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美国当大师 >

第185部分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185部分

小说: 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袁燕倏为什么要耗费唇舌在顾维钧面前说这么一大通呢?

    这是因为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北洋政府和外交界人士最后迫于英美日的压力,还是同意了和日本人进行“边缘谈判”,而不把山东问题正式列入华盛顿会议的正式议案当中。

    这当然是对中国不利的,而且这件事情也不是不能争取一下的。

    如果按照原本华盛顿会议的日程安排,我们的袁大师在那个时候已经不在美国了,他也无意搀和进这件事情里面去。

    不是因为华盛顿会议历史影响力不够大,要知道在此之后国际秩序就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了。

    而是因为山东问题不会影响他的“宏大计划”,他目前的影响力也影响不了山东问题。

    所以我们的袁大师就尽人事,听天命了。89

第四十八章 等东风

    本章副标题:画风突变:从政治到娱乐

    ………………

    后世的网络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真北洋粉和假冒北洋粉呢?

    一方面,各路五毛和果黑为了和果粉斗气和逗趣。当然关键还是蒋记国府的下限太低,别说和后来的红朝比,就是比起我大清和北洋都相形见绌。

    另一方面,北洋政府确实有可粉之处。比如徐树铮收复外蒙,比如列宁口中的“中帝”,听着就让人很是提气。

    公允地说,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如今执政的徐世昌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是花了心思的,而且不是一点点心思,可以说是呕心沥血。

    北洋政府那是精英齐出,派出了多达130人的代表团,而两年前赴巴黎和会的仅40余人。

    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其成员不仅有外交部直接指派的,还有各部委派的技术专家、特派代表和各党派代表等等,其中甚至还包括广州政府和国民党代表,另有一些成员是从美国当地补充的。仅技术专家的人数就超过了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

    华盛顿会议代表团可谓人才济济,前外交总长粱如浩、前财政总长周自齐、国务院印铸局参事王家瑞、税务处会办蔡廷干、总统府中将顾问黄郛、修订法律馆副总裁罗文干、外交部顾问严鹤龄等人都成为代表团的一员。北洋政府对华盛顿会议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我们的袁大师今年年底还在美利坚的话,那他这么一位“经济专家”必定就是代表团的一员啊。

    还是那句话,他老人家觉得开大会没啥意思,还不如去南洋娶小娘呢。

    但是袁燕倏还是尽一下自己心力的,顺手再次坑一把小日本。

    “少川兄,小弟敢打包票,今年年底之前英美两国必定会达成协议,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以研讨巴黎和会之未尽事宜。他们还会召集各国,共商远东太平洋之未来安排。甚至有可能在会上达成各国海军之裁军协定。”

    袁大师面色凝重地说道:“如今,唯一可虑的就是日本人的反应。”

    旁边的孟宪承也自言自语地道:“是啊,日人怎么会甘心把山东权益乖乖地吐出来呢?”

    没错,就像他说的日本人当然是极为抗拒华盛顿会议的。

    当召开华盛顿会议的消息传到日本国内,日本政界和军界反应非常强烈,他们认为这次会议将对远东问题进行总清算。

    日本人自己知道,他们在巴黎和会在远东不断的军事扩张,已惹得天怒人怨。对于被邀的原因,他们心知肚明。

    此时当政原敬内阁虽然认为不必“大惊小怪”,但也不得不承认“事态固属严重”。(笔者注:原敬首相姓“原”名“敬”,他是日本第一位平民出身的首相。)

    除了山东问题之外,小日本还要面对军备限制问题,这就是为什么野村吉三郎、山本五十六他们这些日子上蹿下跳,坐也坐不住的原因了。

    而顾维钧沉吟了一下,抬头道:“想来鸿渐必有教我。”

    袁燕倏莞尔一笑道:“少川兄客气了,小弟没有什么办法,唯有一个字!”

    “什么字?”

    “等!”

    旁边两人异口同声地问道:“等?等什么?”

    自然就是等袁大师亲手编写的《饥荒孤女》上映咯。

    袁燕倏对日本人说拍这部片子是要搅黄美国压迫英国解散英日同盟的计划,实则不然。

    他是希望用这部片子帮助美利坚从搅屎棍那里榨取更多的好处,也让小日本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我们的袁大师“梆梆梆”地拍着自己没有什么胸肌的小胸脯,言之凿凿地道:“小弟再打一个包票,短则半年长也不会过九个月,美利坚必定是气象一新啊!”

    “所以请少川兄一定要沉得住气,也请衮衮诸公稍安勿躁,不用担心日本人不肯和我们谈判。”

    “到时候么……恐怕急的不是我们,而是日本人。”

    顾维钧闻听此言,急着问道:“鸿渐,此话何解?”

    “刷拉。”

    袁燕倏打开皮包,拿出一份《世界报》道:“两位请看……”

    顾孟二人定睛一看,原来这是《世界报》的娱乐版。

    只见上面的头条是《旧债未清的电影大师再次上路,三百万预算的新片是最后一搏亦或是痴人说梦?》

    “本报讯: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有着好莱坞第一人之称的大卫…格里菲斯先生近日来到纽约。他似乎已经从上一部电影《新英格兰之路》失败中走了出来,正在为他的下一部新片积极奔走四处筹款之中。”

    “自从《党同伐异》之后,这位电影大师就陷入了事业的低潮,最近拍摄的片子都堪称是票房毒药。这让他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据不完全统计他身上至少已经背了将近百万美金的巨额欠款。连他名下的房产也悉数被破产法院冻结。”

    “而这部新片的预算更是高达三百万美金!三百万美金,一个让人难以想象和难以置信的数字。据我们了解到,此片似乎与爱尔兰大饥荒有关,剧本应该出自纽约本地著名作家neo…玉an之手。”

    “虽然我们都知道袁先生的上一个剧本《十二人》是第一部商业有声电影。在这几天的公映之后好评众多,口碑甚佳。但是他这么一个中国人能写出一部三百万预算巨片的剧本吗?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世界报》的娱乐版上还有一条大字新闻《auditions?前所未见的选角方式!》

    “本报讯:大卫…格里菲斯先生的新片将采用一种突破性的选角方式,那就是海选。据相关人士透露,这部片子中会有五名女性主要角色,几十名女性配角和上千名女性群众演员。这些演员全部接受社会人士的报名。”

    “只要在二十五岁以下的白人女性就可以用写信附照片的方式报名,当然最好要带有爱尔兰裔特征。详情见后页广告!”

    “哗啦!”

    他们把报纸翻了过来,真的看到一个整版广告。而一行加粗加大的短句占据了三分之二的面积,那就是……

    paddy,haveyoufotten?89

第四十九章 肯尼迪

    本章副标题:这次出场的人物煊赫吗?

    ……………………

    paddy多翻译为稻田、水稻、稻谷,引申义为乡巴佬,再引申下去就有了爱尔兰人的意思。(笔者注:感谢源制暗病友。)

    这个词通常是蔑称。然而,1798年统一爱尔兰人党(unitedirishmen)的重要领导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勋爵(lordedwardfitzgerald)声称他自己是一名自豪的“paddy并且没有更多”。

    所以paddy就成了爱尔兰人的一种昵称。

    就在顾维钧和孟宪承看到这个广告的几乎同一时间,某位身处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paddy也看到了。不过他读的那份报纸不是《世界报》,而是《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

    身为爱尔兰裔,他当然知道这条广告在问他们忘记了什么,那就是爱尔兰大饥荒。

    而他的家族祖先也正是在1848年爱尔兰大饥荒期间乘船来到了美利坚,这位祖先名字叫做padraig。

    “巧合”的是,padraig是英文名字patrick的爱尔兰变体,昵称也正是paddy。

    老paddy到美国时候才26岁,他很快在一个制桶厂找到了工作,挣了一些钱后就安顿下来娶妻生子。

    1858年这个幸运的爱尔兰人不幸因染上霍乱去世,照料家庭的责任由他的遗孀布特里奇承担。为了抚养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位坚韧的母亲当过小职员、理发师,最后成了一家小杂货店的合伙人。

    他们的唯一的儿子也叫做padraig,十四岁的时候小paddy就退学去码头当了搬运工,勤俭努力的他存下了一点钱在码头区开了一家小酒吧。其后他展现出杰出的经商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又开了两家连锁酒吧。

    在南北战争之后的波士顿,酒吧和此时慕尼黑的那些啤酒馆一样,实际上就是政客们表演的政治舞台。更棒的是,在选举期间某些慷慨大方的候选人还会免费提供酒水。

    所以小paddy的酒吧自然而然地成了他进入州议院的跳板,而他本人和他的家族也由此发迹。

    1895年,担任了六年州议员的他和朋友用十三万美金创办了一家银行,名为哥伦比亚信托公司。

    就这样,1848到1895这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面,一个爱尔兰贫民家庭就出了一位政治家和银行家。

    在1888年小paddy的夫人在波士顿西区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正在看报的……

    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

    “爸爸、爸爸、爸爸……”

    就在小小paddy回忆着家族史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正太跌跌撞撞地跑进了他的书房。这是他和前波士顿市长的女儿罗斯…菲茨杰拉德的第二个儿子。

    好吧,这个粉雕玉琢的可爱小男孩就是未来的jfk,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约翰,爸爸不是告诉你吗,在我工作的时候不要进我的书房。”

    小小paddy可是一位颇为严厉的父亲,哪怕自己的儿子只有四岁,照样是一丝不苟。

    “爸爸,抱抱。”小约翰不顾自己老子的臭脸,依然想要钻到他的怀里。

    看着自己次子可怜巴巴的样子,肯尼迪先生在心里面叹了一口气,这孩子从小身体不好,去年差点因为猩红热而夭折了。其实,jfk患有“爱迪生氏症”,肾上腺功能有问题,造成他免疫力低下,终生需要服用类固醇类药物。

    由于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影响到政治前途,所以后来jfk严格保密着自己的医疗史,甚至这种隐瞒在他遇刺之后还在继续。

    这位严厉的父亲最终还是抱起了自己的儿子,给他念起了报纸。

    “爸爸,paddy是谁啊?”

    “约翰,paddy就是我们啊。”

    “爸爸,那么我们忘记了什么?”

    “约翰,我们不会忘记,不会忘记的……”

    “约翰,你在这儿呢?不是告诉你不能打扰你父亲工作的吗?”就在这时,肯尼迪夫人走了进来,她用母亲的那种“严厉”口吻道,“快出去,找你哥哥去玩!”

    而jfk的哥哥名叫小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和他老子一样。而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这位肯尼迪家族的第四代长子会成为一位飞行员,并在二战中牺牲。

    看着他们的儿子欢快地跑出了书房,肯尼迪先生开口问道:“罗斯,想不想去纽约?”

    “纽约?”肯尼迪夫人知道自己丈夫的心思,不过她还是犹豫着说道,“约瑟夫,是不是早了一点啊?”

    约瑟夫…肯尼迪毕业后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成为波士顿银行的董事长,并自称为是全美国最年轻的银行董事长。他继承了自己老子的商业天分,在一战前后从事各种投机买卖赚了不少钱。这也让肯尼迪家族跻身于真正的美利坚豪门之中。

    正当壮年的约瑟夫…肯尼迪有了钱,那自然就有了更大的野心。波士顿虽然是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城市,不过还是不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纽约相提并论啊。

    而且他认为自己的儿女们在纽约也更加容易进入社交界,所以他一直有把家搬到新乡城的打算。

    “罗斯,你看这条广告……”肯尼迪先生把《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递给了自己的妻子,口中说道,“我想去纽约见见那位格里菲斯先生。”

    肯尼迪夫人看完了只有寥寥数语的广告,接着问道:“约瑟夫,你是想投资这部电影吗?可是……”

    约瑟夫…肯尼迪确实有点商业天分,也很早就开始涉足回报丰厚的影视业。可是……

    “三百万美金的投资?导演还是格里菲斯先生?约瑟夫,这可不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