

    只不过他们做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选择……亲人们不愿意做鬼害自己,我们作为家人却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哪怕不是水鬼害的,我们引来的人,应该也是可以的吧!

    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也是沈石他们一直觉得村子不对劲的地方。只不过他们没有向这方面去想。

    或者说,他们想到过,只是没有相信罢了。

    在另一边,朝廷的人马也已经到了。

    “包大人,希望你不要开玩笑。朗朗乾坤,哪儿有的妖?”

    敢与包拯这么说话的,对方也只会是文官。大宋的制度,军中主帅必须是文官。武将为帅,是迫不得已的情况,比如契丹人打来了。

    包拯急急忙忙赶回汴京,为了尽快调军,他直接找了赵祯。只不过沈石上回搞了一把,弄的文官大为恼火……他们打压武官这么多年,好容易立下了规矩。你们却绕过我们调军,这还有规矩吗?

    为了不让类似的事再发生,文官们这段时间很重视兵力的调动。

    而包拯就这么一头撞了上来。

第276章 、现状() 
堂堂大宋,朗朗乾坤,你一黑炭头说什么?妖邪?

    好吧!妖邪就妖邪好了。可你用军队是个什么意思。

    大宋的国策是打压武人,但是仅仅打压武人那是皇帝,是赵家的目的。到了文官手中,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皇帝染指军权。

    没有军权的皇帝是安全的吉祥物,而有了军权,那是吃人的老虎。

    老赵家最后一支忠心的军队,是老相国费了多大的气力才拼光在北边。

    什么保护百姓,说说而已。保护百姓不在城墙上保护,非要开出城去野战。

    为了百姓。从来都不过是以此之名,行邪恶之事罢了。

    大人们不在乎什么妖邪,也不乎什么北胡。五国十代时,他们经历的多了。

    好容易遇到了个宋,他们肯定要专心经喜,不能让赵家人再浪下去。不然毁了国,他们又会掉入那个士人为士兵欺凌的时代,这是没人愿意的。

    像是崖山之后十万军民齐跳海,向外宣传是忠心,但是实际上却是对胡人统治的恐惧。

    蛮夷入华夏。在后来的宣传其实已经是这点……不乱杀文人。

    有了这一条,又人才真正的无耻,才有了我大青果。

    现在的时代,文人还守着仅剩一点儿的节操。只要老赵家人不乱来,不要老想着北伐,他们就已经满足了。毕竟刚从五代十国中出来,人心还没那么大。

    而老赵家人得了军队,又或是他们知道了宋军的强弱,都会一意北伐。

    胡人是这么好招惹的?为什么就不能老实过日子?

    是了。都是军队害的。只要皇帝手中没有军队,只要我大宋的军队足够弱,这一切就都不会再发生。

    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终宋一朝的重文轻武,就是这么发生的。

    正如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现在的士大夫们全都是穿了鞋的,他们是一点儿也不想过胡人南下的日子。赵胤义两兄弟时,他们曾经鼓起过一次的勇气,但事实证明,干不过,根本干不过。

    前段时间,皇帝绕过他们,动用了一次的军队。他们已经是吓的不轻,抓了杨家的部曲。没有想到皇帝还来。

    但来了又如何?你也就派来的不是武夫,就是这样的丑鬼了。

    兵部拒不发兵,不仅是急了包拯,同时也恼了赵祯。

    赵祯这皇帝当的极为憋屈。太后时,就不多说了。就说这皇宫,什么人都可以随意进出不说。打了那么久,也不见军队护驾。赵祯心中就没点儿想法。

    而且现在已经不再是过去,他已经有后了。不会再发生有人攻打皇宫,他便有弃了皇位的想法。哪怕是为了儿子,他也要有一支武力在手。

    当包拯向赵祯告知他调不出军队,皇帝用一种很诡异的眼神看着他。

    他是皇帝,这是他老赵家的天下,他却调不了军队。

    赵祯想了一下,使人叫来了晏殊。

    晏殊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而且他是老臣,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

    这也是赵祯找他过来的原因。他只要开口,兵马调动也就不再是问题。

    “啊!陛下在说什么?”

    然而晏殊并没有站在赵祯一边,他在装聋作哑。

    老实说,虽说晏殊老了,但是他耳不聋眼不花,之所以没有支持赵祯是因为他支持不了。

    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

    但是他的行为与民与国有功,却坏了文人们的大计,所以庆历二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他就主持了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

    名义上,这是正经事,但却是文人们的反击。原历史长河他也是因此而遭贬。

    然后他的一生,就是在大宋各地奔波,再没回到汴京过。

    至和元年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医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职,仁宗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