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成为崇祯以后 >

第80部分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80部分

小说: 我成为崇祯以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文昭突然想到一个方法,说道:“皇上,与其派水师在海上,江上牵制鞑子,不如遣一上将运兵五千去朝鲜,一来能更加紧密和朝鲜的关系,二来也能使鞑子措手不及”

    “好计!”卢象升赞了一声,道:“在陆路阻击鞑子,在水路牵制鞑子,使鞑子不能东进,必然能减轻袁崇焕的压力,而朝廷投入的兵力又不会很大。”

    我见曹文昭一脸期待,椅子都快坐不住了,知道他很想让我派他去朝鲜跟鞑子打一仗,但是我现在并不想对外的动作太大,即使真的派兵去朝鲜,领军的也不能是曹文昭,他是军中少数的猛将,好钢应该用到刀刃上。“曹爱卿,为将者,不能次次冲锋陷阵,去朝鲜的机会就让给别人吧!朕还有一整套的军事改革计划,用到爱卿的地方还有很多呢!”

    “皇上,高弘图和毕懋康两位大人来了。”崇祯皇帝正说着,王承恩在外面通传道。

    我见高毕二人进来,而书房里的椅子还有一个,对王承恩道:“总管再去拿一些椅子来,朕今天就在书房里召开一个圆桌会议好了。”

    卢象升和高弘图等人没听说过什么叫圆桌会议,等看见崇祯皇帝吩咐人将椅子摆成一个圆圈,才恍然大悟。

    时间不长,孙承宗、曹于卞、乔允升、成基命等重要大臣陆续来到,在崇祯皇帝的要求下围坐成一个圆圈,使众人觉得很新奇,不过这么一坐,便凸显不出崇祯皇帝的尊贵身份,使他们觉得是个小小的遗憾。

    我看看坐在我左边的孙承宗,发现他坐得很拘谨,可能是因为头一次跟崇祯皇帝这么坐着吧!道:“爱卿坐吧!这样才显得我们君臣不生分嘛!”记得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和大臣的关系非常紧张,君臣离心离德,我绝对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

    我把目光落到倪元璐身上,道:“爱卿是朝廷的大账房,先说说吧!朝廷现在的财政状况怎么样?有没有特别紧急的状况。”我见他想起来说话,马上道:“爱卿坐下说吧!”

第164章 袁大头() 
第一六四章'袁大头'

    倪元璐清了清嗓子,道:“户部主管钱粮,不外乎收支两条线,微臣先说说收入吧!今年迄今为止的税收并不乐观,除了江南等地比往年略微增加了一百七十万两,其他地方基本跟去年持平,而支出的地方就多了,最大的支出除了军用开资外,就是赈灾花费,今年黄河决口,两淮雨水多,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

    我听着倪元璐给我算账,算来算去,今年又是一个亏空年,财政赤字高达六百多万两,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财政又出现了动荡,这一些都“归功”于那个该死的徐龙星,如果没有他弄出的这些事情,今年我的日子过的还是很滋润的。

    我心里盘算了一下,即使贴上今年的隐形收入,差额还有二三百万两,我什么时候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啊!经常跟亏空和赤字打交道,心里发虚,国家没有钱,干什么都不行啊。

    毕懋康看着崇祯皇帝的表情,心说这下可怎么好,他刚刚跟程卜东长谈过,对改进后装枪有了新的想法,不过没有银子,什么都白扯,别说后装枪,现在的军火器械能供应上就不错了。

    高弘图见气氛有些压抑,心说这都是银子给闹的,也别怪大家不高兴,自从天启爷登基以来,朝廷过的就是穷日子,大家都习惯了。

    “皇上,这是臣的折子,还有一份工部的备份档案,请皇上过目。”高弘图见大家不说话,总不能冷场啊!他拿出昨天跟崇祯皇帝提过的折子和档案,递给一旁的王承恩。

    我接过折子放到一旁,打开档案浏览了几页,当我看见其中的一个备案的时候,眼睛一亮,一个新的想法浮现出来。

    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出错的话,这个备案的内容是水力冲压机的雏形,我最希望出现的机器是蒸汽机,有了蒸汽机,生产力才会有质的飞跃,可惜这几年研究下来,才知道并不是明白水开了把茶壶盖冲起来就是能制造出蒸汽机的,知道原理并不等于能制造出产品来。

    没有蒸汽机,水力冲压机也不错,起码能解决很多问题,我把冲压机的备案交给高弘图,道:“尽快把这个做出来,多做几个,有急用。”

    众人不知道崇祯皇帝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还把精力放在一个小玩意上,有人不禁想到了崇祯皇帝的哥哥天启帝,木匠哥哥不会又引出一个水车弟弟吧?

    我看着倪元璐笑了,道:“倪爱卿,从下个月开始,将国内所有的银子都收缴到国库”

    崇祯皇帝的一句话,差点把在场的大臣们吓趴下,如果把银子都收缴到国库,那不是把人都往死里逼吗!现在已经够乱了,难道崇祯皇帝还嫌太轻松?

    我见众人脸色大变,马上知道他们误解了我的意思,以为我要强行夺民之财呢!马上道:“诸位爱卿误解朕得意思了,是朕说的太笼统。”

    我将用银元和铜板替代如今流通的白银和制钱,用五成的白银加上五成的铜锡合金铸成一元的银元,合金的技术现在不成问题,而且民间的财主想要仿制或者回收熔炼银子,除了技术上的门槛难以跨越之外,绝对亏死他们。

    “那个水力冲压机铸造出的银元不但精美,而且难以伪造,朕想老百姓会乐于接受的,如果不行,就强制兑换,这么一进一出,国家的财政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想法我以前有过,现在终于可以完善执行了。

    崇祯皇帝说的无限美好,大臣们却不这么想,他们曾经见过那种舶来的银币金币,不但小,而且薄,用来替代银子流通,困难会很大,即便强制执行,私下里仍然是白银唱主角,就像是以前元朝发行的宝钞一样,最后的结果非常可怕。

    “皇上,这恐怕不行,不要说银元的制作问题不好解决,就是兑换也不那么容易,老百姓不会那么轻易的接受新出现的事务,他们会抵制,而商人也会寻找机会,这种事情他们最在行了。”倪元璐主管户部以来,追求的是稳妥,而崇祯皇帝的这个策略简直太危险了,很容易把大明帝国推向深渊。

    “诸位爱卿,这个改革很有必要,不止对眼前有利,将来对外贸易的时候,我们用银元换来的是十足的白银,再用白银和铜来制作银元,这个收入非常客观,用商人的话说,是一半一半的利润。”我不明白这么好的事情他们怎么不赞同。

    并不是倪元璐等人不赞同,而是他们都熟读经史,对蒙古人的那套宝钞制度太熟悉了,他们害怕崇祯皇帝也来这一招,敛财之后虽然能渡过眼前的危机,可是以后呢?用不了多长时间,麻烦就会找来,而且比以前更加汹涌。

    孙承宗咳嗽一声,道:“倪大人说的有道理,制造和兑换的情况谁也说不准,因此还是求稳妥为好。”他说完,其他人纷纷附和,他们可不希望崇祯皇帝犯如此严重的错误。

    卢象升对崇祯皇帝的突发奇想也有些害怕,但是他没有反对,而是选择了折中方案,道:“行还是不行谁也说不好,但是此举对朝廷非常有利,几乎能解决大部分的财政问题,因此我认为可以试一下,在京城地区看看效果,如果效果好,再向全国推广不迟。”

    我冲卢象升点点头,道:“建斗说的不错,就这么办,此事由倪爱卿负责,等高爱卿那里的机器做出来,就强制兑换,北京地区凡是敢私藏白银者,一律没收,人也收监。”

    大臣们的脸色都不大好看,虽然早就知道崇祯皇帝想干的事情没有不干的,可是如此危险的事情也太让他们的心脏受不了了。他们不希望崇祯皇帝成为元顺帝,更不希望自己成为亡国之臣。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一个月之内必须办到,高爱卿,银元的图案由朕来定,银元的大小和薄厚一会朕给你写出来。”我心中银元的雏形是袁大头(袁世凯发行的银元),我就不信,大洋的样子老百姓会不喜欢,再弄点好看的正反图案,谁会不想兑换呢!

第165章 预料之外清理之中() 
第一六五章'预料之外清理之中'

    这次把徐龙星和白莲教的叛乱压制下去,本来是件喜事,可是崇祯皇帝在御书房这么一说,把诸多大臣吓的不轻,并不是他们因循守旧,而是觉得崇祯皇帝的想法太疯狂,可是崇祯皇帝接下来的说辞,才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疯狂。

    我今天找他们来,除了了解一下国家的运作情况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跟他们知会一下军队的改革事宜,这是首要之事,一切事务都得为此让道。

    我咳嗽一声,道:“总管,宣宋献策进来。”其实宋献策早就在外面等着了,今天,有些话我不能说,让他们先辩论辩论,最后按我的意思拍板就可以了。宋献策进来参礼过后,坐到了孙承宗的身边。

    “献策有个关于军队改革的想法,朕觉得他的想法不错,诸位爱卿也听听,大家讨论讨论。”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这可不是崇祯皇帝的性格啊!崇祯皇帝办事素来雷厉风行,凡是打定的主意不管谁拦着都不行,尤其是军队上的事情,今天的太阳怎么从西边出来了,竟然跟他们商量行事,太反常了。

    宋献策昨天回去没干别的,把崇祯皇帝跟他提过的想法详细的写了一个折子,他把折子拿出来,道:“臣把想法都写在上面了,一共誊写了十份,请皇上和诸位同僚过目,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来,我们一起来完善。”

    孙承宗展开折子,看了一半不由的拍手叫好,他带兵数十年也有一些心的,但是折子上的描述,一下子把他的想法打开了。

    “重新制定武官品级,尤其是升迁途径,对革除军队陋习有很大帮助,但是,跟进士同一出身,似乎太过了,十年寒窗苦读,不如一个小小少尉的军功,岂不令天下读书人伤心。”乔允升觉得凡是取得军衔者就赐同进士出身,皇恩也太浩荡了,“不如和科考一样,尉官等同于秀才,校官等同于举人,将官才等同于进士,微臣觉得如此比较合理。”

    宋献策给了崇祯皇帝一个眼神,之前他和崇祯皇帝就提过这个问题,结果和乔允升说的一样,也是要分等级的,有了等级才会有上进的欲望嘛!之所以把这个没写在折子上,就是想引出其他人的想法,只要有人说了这个漏洞,就有说下去的话题了。

    其实那些老顽固一样的大臣都被崇祯皇帝剔除出了决策阶层,剩下的都是跟崇祯皇帝靠的比较近的官吏,只要崇祯皇帝的决策不太离谱,他们是不会提出反对意见的,拿这次的两个话题来说,第一个货币改革,他们觉得风险太大,连卢象升都觉得有点冒险,而第二个军事改革,他们却认为可以,反正军队都被崇祯皇帝给折腾熟了,再怎么折腾还不都是那么回事。

    成基命看到新式的士兵服饰,皱着眉头道:“宋大人,这种衣服能上战场吗?太古怪了,士兵的服饰虽然华丽,可是防护能力肯定很差,对战斗力有很大的影响啊!”

    宋献策微笑点头道:“成大人说的有道理,不过成大人看的是士兵训练时穿的衣服,而作战时的甲胄在后面呢!士兵作战时会穿着防护铠甲,绝对不会影响战斗力。”

    “这个叫肩章的东西制作的也太花哨了,里面还要加上一定比例的黄金,贵重程度虽然说不上,但是数量的庞大程度可想而知,没有千两黄金恐怕办不到。”倪元璐最在乎的是银子,那个肩章要用黄金的合金来做,实在是太浪费了,一旦士兵战死沙场,不是太可惜了吗!

    “为将者可统领一军,有绝对的指挥权,除了参谋可以参与将军的决策之外,没有任何监督措施,一旦出现纰漏,后果不堪设想。”曹于卞干的是御史工作,本着他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应该加强的地方。

    有人打开了话匣子,众人便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些崇祯皇帝和宋献策没想到的地方也被提及,体现了集思广益的正确性。

    我对曹于卞说道:“曹爱卿说得很好,这一点朕确实疏忽了,这样,御史的队伍可以扩大,直接把御史体系架设到军队里面,作为监督的机制,曹爱卿以为如何?”这个军队中的纪检系统要重视,即使曹于卞不提,我也不会忘记。

    “皇上,这军、旅、营、排的架构是不是太繁琐了,既然要精简,不如只留三个级别,否则军衔如何划分呢?”孙承宗不知道三个军阶,四个职位,该怎么安排,这个运作起来有点困难。

    “要澄清的一点是,军衔是一种荣誉,是士兵用生命捍卫的荣誉,但是军衔不同于军职,一个少将旅长并不比一个上校旅长的职位大,他们的级别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