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大豪杰 >

第96部分

大豪杰-第96部分

小说: 大豪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如此。”张煌这才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荀彧之所以逼着徐福来书院的原因,原来是希望他能与荀爽见上一面。

    “家叔性子稍微有点乖僻,他若骂你,就代表他对你抱着期望。骂地越凶,期望越大。……可自元直那桩事后,家叔却很少再骂弟子了,张兄或许不知,但这并不是一个好征兆……这不今朝元直归来,家叔立马精神抖擞。”

    '可不是谨慎抖擞么!能以口舌之利骂地徐福无言以对的老头子,我还是头一回见到。'

    张煌哭笑不得地点了点头。要知道自打认识徐福以来,他还是头一回见嘴尖牙利的徐福吃亏,而且还是被人骂到难以还嘴的程度。

    “只不过家师一旦精神抖擞,恐怕书院里某些学子就要吃苦头了……”戏志才似笑非笑地摇了摇头,旋即走上前来,拱手对张煌说道,“小张兄,方才不及互表,还望恕罪。在下戏忠、字志才。”

    '戏志才……谁?'

    “在下张煌。”张煌一边还礼。一边暗暗思忖。想了半天才想起此人在历史中曾是曹操的第一位智囊,只不过在青史中占的篇幅寥寥,因此张煌也不能断定此人是否是厉害的人物。不过他转念又一想:能与郭嘉、郭奉孝称兄道弟的人,又岂会是寻常人物?

    “诸位初来我颍川书院,怕是不识路。不如由在下代为介绍一番。……文若,为防万一,你还是去找找元直吧,元直的脾气你也清楚。”戏志才对张煌以及荀彧分别说道。

    荀彧拱手称谢,急急忙忙奔出屋外,寻找甩门而去的徐福去了。而戏志才则慢悠悠地领着张煌等人参观小舍的周边建筑。听了他的介绍张煌这才了解到。小舍这边除了荀彧、郭嘉、戏志才以及曾经的徐福外,还有不下数十名学子,皆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而其中,荀家子弟竟占了足足八成,从此不难看出荀家在教化方面的底蕴。

    “不知小张兄是何方人士?”在领着张煌等人参观书院的途中。戏志才有意无意地问道。

    “在下冀州钜鹿人士。”

    “哦。”戏志才点点头,又问道,“不知平生抱负为何?”

    张煌闻言一愣,疑惑地望了一眼戏志才,纳闷他为何会有此一问。

    可能是看穿了张煌的心思,戏志才毫不隐瞒地笑道,“奉孝行事向来不拘礼法、规章,不过。在下却希望他能所遇明主……”

    戏志才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他无非就是打算替郭嘉先把把关。

    听闻此言,张煌顿时收敛了心神。徐徐说出心中的抱负。

    “抱负嘛……就是做出一番事业来吧,成为天下闻名的大豪杰,唔……锄强扶弱,什么的……”

    说到后来,张煌的声音逐渐变小,因为他发现戏志才用惊愕的眼神瞅着他。

    “戏兄。莫非在下的抱负……有什么不对?”

    “唤在下表字志才即可。”戏志才轻笑了一声,继而语气莫名地说道。“小张兄的抱负嘛,不能说不对。只不过听起来有点渺小……另外,即实际又有点理想化……”说到这里,他见张煌表情略微有些异常,遂开玩笑说道,“在下亦曾相识不少武家子弟,小张兄可知他们怎么说的?”

    “怎么说的?”

    只见戏志才摇了摇头,语气不明地说道,“他们说,平生志向乃冠军侯也!……嘿嘿!”

    张煌自然晓得冠军侯指的是谁,闻言错愕问道,“霍去病,霍大将军?”

    “然也!”戏志才略有些惊讶地望了眼张煌,似乎有些吃惊于张煌竟然晓得前朝(即西汉)的霍大将军。待眼中惊讶一闪而逝后,他捉狭地问道,“比起那些人的志向,小张兄的抱负可谓渺小否?”

    张煌无言地点点头,毕竟比起霍去病那等几度出征草原的威武大将军而言,他那所谓的锄强扶弱的志向,确实十分渺小。

    “不过目标定地远,却十有**很难实现。”戏志才摇摇头叹息道。

    “目标定地远不好么?”张煌试探道,他隐隐有些领悟戏志才的想法了。

    “小张兄以为呢?”戏志才戏虐地望了眼张煌,轻笑说道,“世人仅知卫大将军与霍大将军威武,力挽狂澜扭转我汉室对阵草原的不利,却不知,其中关键人物乃是武帝!”他口中所指的武帝,便是汉武帝刘彻。

    张煌点了点头。想想也是,若不是汉武帝刘彻鼎力支持卫青与霍去病这两位大将军先后对草原用兵,后两位又岂能冠名于青史。

    “而武帝所凭仗的又是什么呢?不过是文景之治所积攒的国力罢了!”戏志才摇了摇头,略带几分痛心地说道,“出征塞外确实扭转了前朝汉室对草原的羸弱局面,可代价却是文景之治所积攒的国力……在在下看来,这并非‘武’略的至高体现!”

    “何谓‘武’略的至高体现?”张煌很识趣地搭话道。

    “武,止戈也!”戏志才意有所指地说道。

    张煌愣了半响,这才意识到戏志才这是在劝他,有些时候,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最好还是依靠智略。

    “志才兄莫非是想让在下劝说元直继续留在颍川书院学习?”

    '这小子……才思敏捷啊!'

    戏志才闻言微微一惊,打着哈哈说道,“经小张兄这一说,在下倒是还真生此想法……”

    '少来了你!'

    张煌一脸不相信的表情。在思忖了一下后,正色说道,“张某可以保证绝不干涉大福……啊不,是元直的决定。至于元直究竟是去是留,恐怕张某也不能决定。”

    话说到这份上,就算戏志才希望徐福能留下来,也不好过于地要求张煌。他点点头,叹息说道,“在下也就是随口一说,元直脾气与家师相似,绝不肯轻易低头……罢了!若是元直最终还是决定离去,还望小张兄代为多加照顾,他,总归是手无傅鸡之力的文士……”

    '大福?文士?就算把你们颍川书院的学子全部绑到一块,也不见得打得过大福好吧?'

    跟在戏志才与张煌身后的黑羽鸦闻言翻了翻白眼,也只有他们这帮人才晓得如今徐福的实力,虽然还打不过黑羽鸦中的其他人,但是凭借着日渐精熟的刚体,担任伯长职位搓搓有余,哪里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志才兄放心,元直亦是张某兄弟。”见戏志才一脸担忧之色,张煌自然不好过于解释什么,点头应了下来。

    见此,戏志才稍稍有些放心,手指前方说道,“小舍内并无客房,不过元直曾经在这里的小屋,家师并未分派给他人,虽然略小,但也足以你等居住。在下且先行带你们到元直的小屋……你等歇息一番,以便明后日观摩我书院内的盛事。”

    “盛事?”张煌想起荀爽适才也提过此事,不解问道。

    只见戏志才轻笑说道,“无他,不过是一场文人相轻的好戏罢了。……荆州襄阳书院,对阵我颍川书院!”

    '荆州襄阳书院……等会!这岂不是说……'

    张煌闻言面色微变,胸膛不禁为之起伏。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回可真是来着了!”

    在戏志才不解的困惑目光下,张煌激动地攥紧了拳头。(未完待续)

    手机: 电脑:

第八十八章 荆襄龙凤() 
大豪杰;第八十八章 荆襄龙凤

    就在戏志才领着张煌等人来到了徐福曾经居住的小屋后不久,荀彧便拽着怏怏不乐的徐福过来了。茇阺畱尚

    看得出来,似乎在经过了荀彧的开导劝说后,徐福的心情稍稍好了些,不过眼眶微微有些泛红,似乎哭过一般。对此,张煌与黑羽鸦们很识趣地假装没瞧见。

    “这里……好多的书啊。”李通目瞪口呆地打量着屋内,加起来认字不过百来个的他,在那密密麻麻摆放着书籍的书橱前,隐约有些要窒息的错觉。

    可不是么,说起来徐福曾经居住的小屋,其实比他在长社的家要宽敞地多,不过屋内的摆设却也十分简单。多的是书橱,几乎摆满了屋内所有的墙壁。不过书橱内所摆放的书籍却是不多,基本上都是手工抄录的手抄本。

    “这些是我曾在书院里学习时所抄录的书籍。”见张煌面露纳闷之色,徐福轻声解释道。

    “难道书院不发放些书籍下来?”张煌纳闷地问道。

    徐福闻言苦笑一声,旁边戏志才摇摇头感慨道,“首领可不知书本的珍贵,想我寒门弟子若想获得一本先贤的书籍,那是何等的艰难。……书院内的书籍基本上都存放在孔庙,若有学生需要,则按需要前往借阅……咱们当初都是一连借上好几本,然后花几天功夫将那些书全部抄下来,然后再细细研读。”

    “手抄?为何不用印刷的方式呢?那样不是更快捷么?”张煌疑惑问道。

    此言一出,荀彧、戏志才、徐福无不转头惊愕地望向张煌,这让张煌心中一凛,待细细想了片刻后这才暗暗苦笑起来。因为他这时才想起,活字印刷出现于宋朝,距离这个时代何止数百年。

    “印刷?”戏志才似有深意地打量着张煌,问道,“却不知小张兄所说的印刷所指何物?”

    张煌哪里敢说活字印刷,只好含糊地将雕版印刷的技术简单解释了一遍。毕竟活字印刷那可是四大发明之一,不难猜想它的提早出世将会给东汉的文学界带来极其强烈的冲击性,为了防止有人追问他从何得知,以此暴露了他的身世,张煌情愿暂且将这门跨时代的技术烂在心底。

    “原来是雕版拓印之术!”听闻张煌的解释,戏志才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雕版印刷已经问世了?'

    对此并不了解的张煌心里有些吃惊,试探着问道,“志才兄听说过?”

    戏志才闻言哈哈笑道,“小张兄这可是太小瞧在下了。如此影响重大的事,在下如何没听说过?……早在熹平年间,便有墨儒研究出雕版拓印的技术……唉,子张之儒还是落后一截啊。”

    '又是墨儒?'

    张煌闻言心底一愣,继而又听到戏志才的感慨,心中更为纳闷,疑惑问道:“墨儒……不也是儒家分支么?听志才的口气,似乎对子张之儒未能领先墨儒而感到惋惜?”

    戏志才还未来得及说话,屋内荀彧正色问道,“张兄从何得知墨儒乃我儒家分支?”

    见荀彧表情严肃,言辞毫不客气,张煌顿时就愣住了,诧异说道,“难道不是?”

    可能是想起张煌并非儒家子弟,荀彧绷紧的面色稍稍放缓了一些,摇头说道,“我儒家正统仅八支,具体前边已向张兄解释过。至于那墨儒……是隶属于我儒家不假,但却又不算我儒学……”

    '你猜我听懂了么?'

    张煌眨巴地眼睛望着戏志才、荀彧、徐福三人,满脸疑惑不解的表情。

    见此,戏志才朝着荀彧摆了摆手,说道,“文若,我来解释吧。”说着,他转头望向张煌,正色说道,“墨儒,乃墨家败落后向我儒家靠拢,并在此之后被我儒家吸收的学术,虽仿佛我儒家学术,然其中本质,却还是墨家。因此,算不上我儒学正统。还有兵儒、法儒等等,这些由外学吸取合并过来的学术,我儒家学子是这样称呼的,儒家杂学。只不过,世人大多都将两者混为一谈罢了。”

    张煌想了半天,总算是明白了戏志才的意思。戏志才的话是说,墨儒其实可以理解为儒家吸收合并了墨家的学论与门徒而新设的一种学派,与像子张之儒等儒学正统其实没有多大的关系,只不过是挂着儒家的名义做着墨家的事罢了。

    不过从荀彧的反应中张煌也不难看出,儒家正统的学子对儒家杂学,即墨儒、兵儒、法儒等外学吸收合并过来的学术与学子,有着十分强烈的排外情绪,拒绝承认那些为儒学,只是勉强归于儒家杂学的范畴内。

    '文人相轻啊……'

    张煌借戏志才适才所说的一句话在心底暗暗感慨道,同时,为儒家竟然已形成如此庞大的规模而感到震惊。

    '这么说,剑儒也属于儒家杂学?'

    张煌不由地想起了天剑恢恢与地剑输耳那两个对待他的态度截然不同的大汉剑儒。

    “因为是墨儒提出的技术,所以儒学正统不屑用?”张煌试探着问道。

    荀彧闻言皱了皱眉,正要解释,却见戏志才摆摆手笑着说道,“小张兄这话就太小瞧我儒学子弟的气度了。不错,我儒家正统学子与杂学弟子确实有较劲,但也不至于傻到弃明珠不拾。……之所以不用雕版拓印这门技术,只是因为这门技术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弊端。”

    “弊端?”

    “唔!……首先,雕版雕刻不易,一笔雕错,整块雕版皆废。以至于有时候,一整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