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174部分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74部分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可以说比他想象的还要出乎意料。

    了解了“石浦之战”的真相,孙纲也禁不住扼腕长叹。

    石浦港的这次“乌龙事件”中,蒋超英和金荣虽然难辞其昝,但责任也不能全都落在他们俩身上。

    说起来,“澄庆”和“驭远”两舰官兵在蒋超英和金荣的带领下,敢于向法国舰队反击,本身就说明了中国海军面对强敌,并不是象后世好多人想当然的那样,转身就跑的。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澄庆”和“驭远”两舰利用吃水浅的优势,借助浓雾的掩护,抢先在石浦港内浅水区占据有利阵位,对抗比自己大得多的法**舰,应该是十分冷静和高明的选择。

    这也可以从法国人只能用舰载鱼雷艇进港发动攻击得到证明。x

    相比之下,由吴安康率领的“南瑞”、“南琛”(两舰为同级德制钢质撞击无防护巡洋舰,排水量1905吨,主炮口径208毫米,航速15节)和“开济”(福州船政局自制无防护巡洋舰。排水量2200吨,主炮口径208毫米,航速15节)三艘南洋水师的主力巡洋舰遭遇法国舰队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撒腿就跑,把弱小的友舰扔给敌人宰割,躲入海防重镇镇海地行为,可以说很让人齿冷。

    虽然南洋三舰后来在镇海招宝山炮台守军的帮助下,海陆协同,击退了前来追击的四艘法**舰,取得了镇海保卫战的胜利。因而“将功折罪”,没有受到什么处罚,可镇海保卫战虽然获得胜利。但以万余名陆军加上海岸炮兵和三艘军舰对抗四艘法**舰(后减为三艘)的“远征”,虽然取胜,但也可以说赢得十分勉强,如果不是此时法国舰队已成强弩之末,以后的战场形势如何,还不好说。

    因为石浦这“臭名远扬”的一仗的关系,蒋超英可以说从此被“踏上了一万只脚”,再也没法翻身了。

    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和林国祥等人知道了蒋超英的遭遇,都曾经很为他不平,好在后来他得到了友人地帮助。在南洋水师学堂中任职,后积年升为教习,还兼着“寰泰”号巡洋舰的管驾,虽然官卑职小,对他来说,这已经是他能得到的最好结局了。

    听了蒋超英地故事,孙纲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想办法让他出任北洋水师的舰长,毕竟,当年和刘步蟾、林泰曾及严复被英国人评列入“最优等学员”的蒋超英,又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这样的人才,对现在的中国海军来说,是很宝贵的。^^得知孙纲将要举荐自己在北洋水师任职,蒋超英喜出望外,感激之余以至泣不成声,看着一个比自己大十多岁的“前辈”握着自己的手在那里掉眼泪。孙纲不由得好笑,但也能理解蒋超英此时的心情。

    随后,孙纲和叶祖圭商量了一下,叶祖圭和孙纲随即以“教练水勇熟悉新舰”地名义,联名上报荣禄请求从南洋“借调”蒋超英管带从日本得来的巡洋舰,荣禄同意了,并致函南洋,要求留用蒋超英。南洋方面也准了。蒋超英就此留在了北洋舰队。

    从日本来的“那须”号巡洋舰经过北洋船政局技术人员的改装修葺一新后,被孙纲命名为“海威”号。纪念在大东沟海战中英勇战沉的“扬威”舰。“海威”舰修整完毕后,在旅顺举行了升旗入役仪式,正式加入了北洋舰队,由蒋超英任该舰管带,至此,北洋舰队巡洋舰分队一共拥有了“海宁”、“海菁”、“海陵”、“海天”、“海圻”、“海容”、“海筹”、“海琛”、“海勋”、“海威”、“追日”共计十一艘巡洋舰,其规模在中国海军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了。

    这些巡洋舰中,“海宁”购自智利,“海陵”为自制,“海圻”、“海天”、“海容”、“海筹”、“海琛”购自德国,“海菁”、“海勋”、“海威”、“追日”虏自日本,短短的四年时光,北洋舰队的巡洋舰由原来购自各国地杂七杂八型号不一的舰艇,变成了今天全部整齐簇新的新式巡洋舰,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不能不说,孙纲的那双“蝴蝶翅膀”,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且,因为他的关系,北洋舰队乃至中国海军,居然有了潜艇部队!

    而现在,这支“东方狼群”的力量,也在慢慢地壮大中。

    新式潜艇的第一艘样艇“海鲲”号在完成了各项测试后,潜艇部队的官兵都对她地性能十分满意,尤其因为她的尖弧形艇首在水面航行时,非常利于破水前进,因而航速极快,北洋舰队的官兵们因此给新潜艇起了个“水耗子”的外号。

    潜艇部队也因此被人称为“水耗子军”,可是让潜艇部队的官兵们郁闷不已。

    在文君风的带领下,“海鲲”号开始进行了实战方面的测试,由于采用了带有陀螺仪的“北洋版”黑头新式热动力鱼雷,“海鲲”号潜艇可以在距离目标800码左右地距离发射鱼雷并准确命中目标!

    而且,由于新式热动力鱼雷在水下速度快,而且航向基本不受水流地影响,比以前的鱼雷性能更加稳定,“海鲲”号经过多次试射后,证明了她对航行中地舰船一样有攻击能力!

    这个试验结果对还在向中国虎视眈眈的列强海军来说,可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数次鱼雷试射表明,中国海军的水下攻击能力,目前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海军!

    但是,通过一系列的实战测试,新潜艇也暴露出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关于冲角战术的运用。

    由于在新潜艇上安装冲角的目的主要是对付木质商船,在孙纲的要求下,“海鲲”号潜艇对着木质靶船进行了数次撞击试验,结果却让孙纲和出这个主意的设计师们十分失望。

    第一次撞击试验,靶船倒是沉了,可潜艇的冲角也卡在了靶船上,被靶船一齐带到了水底,经过艇上的官兵们的不懈努力,“海鲲”号好不容易把脑袋瓜子从靶船船体里“拔”了出来,浮出了水面,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可也把艇上的官兵们吓出一身冷汗。

    第一次撞击实验“失败”,孙纲以为是撞击力度有问题,在重新检修完潜艇后,孙纲又让潜艇部队的官兵们进行了第二次撞击试验,这一次,潜艇在文君风的操纵下,“不轻不重”、“恰到好处”地撞了靶船一下,靶船又沉了,可潜艇的脑袋瓜子再次卡在了靶船上!

    等到潜艇再次浮出水面时,心脏脆弱的数名潜艇官兵被送进了医院。

    由于不甘心试验再次“失败”,文君风“精选”了一批“心理素质”比较高的潜艇官兵(包括被他硬架进潜艇的苏鑫),进行了第三次水下撞击作战的“试验”。

    由于吸取了前两次试验“失败”的教训,这次文君风减轻了撞击的力度,并在撞击完成的一瞬间,让潜艇飞速倒车,效果居然不错,靶船被撞中后很快沉没,潜艇的脑袋瓜子这回也没有卡在靶船的船体上,可要命的是,这次潜艇的艇首居然开始破裂漏水了!

    文君风见状大惊失色,立刻组织艇员进行排水,可水越进越多,没办法,文君风情急之下,将潜艇停车,然后打开了艇尾的鱼雷发射管,所有艇员全部从鱼雷发射管逃了出来,虽然没有人员伤亡,可“海鲲”号在下水后不久,就成了中国海军“沉没”的第一艘潜艇。

    看小说请到

(二百八十五)还是得把炮装上

    而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官兵,也首次“成功”地进行并完成了“水下逃生”的训练。

    等到“海鲲”号潜艇被打捞出水,重新进行检修时,孙纲和工程技术人员们发现,可能是因为多次撞击的关系,潜艇的艇首出现了裂痕,导致了大量进水,这种情况表明,潜艇不能象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一样,对敌舰采取冲角撞击战术。

    即使是巡洋舰,在用冲角撞中敌舰的同时,自己本身也会因为巨大的冲击力而遭到损伤。

    象在大东沟海战中,“靖远”效法“致远”,将日舰“扶桑”拦腰撞沉,但剧烈冲撞之下,“靖远”的舰首也破裂漏水,自身受损也十分严重。

    当丽妮知道了水下撞击试验的结果后也很沮丧,她根本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情况。

    这也不能怪她,因为在目前这个时代,全世界对潜艇的发明和改进还都处在“摸索阶段”,设计制造出来的潜艇的样子五花八门,方的长的扁的圆的都有,甚至还有带轮子的(美国人莱克发明的“亚尔古”号潜艇),对比来讲,法国美女设计师弄出来的这款潜艇要先进多了。

    孙纲是个军迷,虽然喜欢潜艇,但并不是潜艇专家,中国的技师们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弄出这样的笑话,也算正常。对于水下撞击会出现艇首破裂漏水这种情况,孙纲也是很感到意外的,当初他同意丽妮和喜欢冲角撞击作战的技师们的这个设想,其实也是因为小时候看过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对里面描写的“鹦鹉螺”号潜艇成功的实行过多次水下撞击作战“印象太深”的缘故。

    现在既然试验证明这个战法根本不现实,那么如何才能加强新式潜艇的自卫能力,又被重新提了出来

    潜艇部队地官兵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潜艇一旦鱼雷用尽。将完全失去自卫能力,所以,潜艇在水面航行时,还是需要火炮作为自卫或者攻击武器的。

    对于这级新潜艇的尖弧形艇形,北洋舰队的潜艇兵们认为不必修改,因为尖锐的艇首在水面航行时非常“舒服”,让潜艇能够拥有很高的航速,这说明这种艇形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只要不用再考虑用脑袋瓜子去撞敌船就行了。

    这样一来。新潜艇的问题其实就集中在如何布置甲板炮上面来了。

    由于这级潜艇地艇身放弃了原先的“半潜舰”式的水面舰艇艇形设计,是尖梭形的。如果装上甲板炮地话,较圆滑的艇身非常不利于火炮的操作,一旦遇到风浪。炮手在上面都没有法子站稳,就更别说开炮了。再说,这一级潜艇的吨位要比上一级“半潜舰”式潜艇小很多,如果加上大口径甲板炮的话,开炮时会不会对潜艇造成什么别地影响。都还不好说。

    对潜艇来说,火炮的布置方式其实也是很重要的。

    难道说要把这级设计比较成功的潜艇整个推倒重来不成?

    但办法永远是人想出来的,在重新设计“海鲲”级潜艇的水面作战武器方面,孙纲这一回见识到了北洋船政局的工程设计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帮牛人给出的方案是,给新潜艇加装口径为75毫米地火炮用于自卫。||说的具体点,就是利用手头现有的装备,即将北洋舰队好多舰艇上使用的75毫米克虏伯舢板炮装到新潜艇的指挥塔部位。

    德国克虏伯75毫米舢板炮,为岸舰两用,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炮架。这种火炮主要是为海军陆战队上岸使用,必要时亦可架设在舰上使用。甲午战争时,中国的“定远”、“镇远”、“经远”、“来远”,以及日本的“扶桑”、“比睿”等舰都装备了这种火炮。当初王德军在朝鲜解救孙纲脱险时,在岸上使用的就是这种舢板炮。

    这种舢板炮上岸时使用的炮架,与当时大清陆军装备地克虏伯行营炮的炮架非常相像,而在舰上使用时,用的是一种折叠式的炮架,军工人员提出的设想是,在潜艇的指挥塔下部同艇身结合处设计一个可以放置火炮的炮廓。在里面安装一个经过改进的类似陆地上使用地地阱炮式地可伸缩式旋转炮架,炮架上是一门75毫米的舢板炮,平时可以缩在炮廓里,战时则伸出艇外,炮手在炮廓里进行操作,既方便又安全。

    由于丽妮设计地“海鲲”号潜艇的指挥塔不是象后世的潜艇设计的那种又细又扁的塔台,而是扁圆柱形的类似军舰的圆形炮堡式塔台,因此比较宽敞。增加一个小型炮廓是完全可以的。而且火炮射击时还可以有140度左右的转角。

    当孙纲看了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图,听明白了他们的讲解。他不由得连声赞叹。

    以他从后世学到的知识和对目前世界近代海军武器装备的了解,这完全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兼顾了潜艇的各项性能和指标,以及可能受到的影响,考虑得可以说十分全面。

    中国人的聪明智慧一旦被激发出来,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是惊人的。

    经过众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反复论证后,孙纲批准了这个给新式潜艇加装75毫米舢板炮的计划。

    打捞上来的“海鲲”号潜艇被送进了船厂进行大修,同时开始进行安装75毫米炮的改造。

    中国的新潜艇,又有了用于水面作战的火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