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成为崇祯以后 >

第35部分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35部分

小说: 我成为崇祯以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我裁撤宫人后准备的最丰盛的一顿饭菜,看到刘鸿训等人来了,请他们入座道:“诸位爱卿,坐吧!刘爱卿,朕方才可不是特别针对你,而是朕的心绪太过纷乱,还望爱卿不要放在心上。”

    刘鸿训听了这话,慌忙跪倒道:“微臣不敢,皇上这不是折杀微臣嘛!”刘鸿训最欣赏崇祯皇帝这一手,怎么说都不会记恨敢于直言的臣子,这就很难得啊!

    “诸位卿家都坐吧!朕今日找几位卿家来是有些事情跟诸位商量,来,朕给诸位卿家介绍一个人。”我说着一指早一步入席的陆若汉,“这位是陆若汉,徐爱卿可能更熟悉一些,他先前在东瀛混得不错,后来失势才辗转流落到大明。”

    几个人都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何找来陆若汉,只有徐光启知道一个大概,心说皇上也不容易啊!即使铁了心的去做,也要顾及诸多大臣的感受。

    我叫众人动筷子,先饮了一杯酒,说道:“倪爱卿早朝之上提及国库亏空,朕的心里也着急得很,眼下有缓急两种解决办法,朕想咨询一下几位爱卿得意见。”这几个都是之前内阁的大学士,我的缓急两种办法都是馊主意,还是让人们有点心理准备为好,而这几位,则是负责的传声筒,宣传专员。

    依然是敢于说话的刘鸿训发问:“不知皇上所说的缓急两种办法是什么?微臣等愿闻其详。”

    我咳嗽一声,“这缓的办法其实已经在做了,就是繁荣商业,扶植产业发展,还有就是与外通商,想我大明开国后,三宝太监率领通商团队下南洋,走非欧,传播我大明威势,何其快哉!但郑和之后,海运逐渐废黜,形同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啊!所以朕想在天津卫设立新港码头,重新开辟出一条通商航道,刚开始也不必走得太远,抵达日本和南洋即刻,这其中的利润就不可估量啊!”

    “皇上得意思是想和倭寇通商?”一旁坐着的李标没想到崇祯皇帝会想到和倭寇通商,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啊!

    我点点头,对一旁的陆若汉道:“爱卿,你对那边的情况比较熟悉,不妨讲说一下,让诸位卿家也明白一二。”

    陆若汉刚才在吃饭之前,已经把自己要说的话组织了一边,此时流利道:“日本一直是一个值的重视的对手,想必诸位也听说过丰臣秀吉等在日本比较出名的人物,当然了,天朝部队赴朝鲜作战,大获全胜,更是传播海外,但是我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些,这些都是军事政治上的,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经济上的问题。”

    “本朝嘉靖年间,日本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白银乃是铜的出产国,并且向本朝和南洋出口白银和铜,以及黄金,他们从本朝进口丝绸,棉织品和消费品,如铅、锡、木材,染料、蔗糖皮毛和水银,其中水银是用来炼制白银的,而这一切,他们都是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前年以前,日本还是统一的,城市发展比较繁荣,矿山出产白银的质量非常优异,使日本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当然了,跟本朝的贸易只能在本朝南部或者南洋的港口进行,本朝新近招抚的海盗郑芝龙,就是跟日本做贸易起家的。”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只要在北部建立一个大的港口,必然能把日本的贸易船只吸引过来,这一点我凭借在日本的人脉完全可以做到,我粗略了算了一下,光丝绸一项,就可以使本朝获利无数,进口大量的白银充实国库”

第69章 全体冒汗了() 
第六十九章全体冒汗了

    明朝的海上贸易分为两个时期,成祖时期的郑和主持海上扩张运动在明成祖死后后期戛然而止,后来为了对付蒙古人卷土重来,以及迁都,都客观上抑制了海上的发展,减少了对沿海商路和海军的依赖,明朝中期,南方海上利益集团和北方大陆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经济冲突越来越有利于后者,当时沿海的日本和中国海盗走私活动非常猖獗,反而加强了内陆集团的利益,导致当局对海上商业活动进一步限制,直到万历年间,迫于南方,尤其是福建有关利益集团的要求,某些限制才被放弃。

    其实,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但都是非法贸易,大多是海盗从事的,在明朝财政吃紧的当口,这些贸易反而异常繁荣,获利让人眼红啊!

    陆若汉说完了,发现人们都没怎么注意听,心头有些不快。心里说话,明朝的皇帝十分精明和开通,是举一反三之辈,倒是这些臣子太过迂腐,相差太多了。

    刘鸿训等人不是不想发表意见,而是听陆若汉这么一说,不管他们得意见是什么,崇祯皇帝仍然会按照自己得意思做下去,那他们还说什么呀!

    “皇上,不知那即刻见效的法子又是什么?”钱龙锡害怕耿直的刘鸿训再惹崇祯皇帝不高兴,赶紧替刘鸿训问了,当然,他也想知道那立刻见效的法子是什么。

    我见这些人对长久之策不感兴趣,对他们的短视颇为鄙夷,他们所看到的都是眼前的利益,说的不好听就是鼠目寸光,看来都该退休了,待新的科举考试之后,一定要选拔一批有才干,有新思想新技能的人才,替代这些大脑僵化的老一辈。

    我摆摆手让陆若汉下去,因为下面即刻见效的法子,还是别让外人知道的好,免得贻笑大方。

    我一一和刘鸿训等人对视,看的他们有些发毛才道:“诸位爱卿位极人臣,一年的俸禄却没有多少,日子过的想必也不宽裕吧?”

    几个人不知道崇祯皇帝怎么突然又问这个了,不过崇祯皇帝说的这是大实话,按照官员的俸禄来说,他们的收入非常的低,京官还好一点,待遇提高了很大一截,听说地方官吏之中还有吃不饱饭的呢!

    我见他们的表情肯定所说,接着说道:“论法定的俸禄,官员们个个不富裕,但是有人安于清贫,有人却想方设法的改变自己贫困的现状,变成了罪大恶极的贪官,南北二直隶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其他省份却是怨声载道,老百姓恨贪官污吏恨得咬碎银牙,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朕也是一样恨他们,国家的血脉被他们吞噬了多少啊!国家的无形资产都被他们给败光了,不整治整治他们,朕不甘心,民不甘心,国不甘心啊!”

    在座的包括徐光启在内,都打了一个冷战,久经政治斗争考验的他们焉能听不出崇祯皇帝话里隐含得意思。这会刘鸿训说话也不那么直了,犹豫道:“皇上,这打击面是不是太广了?”

    我点点头,“打击面确实非常广,但是朕现在时间多得很,辽东最近一二年保证太平无事,晋陕局势已经稳定,朕就一个省一个省的治理,朕准备成立反贪部门和核算部门,一个官员一个官员的核查,只要是贪污之辈,立刻拿办,不过诸位爱卿也不必担心,朕绝对不会大搞株连,贪污多少抄没多少,不抄家,不杀头,只有罪大恶极的才会转到刑部法办,凡是出错的官吏,将永不录用,通通回家卖烤地瓜去。”

    我早就想以雷霆手段澄清吏治,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如今有了这么相对好的时机,不抓紧办理此事实在对不起自己啊!

    李标听的都傻了,为官这么多年,对大明吏治多少有一个了解,如果按照崇祯皇帝这么办,估计清白的官吏没几个,到时候不管什么衙门,恐怕都没有管事的人啦!

    “光是治理贪官还不够,那些世家富贾也要纳入治理的行列,凡是非法取得财富利益的,凡是为富不仁民愤极大的,统统治理”

    这次连徐光启都跟着脑门冒汗了,不解崇祯皇帝为什么这么做,这不是把大明这潭水给搅浑了嘛!官吏整倒一大批,世家富贾干掉一大批,这些人还不的造反啊!老百姓造反可好对付,这些人造反,大明的根基可就完蛋了,皇帝还是谁的皇帝啊?

    我说着说着见徐光启等人面目痴愣,问道:“诸位爱卿怎么了?为何如此模样?难道朕说的不对吗?朕这是被逼急了才想出的办法,不怕诸位爱卿笑话,朕把自己的家底都折腾光了都没走这一步棋,这是实在没辙了呀!”

    刘鸿训等人赶紧把各自的顾虑讲述一遍,越讲述越害怕,因为听崇祯皇帝的话茬,这是非干不可呀!

    听完他们的顾虑,我微微一笑道:“诸位爱卿的顾虑朕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不错,朕这么做确实有点不妥,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损了点,但是为了中兴大明,朕不得不这么做,将来就是见到列祖列宗,朕也不会没有脸面啊!朕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才会一个省份一个省份的来,而且先从几个富名在外的藩王开刀,有朕的新军在,相信他们谁也不敢怎么样,都得乖乖的任朕宰割,至于官吏的空缺,明年就要开始新的科考了,朕会选拔一批有作为,年轻的官员,添补缺额。”

    “从藩王开始?”徐光启觉得不妥,“诸位藩王可都没犯什么过错啊!皇上这么做”他言下之意,有些不能服众。

    我嘿嘿一笑道:“先给他们安插几项罪名,什么私造兵器啦!私募军队啊!图谋造反什么的,这样不就可以了吗!诸位爱卿放心,朕不会那么绝情的,最多把他们的家产掏空也就是了,不会要他们的命。”我这么说也算敲山震虎,免得身边的大臣们“变质”。

    徐光启,钱龙锡等人听得浑身激灵,崇祯皇帝也太那个了,他们如果知道魔鬼撒旦为何物的话,肯定会发现崇祯皇帝的头上冒出两只角来,典型的恶棍行径啊!

第70章 贰臣传() 
第七十章贰臣传

    看着刘鸿训等人离去的落寞背影,我突然觉得自己做的有些过了,有点后悔。那些话完全没必要说出来,说出来反而徒增他们的忧心,看来为人处世方面,我差的还远,领导艺术简直差劲无比,可能是我太年轻,心里藏不住事吧!

    “陛下陛下!”我回到寝宫想着想着睡着了,恍惚之间似乎听见有人招呼我,睡眼惺忪的醒来,发现是王承恩。

    王承恩也不想把睡得正香的崇祯皇帝叫起来,无奈崇祯皇帝之前已经吩咐了,只要曹于汴回来,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叫醒他。“陛下,曹大人回来了,正在书房候着呢!”

    “去给他泡壶热茶,晚上凉,他走了一路肯定口渴了,朕一会就去。”我说完让人服侍穿衣,用冷水擦了把脸才出去见曹于汴。

    看到风尘仆仆的曹于汴要参礼,我赶紧上前制止,道:“爱卿免礼,这一路很累吧!坐下说话。”

    曹于汴连道不累,心知崇祯皇帝所急何事的他在怀里掏出一道折子,递上来道:“微臣经过仔细缜密的调查,发现通敌卖国的最大嫌疑人乃是蓟辽总督刘策,以及他的几个心腹将领,材料都在这里,请皇上过目。”

    曹于汴的工作干的非常仔细,调查所得极有说服力,里面把刘策等人如何倒卖军需物资和军事机密讲的清清楚楚,可谓证据确凿。

    “啪!”我使劲一拍桌子,“古往今来,果然只有汉奸最招人记恨,很多事情都让这些汉奸给坏了。”

    曹于汴也是痛心疾首,刘策身为蓟辽总督,兼管保定军务,职权很重,这样的官吏心怀不轨,何等的要命,等于国家的大门随时都会被敲开啊!

    曹于汴又在怀里拿出一份折子,“微臣此次还另有收获,在调查刘策的时候,发现有些人很可疑,进一步勘查,发现他们极有可能是鞑子的奸细,有些已经混进了火器制造部门,情况极其令人担忧。”

    “这还了得。”我腾地一下站起来,火器可是我的命根子,如果后金也有了相同的兵工产业,我哪还有命在啊!“马上将刘策逮捕,严加审讯,在北京展开肃反肃奸肃贪的三肃运动,务必把这些混蛋败类都揪出来,严加惩处。”

    曹于汴在调查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笼统的处置想法,说道:“皇上应该在塘报上将刘策事件作为典型批判,那些被查出问题的人,给予除籍处分,让同宗之人不承认他们的姓氏,让他们成为无君无父无母无根之人,另外还要请几个当世大儒著书,将秦始皇以来对国不忠,对君不忠,以做汉奸为乐的人都写进去,让他们遗臭万年,让后来者不敢越雷池一步”

    我有些发愣的看着曹于汴,真看不出来曹于汴还是搞运动的一把好手啊!以前怎么没发现呢!这个长处的大力发掘才是,“爱卿说得太对了,简直说到了朕的心坎里,那著书之名就叫贰臣传好了,此事全权交与爱卿办理。”

    蓟辽总督刘策及其心腹被锦衣卫抓回来后,经过审讯,刘策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被推到菜市口凌迟处死,借着刘策事件,北京城内外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三肃运动,在此契机下,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