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大豪杰 >

第92部分

大豪杰-第92部分

小说: 大豪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你却并未回家,而是不知去了何处……当时彧见令堂独自一人在家,思忖生活或许会窘迫,因此……”

    “就是晾在外面的那些衣服?”

    “是……”

    “……”徐福沉默了。他当然清楚洗晾衣服再怎样也赚不到一月十两银子,更别说还有足够她母亲吃的米另算。要知道这十两可不是李通吃掉充饥的那些跟废纸无异的官银,那可是颍川荀家的当地银票,写着十两那就是十两,不存在什么贬值的可能性。这只有一个解释。荀彧是看在过去学僚的情分上,代他照顾着徐母。

    “找我什么事?”徐福这回并没有沿用‘小生’的自称,从这点不难看出他此刻的心情十分的复杂。

    “找你?恰逢其会罢了!”荀彧轻笑了一声,旋即脸上笑容收敛,望着徐福正色说道,“元直。回来吧!”

    “不可能!”徐福断然拒绝荀彧的邀请,冷冷说道,“当初我离开之时就说过,日后绝无可能再回到书院!”

    “你……唉!”荀彧闻言长长叹了口气,皱眉问道。“还是因为我六叔么?……你可晓得,你亦曾是他最器重的几名学子?你可晓得,再你走后,六叔有整整三日站在廊舍,站在那日与你争吵的地方发呆?”

    徐福面色微微有些动容,但是转念工夫,他摇头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荀慈明爱惜名誉胜过一切。空有一身才学,却不思为天下出力。说什么朝堂昏暗,非他一人能够扳回……还未去做。如何能断言行不通?他无非就是爱惜自己的名声罢了,怕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他上位后无所作为!”

    “你……”荀彧皱了皱眉,脸上不悦一闪而逝,他耐心劝道,“但是六叔说得没错啊,眼下外戚当权。又有十常侍那等奸邪为祸,朝中清流仅能自保。何谈什么重振朝纲?……元直,听彧一声劝。眼下时局,我等当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待日后朝堂清澈,自有我等实现抱负机会!”

    “哼!”徐福闻言冷哼一声,望着荀彧不屑说道,“又是这一套说辞……你们连许昭都不如!”

    “许昭?”荀彧面露不解之色,待徐庶简单解释过后他满脸愠怒,呵斥道,“彼国家之贼也!元直何以这般侮辱?”

    “侮辱?”徐福冷笑着说道,“尽管是贼,可许昭至少敢为世人所不敢为,以一郡之地起兵反抗昏暗朝廷,在此之前可有人敢?……而你们这帮自诩是国家俊杰的家伙,却在此时,在朝堂乃至天下最为昏暗之际,明哲保身……嘿!徐福不才,愿凭心中热血,手中利剑,为天下劈开一片朗朗乾坤!”

    荀彧闻言为之动容,良久长长吐了口气,摇头说道,“元直之抱负,叫彧折服。……然元直这番做法,在彧看来不过匹夫之志!你以为就你们几个人,几把剑,就能改变整个局势?”说着,他有意无意地瞧了一眼张煌。

    张煌显然不打算介入徐福与荀彧的争论当中,毕竟他看得出荀彧也是出于善意,因此,他站起身来,装模作样地打量屋内,借此表达他不会介入两者当中的意思。

    “为什么办不到?至少我等在做,只要在做就有可能实现……总比你们一个个呆在书院,却可笑地谈论什么天下局势要好得多吧?”徐福微微有些激动。

    荀彧沉默了片刻,幽幽说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若是静下心来,专攻学问,待有朝一日得遇明主辅佐,岂不比你如今单凭几个人,几柄剑更好?”

    “若是不遇明主呢?难不成像奉孝兄那样,每日醉酒花前,那般牢骚?”

    “这句彧回头得原话告诉奉孝……”荀彧小小的一个玩笑让徐福张口结舌,继而沉声说道,“这一点元直不必多虑,彧已在四下打听。”

    “谢了,不过不必了。”徐福冷笑了一声,继而沉声说道,“我……已经找到了要跟随的!”

    “……”荀彧闻言满脸惊愕,下意识地望向回避他二人争论的张煌,良久叹息道,“既然元直主意已定,彧也不好再劝,不过彧还是要说一句……单凭你们几个人,是无法改变天下大局的!”

    “事在人为!”

    荀彧叹息着摇了摇头,说道,“好罢!不过,彧还是希望你能回一趟书院,哪怕只待几日……”

    “我说过……”

    摆手打断了徐福的话,荀彧笑眯眯地说道,“元直你也不想彧将实情透露给徐大娘吧?”

    徐福的声音顿时戛然而止,咬牙切齿地望着荀彧。

    没过多久,徐母便与李通等人回来了,带来颇为丰盛的酒菜。但可能因为荀彧的关系,徐福的兴致并不高。

    待吃晚饭,待徐母心满意足地与儿子一同收拾好了碗筷,荀彧便向徐母告辞了。

    “福儿,回到书院可要好好念书。”

    “是,娘,那……那孩儿过些日子再来看您……”徐福不敢在母亲面前有丝毫忤逆,恭恭敬敬地应下了。

    “有啥好看的?家里有为娘呢,你就安心学业……文若啊,这是你上次托人带来的脏衣服,大娘我都洗好了。”叮嘱了儿子一句,徐母将一大包洗干净的衣服交给了荀彧。

    “有劳大娘了。”荀彧恭恭敬敬地接过,继而领着张煌等人来到他停在徐福家院子外的马车旁。

    “上车吧。”荀彧似笑非笑地望着一脸怏怏之色的徐福,压低声音说道,“若是元直你中途逃走,彧立马回到此处……”

    “……”徐福手指指着荀彧点了几下,终是不敌荀彧的‘威胁’,愤愤地登上马车。

    见此,荀彧这才回头对张煌等人道,“几位也请。”

    李通等人相继步上了马车,可是荀彧作为主人却未上马车,而是将那包衣服放到车厢内角落后,继而又取出另外一包衣服,张煌在旁看得仔细,那皆是干净的衣服。并且,张煌又发现车厢角落里堆着许多一包包的衣服。

    '他这是做什么?'

    张煌将头探出车窗,疑惑地望着荀彧。

    随后,让张煌愕然的事发生了,只见荀彧拿着那另外一包衣服走到无人之处,从一间民居的墙角抓起一把泥土,涂抹在那些衣服上,旋即胡乱团成一团,又再次走入徐家的院子。

    “徐大娘,您瞧彧这记性,差点忘却了……这是这回的。”

    “好嘞,文若你就放这儿吧,回头大娘我就洗去……”

    “不用急,不用急……这几日天寒地冻的,彧来回也不方便,保不定月后才会来取,大娘您慢慢来就好。”

    “好的好的……文若啊,记得替大娘好好管教管教我儿……”

    “大娘放心,彧省得。”

    隔着篱笆墙望着徐母与荀彧在院子里对话,张煌再次望向荀彧的眼神中流露出钦佩。

    '荀彧、荀文若,真不愧乃厚德之谦谦君子也!……不过,稍微有点腹黑?'

    瞥了一眼车厢内闷闷不乐的徐福,张煌心下有些好笑。(未完待续)

    手机: 电脑:

第八十五章 颍川书院见闻() 
大豪杰;第八十五章 颍川书院见闻

    大概黄昏前半个时辰左右,张煌等人终于乘坐马车来到了坐落于颍阴的颍川书院。茇阺畱尚

    “嘶……”

    “我的天……”

    “乖乖……”

    “好家伙……”

    徐徐步下马车,陈到、李通、臧霸、太史慈眼瞅着坐落于前方的那座庞然大物,脸上流露出了浓浓的惊骇之色。即便是张煌,待瞧清楚眼前的事物后,眼中亦流露出震撼之色。

    在他们面前的哪里是什么书院,那分明就是一座小型的城池:在那高达三四丈的城墙上,每隔十丈便设有一座箭垛,而让张煌吃惊的是,箭垛里竟然架设着就连一般县城也不具备的守城利器,床弩。再加上三三两两手提烧火棍在城墙上巡逻的、那些统一穿着深灰色家仆衣服的人,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一座城池!

    “欢迎诸位来到我……颍川书院!”

    伴随着荀彧温和的话语,面前那座“小城池”的城门轰隆隆打开,里面迎出一干荀府家仆,恭恭敬敬地对着他们的少主行礼问候。

    “这……这是书院?”陈到目瞪口呆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幕,愕然问道。

    瞥了一眼走在前面领路的荀彧,徐福压低声音解释道,“二十年前,朝廷逐渐昏暗,各地盗贼并起,颍川亦不例外。为了保障学子们的安全,‘荀氏八龙’花费巨资在书院外圈了一道城墙……”

    “官府允许?”臧霸惊愕地问道。

    徐福撇了撇嘴,说道,“荀氏祖祖辈辈皆在朝中担任要职,尤其是‘荀氏八龙’,更是名扬四海,荀家家主因此事亲自向朝廷恳请,连天子都允许了,当地的官府又岂敢干涉?……荀氏,乃颍川第一名门大户,今时今日的威望早已在夏侯氏之上!”

    “难以置信……”在城墙处停下脚步,太史慈抚摸着那与一般县城无二的、用不周石砌成的城墙,惊骇莫名。

    “乖乖,这究竟要花多少钱啊……”李通才摇摇头感慨了一句,眼中闪烁着财迷独特的神采。

    '颍川荀氏书院……'

    临走入城门前,张煌抬头望了一眼篆刻于城门上那段城墙表面的几个大字,心中暗暗说道:这岂是什么书院,称之为荀家堡怕是也不为过。

    走入城门后没走几步,迎面便是一堵高如城墙般的门墙,上面雕刻着一个巨大的‘儒’字,凭空给人一种仿佛书卷圣地的错觉。而在其左侧下首,则又刻着竖行的小字:《周礼。天官》:四曰儒,以道得民。

    可能是见张煌、陈到、李通等人一个个面露震惊之色,荀彧微微一笑,说道,“诸位初回来我书院,不若彧向诸位介绍一番可好?”

    本着客随主便的想法,张煌拱手抱拳道,“有劳荀兄。”

    “不客气。”荀彧摆了摆手,一边走一边介绍道,“自城门朝里,我等脚下这条街道,唤作‘孔道’,沿此道径直朝里,正对面便是我儒家圣人庙宇,孔庙。”

    顺着荀彧所指的方向望去,张煌等人瞧见在极远处的前方,隐约坐落着一座殿宇。即便是隔得老远,他们也能感受到那座孔庙的庞大宏伟,端得是气势磅礴,难得一见。

    “孔庙里供着是我儒家至圣先师,以及贤者七十二,弟子三千众……”荀彧悠然的话音中透露着身为儒家弟子的自豪。

    李通一愣,小声问道:“贤者七十二?……那是谁?”

    荀彧闻言脚步一滞,回头过来神情古怪地望了一眼李通,温声解释道,“孔圣人有三千余弟子,其中有七十二位弟子最为出色,无不是名扬天下,获当时圣贤之名……”

    “哦。”李通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喃喃说道,“我早前倒也听说过孔圣人,想不到这么厉害,自己被称为圣贤不算,教出的弟子也被称为圣贤……诶?老大,你们干嘛走这么远?”

    '……'

    张煌、徐福、臧霸、太史慈假装没有听到李通的话,一个个走地老远,生怕被孔道上时而过往的学子瞧见他们其实跟李通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是一道的。

    “这里已经是书院了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殿阁?”没空理睬犯傻的李通,张煌打量着孔道两旁远处的一群群房屋,吃惊问道。因为他发现,这里的房屋并不是连在一起的,而是分别以几座巨大的殿阁为中心坐落,这种古怪的建筑坐落方式让张煌有些纳闷。

    “哦,那就是‘大舍’。”荀彧温和地解释道,“城内有总共八座‘大舍’,分别位于孔庙的八个方向……”

    “原来是教学的地方。为何有八座?那不成学子当真那么多?”张煌疑惑问道。

    荀彧本欲解释,然而徐福似乎是不愿荀彧专美于前,抢先为张煌解惑道,“首领,儒学有八个学派,源自孔圣人那些位圣贤弟子中所提出的八个学术,分别是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以及乐正氏之儒。…这八支儒家学派各有侧重,甚至于有些互为矛盾,为了防止学子们在课堂上因学术问题争吵不休,所以将他们打散,每支学派皆在各自的‘大舍’学习……除非书院开课辩论学术,各学派的学子领袖才会汇聚于孔庙。”

    “正是如此。”荀彧毫不介意徐福抢了他的话,脸上依旧笑容可掬。

    “大福,那你曾是哪个学派的?”李通好奇问道。

    徐福闻言面色一僵,闭口不言,却听荀彧幽幽叹息道,“元直本是‘小舍’学子……”

    “小舍?”太史慈面露不解。

    见此,荀彧便解释道,“书院有分‘大舍’与‘小舍’,初拜书院门下的学子,归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