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狂战将军 >

第429部分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429部分

小说: 三国之狂战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这城墙下,数万卫军没有任何动作,只任由那列猎旌旗随风招展,沉肃而庄重。城墙上的安邑守军,不明虚实,不知就里,没有任何动作,也不敢有任何妄动。

    没有人能够知道卫宁到底是以什么样的身份来到这里。

    强大的压迫感,已经使得安邑城中各方权贵,发自内心的颤抖。

    卫宁的名字,已经在并州,河东这块土地,成了觉得强大的代表。

    那高高举起的卫字军旗,已经足够让人惊惧了!

    杨氏的族人是恐慌,绝望,卫氏以前的附庸却是欣喜,欢悦,但真正的决定权,却似乎还在陈宫,徐晃两员杨奉亲信的身上,掌握着安邑守军军权的两人,是战是降在乎一念之间。

    杨奉,在十数天之前,便已经下令谢绝见任何一个客人,甚至将杨氏亲族也遮挡在外。

    便是如今,卫宁大军压境,所有杨氏族人都纷纷簇拥在那安邑郡守府外,企图依靠杨奉这块摇摇欲坠的舢板来缓解心中的恐惧,却也始终,被府门外,那一队队凶神恶煞的兵卒挡在门外。

    杨奉的态度,万分诡异,杨氏大小终究只能带着侥幸的心里前去求见昔日他的心腹,徐晃。

    可是,却在这个时候,他们要找的人,早已和陈宫,站在了城墙之上。

    徐晃手握大斧,手背上已经是青筋虬张,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现在的心情到底是何种的地步,愤怒,不甘,庆幸,又或是伤感?

    察觉到陈宫的到来,徐晃缓缓回头,眼中迷茫。

    “为了主公血脉……还请将军决断!安邑,已不能再战矣……”陈宫缓缓稽首,埋下了头,看不到他的脸色是喜是忧,只是那身体微微的颤抖还是预兆了陈宫内心的挣扎。

    (本章完)

第752章 卫宁遣使() 
徐晃深深的吸了口气,数十日的出兵攻击曹操后背,却中了曹仁埋伏,浑身三处箭伤,虽没性命之忧,但却依旧还是没有痊愈。或能奋起余勇,但环顾城中满营,那一脸的疲惫,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战斗下去了。

    何况,让这些土生土长在河东的兵勇,对付,那个一直作为河东荣耀的人,可能么?

    徐晃苦涩的笑了笑,终于松开了手中的大斧,“便依先生所言吧,我受主公大恩,只能如此苟全于世了!哈……哈哈……”

    那笑声,多少心酸。

    “传我军令,开门!”徐晃猛然寰转头来,让人看不清这个八尺男儿眼中的咸酸,大声喝令道。

    全军错愕,但不过瞬息,终究有人心中大石猛然落地,带来的是一片劫后余生的欢喜。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安邑终于从那片刻前阴郁缓缓回复了过来。

    大门噶然而开,卫军中当即便有人回转向中帐,报告道,“禀都督!安邑城门已开!”

    卫宁默然的放下酒樽,眼睛因为酒精也有些微红,有些不知所措,却有些平静。

    “兄长,入城吧!”郭嘉郁闷的放下酒樽,作为陪酒,自然能够发现卫宁胸中那块郁结。

    但同样,郭嘉心中也越发有些得意。谁能知道,他自投奔了雁门以来,所谓的谋略,看似没有联系,但实际上结合在一起,才是他的真正目的。无论是是骚扰袁绍后方,使得冀幽之争连绵无期,还是调兵奇袭河内,抢回卫氏家眷,无论是南下诱败曹操,还是如今雄兵压境。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逼迫他卫宁,不得不,成为人上人!而在成为上位者,理所当然的,便是为了卫宁的地位坐上布置而已。

    安邑在望,不出他所料,只以兵威下城,结阵不攻,久之,安邑骚乱,必然不战而降。倘若举兵攻打,不提卫宁能否下定决心,便是安邑,也断然会死死抵挡。

    而现在,无论是卫军上下,还是安邑城中,可以预见,所有人,都已经将卫宁当作了最终的得胜者。一个本来就是河东主人的渔翁。

    “走吧……”卫宁晃晃的站起身来,犹豫的跨出了第一步。

    高大的骏马在卫宁的胯下,却没有了往日那般不匹配,甚至便连他也没有发现,在久经战事之后的现在,浑身那点淡薄,却是真的淡薄了许多,多了一份上位者的气势。

    陈宫,徐晃,张杨,一干安邑大小诸将,默默的站在城门,看着那个熟悉,却又陌生的身影,缓缓进来。

    曾经的战友,现在却似乎是另外一种身份回到安邑。能怪他不忠么?虽然卫宁抗命不尊,但也没有表现反意,毕竟还是杨奉囚禁了他满门上下,甚至,在没有逮到他的直系亲属时,还屠戮了上百的卫氏族人。

    在汉末,一个门阀士族森严的年代,卫宁并没有举兵反叛,杨奉这样的作为,便是罄竹难书的大罪。

    “公台……公明……许久不见了~”卫宁在宿卫亲侍的搀扶下,跳下马来,多少有些尴尬,语气也带着些微的颤抖。

    徐晃别过头去,不语。而陈宫也只能苦笑一声。

    气氛陡然沉闷了下来,一干安邑大小文官,却不管这些,慌忙上前“认祖归宗”,大说自己对卫氏如何忠义,如何宁死不屈。

    仿佛这些人都当是苏武转世那般气节。却浑然没发现,徐晃别过头去的脸上,浮起了骇人的杀气。

    卫宁淡淡的挥了挥手,心如明镜。能跟随他卫家共患难的,已经被他的父亲当作弃子,成为了杨奉泄愤的目标。而这些墙头草,能够活下来,便是他们所谓“气节”的证明。

    这便是乱世中的残酷,也是一种绝对的讽刺。便比如任何一个君主战败逃亡的时候一样,为其断后的,往往是最为忠心的将领。

    卫宁淡淡的挥了挥手,敷衍了几句,面对陈宫与徐晃的冷淡,还是不得不强自问道,“……将军可好?”

    “砰!”此话一出,徐晃猛然一拳挥在城门之上,硬出一个硕大的拳印,大步而走。

    陈宫也低下了头,摇了摇,道,“公子,还是先入城吧!”

    说完,也不顾卫宁,兀自叹了口气,抢先入了城中。

    卫宁留下,独自错愕,而见两个碍眼的家伙离去,一干安邑官吏,纷纷簇拥了上来,一阵阿谀,甚至逾越的话,奉送了上来,使得卫宁心中也大为厌恶。

    卫军,已将安邑控制在手,卫宁也不需要再做什么。

    他在等待,一个能够让他彻底安下心来的消息。

    而却在这时,猛然间,却见安邑城中数百私兵纷纷喊杀了过来,“卫宁!今日,我杨氏族人全数在此,你要入安邑,当踩我等尸身入内!陈宫,徐晃二贼何在?快快拿命来!主公带你等不薄,身陨十日,你二奸贼,竟然秘而不宣,反引饿狼入室!如此不忠不义之人,有何面目可见天下!”

    “杨奉死了!”卫宁脑中霎时一阵惊愕……

    杨奉确实死了,在内忧外患,战伤未愈的情况下,能够挺下接近一年的苟延残喘,也不过是靠着董平妙手压制。但心绪不宁而脾气日渐火爆怪异,始终是难以回天。

    而他病逝之时,却正是曹仁围城,徐晃战败而回的时候。陈宫秘不发丧,便是担忧安邑好不容易能够延缓的时日,却因为这样的恐慌,而落入曹军的手中。

    遥想当年,平庸的杨奉,却是让卫宁感觉到了小人物也该有的一种光芒,这些被耀眼巨星所掩盖,但却坚韧的在这个乱世中表现自己独特的魅力。

    正是这样,能够让卫宁提起兴趣,出手相助。而事实上,杨奉比卫宁预料中的,还要走得久远。

    昔日的长社一战,那个憨厚,老实,对他言听计从的没落将军,终究还是止步在了这样一个时刻。昔日的情谊,似乎正当是一种讽刺的意味,撕扯的支离破碎。

    没有对与错,卫宁唏嘘不已。

    (本章完)

第753章 卫宁遣使(二)() 
残存的杨氏族人,不过只是一些平庸之辈,在骤然冲进郡守府,看到的那樽棺木,已经让所有人失去了心中所依靠的最后稻草。不过再平庸的人,也知道成王败寇。

    杨氏的失势,和卫宁大军的回归,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人能够觉得卫宁有那般好心,也没有人敢想象,荣华富贵,权柄在手的失去,将是何等可怕。

    狰狞而疯狂,集合了杨氏最后的家族私兵,以作垂死挣扎,卫宁或许还会顾念旧情,但郭嘉却是心中大喜。

    根本不等卫宁还未从杨奉病死的惊愕中回过神来,郭嘉便是一声令下,上百宿卫猛然扑将上去,作为卫氏的家臣,他们有理由将这些曾经迫害过他们主人,而现在又起歹心的不安定份子,从此扼杀。

    战力和战意的差距,几乎不到几刻钟的时间。猛虎对绵羊的厮杀,根本就花不了多少力气。

    鲜血染满了城门口,安邑的主道,倒满了尸体,一片修罗地狱,只让那些前一刻还在阿谀奉承的安邑官员们,看得心惊胆战,干呕不已。

    “混账!住手!”卫宁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却见这样一片血腥情景,不禁勃然大怒,当即喝道。

    “兄长~!~斩草当除根!”郭嘉上前一步,不顾卫宁铁青的脸色,低声说道。

    “……你!”卫宁狠狠瞪了他一眼,而后者却是毫不退缩。

    卫宁看着郭嘉坚定的眼神,不由一软,他说得没错,杨氏,河东众人,甚至有可能天下人,也是这般看他。任何威胁,都该斩除在苗头之中。

    可,杨奉已经死了,似乎一切恩怨也该告罄了吧。郭嘉的狠辣,并不是卫宁所喜欢的,何况来得那么直接。

    ……………………………………………………………………………………

    “城上贼子!快快出城受死~!~”冀州邺城,一彪兵马,顶着风沙,列开军阵,颇为疲惫,却是一员粗犷大将,扬起长矛,不停游曳在城门之下,扯开喉咙对着城墙上,怒声作喝道。

    这些兵勇自然便是袁绍派遣南下的文丑大军了。

    冀州精锐固然身体强壮,气势不俗,但每日来,城上守将皆是紧闭城门不出,大半个月的光阴,几乎就在这无止境的谩骂中昏昏过去。

    所有人理所当然的认为,今日必定又该是这样站到天黑然后回营吃饭歇息了。锐气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渐渐的丧失。

    可,在这时候,却见城门口上大门乍开,轰然间,那护城吊桥落下,一彪兵马鱼贯而出,为首一员年轻小将,身跨雪白军马,手握寒光银枪,一身甲胄,分外英挺。

    文丑眼睛一鼓,作为袁绍最为倚重的猛将,自然是知道那匹雪白骏马的身份。这匹作为结交卫宁而送出的骕骦,如今却在这里,让文丑木讷的脑袋也不禁浮起一丝惊喜。

    卫宁昔日常骑白马行军,既然骕骦在此,那么卫宁恐怕也来了邺城。

    若能夺回城池,又兼擒下卫宁,这可是一桩天大的功劳!

    文丑不禁舔了舔嘴唇,敌军竟敢出战,这不是终究成全他文丑大名么?而那骕骦马背上的年轻小将,文丑却是毫无疑问的把他忽略了。

    那赵字军旗,没有半点名头,而那马上小将,更是闻所未闻。

    卫宁帐下的黄忠,典韦已经名震天下,文丑都不曾放入眼中,何况这个长得就是个小白脸样的人物?

    “河北文丑在此,兀那贼将,无故犯我主公边郡,夺我主公城池,今当要你等埋骨此地!还不快快来吃爷爷一矛!”文丑勒住马蹄,蓦然大喝一声。

    出城者不是别人,自然便是白马银枪的赵云。收到郭嘉指点,赵云一直镇守河内,只派遣了心腹牢牢把手邺城,严令不可交战,而正是如此,使得文丑大军难有存进,渐渐开始锐气渐失。

    邺城作为冀州少数的坚城,自然不是文丑区区一万兵马可以轻易拿下的。而文丑在强攻了几次,丢下无数尸身后,也不得不偃旗息鼓,每日叫骂,搦战,企图野战。

    正是如此,赵云一直密切留意住邺城动向,在河东战局已经渐渐按照郭嘉的算计,转变为胜利的时候,终于窥准时机,提兵增援邺城而来。

    要论起野战来说,文丑固然希望迫切,但赵云又何曾惧怕?

    听得文丑叫骂,赵云俊秀的脸上霎时浮起一丝阴霾,当即怒声喝道,“常山赵云在此!敌将休要口出不逊!”

    赵云的声音始终没有那些粗汉来得凶猛,多了几分英气,却少了几分粗暴,这却在文丑这样莽撞大汉耳朵中,成了软绵绵的叫阵。

    文丑不禁仰天大笑起来,“卫宁便是一个软弱书生,没想到手中战将也是这般软绵,哈哈,并州无大将也!”

    说到这时,文丑眼中凶光逼人,霎时一声大喝,勒开马缰,便扬矛向着赵云奔去,“且让你看看我河北英雄的气概!受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