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39-痧疹辑要 >

第15部分

139-痧疹辑要-第15部分

小说: 139-痧疹辑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有 麻之说,贻误已久,医家病家未知改悟,惜哉!此儿之命,明系热郁亡阴,邪陷风动致殆也。余到之日, 
第二儿亦发热,关闭房内,啼哭极甚。余急令抱出,其家仍惧感风。余曰∶前证既经关闭房内损伤,姑易旧章, 
试看如何。适出房外,哭遂止。余令脱去夹衣,笑容可掬。余曰∶病未经药,已去大半矣。举家均以为奇。 
再与清燥卫生汤,方用生石膏、知母、蒌皮、芦根、南沙参、杏仁、姜汁、炒木通、生牛子、当归、细辛、 
梨皮、芹汁,服一剂。次早疹出鲜活,傍暮疹遂没。举家复忧,疑是房外感风疹闭。余曰∶无虑。儿既安然乳 
食,且已退热,此是邪轻,因治得法,一药而愈。惟咳嗽未止,余邪未清,令用杏仁、麦冬、芦根、梨皮煎茶, 
频饮痊愈。其家方知前几误治。 
章虚谷治案云∶孝廉黄笑山先生令媛,年十余岁,出 见点已五日,经幼科以常例升提表散之药治之,其 
毒总不透发,气喘鼻煽,日夜烦扰,其状甚危。余诊脉虚弱带数,惟左关尺沉弦而滞,知为肾肝蕴毒未出, 
乃重用玄参,佐知母、归须、赤芍、犀角、羚羊、连翘、甘草。一剂服之,其夜即能稍睡。次日脉象松动,惟 
口大渴,犹喘急鼻煽,是热毒已达肺胃,又重加石膏,数剂后渐安而愈。盖玄参滋水解毒,能启发肾气,归须、 
赤芍疏通血络,犀羚皆透发之品,与连翘、知母、甘草,从手足厥阴引毒直达肺胃,从表而出,故一剂即效。可 
见确为内毒未出。而世俗皆认作外毒内陷,惟屡用升散,大泄肺气,以致喘急烦扰而危殆者,不可计数,良由 
平素未明此理故也。吾愿天下后世,切须究心,勿泥成法,勿拘旧说,庶可保全生命。再按,是证乃热毒内 
伏,故以清凉透发见效。其有先天元阳薄弱而毒难转化者,于凉透之剂稍佐附子,助其元阳,送毒而出,否则 
难以透发。此在临证者随宜变化。即此一证,可以隅反也。 
王孟英治案云∶溽暑之令, 疹盛行,幼科仅知套药,升柴防葛乱施。殆亦疫疠之病,造化默行其杀运欤。 
陈仰山家患此者十余人,其长郎书芾孝廉之女势最剧,以 甫出而汛至也,医者却走,始延余。视之脉滑而数, 
舌绛大渴,面赤失音,不食便泻。曰∶此由发散太过,火盛风炽,气血两燔,气分之邪由泻而略泄其焰,营分 
之热由汛而稍解其焚,岂可畏其脱陷,妄投止涩耶。与西洋参、石膏、知母、麦冬、犀角、生地、连翘、甘草、 
石斛、丹皮、桑叶、竹叶大剂投之,三日而愈。养阴善后,遂以渐安。其余或轻或重,余一以清解而痊。 
又云∶李新畲仲郎, 未齐而痰嗽气喘,苔色白滑,小溲不赤,或主犀角地黄汤加紫雪,服而不效,延余 
诊之。右脉洪滑而口渴,乃天时酷热,暑邪薄肺,挟其素有之痰而阻其治节,所以气机不行而疹不能达,苔不 
能化,溺不能赤也。温散大忌,凉血亦非。与竹叶石膏汤合苇茎,加杏、菀、旋、杷、海石投之,气平疹透, 
苔退舌红,小便亦赤,数日而愈。 
又云∶徐艮生室年四十余,于酷暑之时患 ,所亲沈悦亭,连与清解,不能杀其势,为邀余视之。体浓痰 
多,脉甚滑数,扬掷谵妄,舌绛面赤,渴饮便涩,乃与大剂白虎加犀角、玄参、银花、花粉、贝母、竹黄、竹 
叶、竹茹、竹沥,送滚痰丸。服后大便下如胶漆,脉证渐和。数日后去丸药,其势复剧,甚至发厥,仍加丸药 
乃平。如是者三次,险浪始息。悦亭复以白金丸涤其膈下留痰,续用甘凉濡润法,充津液而搜余热,渐以告愈。 
沈岷源《奇证汇》云∶王燮庵幼时,痧后食酸太过,咳呛不已,年余骨立,五心烦热,已近童劳。一人教 
于每日黎明,以头窠鸡子一枚,打千余下,入盐少许,沸汤瀹服,百日而痊。 
霖按∶选案数十条,诸法略备。近时运当燥火,多宜清透。但酿热为痰,阻其气机,使疹毒不能透达。时 
医不察,只知表散,徒伤真阴,因此致毙者多矣。王孟英治李新畲、 
徐艮生两案,极有胆识。然热证热痰,尚不难措手。观许宣治治汪聚之,以热证而素蓄寒痰,就机宣导,尤非 
易易。其素本怯弱之儿,因表散太过,气虚不能送毒外出,如余春山等主以甘寒育阴是矣。总不若章虚谷清透 
剂内重加玄参,壮水养阴而不腻。遇元阳薄弱者,于此中稍佐附子,尤有卓识。至孙文垣之利水泄热,吴桥之 
熏蒸透毒,各寓精义,学人皆当究心探讨,因病制宜,勿拘拘于一格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