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穿越之清河地主gl >

第86部分

穿越之清河地主gl-第86部分

小说: 穿越之清河地主gl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妥协之人甚多,而童历瑜则愉快地结束了宴席,只是却让人将张鹤与石青留下,并悄悄地带到内堂去。

    见识了童历瑜的官威后,张鹤觉得那些老狐狸形势户也被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她怎么可能应付得了他?不过旋即想到她并非要站到童历瑜的对立面去,她似乎也不必想着要耍什么心机,便又镇静了下来。

    内堂中只有童历瑜、柳参军在,张鹤与石青见到他们后,便又规规矩矩地行了礼。童历瑜一双精明的眼睛在张鹤的身上打量了会儿,近距离相看后倒是明白为何柳参军说她有些文弱了。

    先前在宴席上他已经注意到了张鹤,不过她坐得远,除了留意到她偶尔与石青互动外,便没有别的举动了。便问道:“张二郎可知我为何要见你?”

    “晚辈不知,还请官人明示。”

    “你也是形势户,你对我今日的提议有何看法?”童历瑜又问。

    张鹤自知不能像对石青畅所欲言那般与他说,沉吟片刻,答道:“官人之举对佃户而言是极好的,且比起劝课农桑,更能让他们积极地耕种”

    童历瑜见她侃侃而谈,从容又沉稳,且能说出他此举背后的目的,便知她是一个很有见解和长远的目光之人。心中为自己的决定而得意不已时,又听见张鹤话锋一转,说起了他的提议之漏洞来。

    “假使今年一亩上田能产三石五斗,而地租便要交纳一石五斗,若租牛、农器则再加五斗,以所产之谷增多为由,再加五斗,形势户所收取租税便比分成租要高上许多。而次年若一亩上田只产三石,可形势户认为正常可产三石五斗,便依旧照一石五斗的量来收取”

    童历瑜为张鹤的直言不讳而略微生气,只是这些事情他早就想到了,便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解决?”

    封建制度消亡或许就可以了。张鹤心道,只是她显然只能在心里腹诽一下。嘴上却道:“晚辈只能想到这些,却也无解决之道。”

    解决的办法还有许多,只是这些办法都需要依靠官吏来执行。若一旦下一任刺史是一个品行不端之人,他与形势户相互勾结,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那这些都是枉然的。

    童历瑜笑了笑,并没有多言,他又问了石青一些问题,而后才转入到他所感兴趣的土豆上来。张鹤虽然对太多人推介过土豆与红薯,这些措辞她也说到乏味了,不过从石青到柳参军,再到童历瑜,说明她的推介是有用的。

    童历瑜道:“照张二郎所言,冬月似乎便能长出两亩土豆来了?若张二郎舍得,官府想向你买这些种,在官田试种。”

    “这自然可以。”

    终于应付完童历瑜等人,张鹤踏着夜色回到张家大宅,便看见从门后奔出来的身影,初时太暗看不清,近了才认出是夏纪娘。

    “纪娘,你这是一直在等我?”

    夏纪娘松了一口气,道:“是呀,你这么晚还未回来,我担心你。”且不说张鹤以前从未试过这么晚归家,而且她此番是去刺史府,一个女子混入其中已是不易,她生怕张鹤的身份会被发现而出现什么意外。

    张鹤一手拉着缰绳,一手牵着她,道:“去刺史府前,还是你让我莫紧张的,怎么我去了后,你反倒比我还紧张?”

    “好,是我的不是,你在出门前我就该替你紧张的。”夏纪娘无奈道。

    张鹤咧嘴笑,又晃了晃她的手,道:“我有牵挂我的纪娘,真是人生大幸!”

    “莫贫嘴了,快些进去,阿姑也还等着你呢!”

    张鹤诧异:“娘这么晚了也还未安置吗?”

    “还没呢,似乎找你有事。”

    张鹤便到前堂去等柳氏,仆役通传后,柳氏知道她回来,便也走出到前堂来。她询问了张鹤今日在刺史府发生的事情,张鹤虽然有些疑惑,但也老实回答了。而后柳氏又问:“你这么晚回来,可是单独去见了刺史?”

    “正是,不过他是让我悄悄去见他的。”既然童历瑜让她悄悄去见他,便是不希望太多人知道,不过柳氏是张家的人,她告诉她也无妨。

    柳氏的眉头有所舒展,张鹤不解道:“娘似乎认为这是好事?”

    “你说当时便只有他与柳参军见了你们,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张鹤想了想,忽然便记起柳氏提及柳参军得寿王力保才到这儿任录事参军的,那他自然便是偏向于寿王的。张廷轩早已站队寿王,童历瑜、柳参军单独召见她与石青

    张鹤豁然开朗,也明白童历瑜暗中见她,便是不希望传到嘉王的耳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张鹤也庆幸童历瑜与柳参军心思深沉,巧妙安排,因为她并不愿意与他们有过于密切的往来。

    同时她也明白为何柳氏会舒展了眉头,毕竟涉及张家的荣辱,她即便身为妇人,可也有那一份觉悟。看来她还是太年轻了,对这些权力斗争的觉悟也不高,若让她一直生活在张家的中心,她恐怕得累死。

    想到这里,她只想和夏纪娘他们回清河村去,安静地种田。

    忽然,柳氏道:“说来,你们成亲一年多了,可新妇的肚子似乎依旧没有动静。”

    张鹤与夏纪娘的心都提了起来,难不成柳氏也要开始加入催生行列了吗?

    柳氏瞥了她们一眼,对她们为何没动静一点也不感兴趣,而是道:“若是你们愿意,可在族中过继一个孩子。”

☆、补偿() 
堂上忽的静了下来;外面草丛中的蟋蟀鸣叫声清晰可闻。

    张鹤呆愣地看着柳氏;心中有无数个疑惑。且不说她才只有十九岁;即便是自己与夏纪娘成亲一年也没有孩子;可她也没有表现出很迫切,柳氏为何会突然提议让她过继一个孩子?

    夏纪娘有同样的疑惑;寻常人一般会关心她们为何没动静,而不是直截了当地提议过继。她的脑海中闪过一个惊骇的念头:莫非阿姑知道二郎的身份?

    柳氏见二人面色迥异;解释道:“你四叔祖父前阵子又得了个孙女;他觉得要养这孩子有些困难;所以想送慈幼局。”

    慈幼局便是朝廷设立的孤儿院,因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常有新生的女婴被弃的情况;朝廷无法遏制这些人家杀婴孩,便只能通过此种法子来保护女婴。

    这并不只是乡间有的情况,发生在豪门、官户更加严重;恶劣的会溺杀女婴,要么便送去慈幼局。不过官府也允许这些人家日后将这样的女婴认回去;也允许别人来领养这些孩子。

    张鹤经柳氏这么一说便明白了她的用意;原来是看不过她的四叔祖父将亲孙女送去慈幼局;又见她跟夏纪娘没有孩子,才想了这么个法子。

    尽管夏纪娘心中仍有疑惑,可却想知道那孩子是怎么样的情况,她问道:“四叔祖父决定将那孩子送到慈幼局了?”

    张鹤的四叔祖父叫张琦,同样是妾生子;也是张鹤的祖父最小的弟弟。张家的男子似乎都不长寿,唯一活到年近六十的也只有张琦了。

    张琦有两子一女,长子张高也是有两子一女,至于次子张朴则一连生了几个女儿,都被他送走了。年近四十的他至今也没有一个儿子,便已经打算让张高过继一个儿子了,不过其妻又有了身孕,他期待了十月,发现生下的又是女儿,才打算再将孩子送走。

    比起大部分人家选择弄死孩子,他将孩子送去慈幼局已然算是慈悲了,可柳氏看见张鹤,才想起如今的张鹤或许养一个孩子已不成问题。

    张鹤直挠头:“可我不会带这么小的孩子呀!”带一个张显就已经让她煞费苦心了,更别提新生儿了。

    夏纪娘倒是带过夏进,可问题是那孩子是刚出生没多久的,还需要吃奶,她没生过孩子何来的母乳?想到这儿,她也犯了难。

    “你们不愿,那便罢了。”柳氏道。

    张鹤的确不愿意,故而也不想去为自己辩解些什么。她担心她与夏纪娘带不好孩子,万一孩子得了什么以眼下的医疗水平救治不了的病痛,在后半辈子她恐怕也会为此而痛苦不已。

    夏纪娘与张鹤回房后,始终觉得柳氏有些奇怪,她近来对张鹤似乎比以前更加关心了,便问张鹤:“二郎不觉得阿姑有些奇怪吗?”

    “是有些奇怪。”张鹤道。

    “二郎以前和阿姑相处时,阿姑可会如此?”

    张鹤的头皮发麻,她就怕别人问她原身的事情,她含糊说道:“我以前也很少见她,比起以前,我认为如今的她更好相处一些。”

    “二郎以前是如何瞒住身份的?”夏纪娘又问。

    张鹤回想了一下她初来的那一个多月的生活,包括在她来月事期间,几乎没有人踏足她的房间,她自己的衣物也是自己手洗的。妾生子不被当作仆役般被人使唤,张鹤觉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已经算是幸运了。

    这么说来,夏纪娘又发现似乎没有不妥之处。正因没人将张鹤当成少主子看待,身边连一个伺候的人都没有,才顺利隐瞒了自己的女儿身。

    “但愿是我多想了!”夏纪娘轻声道。

    “什么多想?纪娘可是想到了什么?”张鹤忙问。

    “二郎不是自诩聪慧的吗,猜猜看呀!”夏纪娘笑盈盈地逗张鹤道。

    “”张鹤想了想,道,“纪娘是不是在想,娘是否知道我的身份?”

    夏纪娘暗暗吃惊,笑道:“二郎可是我肚子里的蛔虫,知道我在想什么?”

    “我才不是蛔虫,我是在你心上的人,你的心上人。”张鹤指了指夏纪娘的胸口。

    夏纪娘忍住发自内心的甜蜜笑容,道:“好好好,你是我的心上人,那心上人为何想到阿姑知道你的身份后还这般镇静?”

    张鹤不以为然:“娘肯定不知道,知道的话为何还会允许我娶你呢?若你不知道我的身份,我这么做岂非耽搁了你?”

    “或许她便是认为你耽搁了我,所以替你备了丰厚的聘礼补偿我呢?”

    张鹤摇头道:“这不可能,她没有发现我的身份却不揭穿的道理。纪娘,我们别想这些了,娘说让我们过继一个孩子,你觉得如何?”

    “这得看二郎喜不喜欢孩子。”

    “你喜欢我就喜欢。”

    夏纪娘见她这么敷衍,便没继续此话题了。

    翌日,张鹤临回清河村前问了柳氏上次土豆之事,柳氏早已让人在张家大宅不远处的菜园地里试种了一些,不过因种的时节不对,仅凭张鹤口述的栽种方法,种出来的土豆便有诸多的问题。

    张鹤道:“冬月我将土豆收了后再催芽,娘不妨派人来拿一些回来种,我已经琢磨出了一些门道,下次种一定不成问题。”

    “嗯。”柳氏微微颔首。

    有了马车,从抚州城到清河村的时间又大大地缩短了,加上在路上歇息的时间,也不过花了大半个时辰。唯一让夏纪娘与张显叫苦不迭的是马车速度快于牛车与驴车,颠簸起来更是厉害。

    夏纪娘前日骑马好不容易适应了一些,今日回去后,坐也得小心翼翼的。张鹤倒是骑驴已经习惯了,不出一日便消除了这样的不适。她想着或许能在车上增加减震功能,让人坐上去后能少一些颠簸。

    张鹤想到了四轮马车,只是因此时没有转向装置,故而四轮马车一般用于运送货物而鲜少用于载人的。而简单的转向装置,张鹤还是能制作出来的,只要在前面两个轮子的共用轴上装一个与底盘相连接的枢纽装置,便能使前轮能尽可能地转动而达到转弯的效果。

    至于在减震方面,除了利用中国传统的“伏兔”外,还能用牛皮、皮革包裹在车轮上。除此之外,她可制作一个类似行军床的板块固定在马车上。

    行军床的板块最容易制作,只需在四根坚固的木块上用绳索或是竹藤编成网,再在里面填充一些稻草等,最后还可在床上加一面软垫。因中间镂空,又有稻草与软垫,形成了三重减震,即便颠簸,可也不会太难受了。

    在闲暇的时候,张鹤便收集了这些材料,打造出了一张与比板车还小一些的减震板块,之后又开始琢磨转向装置。不过即便她懂得制作转向装置,可在一些细节上还是得有精确度,而这需要她不断地改进。

    夏纪娘发现她自从在温饱上没有后顾之忧后,便开始跟邱三一样琢磨一些器具,而从她所画的结构图上可见她本就精通这些。

    不过对于许多人而言,张鹤琢磨的这些器具只能算作一种豪门大户享受的方式,他们才无暇去想这些。至于在马车上安装转向装置,他们认为是多此一举。

    张鹤也没打算让这些能像农器上的改良一样进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在马车上安装转向装置对许多人而言确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