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198部分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98部分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当毓贤向前来迎击的袁军王士珍部发起攻击时,根本就得不到当地百姓的任何支持,因此人数虽众,打败仗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两军在保定附近展开激战,毓贤以“刀枪不入”之“义和团”打头阵,自己的部队在后面,向袁军冲击,袁军隐忍不发,待对方冲至近前,突然枪炮齐发,据说这时候曾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团民燃香作法向前,袁军以洋枪攒射,密如雨点,而团民皆挺立不倒,袁军士卒见之,无不大骇,以为神异,乃至枪炮骤停不发,须臾,团民皆大呼,势如山崩。袁军重又开枪,团民倏忽间中弹而倒,躺下一片。原来头次不倒之故,皆因前面团民受伤。后面拥挤而不能倒。及袁军枪弹又至,死者如风驱草,未死者受伤者或爬或滚,皆奔命而去”

    用“法术”和枪炮硬碰,什么结果,地球人都知道。

    袁军看到对方原来是这么个“刀枪不入”,立时士气大振,“又以赛电枪(马克沁机枪)扫射,兼以山炮轰击,毓军各营皆以次奔溃。竟不能止”。毓贤见势头不好,调转马头准备逃命。忽然一发炮弹落在他身边爆炸,将他掀下马来,“遂为乱军踩踏为肉泥”,一代“忠良”“能臣”就这么“去”了。

    此战袁军大胜,共歼灭“讨逆军”6000余人。庄亲王载勋和载涛、载澜、载、溥伦、溥伟等一干宗室全都死于乱军之中,残兵亦为前来助战之董福祥部甘军全部消灭,董福祥和王士珍两军在保定“胜利会师”。

    满清亲贵发起地“讨逆”行动到现在为止,可以说完全失败。

    增祺率领的东三省“讨逆军”刚刚出了山海关,接到败报后大惊,又听说袁世凯亲自率军前来迎战,没敢再继续前进,而是退回了山海关,随后派人到旅顺。要求“北洋海陆军总统”孙纲“激发天良。报君恩于万一”,派兵及携带军火粮饷速来支援。那意思是如果孙纲不来的话,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了。

    也许是袁世凯也得到了消息,立刻派人也给孙纲送了封亲笔信来,邀请孙纲和“朝廷元勋重臣”一同前来“主持大计”。

    孙纲把他们的信拿给李鸿章等人看,这时李瀚章、张之洞和刘坤一三大总督刚好都到了旅顺,孙纲立刻把他们也请了过来,把两封信让大家传阅了一遍,随即向大家请教“对策”。

    “康有为悖逆犯上,乱臣贼子,欲引北洋为其助逆,绝不可答应。”湖广总督张之洞愤怒地说道,“若不是担心他国借机寻衅,就该举兵讨灭之。”

    张之洞原先也是“维新派”地强有力支持者之一,当听到康有为做出“围园杀后”之举后,不由得痛心疾首,后悔莫及,差点把在他这里的梁启超也杀了,现在知道袁世凯居然给北洋写信求助,当先表示坚决反对和袁世凯做任何接触。

    “若举兵讨之,兵祸连结,列强一旦介入,就更没法子收场了,”李鸿章的哥哥,两广总督李瀚章说道,“听敬茗说,俄国人已经和增祺接触过了,若是签了什么秘密协定,东北三省可就不复为中国所有了。”

    “晚辈所虑者正为此,所以隐忍不发者,就是担心俄国人。”孙纲说道,

    “果真如此,是以举祖宗之地卖于俄人也,”两江总督刘坤一说道,“现各国公使俱在此处,据敬茗说,各国对此事意甚不明。我观彼等之意,是在坐待我国大变,以从中渔利,国家一日无主,便多一日危险。”

    他们正在商议着,一个军官跑来向孙纲报告,“禀大人,俄国公使格尔思大人求见。”

    孙纲不由得微微一愣,心里隐隐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俄国公使这个时候来,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有请。”孙纲想了一下,说道,

    军官退下后,孙纲对大家说道,“晚辈不敢擅专,众位老大人都在,就请替晚辈做主。”

    几位总督都含笑点了点头,对他表现出来的谦恭好象都很满意。

    一会儿,格尔思进来了,看见这一屋子的白发老头和各色官员,好象有些吃惊,尤其是看见李鸿章那阴沉的脸色,更是吓了一跳。

    他定了定神,对孙纲说道,“根据我国与贵国盛京将军增祺所签订的互助协议,贵国首都发生动乱,应贵国增祺将军的邀请,俄罗斯帝**队将进入贵国境内,帮助贵国剿灭叛乱,俄罗斯帝国海军将前来旅顺驻扎,我现在正式通知贵方,请孙大人做好准备。”他看着孙纲地脸色逐渐变得铁青,声音不由自主地有些发抖。

    听了他的话,虽然有一定地心理准备,孙纲的心里还是愤怒得要炸裂开来!

    旅顺和东三省居然就这么被那些黄带子红带子们一句话给出卖了!

    因为自己不“听话”,增祺居然会想出这种办法来,真是“高明”啊!

    只可惜,那些黄带子和红带子们不知道,孙纲现在,不是他们这样就能够摆布得了的。

    孙纲冷冷地盯着他,过了好一会儿,缓缓地说道,“我从没有听说过贵我两国之间有什么互助协议,我现在也正式通知贵国,鉴于我国发生叛乱,为了防止有的人居心叵测为了自己的私利出卖国家利益,任何地方和外国在此时缔约,都将被视为叛国。盛京将军和你们签订地什么协议我也不想知道,因为那是无效的,我想您能明白我的意思,另外,我现在通知公使阁下,我国海军从现在起,正式封锁对马海峡,希望您能及时通知贵国舰队,以免和我国海军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格尔思听了他的话,脸上不由得微微变色,他使劲皱了皱眉头,说道,“我想知道的是,孙大人您现在是在代表大清国和我说话吗?您不要忘了,您只是一位地方官员,而我,代表的是俄罗斯帝国,您凭什么认为您有权力和我说这种话呢?”

    “我们认为他有这个权力,”张之洞突然说道,“请您注意,我大清大半个朝廷现在都在这里,公使先生。”

    “盛京和你们签订的协议,也得经过朝廷批准才能生效,”李鸿章说道,“我们现在拒绝批准,所以如果贵**队进入我国的领土,将被视为对我国地侵犯,如果因此发生战争,我们将不负任何责任。”

    “那就太遗憾了。”格尔思脸色苍白地向孙纲微微一躬,转身离开了。

    “这是引狼入室啊。”刘坤一担心地说道,“他们连祖宗发祥之地都不要了吗?”

    “只要还是他们一家之天下,就算多卖几处,又有什么关系?”张之洞气得混身发抖,说道,

    “这是自绝于天下,自绝于天下啊!”李鸿章悲愤地说道,

    一屋子地大臣们都面色阴郁,坐在那里默不作声,但人人写在脸上的悲怆和愤怒,孙纲都看得很清楚。

    李鸿章刘坤一等汉族重臣可能对这些满人地行为无法理解,而从后世穿越来的孙纲对此却知道得非常清楚。

    满人的这种态度和之前清廷同外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实都间接地证明了满清帝国的“殖民统治”的本质强,只要还能稍微保留自己的殖民特权,新老殖民者就是好商量、好妥协的!

    反正出卖的不是“自己的”利益!

    更多免费小说,请访问,极致阅读体验,免费为您呈现。

(三百二十二)驱逐满清,提前共和?

    从“汉人肥,满人危”到“宁赠友邦,不与家奴”,高高在上的满族权贵,有几个人从整体的国家和民族利益考虑过!

    不把这些骑在大多数人头上的黄带子红带子们消灭掉,几百年的满清殖民统治所造成的民族裂痕,就永远不可能修复!

    听到旅顺和东三省被出卖的这一刻,孙纲确确实实的动了杀机。

    “绝不能容此等奸谋实现,”张之洞好容易平静了下来,象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样,大声对众人说道,“我与坤翁在来时曾有一议,本为国家善后之一策,现在情势紧迫,愿于诸位共议。”

    孙纲正在那里琢磨要不要派一帮杀手去把那些满清王公和残余亲贵全都干掉,听了张之洞的这句话,他不由得一愣。

    对这位和李鸿章齐名的洋务重臣,孙纲一直是很佩服的,他们之间虽然接触不多,但为了让国家强盛这一共同的目标,他们在好多问题上都能不自觉的达成一致,并且配合得十分默契。

    为了支持孙纲的造船工业(也是为了和翁师傅赌口气),张之洞不惜耗费巨资引进德国的炼钢设备对汉阳钢铁厂进行扩建,使原来连生产建铁路用的铁轨都困难的汉阳钢铁厂居然能够破天荒的生产造船用钢了,部分解决了孙纲在造船时的原料问题,使得中国的造船工业所用钢材不再完全依赖进口。从这一点来说,张之洞对孙纲造船事业地支持是极大的。

    这位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超出李鸿章的(后世的伟大领袖**就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孙纲之所以请素未谋面地张之洞也来旅顺“共商国是”。也是因为他知道,做为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地中国人。他和张之洞之间,应该是很容易就一些事情达成共识的。

    虽然说张之洞和李鸿章地关系并不是很好。

    “香帅有何倡言。就请示下。”孙纲对张之洞说道,他现在也很想知道张之洞看到国家面临这种险象环生的局面。会有什么好主意。

    张之洞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刘坤一,两个老家伙交换了一下眼色,张之洞沉痛地说道,“国家不可一日无主。目前两宫罹难,无端宵小祸乱国政,又有人以讨逆为名,窥觑神器,不惜行卖国之举,以致生民涂炭,国将不国,我辈岂能坐视神州就此陆沉,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当此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否则,任由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则亡无日矣!”

    张之洞地话一下子激起了好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议论了起来,而几位重臣却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没有说什么。

    孙纲也听出来了张之洞的“弦外之音”,他说的这个“非常之法”,是指什么呢?

    “可一二王公亲贵不惜卖祖宗之地与异邦,以保一己之尊荣,全不以国家民族为念,再奉此等独夫残贼为国家之主,恕晚辈不能从命。”孙纲想了想,朗声说道,

    既然张之洞帮他开了个头,他干脆就把话挑明了得了。

    这个腐朽没落的满清王朝在他眼里,早就该收拾收拾去世了,现在都这个时候了,再让他去伺候什么爱新觉罗家族地子孙,门儿都没有!

    他这句话一出口,屋子里立刻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敬茗之言极是。”张之洞看着他,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我中国之命运,决不可交由此辈人等之手。”

    “愿闻其详。”李鸿章好象也听出来了有些不对,他看了看孙纲,又对张之洞说道,

    “眼下之势,莫若效西周共和之故事。”张之洞说道,

    张之洞的这句话一出口,屋子里更静了,孙纲看着有些吃惊的李鸿章,一下子想起了一件事,不由得明白了过来。

    他知道张之洞为什么会这么说了。

    据一些史书记载,当“庚子国变”之时,“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惶逃往西安,“八国联军”在后面追击,大有将帝后“一勺烩”了的意思。当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出面与诸大臣商议对策,认为北京不保,万一“两宫罹难,国家无主”,中央政权面临崩溃,国家将陷入彻底无序的混乱状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张之洞、刘坤一等群臣合议,到时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

    中国差一点就驱逐满清,提前共和了。

    现在,历史的进程已经被孙纲这只小小“蝴蝶”给彻底改变了,“庚子国变”应该是没戏了,可没想到今天在旅顺,张之洞当着群臣地面,又以这种方式把这个事给提了出来。

    看来,历史还真是有一定地必然性啊。

    张之洞的提议,其实和孙纲地“变天”计划是不谋而合的。

    孙纲为什么救出朝廷众汉臣(一个满人都没有)和各国公使,又以李鸿章和这些重臣的名义通电全国,号召南方和内地各省督抚前来“共商国是”,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团结最多的人,为以后的“变天”做准备。

    他借俄国人可能入侵(现在应该是快变成现实了)的理由,让这些封疆大吏派兵支援北洋,目的是为了一步步控制南方和内地的军权,不给“军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