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257部分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257部分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关键问题是。这些钱省是省下了,可在哪里咱们根本看不到啊。”马白了他一眼,说道,

    她说地不是没有道理,当年清廷为了支付这些赔款,可是在全国范围内“开源节流”进行搜刮的,现在历史的进程已经被孙纲改变了。这些财富仍然储存在民间,如何加以好好的引导利用,也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新地华夏共和国不可能去搜刮百姓,但也不能让民间财富花在不必要的地方。

    “那就让民间资本也参与到教育建设中来。”孙纲说道,

    两个人正在说着话儿,孙纲的卫队长林文昊却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外面似乎传来了阵阵喧闹声。

    “出什么事了,文昊?”孙纲看着他,奇怪地问道,

    “天上好象有东西。不过飞得很高。看上去不象是气球队。”林文昊答道,“而且速度很慢。并不象是飞机。老百姓都没见过,全在那里看呢。”

    “啊?不会是飞碟吧?这时候就有外星人了?”马惊奇地叫道,居然没有觉察出来她的思维又发生了时空错位。

    孙纲顾不上去纠正她犯的“错误”,因为他也让她这一句话给闹愣了。

    要是这个时代出现了“外星人”和“UFo”,那可是真够刺激啊。

    如果中国能和“外星人”来个“第三类亲密接触”,学到了外星人的“科技”,那可就无敌于天下了。

    “咱们去看看。”孙纲好容易收回了自己不着边际的思绪,和大家一起向外走去。

    到了当街之上,孙纲抬头顺着众人地目光,向天上望去,还真是吓了一跳。

    因为,天上确实有一个小小的椭圆形的飞行物体,但既不是飞机,也不是热气球!

    令人称奇的是,这个“不明飞行物”在天上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平稳的速度在缓慢移动,看上去还真是和飞碟有些象呢!

    这个“不明飞行物”飞得不算高,但因为距离他们所在的位置过远,所以仍然看不十分清楚。

    “那是什么啊?”幼小的孙晨钧拉着父亲的手,喃喃地问道,

    “真地是飞碟哎。”马这回是真吃惊了。

    “娘,飞碟是什么东西?”孩子听了母亲地话,立刻追问道,

    “来人,去拿望远镜!”孙纲定了定神,大声说道,

    他现在也开始怀疑,有可能真是“UFo”了。

    因为,他从后世的一些关于飞碟地书中,经常能看到关于中国古时对神秘出现的“UFo”的记载,最早的记述差不多可以追溯到宋代,象《历代笔记杂记》当中就有相关记载,而且清代的旧报纸上还有过带插图的类似报导呢!

    自己在这个时代居然能够亲眼目睹后世争论不休的“UFo”,还真不是一般的幸运啊。

    北京城的老百姓也应该和他有“同感”,在街头围观的人们指点着天上的“奇观”,议论纷纷,都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亲卫把望远镜取来递给了孙纲,孙纲举起了望远镜仔细一看,才知道天上飞的究竟是什么了。

    “怎么样?看清楚了,是飞碟吗?”马问道,“能看到外星人吗?”

    “肯定不是外星人。”孙纲听她这么一问,不由得笑了起来,“外星人怎么会在上面挂咱们中国的龙旗呢?”

    “什么?上面有龙旗?”马听了他的话不由得大吃一惊。

    “是飞艇。”孙纲好象想起来了什么,不由得暗暗点头,把望远镜递给了爱妻,让她自己看。

    “挂龙旗的飞艇?中国人自己造的?这也太强了吧?”马接过望远镜看了起来,不由得惊叫了一声,“真的是飞艇哎!”

    “知道谢缵泰这个人吗?”孙纲对她问道,

    马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把望远镜放到孩子的眼前,让孩子也能够看清楚天上的飞艇。“我对历史知道得不多,好象没有什么印象。”马说道,

    “如果我猜的不错,这艘飞艇就应该是他发明的。”孙纲说道,

    刚才他在望远镜里看得十分清楚,那是一艘设计十分先进的飞艇,整个飞艇呈纺锤状橄榄球形,以螺旋桨推进,让他吃惊的是这艘飞艇居然有三个螺旋桨,分别位于艇首、艇尾和轮面,这种三螺旋桨式的设计体现了回旋运动的升降原理,在目前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设计,而且这艘飞艇居然装备了可伸缩式的钢翼而不是舵面来控制方向,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式设计。

    “我好象想起来了,是不是历史书里说的那个时局图的作者?”马想了想,对孙纲说道,“可书里没有说他居然还是个发明家啊。”

    孙纲看着天上的飞艇缓缓向这边飞过,这时,天上出现了两架飞机,一前一后的向飞艇飞去,孙纲知道,那是聂士成所部“华夏共和国近卫师”的侦察飞机,聂士成见到北洋方面装备的这种“飞云”式飞机之后十分羡慕,向孙纲提出要求装备,北洋方面已经把这事给办了。

    “这种飞艇飞得能高一些,但速度太慢了,恐怕用处不大吧?”马问道,

    “正相反,用处大得很。”孙纲说道,“飞艇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比飞机要长,而且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不但可以扩大侦察范围,还可以当轰炸机和空中炮艇用,目前想要对付飞艇,办法还真就不多。”

    “要是象你说的那样,现在这飞艇想要对咱们不利,还真是很危险的说。”马问道,

    “你刚才看到了,上面挂的可是龙旗。”孙纲笑着说道,“这个人应该是很爱国的,他这么做也是想让咱们这些人看到后,能帮助他实现飞翔蓝天保卫国家的梦想。”

    “他倒很会炒作,呵呵,”马笑道,“没准今天就是报纸的头条。”

    “文昊,等这飞艇降落,就派人去把他们都请过来,我要和这些人好好谈谈。”孙纲吩咐道。

    “是。”林文昊答应了一声,立刻安排了下去。

    采集

(四百一十)让科技转化成生产力

    (四百一十)让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孙纲猜得一点不错,这艘设计十分先进的飞艇,果然是谢缵泰发明的,而且是在外国友人的帮助下建成的,今天这是第一次试飞,不但取得了成功,而且还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效应。'中文。cn_com'

    由于飞艇试飞的地点“迩于京畿”,引起了驻防部队的注意,聂士成命令飞机升空查看,飞行员们发现是中国人在操纵这艘飞艇并看到飞艇上挂着的赤黄双色龙旗,才放下心来,但聂士成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把谢缵泰和他的飞艇给“请”到了他的驻地。直到孙纲让林文昊派人去将他们接了过来。

    在谢缵泰的飞艇试飞成功后,各种中外报纸媒体都作了广泛的报导。

    “飞艇升空之时,万人争睹,街巷雍塞,京军响震,以其穿梭云间,飞行之妙,观者无不叹服。盖我华人之智慧技艺,亦不输于西人也。

    “中国人在飞行器方面的发明再次领先于世界,中国是首次在海战和陆战中同时使用飞机的国家,虽然取得的战果非常有限,但表明了中国人拥有敢于在新的科学技术领域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这艘中国人以铝为外壳和骨架制造的先进的电动式飞艇的试飞成功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这也说明,中国人正在努力的摆脱他们旧有的精神桎梏,将祖先赋予他们的创造力再次激发出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发生一系列惊人的变化。”

    中国人自己研制成功飞艇这件事,在当时所起的轰动,几乎和后世的卫星上天差不多。

    孙纲刚一见到谢缵泰时,看到的是一个相貌普通温良谦和的中年人,但炯炯有神的目光,显示出这个人应该属于“外冷内热”地那种类型的。

    看到共和国政务院参政居然如此年轻。谢缵泰好象很吃惊的样子,但一看孙纲对飞艇如此感兴趣,谢缵泰也十分高兴,立刻就给他讲起来了自己和这艘飞艇的故事。

    谢缵泰字重安,号康如,187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父亲名叫谢日昌,在澳洲经营泰益号进出口公司,是一位爱国华侨。谢缵泰自小受父亲的熏陶教育。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12岁时,他就曾对父亲许下诺言,长大时一定要回到祖国,为复兴中华而奋斗。

    1887年,谢缵泰16岁,随母亲和弟妹一起离开悉尼,回香港居住,并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毕业后曾任职于香港工务局。谢缵泰长于数学和手工技艺。西方国家研制飞艇成功的消息传到香港后,便引起他研究飞艇的兴趣。谢缵泰从1894年就开始研制中国的飞艇,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飞艇地各项设计已经完成,当日本悍然向中国发动偷袭,并大举侵略中国和朝鲜时,谢缵泰义愤填膺,亲携飞艇的设计图纸来到了北京。把自己的设计进献给清朝政府,希望“立时赶制此抗敌利器”,并表示愿意“亲自驾飞艇至前线抗敌”,可惜清廷“满朝昏愦”,对于当时世界上这一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根本一无所知;因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谢缵泰等候多时不见回音,忧心如焚,竟至病倒。结果中国本来在甲午年就应该拥有自己的飞艇,可竟因为腐朽昏庸的清朝政府的愚昧无知而就此夭折了。

    孙纲听到这里后也忍不住扼腕长叹。

    如果在那时,北洋舰队拥有了飞艇的话。飞艇以其留空时间长,航程远的特点,可以在空中进行广泛的侦察活动,北洋舰队就可以提早在海上发现日本舰队地位置和动向,并及时作出反应,而不会给日本舰队以及袭击舰以偷袭的机会。

    再向上推一下,如果当时中国陆军也拥有飞艇的话,飞艇可以及时发现日本军队的位置。并能够准确向本军通报敌情,甚至还可以运送部分兵力和轰炸敌军阵地,那样的话,中国陆军就不会在战场上处处被动挨打,损失惨重却仍然挡不住侵略者地脚步了。

    甚至后来那次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著名”行动,如果美国已经退役的“空中航母”飞艇部队还“健在”的话,日本人根本就没有偷袭成功的可能!

    飞艇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后世已经失去了它的大多数军事价值,可在目前航空器发展还处于“童年”的时代,飞艇的好多优点,是飞机也不能取代地!

    甲午战争结束后。外敌入侵的危机消失。清廷就更没有人想起还有飞艇这回事了,谢缵泰只能怏怏离京。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他将自己的图纸寄给了英国的枪炮专家马克沁,马克沁看到图纸后喜出望外,表示将设法资助他完成飞艇的建造。1896年,谢缵泰为英**队设计的军用头盔得到了英**方的嘉许,英**方向他专门发函致谢并支付了设计费。这样谢缵泰就有了建造飞艇的资金,加上马克沁地多方帮助,终于,谢缵泰制成了中国的第一艘飞艇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为什么要选在北京试飞,谢缵泰虽然嘴上没有说,但孙纲能够知道,他是在出心中一口当年被清廷拒绝的恶气。

    孙纲听完了谢缵泰的讲述,不由得为他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感动。

    “此番得知俄人犯我疆土,我东省百姓惨遭屠戮,左将军力战牺牲,大人率军抗敌,在下心中怒火万丈,恨不能肋生双翅,至前敌助我忠勇将士一臂之力,与我将士同生死。而飞艇急切未成,在下心如火焚,然不意大人竟然连战连捷,复我故土,其后更逼得俄人割地赔款,在下狂喜之余,誓要将此空中锐器完成,为我海陆军增添战力。”谢缵泰说着又激动起来,对孙纲说道,“数年之功,得成于今日,在下愿将此飞艇献于大人,以资国用。”

    听了谢缵泰的话,孙纲也很激动,他光知道谢缵泰发明过飞艇,但没想到谢缵泰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发明家,象给英国人设计军用头盔这个事孙纲也是头一次听说,要不是谢缵泰亲口告诉他,他都几乎不敢相信是真的。

    象谢缵泰这样的有着一腔报国热血的发明家,对他来说,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重安兄言重了,你对国家地贡献和作用,可不是沙场效死,重安兄地发明创造,泽被万民,直至后世,我可舍不得让你上战场啊,”孙纲看着谢缵泰笑道,“我想让重安兄入理工研究会继续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发明,并授艺京师大学堂,重安兄愿意吗?”

    “固所愿,不敢请耳。”谢缵泰忙不迭地答道,“在下谢过大人了。”

    “此飞艇与我海陆军助力极大,需要赶紧添置,这件事全靠你了,另外,那个军用头盔,也需要你给我军将士设计一种,”孙纲说道,“还有,共和已成,就不要叫我大人了,行吗?”

    谢缵泰愣了一下,明白了他地意思,不由得含笑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