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大豪杰 >

第230部分

大豪杰-第230部分

小说: 大豪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数十股小队伍,皇甫嵩交代他们的十分简单,就是骚扰,尽可能地骚扰,比如在深夜带着战鼓前往羌营,重复敲鼓、隐匿的举动,叫整个羌营的羌兵不得安生等等。

    蛮横的羌兵本来就看不起汉兵,如今却被骚扰地鸡飞狗跳,这可恶气他们如何咽得下,这不,数万胡刀戎骑也分做了数十至小队伍,赶赴荒郊捕杀汉兵的骚扰队伍。

    针对这些小股的胡刀戎骑。皇甫嵩提出了“日暮而战”、“或伏于深草,或邀于隘路”的战术方针,说白了就是伏击。故意暴露身形,引诱胡刀戎骑到埋伏点,更缺德的是他将时间定在太阳下山之后。

    太阳下山之后视野本来就不好,哪里看得清是否有埋伏,再加上羌人、胡人普遍自尊心极强,受不得半点辱骂、挑唆,以至于这种伏击战意外得轻松。

    其实也难怪。毕竟胡刀戎骑的强悍处在于数千、数万兵冲刷战场的冲击力,分作小股部队后其实杀伤力也就那么一回事。

    单个羌兵的战斗力强?

    伏击战中岂会叫你一个打一个?那几乎都是埋伏成功、倾巢而出。往往那些胡刀戎骑还未反应过来,人数就会射死了半数以上,剩下的半数,美阳兵以两个打一个。还不胜得轻轻松松?

    之后的战况,全如皇甫嵩所预料的那样,羌、胡士兵从骨子里看不起汉兵,认为这懦弱之邦只晓得伏击、埋伏这种诡谲的战术,但是他们又频频被汉兵得逞,这就使得他们对汉兵又轻视又愤怒,军队士卒的情绪普遍被扭曲。

    针对这种情况,韩遂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羌兵终归是外来户。不如本地的汉兵那样熟悉附近的地理环境,更缺德的是皇甫嵩将军队分成了数十支小队伍,当时韩遂还未意识到其中的陷阱。

    如今他意识到了。一旦军队分成数十支,向导就不够用了,而没有向导,就意味着失去地利,那些被伏击全军覆没的胡刀戎骑,就是失去地利所导致的最佳例子。

    当真是化腐朽为神奇。谁能想到一个月前掌控着野外控制权的胡刀戎骑,仅凭皇甫嵩的一条计策就被单个武力远远不如的美阳兵压着打。逐渐失去了对外野的控制?

    无奈之下,韩遂只好否决了之前的决定,重新划分胡刀戎骑,将其组成以两个“曲”、即五百人为单位的队伍,毕竟若人数再小下去,胡刀戎骑的优势就会彻底丧失。

    但是这样一划分,就意味着对野外的控制力度变得薄弱,使得皇甫嵩能够开始打击韩遂麾下羌兵的一些紧要之地,比如说屯备之所。

    屯备之所,说白了就是堆积粮草、军备、辎重的地方,毕竟韩遂麾下有十余万大军,单他一个营寨是放不下支撑一支军队数个月作战的粮草的。退一步说,就算放得下,韩遂也不会如此冒险,毕竟汉兵虽然个人武力普遍不如羌兵,但别忘了汉兵中有董卓、孙坚这样的猛将,这两个人只要有一个人带着精锐趁着夜色杀进来放火烧粮,就足够韩遂吃不了兜着走。

    “凡攻战之法,从易者始。敌若屯备数处,必有强弱众寡。我可远其强而攻其弱,避其众而击其寡,则无不胜。”

    遵照着皇甫嵩的战术方针,数十支小股汉兵在各自主将,即董卓、周慎、皇甫嵩三人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开始清扫羌兵的屯备之所。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说白了就是专挑软柿子捏,专挑守营羌兵人数少的屯备之地下手,并且一旦得逞就迅速撤离,绝不给韩遂反应过来后追击的机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胜利的天平逐渐倾斜,原本士气爆棚的羌兵在皇甫嵩一系列的打压下逐渐丧失了斗志。

    “人在什么时候才会想起退?”

    记得皇甫嵩曾用这个问题考验张煌。

    “在不得进的时候。”

    当时张煌是这么回答的。

    正如皇甫嵩与张煌的一问一答,当近十万羌兵在因为遭遇一系列的阻击而士气低沉,逐渐意识到他们或许无法攻克美阳县时,先前被掩盖的不安又再次暴露出来。

    羌兵们,又一次地开始思念故乡,他们普遍不想再持续这种看不到胜利希望的鏖战。

    皇甫嵩说过,鼓舞士气这种事,可一不可再,当初韩遂通过攻克美阳后纵军三日的承诺来激励羌兵,可当攻克美阳变得遥遥无期时,羌兵们就失去了斗志。

    更要命的是,他们这次失去斗志,那就不是韩遂通过三言两句可以轻松激励起来的了。

    整个战况,被彻底扭转过来,韩遂麾下的羌兵们已经失去了横扫整个大汉的锐气,不过这并不表示这支大军已经失去战斗力。

    不甘心的韩遂跟皇甫嵩继续耗着。

    皇甫嵩也乐得跟韩遂继续耗着。

    针对这一点,皇甫嵩在教导皇甫郦与张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两军的胶持对峙,吃亏的绝对不是他们美阳。

    毕竟美阳兵吃的粮食是直接从雒阳运来的,而羌兵们所吃的粮食,那可是从遥远的金城、武威运过来的。战争的时间拖得越长,韩遂军输运粮草的后勤军就越疲惫,再加上新任的凉州刺史耿鄙,汉阳太守傅燮、护羌校尉夏育与老将盖勋,这四位当地长官已经组织兵马在韩遂大军的后方展开堵截,一旦韩遂大军的后勤环节出现问题,整支羌兵空有近十万之数都难逃覆灭之险。

    “皇甫义真这是在等,等一个最佳的出击时机!”

    董卓作为多年追着皇甫嵩脚步的劲敌,那是最了解皇甫嵩不过的。

    “皇甫义真要么不出击,出则必倾巢而动,一记封喉,别看那韩遂目前手底下还捏着近十万羌兵,那不顶用。韩遂拖得越久,就越发对他不利,说不准……十万羌兵没几个能活着回去。”

    听着董卓那轻描淡写的描述,张煌不由地想到了颍川黄巾与渠帅波才。

    记得那个时候,皇甫嵩也是像现在这样静静等待着最佳的机会,待他全军而动时,数万颍川黄巾精锐竟于一夜之间覆灭,全军覆没。

    “将会重复长社之战么?韩遂,也要步波才的后尘?”

    张煌长长叹了口气。

    不得不说这些日子里他在皇甫嵩身边学到了很多,而这,恰恰使得他对皇甫嵩的感觉变得愈发的复杂。

    长社、汝南等地的京观,那些奉皇甫嵩之命由黄巾义士的头颅所堆砌的京观。

    张煌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去亲口询问皇甫嵩,询问他当时为何要下令那么做。

    如果是在以往,问不问都没有什么必要,毕竟张煌那时对皇甫嵩仅仅只是好奇,而作为黄巾军的最高统帅,张煌有义务为那些尊称他为小天师的黄巾义士们向皇甫嵩讨回这笔债,区别仅在于张煌不屑于用刺杀来害死这位惊才绝艳的名帅,更倾向于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打败他。

    可随着皇甫嵩将他多年来的作战经验加以传授,张煌逐渐感到了这种恩惠所带来的某种负面情绪,那就是他越来越想当面问一问皇甫嵩,仿佛得不到回答他就一辈子难以安心。

    这种情绪,就叫做纠结。

    或者说,恩怨难分。

    最终,皇甫嵩也没真正等到最佳的出击机会。

    正所谓天意如刀、难以预测,就在皇甫嵩耐心等待着韩遂麾下羌军自行瓦解,好一鼓作气全歼这支外侵的军队时,意外发生了。

    十一月,一颗“星辰”从天空坠落,坠入了韩遂的羌营。

    当夜,羌营火光大起,董卓见时机不可失,当即带着张煌夜袭羌营。

    乍一看,似乎是上天对羌不利,可实际上却恰恰相反,那近十万羌兵至少有大半凭此能够活下来。

    因为正是这个契机,使得韩遂终于下定决定从美阳撤军,否则,如董卓所预测的,恐怕不会有几个羌人能活着返回故乡。

    这一仗,董卓终究还是没能如愿大放光彩,因为皇甫嵩的用兵实在是令人嗟叹。

    难以逾越!

第二百章 争功() 
一颗天外来石夜坠韩遂的羌营,致使董卓趁机偷袭羌营得逞,虽然这看似是侥幸的胜利,但是对于知情的人来说,这却恰恰是韩遂的运气。

    要知道若没有那块天外来石,皇甫嵩势必能活活耗死韩遂的十万羌兵,重创西北边陲的羌、胡部落。

    毫不夸张地说,若是皇甫嵩这次能够顺利杀光这十万羌、胡两族的战士,大汉的西北边境最起码也能得到至少十年的和平。

    还有河首平汉王宋扬,这个趁大汉虚弱起兵造反的,目前天底下势力最庞大的反贼,恐怕也坐不稳他的反王位置了。

    “可惜。”

    对于这个变故,在天明后赶来视察的皇甫嵩在了解情况后遗憾地叹了口气。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这次的“天变”让韩遂终于能够咬牙承认失败,撤军返回金城郡,但因为当时变故发生地十分突然,哪怕是韩遂未能减少伤亡,使得董卓终于获得了一份比较丰厚的战果。

    要知道自从意识到大将军何进打算整顿偌大军方后,董卓便改变他本来想给汉军使绊子的主意,迫切想在这场战役中斩获功劳,作为进身资本投靠何进,只可惜先有周慎刚愎自用,坏了大好局势,后又有皇甫嵩力挽狂澜扭转整个战局,使得董卓这位豪杰竟没有用武之地。

    不过昨夜的这场夜袭,董卓也算是稍稍吐了一口郁闷之气。只可惜未能抓获叛首韩遂、边章二人。

    董卓、皇甫嵩、张煌、皇甫郦,一大帮人围着那个被天外之石砸出的巨坑,颇感兴致地围观着。

    在这个“神力”观念根深蒂固的年代。世人对于像这种“从天外坠落的星辰”的失态,那可是极为重视的。

    像这种特殊的“天象”,世人普遍认为是上天对于凡人的警示。若是出现干旱、洪涝,天子也得拟一份罪己诏;就算是出现日食月食这种无害的天象,朝中的三公也得集体辞官,无辜地背上这份黑锅,为的就是不让天下百姓因惊恐而发生暴动。谁让这个时代对于天文的研究极不完善呢。

    眼瞅着就连董卓、皇甫嵩这样的豪杰都一脸凝重地注视着那个巨大的坑洞,张煌由衷地感到好笑。

    话说这些日子他真有些被皇甫嵩打击得不行。现在总算是又稍稍挽回几分优越感。

    “挖到了,挖到了!”

    随着一阵欢呼,挖坑的士卒们惊呼起来。

    这一惊呼不要紧,本来就显得拥挤的坑洞边缘。那更是被围地水泄不通,好几次张煌差点就被身后探着脑袋眺望的士卒给挤到坑里去。

    不一会,在坑底忙碌的士卒们就挖到了一颗黑漆漆的铁石,上面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小坑,卖相说实话并不咋地。

    不过张煌却知道,这块卖相并不咋地的玩意叫做“星铁”,又叫“陨铁”(疑是玄铁),那是比精铁、镔铁更具优势的铁胚,春秋战国时代那些传说至今的神兵。几乎都是由这种天外来物为主体,千锤百炼打造而成的。

    比如张煌曾经机缘巧合得到的神兵吴钩,那便是古吴越一带奉以国器的神兵。也正是因为来历不凡,这种神兵才具备有能破武人刚体的特殊效用。

    “就这么个玩意?”

    董卓从那名士卒手中接过陨铁后在手上掂了掂,旋即不屑一顾地丢给了身边的张煌。

    首次接触这种天外来物,张煌不禁有些激动,因为他从来没有亲身触摸过这种神奇的物体。

    入手很沉、相当沉,仿佛这块铁几乎没有杂质。张煌知道。这是因为它在下坠的期间因与大气摩擦而烧尽了内在一些像煤之类的可燃物质,使其变成了一块纯粹的铁。这可是远比用烈火锻造更加彻底,因此也难怪这种铁会成为古代冶匠们锻造神兵的首选。

    反复抚摸着铁块的表面,张煌颇有些爱不释手,他不禁幻想若是他能够藏下这块铁,日后找一位著名的冶匠将其锻造成武器,那绝对是能够比拟神兵的存在。

    但遗憾的是,但凡这种从天而降的陨铁,都必须上交给朝廷的匠作部,私人是不得藏匿的。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董卓这才不屑一顾,随手丢给张煌让他开开眼界。

    一想到这块铁疙瘩宝贝最终还是得上交朝廷,张煌的心思也就淡了,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将它递给了身边的皇甫郦,毕竟这位爷瞪大眼睛瞅着,显然也是个没有见过市面的主。

    而另外一边,董卓与皇甫嵩没有理睬盯着陨铁啧啧称奇的张煌与皇甫郦二人,顾自在那轻声谈论着。

    “被韩遂走脱,这场仗恐怕就不是短期可以结束的了。……对此你可有什么主意?”

    董卓主动开口,似乎是试探皇甫嵩的意思。

    皇甫嵩闻言望了一眼董卓,淡淡说道,“此番能逆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