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马可·波罗游记 >

第38部分

马可·波罗游记-第38部分

小说: 马可·波罗游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线。下分十章:一、帕米尔高原起步;二、喀什人海涌商潮;三、于阗古道载歌载舞;四、塔克拉玛干大朝圣;五、柴达木戈壁苍茫路;六、河西千里十日行;七、西夏故土纵横;八、居延古城孤立大漠中;九、鄂尔多斯大汗长眠地;十、星夜兼程进元都。每章卷首摘引冯译《行记》与本章有关的记载;正文则述今日该地与《行记》所述异同;而以大量篇幅描述当地见闻及风土人情、遗闻轶事;配以多幅彩照;读来如亲历其境;饶有趣味;也增加了不少知识。可谓一本别开生面的、读《游记》的生动的辅助教材。此前;他们已将此行所获资料在其《中国旅游》杂志1993年7月号157期上作为〃大特辑〃刊出;次月;即作为专书出版;并将卷首长文重新修订;想见此书之受社会欢迎。
四、马可·波罗国际学术讨论会
当香港中国旅游画报社的同人们完成他们的追踪任务到达终点站北京时;正值马可波罗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隆重召开;时间是1991年10月6日到9日。他们躬逢其盛;欣然参加。
会议由北京中国国际文化书院、意中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北京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新疆自治区社科联联合举办。到会的有意大利、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的国际友人;我国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扬州、泉州、厦门、大连、成都、新疆等地学者50余人。意大利学者人数最多;近20名;多为大学教授;其中引人注目的有马可波罗的后裔波罗·帕多莱基亚教授;长相颇似《游记》中的马可画像;还有热心中意友好事业、被称为〃小马可波罗〃的记者、作家威尼斯人马达罗。前者以其祖先曾亲临中国的业绩感到自豪;并表达了对中国壮丽山河、风土人情的向往;愿继承发扬其祖先所开拓的意中人民的友好情谊。后者做了一个题目很长的报告:《百万:关于人类友谊和团结的一个特殊事例如何导致一个关于普通贪婪的事例》。《百万》是《游记》的名称之一。全文大意是;马可波罗怀着友好、真诚和尊崇的心情写出了一个伟大、勤劳、文化发达、高度文明的民族;想不到在15世纪后却引起了殖民主义者的贪欲;他们为了寻求黄金;征服、破坏了美洲高度文明的玛雅和阿兹台克两个王国。他说:〃历史是'若干事例'的奇异综合;每个事例对其他事例是独立的;但所有事例都是严格关联和相互影响的。马可波罗的事例和所有其他事例是一样的。〃这一辩证的看法很有见地;虽然他并未对《游记》作任何考证和阐发。其他意大利学者的论文有《马可波罗访华后中国和东方对意大利艺术的影响》、《马可波罗和中国法律》、《马可波罗时代在华的意大利人》等。
中国学者各就其研究领域或所在地区的特点写出论文。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黄盛章研究员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新疆行程实地考察与相关问题的研究》;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张宁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大都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沈定平的《从马可波罗到利马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萨那的《马可波罗对哥伦布航行美洲的影响》;大连海运学院航海史研究室副教授孙光圻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文明》;江苏高等商业专科学校副研究员蒋华的《〈马可波罗行纪〉与饮食文化交流》;江苏省扬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吴献中与扬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韦培春合作的《从扬州地方志印证马可波罗在扬州的踪迹》;中国国际旅行社扬州分社李建平副编审的《〈马可波罗游记〉在扬州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集美航海学院高级工程师陈延杭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写刺桐的几个问题之探讨》等。此外;中国工运学院教授余士雄的《马可波罗研究中几个问题评述》和江苏高等商业专科学校研究员朱江的《从〈马可波罗行纪〉联想到的三点》则是对《游记》研究有素的专文。另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世松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桥》和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讲师龙达瑞的《〈马可波罗行纪〉与十三世纪的印度宗教》则是过去很少触及的课题。上海教育学院讲师顾卫民的《中国的马可波罗研究》提供了这门课题的研究信息。已在国内刊物发表的有蔡美彪的《试论马可波罗在中国》(见前);黄时鉴的《关于茶在北亚和西域的早期传播》(《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141~145页);此文的副标题是《兼说马可波罗未有记茶》。文章说;马可波罗未有记茶成了某些学者判断他未曾到过中国的主要论据之一;从研究方法而言;这样的论证不能成立。在详细考察了茶传入吐蕃、回鹘、中亚地区、契丹人和女真人的历史后;文章继续说;在蒙古兴起后的一段时期内;蒙古人也还未饮茶。元世祖在1268、1275年已榷买四川和江南之茶;1276年在常湖等处设置茶园都提举司〃采摘茶芽;以供内府〃。但并无资料表明;在13世纪60~70年代;蒙古人和回回人已普遍饮茶。马可波罗来华(1275—1291);他若一直生活在蒙古人和回回人中间;那就可能得不到茶的信息。〃所以;他未有记茶是合乎情理的〃。笔者在会上提出《再论马可书的真伪问题》草稿;当在《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刊出时;即引黄教授此文作为附注(见该刊76页注〔2〕)。
这次会议的召开;适在马可波罗从泉州出发离开中国的700周年后;其意义值得重视。这是我国百年来第一次召开的马可波罗国际学术会议;也是第一次召开的全国性的马可波罗学术会议。它不仅沟通了国际间的学术信息交流;也联络了我国和外国学者的感情和友谊;它又是我国学术界对马可波罗学研究的大检阅;这是百年未有的盛举!它必将推动我国马可波罗学的研究和进展。
注释:
〔1〕两文皆刊于当时的《地学杂志》上;第2篇收入《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第380~446页。
〔2〕原刊于《真知学报》1942年第2卷4期;收入《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第363~379页。
〔3〕原刊于《西南边疆》1939年第4期;收入《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第107~126页。
〔4〕刊于《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收入《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第357~362页。该文所引《游记》系穆尔与伯希和本;即统称为《寰宇记》。
〔5〕见玉尔与考狄:《马可波罗阁下关于东方诸国奇异之书》(简称《马可波罗游记》);1929年第3版;第2卷154页注〔1〕。
〔6〕参见《马可波罗足迹遍中国》;原刊于《南开学报》1982年第6期;《马可波罗与中国》;原刊于《环球》1982年第10期;二文俱收入《元史三论》及《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
〔7〕见《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该文第二节是对王文的答辩;第一节是对西方怀疑论者的概括性评论;要点是:在马可波罗前后到达蒙古的西方传教士、使臣、商人不少;其名也未见于中国记载;马可未提到的事物;上述诸人的书中也多未提及;说马可书抄自波斯的《导游手册》;但未举出何处抄自《手册》;论者并未见到《手册》;只是揣测之辞。
马可波罗所记的乃颜之乱考释
(本文作者:南开大学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李治安)
乃颜之乱;是元世祖后期东部蒙古诸王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叛。大汗忽必烈曾亲自率领数十万大军征讨并平息了这次反叛。当时;马可波罗恰好滞留于中国境内。十年后;在口述而成的天下奇书《寰宇记》中;马可波罗对乃颜叛乱;曾以六七千言的的篇幅予以详细记录和描述。与国内外其他史籍记载相比;马可波罗《寰宇记》避免了局部片段描述和失载较多等缺陷;所记内容相当丰富;大部分确有其事;有些又非常翔实准确;价值相当高。它为人们弄清忽必烈平定乃颜之乱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趣和不可多得的史料依据。兹撮其要点;对照相关的汉文及波斯文记载;试作考释和阐发。
(一)关于乃颜反叛缘起和忽必烈调集军队
关于乃颜的身世和反叛缘起;《寰宇记》说;〃……这里有一位乃颜;是忽必烈汗的叔父;年幼时候他承嗣做许多地方与省域的君主和主人。所以他能够聚集四十万的骑兵。他的祖先以前曾为大可汗的陪臣;所以他也是大可汗的臣属。但是如我所说;他是一个少年;只有三十岁;即见自己是诸域之王;同时能聚集四十万的骑兵;所以他就宣布说;他将不再为大可汗之陪臣。在他能做到的范围之内;他将委实禠夺他的君位。所以乃颜遣使到海都处。因为海都是一位大而有力的君主。他是大可汗的侄子;但是他也反抗大可汗;并十分痛恨他。乃颜告诉他;叫他起兵从一方面攻大可汗;目的在夺取他的领土和君位。他自己从另一方面同时进攻。海都回复说;他是十二分的愿意;并且允许准备人马;在指定的时候;预备进攻大可汗〃。多数学者认为;乃颜是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玄孙;失儿不海或阿术鲁之子。乃颜和忽必烈的确是叔侄关系;但他比起成吉思汗嫡孙的忽必烈;至少低一辈。忽必烈应是叔叔;乃颜才是侄子。马可波罗显然是把二者孰叔孰侄的关系弄颠倒了。作为来华的意大利人;知道二者是叔侄关系已经不容易了;出现这样的差错是可以原谅的。因为祖辈年齿幼和如今辈分低的缘故;有关乃颜〃少年〃;〃只有三十岁〃的说法;倒是合乎逻辑的。王恽《东征诗》曰:〃远接强弩末;近乳臭婴〃;亦可为证。至于乃颜与海都相互勾结;两面夹攻大汗忽必烈;穆尔、伯希和英译本转引VB本还云:〃……乃颜和海都定下了会合的日子;并且同意尽可能秘密地准备;聚集骑兵和步兵进攻大汗。他们同意在一个确定的地方会合;然后一起对大汗的土地进行突然袭击。这样;乃颜聚集了四十万骑兵;在指定的时间来到指定地点;等待海都〃。拉施特《史集》也可以引以为证。该书说:〃斡赤那颜之孙、塔察儿那颜之后王乃颜那颜及移相哥阿合之某后王与其他宗王谋叛于合罕;并曾前往与海都及笃哇结合〃。可见;马可波罗此项记述不仅较为详细;而且基本属实。对乃颜反叛的原因;拉施特《史集》未曾明言。穆尔、伯希和英译本除了说乃颜因实力强大而傲慢;不愿臣属于大汗外;又言其〃害怕大汗夺走他的权力〃。后一种说法是持之有故的。世祖朝中期以后元廷与乃颜等东道诸王有关领民和属地权益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元史?世祖本纪十》所载:忽必烈至元二十二年十月强行调发乃颜、胜纳合儿两投下鹰房采金等户充当造船工役;就是大汗削夺其权力的具体措施。马可波罗还说;忽必烈成为大汗(君主)以后;只亲征过一次;即是1286年的征讨乃颜。征讨结束后;忽必烈11月返回汗八里(大都)。按;忽必烈登上汗位后;亲征实际有两次;第一次是中统元年(1260年)亲自征讨同母弟阿里不哥;第二次即征讨乃颜。马可波罗本人自1275年到1291年在华滞留十七年间;亲身经历过的只有后一次征讨乃颜。马可波罗仅记载后一次而漏记前一次;虽然是个遗憾;但可以从反面证明:后一次征讨乃颜;是他直接的见闻和体验。另;乃颜之乱及平定的时间;不是1286年;应为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这当是马可波罗单凭头脑记忆而发生的年次错误。至于忽必烈十一月返回汗八里的说法;这里说的十一月估计是西历;相当于农历十月。以西历记忆在华期间所发生事件的月份;似乎成了马可波罗的思维定式。《元史世祖本纪》缺载忽必烈回大都的具体时间;仅言农历八月乙丑还上都。平时;忽必烈每年两都巡幸;回到大都的时间;通常是农历八月到十月之间。因乃颜之乱尚未完全平息;八月忽必烈回到上都以后再停留两个月;就近继续部署用兵事宜;也是必要的。所以;马可波罗有关忽必烈西历十一月返回汗八里之说;大抵可信。在谈到忽必烈汗调集军队准备征讨时;马可波罗说:〃当大可汗听到这个消息;他一点也不心惊;仍旧象以往的聪明和勇敢;去准备他的人马。他宣誓说;假若他不能得胜而去处死那两个不忠的叛逆;他将不要再戴皇冠或去保守他的领土了。于是他急速置放卫队在那些通乃颜与海都的关口上;因此使他们不得而知他的计划。同时他立刻命令那些住在距汗八里十天路程以内的居民;要赶快聚在一起。你们要知道;他在二十二天里头;把一切准备好了。做得极其秘密;除去御前会议的人以外;竟没有一人知道他的工作。他聚集了不下三十六万骑兵和十万步兵。他召集如此小的兵力;因为他只召集了他身边左右军队的原故。他的其余军队共十二军;势力浩大;全都在很远处去从戎;目的在征服各方……他召集的这三十六万骑兵不过是他的放鹰人或是左右侍人〃。关于忽必烈在二十二天内秘密调集军队;汉文史料中没有正面记载;但《元史?世祖本纪十一》言;至元二十四年四月〃是月;诸王乃颜反〃;五月壬寅〃帝自将征乃颜;发上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