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穿越之清河地主gl >

第89部分

穿越之清河地主gl-第89部分

小说: 穿越之清河地主gl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她却没想到会在此遇到张鹤!

☆、仇恨() 
江生为张家的佃户时;他的一双儿女并不依附张家;平日里更是很少到张家去;江奴也只是到偶尔跟着江生到张家去时会遇到张家的人。至于张鹤;江奴遇到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

    初次在孙宁正店遇到张鹤时,她生怕张鹤会认出她来;可即便在后来第二次正面碰上,张鹤也没认出她来。她心想;也是;她只是一个佃户之女;张鹤平日又鲜少与外人接触,怎么会记得她呢?

    江奴这辈子恨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她爹江生;另一个是刘氏。若非刘氏百般勾引江生,或许江生便不会被迷惑。只是刘氏已经被流放也不知是生是死,而她便只能将仇恨转移到刘氏所生的张鹤身上。

    百般接近张鹤;为的自然是伺机报复,不过张鹤在“色”这一方面;与其放荡的生母完全不一样;洁身自好得让她想骂其虚伪。

    “只因她是小娘所生;便成为害你娘的仇人了?你娘为何寻死,你为何不问你爹?”夏纪娘收敛了笑容,十分不悦,这迁怒未免太牵强了。

    江奴倔强道:“若非他小娘勾引——”

    夏纪娘打断了她的话:“你亲眼见到小娘勾引你爹了?”

    江奴变了脸色,良久才申辩道:“我见过他小娘对着家中的仆役抛媚眼;当时大娘子也在!”

    柳氏也看见了?夏纪娘浮现柳氏的那张端庄严肃的面孔,以她的脾性怕是要骂刘氏不守妇道了?

    似乎刘氏生性放荡,勾引江奴之父之事已成定论。不过,夏纪娘不解江奴为何会怕被张鹤报复,她问道:“你以为二郎会找你们报仇?”

    江奴把脸一撇:“我恨他,那他也该同样恨我才是。以他如今的地位,只要他想,自有人会帮他让我生不如死。”

    夏纪娘觉得江奴有些可笑,她恨张鹤是因为张鹤是刘氏所生,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张鹤会因为她是江生之女便恨她。可她却并不知道,张鹤本就不是那种会迁怒他人的人。

    至于张鹤生母与江生之事,她不好置喙,而江奴对张鹤的恨,怕也只有张鹤能解了。

    张鹤推开门,忽然便觉得气氛有些古怪,她走到夏纪娘的身边去,问道:“怎么了?”

    夏纪娘看了江奴一眼,寻思着是否要趁着江奴在场跟张鹤说明此事,便见张鹤看着江奴与枝儿,又问:“你们是在说什么事么?”

    夏纪娘摇了摇头,问道:“你怎么去了那么久?”

    “方才在路上碰到了熟人,便耽搁了会儿,回来得晚了。”张鹤微微一笑。

    江奴在张鹤进来后,便十分忐忑,只是出乎意料的是夏纪娘并未向张鹤提及此事。而张鹤看着她与枝儿,道:“我们想单独处一会儿,这儿并不需要你们,你们可离去了。”

    枝儿连忙起身离去,见江奴反应有些慢,便回头扯了她一下,将她带走了。

    夏纪娘给张鹤倒了一杯茶,笑道:“二郎在外等了那么久,想必也渴了。”

    张鹤悻悻然:“纪娘如何得知的?”

    “二郎的交游我都识得,可二郎方才说的是熟人,却不说是谁,我便想,或许二郎本就没遇到什么熟人,不过是不想让人知道你在外面偷听了许久罢了。”

    “我、我不是有意偷听的。”张鹤心虚,她只是内急,无需多久便回来了,不过刚走到门外,便听见江奴略尖锐的声音,她想了想,选择在外面先避一会儿。

    她猜到了江奴是张家的仆役之女,却没想到会是那个和刘氏私通的佃户之女。况且她连那个佃户的身份,也是刚才才获知的,毕竟她来到这儿时,刘氏之案早已过去了两三个月,她也不曾刻意打听江生之事。

    “她恨你,你便不在意吗?”夏纪娘问道。

    “我在意,可是我没办法消除她的仇恨,要我因小娘之事而迁怒于她,我也办不到。不过既然知道她接近我的目的了,那我日后便也能提防着她了。”

    以张鹤如今与孙宁的关系,她随时能让孙宁处置了江奴,可她并没有。一则以江奴的能力,尚且对她构不成威胁;二则她跟江奴不是一路人,不会因为父辈的恩怨而牵扯到这一辈来。

    想到此,张鹤又笑了,道:“这下纪娘不必担心我有什么桃花了?”

    夏纪娘嗔怪地看了她一眼,也已经习惯了她如此乐观,道:“那按照二郎的说法,日后接近你身的娘子都是有目的的了?”

    “那是,没有目的又怎会近我的身呢?”张鹤道。

    张鹤与夏纪娘离开孙宁正店后,孙宁的厨子又琢磨出了不少菜品,主要是经过夏纪娘的提点,他们已经掌握了土豆的精髓,还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厨艺而做出了许多连夏纪娘也不知道的菜品。

    孙宁十分满意,待土豆的名气打响后,一些权贵也好奇地慕名而来,他们对土豆的味道赞不绝口。本以为是芋艿之类的,却没想到还能变着花样来吃,还有人认为这等作物,理应种在上林署,供皇室所食用。

    童历瑜让柳参军带着司田参军按照张鹤的方法催芽后种了四亩,在他们还未确保掌握了张鹤的种植方法之前,不能透露出一点风声。至于孙宁正店的土豆虽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可那些人也不过是对味道感兴趣,至于如何耕种,他们并不感兴趣。

    作为新菜品,让孙宁大赚了一笔,毕竟物以稀为贵,而那些吃腻了常见的菜品的权贵更乐意在追求新菜品上花大钱。仔细一算,他支付给张鹤的那笔钱便算不得什么了。

    趁着童历瑜还未将土豆广泛推广开来,孙宁趁早将张鹤剩余的土豆也预订了,如此一来,张鹤也不必忧愁剩下的那些土豆会放到发芽。

    她除了给一些土豆让柳氏耕种外,也没忘记给张廷轩去信。不过她琢磨了许久,也不知该如何下笔,便在冬至前回张家庄祭祖时,询问了柳氏。

    包括柳氏在内的许多人已经听闻了土豆在孙宁正店造成的轰动,且土豆本是张鹤所栽培出来的,若她不愿将栽培的方法公诸于众,那永远受益的便只会是她。张雁在得到她给的说明书后,尚且不愿意让外人知晓,可张鹤便已经出于解决天下粮食稀缺的问题而主动上报。

    柳氏对于她有此觉悟而颇为赞赏,便教她如何给张廷轩去信才算合适,只因土豆只在抚州造成轰动,可远在洛阳的众人却并不一定会将土豆当一回事。要想引起重视,便得着重写土豆的好处,至于如何耕种,可另外说明。

    除了土豆,张鹤还想将红薯也写上,毕竟红薯才是中国仅次于稻谷、小麦与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虽然玉米她还没能找机会栽种,可红薯在解决饥荒的问题上比土豆更有力。

    她趁着别人还没注意,提前将红薯的一些栽种方法写了下来,一并寄给张廷轩。

    柳氏还有一事要让张鹤做好准备,便是来年她二十岁的冠礼。

    隋唐时期虽恢复了汉家礼仪,制定了不少各个等级的冠礼,可实施的却很少。而秦朝历代皇帝对此也有强调,不过为了让礼仪更加深入民心,便做了简化。

    即便简化了冠礼的礼仪,可到了年纪却仍然得行冠礼。一般冠礼要先通过占卜定下月份,再在月份中定下一个吉日,而地点则在祠堂或家庙中。有单独进行冠礼的,也有与族中同龄男子一同进行的。

    张鹤才忽然想起,这身体也已经二十岁了!她刚过来那会儿也才十七岁,眨眼间便过去了三年。

    她并不重视成人礼,可此时的人重视。不过冠礼的环节中少了张廷榆,便得由张雁负责主持,她对张雁是否会让她顺利完成冠礼而表示质疑。

    至于取字,她更不敢交给张雁甚至是张家的长辈取,柳氏道:“你可去信给你大伯父时,请他一并为你取了字。”

    张鹤虽然不知道张廷轩的为人,不过看他不仅舍得将祖宅割舍给张廷榆,还待庶出的弟弟张廷观也那么友好,想必是一个好人。于是她便放心地将此事也一并写在信上。

    收了土豆后没多久,张鹤便也让人将红薯也收了。红薯喜温怕冷,若地温过低,则根茎容易被冻坏,块茎也会停止生长。即便是早冬薯,张鹤也不敢保证能扛得过腊月。

    早冬薯的产量是最低的,大约也只有两千公斤,而受如今的生产水平影响,所长的红薯块茎比春薯要小一些,总体也不过一千五百多公斤。

    张鹤倒是没有立马将红薯推荐给童历瑜,而是潜心研究一下除了利用系统的育苗功能外,怎么样育苗才能尽可能地节省红薯块茎。

    待到腊月,抚州也飘起了雪,白雪将广袤的田野、山林所覆盖。冬至的喜庆劲儿还未过去,又近年关,四处喜气洋洋一片。

    今年论及来年的差役一事,张保长似乎并不抗拒继续充任保长了,毕竟本以为这一年还会继续亏损,岂料出了清河稻,他不仅没亏损,还多收了一点稻谷以作为去年的亏损的补偿。

    只是李寻看到了好处,这保长的差役在他的眼中从避之而无不及的苦差,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他对张保长道:“今年本该是由我们李家服此差役的,却没想到官府会让张保长充任,我们李家十分过意不去,来年便让我们服此差役!”

    张保长见他说得大义凛然,心中冷笑,去年他为此叫苦不迭的时候,李寻别提多乐呵了,如今看见了好处,便想来捞好处了?!

    不过他充任了两年的保长,的确该换人了,也不知官府会如何安排,张保长的心情亦悲亦喜。不管他来年是否继续服差役,于他而言似乎都一样,最后只好听之任之。

    与此同时,洛阳传来两个令人悲喜交加的消息,一是皇帝病重,二是寿王与嘉王的东宫之争最终分出了胜负。

    秦朝历来不重视立嫡长子为储君的礼制,这使得嘉王有了可乘之机,才能与寿王相争多年。不过从俩人相争的结局来看,朝廷中支持嫡长子寿王的势力还是颇多的。

    而随着寿王被册立为太子,朝堂上的风向便开始转变了,连带着张家也感受到了这股风,毕竟张廷轩站对了队,将来升官是指日可待的。

    作者有话要说:江奴勾引张鹤未果:你还是不是男人?!

    夏纪娘:让你失望了,她不是。

☆、元宵() 
洛阳城;太府寺衙署内;张廷轩正在处理公务;便有一胥吏称外面有一个从抚州来的驿卒给他送来了一份书信。张廷轩以为是张雁或张廷观的来信;毕竟往常皆是他们之间通信的,只是在信封上却看到了一个让他有些许意外的名字。

    张鹤作为一个妾生子;她的降生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不过是柳氏这么些年只生了张雁一个孩子;张廷榆出于对香火的传承的考虑才将她的存在告知了张廷轩。张廷轩此时已远在洛阳;只知道张鹤的名字;却一直不曾见过她。

    后来张鹤的低调,张廷轩都快要将她遗忘了;只是张廷榆的书信中偶尔会夸她聪慧之事;他才多留意了一下。至于张廷榆死后,张雁与张鹤分家之事,他也有所耳闻;却也无意插手。

    这么些年来,他们叔侄都不曾联络;他始终都想不通张鹤为何会忽然给他来信。不过眼下他的事务繁忙;而张鹤送来的这份书信十分厚;还附带着一本书册,他实在是没闲工夫看,便先搁置了此信。

    放衙后,同僚邀他去饮酒,他略加思索;便欣然而往。刚出衙署,便有一胥吏小跑了过来,提醒道:“张少卿,你落下了书信。”

    张廷轩这才想起张鹤的信来,他坐上马车后,将张鹤的书信拆开了来看,其中所说之事有三,一是发现新作物土豆,二是山芋,三则是张鹤行冠礼之事。

    如今他为太府寺少卿,而太府寺是掌天下送京的赋税钱物出纳之事务,便是相当于掌管了国库,张鹤所提及土豆、山芋所产数倍于粮谷,可备荒年,令他也颇为惊喜。若这些作物真如张鹤所言,来年若是发生饥荒,太府寺出赈灾、备荒之钱帛时,也无需太犯难了。

    只是他看来看去,却也没看见张鹤提及如何耕种,他忽然想起书信送达之际还附带一本书册,此时却没了书册!他忙不迭地让人停下马车往回赶,好在衙署还没那么快关门,他在书案上找到了那本没有任何书名的书册,展开一看,果然写着土豆的耕种方法。

    随之他又有些纳闷,张鹤虽然告知他有此作物,却没有让人一并送来,他要如何耕种?他又拿起书信看了几遍,发现张鹤在书信中已提及,随着书信送来的还有一些薯种。

    虽说抚州至洛阳路途遥远,而在传送信物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所遗漏,可张鹤走的是官府的邮驿,丢失了信物便是驿站的失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