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5783-钻石的历史 >

第5部分

5783-钻石的历史-第5部分

小说: 5783-钻石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比尔斯麾下的钻矿。葛尼一口回绝。他坚持己见,认为这个知识并非戴比尔斯公司所有。“我跟他们说了,‘这条路是我自己趟出来的’。”    
    葛尼的独立意志对世界上最强大的集团之一无疑造成了明显的威胁。戴比尔斯公司及其姊妹公司、黄金矿业巨头南非英美有限公司一起支撑了整个南非经济的半边天,占约翰内斯堡股票交易中心所列全部资产的一份额。操纵戴比尔斯矿业和英美有限公司的奥本海默家族自然而然地是该国最富有的家族。南非金融业的顶梁柱——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无一例外地仿佛蜘蛛网上粘住的虫子一样,在奥本海默家族建立起来的黄金钻石帝国中动弹不得。    
    该企业中每年进账数十亿美圆的钻石部门主要靠行业垄断获取暴利。这个垄断集团严格地控制着钻石的产量,从而操纵着钻石的价格。如果钻石的价格开始走软,该集团就减少市场供应量,以保证价格回升。整个垄断集团的力量全靠控制供应来实现。但供应一方面是它的强项,另一方面也是其致命的弱点。如果除该垄断集团之外出现了其他钻石供应源,那么钻石的人为设定价格就要陷入严酷的竞争之中。葛尼发现的G10石榴石即将打开其他钻石供应源的大门。    
    葛尼这番科学探索的热情扼住了“贪婪”的喉咙。每年,市场上对钻石类宝石的需求高达500亿美圆,这样的需求令年利60亿美圆的钻石毛坯交易繁荣发展。钻石开采业的利润十分丰厚。这么大一笔财富凭什么让戴比尔斯公司独吞呢?葛尼的技术使不少小规模竞争对手能够挺起腰杆对抗大型垄断集团。葛尼创始的研究目前已经发展成一套完善的寻找钻石矿脉的体系,现在即便是独立工作的勘探者也能以这套体系为利器,尽情追寻自己的钻石之梦。


《钻石的历史》 第一部分钻石本是天外客(3)

    大名鼎鼎的G10石榴石属于镁铝榴石(红榴石)一类,它的名字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火眼金睛”。镁铝榴石大多为深红色或紫色。G10石榴石高铬低钙的特点被称为斜方辉橄岩特征,而地幔中蕴藏钻石岩层正是斜方辉橄岩层。上层地幔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是其中之一。在大片的橄榄岩当中还存在着一小块一小块的榴辉岩。榴辉岩中含有50%的石榴石,也可能含有钻石。有的钻石矿脉中含有钻石含量达到了10%的榴辉岩块,比周围的金伯利岩的钻石含量高出100,000倍。榴辉岩中的石榴石并非G10石榴石,它们的颜色是橙黄色,化学成分和其他石榴石有着很大的区别。榴辉岩的内容如此丰富,对采矿业的意义也非同寻常,因此技术人员经常掘地三尺地搜索那一抹别样的橙黄。    
    说过了石榴石,再说说其他矿物质。地质学家已经掌握了某些特定的矿物质在极度的高温和高压下所产生的变化。如果他们在矿脉中找到了这样的矿物质,就能够分析出这个矿脉是否经过了钻石稳定层。比如说,亚铬酸盐就需要高压才能定型。它们能够告诉勘探者这条矿脉所通过的上层地幔中的压力是否利于钻石的形成。含铬透辉石则是天然的温度计。    
    另外一条相关的线索是金伯利岩筒喜欢扎堆爆发。一般来说,勘探者都希望掌握某个喷发地点所有岩筒的数量。在这一点上大显神通的是钛铁——一种银黑色稍带蓝色光泽的矿物质。钛铁微粒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一个岩筒一个样。天底下没有哪两个金伯利岩筒能产出化学成分完全一致的钛铁微粒,所以说,只要研究者分析出喷发地点有多少种钛铁微粒,就能判断出该地区岩筒的大致数量。    
    大多数含钻岩筒都分布在地球最古老的地壳上,这些地方的地下岩层的年龄高达25亿岁。这个发现为我们展开了这样一副画面:一片巨大的岩石缓缓地沉降到钻石生成的地带。含钻火山筒爆发的时候刚好穿过了这片岩石,性质稳定的岩石在上升途中完好地保护着其中的钻石。在这样的岩块上面是大陆地壳中最厚的部分,名为稳定地块。要寻找钻石矿脉就要在稳定地块上下工夫。如果你就住在稳定地块的上面,兴许某一天金伯利火山筒就从你家后院爆发出来,给你喷出一屋子的钻石,但这种事基本属于痴人说梦。人们已知的最年轻的含钻金伯利岩筒也有4,700万岁了,而且就算是在金伯利火山筒集中爆发的时期,每次喷发之间的间隔也有好几百万年。    
    钻石地质学家们分析了钻石落户稳定地块的过程。含有钻石的地幔一路通过冰冷的岩石,进行了最后的冲刺之后在地壳中爆发。原本存在于上层地幔的钻石、镁铝榴石和钻石家族中的其他矿物质便被抛了下来。很早以前,勘探者们就知道这些矿物质总是伴随着钻石出现,但他们并不明白这其中的奥妙。葛尼的研究拨开了他们眼前的迷雾,也赋予了他们通过分析这些矿物质而推断他们来自何方的能力。这项新技术为寻找钻矿的事业描绘了一副美丽的蓝图,也打破了钻石行业中盛行了100多年的游戏规则。


《钻石的历史》 第二部分钻石帝国奠基人(1)

    钻石一路从远古走来,它们的现状仍然不可确定。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钻石    
    曾一度大量现身,“令无数英雄竞折腰”。回首望去,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充满了积极的探索和强有力的征服。运气与科学知识武装了人们的头脑,无边的权欲鼓惑着人们的心灵,大批勘探先锋们如开闸的洪水一般争先恐后地涌入了南部非洲广袤的平原地带。数以万计的开矿大军,对那片土地进行了一番骇人听闻的破坏。他们各个野心勃勃且能争善斗,一时间鸡飞狗跳墙, 纷争不断,直到他们终于达成了内部和平,并掌握了矿产资源的天然特征之后,才真正迎来了钻石史上的鼎盛时期。    
    在19世纪最后25年之前,钻石岩筒仍不为人所知。印度曾是古代的钻石原产国。古印度的钻石全部出产于冲积矿。也就是说,那些钻石随着岩筒的上升离开了上层地幔,数百万年以后,它们被水冲入了河流,最终被人们发现。到了18世纪中期,巴西超过了印度,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出产国,产自巴西的钻石同样来自冲积矿。今天的勘探者并不是全靠着近代科学的支持才能在世界各地随心所欲地寻找钻石矿脉,他们这么做也是在继承始于    
    非洲的勘探传统,正是当年那些前辈在非洲的探索才为如今的钻石世界打造出了最初的雏形。    
    1836年,一大批原居好望角的荷兰籍农场主不堪忍受英国殖民者的苛政,收拾起家当,驾着马车一路向北艰难跋涉。他们抛下了丰饶的葡萄园和繁华的城镇,挥别了好望角的青山翠谷,一头扎进了荒蛮的非洲大陆。他们北上的脚步被无数困境拖累得十分缓慢,直到某一天,他们踏上了卡瓦尔的稳定地块。稳定地块仿佛岛屿一般漂浮在地幔上方,被新生的活跃岩石分割成一块一块的,此类地块的地理特性是最为稳定的。    
    卡瓦尔稳定地块足有2,500,000,000年的历史。它向北延伸到今天的博茨瓦纳境内,托起了卡拉哈里大沙漠。当然,那时候的农场主们凭肉眼是无法看到掩埋在亿万沙砾下面的地块结构的。一眼望去,只有稀疏的蒺藜丛点缀着荒芜的沙漠。后来,这群跋涉者到达了橙河与瓦尔河的交汇处,于是就在两条河流之间安营扎寨。    
    远道而来的农场主们赶跑了当地的格里夸原驻民,就此开犁耕种。虽然钻石毛坯就混合在土壤中,仿佛沙砾中混着的糖粒,但他们竟然对眼皮底下的宝贝一无所知。1895年,一个格里夸少年发现了一颗5克拉的钻石,并把它交给了瓦尔河畔尼尔地区的柏林传教会。亲眼看到了这颗钻石的神父肯定对它的身价略知一二,因为他付给了那个少年5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个消息一路传到了好望角,但是却没有了下文。    
    8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转眼到了1867年,一个名叫肖克·冯·尼克尔克的年轻农场主为了多赚些钱,开始了买卖宝石的生意。他经手的宝石大多是孩子们从瓦尔河上游的浅流里发现的。一名当地的勘测员听说过格里夸少年寻宝的传说,于是建议冯·尼克尔克在寻找钻石的事上多下点心思。冯·尼克尔克和一个农妇谈起这回事,那主妇想起来她儿子有一天带回来一块亮晶晶的石头,正好在玩游戏的时候用。冯·尼克尔克找到了那颗一身尘土的石头,他知道钻石能够在玻璃上留下划痕,于是便把它用力地向一块玻璃窗划去,石头所经之处留下了一道清晰的划痕。那玻璃窗现在已经成了博物馆里的文物,因为那块石头竟然是重达21。25克拉的钻石。英国驻好望角的总督菲利普·沃德豪斯爵士豪爽地付给冯·尼克尔克的代理人500英镑,买下了那块钻石。这块钻石被送到了伦敦的亨特与罗斯克尔公司,打磨之后的成品是重达10。37克拉的多面钻,得名“尤里卡”(Eureka,古希腊语中“发现”一词——译者注)。但这件事还是没能挑起人们的淘钻热情。    
    1869年3月,另一名格里夸少年发现了一大块晶莹剔透的石头,第二天,他就带着那块石头找到了冯·尼克尔克。据说冯·尼克尔克只看了一眼,就提出要用一匹骏马、十头壮牛、一马车的各式货物外加500只肥尾羊进行交换。那少年欢天喜地地收下了这一大堆好东西,冯·尼克尔克则得到了那块钻石。那块宝贝重达83。5克拉,冯·尼克尔克以10,000英镑的价格转手卖掉了它。这块毛坯的成品是47。75克拉的椭圆型多面钻——南非之星。达德利公爵夫人出价25,000英镑买下了它。早在该钻石被打磨之前,英国的殖民地大臣理查德·萨西爵士就把它带到了开普敦的议会大厅,慷慨陈辞道:“先生们,这块钻石乃是未来南非腾飞的基石。”    
    仿佛有人扣动了发令抢的扳机,淘钻热的狂潮瞬间便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海员们一心寻矿,纷纷把船只丢弃在开普敦和伊丽莎白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金矿矿主纷至沓来;欧洲的大批寻钻人士更是不请自到。很多人刚到开普敦就已经身无分文了。从该海角到产钻地区的直线距离只有550英里,但是这条路刚好穿过崎岖的山地。第一批探宝先锋花了好几个月才到达橙河与瓦尔河的交汇处,他们的到来使原本平静祥和的荷兰农场变成了混乱不堪的是非之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瓦尔河沿岸被划分出10,000块领地,50,000多人在各自的领地里拼命地挖掘着。那些营地的名字从“绝望营”到“穷汉丘”应有尽有,生动地描绘出大多数人心中破碎的钻石梦。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砸锅卖铁,有人财源不断,有那么一块领地十分高产,竟然连续出了100年的钻石。    
    发现钻石的消息迅速地传播开来。人们如鱼群一般顺着河流上下求索,不惜风餐露宿、饱经风霜。经济条件差的住在破旧的帐篷里,熬过一个个寒冷的夜晚,稍微好一点的则在小窝棚里铺上地毯,席地而眠,还能请个佣人给他们熨衬衫。在淘钻热的高峰时期,标准银行在克里普德里夫特的分行刚一开业,其保险箱便被钻石和现金塞了个爆满。那是一个纸醉金迷的骚动之地,很快,该地周围的邻居们觉得该有人出面管管这个乱摊子了。    
    荷兰人在钻矿旁边建立了两个自制邦,分别是瓦尔河以北的特兰斯瓦尔邦和产钻区以东的橙河自由邦。这些荷兰人是早期荷兰和法国移民的后代,他们操着一口南非荷兰语,笃信宗教,民风正直质朴。他们对淘钻人那些无法无天的行径恨之入骨。橙河自由邦率先宣布对产钻河流的法定所有权。特兰斯瓦尔邦紧随其后,宣布从整个瓦尔河北岸到哈茨河之间的地区全部归其所有。淘钻人对此并不关心,只要他们还能买下领地继续开矿就行了。但是特兰斯瓦尔邦政府对他们发起了直接的挑战,该政府开始赋予本邦居民采矿权,授意他们去淘钻人建立的领地上开矿。    
    这个举动算是捅了马蜂窝,淘钻人立刻开始反抗。他们召开了一系列群情激奋的会议,最终宣布成立淘钻人自制邦。他们选举了斯塔福德·派克作为自制邦总统,此人意志坚定,从不让步,在淘钻方面是一等好手,曾经先后从事过海员、警察和金矿矿工等工作。派克十分推崇严格的律令,他上任之后的第一把火就是任命邦立执刑官。偷窃钻石的惩罚是鞭笞示众。派克还命令全体邦民参加军事训练。这个做法实乃英明之举,因为特兰斯瓦尔邦的领导者为了执行他们的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