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国江山 >

第443部分

南国江山-第443部分

小说: 南国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李存勖却很清楚的感觉得到。

    首先一点,晋国的体制就是延续唐朝的藩镇节度使体制,其领地基本上都被分给了大大小小的藩镇;虽然因为李存勖本人的威望和晋国的凝聚力,以及共同对抗外敌的压力,这些节度使都能做到令行禁止,听从晋王的号令。

    但若是与吴国停战,两家和平下来,外部压力消除了,这些节度使还会一直听命于晋王吗?

    第二点还是节度使的问题,晋军与吴军不同,吴军保持军队战斗力的主要手段是丰厚的赏赐,这是需要强大的财力作为后盾的;晋国没有那么强的财力,不过经过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册封节度使或者刺史。

    那些有功勋的将领中,功勋大的将被册封为节度使,功勋小的也可以担当一地刺史,从而获得自己的领地,这种诱。惑之强人们很难抵挡住,这就鼓舞了晋军上下努力奋战,以期待有朝一日能有一块自己的领地。

    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征战后,晋国已有的地盘基本上都已经被册封出去,若是与吴国保持和平,不对外拓地的话,要不了多久晋国就无地可封;没有了足够土地作为赏赐后,晋军就会失去征战的动力,到时候晋升无望的中低层军官说不定就要起来造反了。

    至于第三个原因,晋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征战后,各地百姓困顿不堪,再加上地方刺史或者节度使们横征暴敛,使得百姓的负担极为沉重;如今晋国正处在对外扩张之中,接连不断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些内部的矛盾。

    一旦停止征战,没有了外部压力,这些内部矛盾就会爆发,到时候都不需要吴国发动进攻,或许晋国内部就要瓦解了。

    总之,晋国的体制完全是建立在对外扩张的基础上的,只有不断的对外扩张,才能保证国家有足够的凝聚力,才能将内部的种种矛盾都掩盖住;一旦晋国对外扩张停止了,那么其内部矛盾就会爆发,国家也会变得虚弱。

    此外,李存勖也深知,单纯比领兵打仗的能力自己有绝对信心不输于吴王杨渥,但若是比治理国家的能力的话,他就比杨渥差太远了。

    若是与吴国停战,那就会留给吴国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刚刚得到的中原之地,到时候吴国的实力将变得更强,而晋国反而会因为内部的矛盾而变得虚弱,此消彼长之下,晋国的灭亡或许就为时不远了。

    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李存勖宁愿冒险与吴军决战也不愿答应杨渥那个看似不错的提议;更何况,李存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可能在此时退兵。

    打发了李绍荣后,李存勖派人传令给石敬瑭,让他带领一千人出阵向吴军发起挑战。

    对面,杨渥见对方派兵挑战,领兵的将领打着“石”字将旗,心中一动。

    “姓石的将领?晋国诸多将领中姓石的不多,其中受到晋王重视的就只有一个,难道此人便是石敬瑭?”

    他转念一想,“若这人真的是石敬瑭,那么建立后汉的刘知远岂不是也在眼前这支军队中?我今日若是派兵将这支军队全部消灭掉,岂不是一举消灭了两代王朝?”

    不过随即他就苦笑起来,经过他的乱入,如今的天下局势早就偏离了原来的走向,现在的吴国已经统一了黄河以南除了蜀中、陇右外的绝大部分地区,而晋国目前却被挡在黄河以北。

    将来的局势将会如何发展都难以确定,更别说石敬瑭和刘知远二人还有没有机会建国了。

    “只是不知道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的建立者郭威此时又在干啥?”带着这样的疑问,杨渥看向众将道:“晋军主动挑战,咱们不能让他们小瞧了。谁愿意领兵前去会一会敌军?”

    “大王,末将愿领兵出战!”话音刚落,便有一个粗狂的声音传来,让杨渥将目光转向那人,却发现是一个不认识的将领,站在李承鼎的身后。

    “大王,此乃臣麾下副指挥使张朗,为人有勇力,臣以为可以令其出战。”或许看出了杨渥的疑问,李承鼎连忙站出来解说道。

    “好,张将军领兵出战,若是能取得胜利,就可以将头衔前面的‘副’字去掉了。”杨渥点头道。

    对方出动的也就是一千人,吴军这边当然不能投入更多兵力,免得被对方小觑了。

    更何况对杨渥来说,他也想看看相同兵力的吴军和晋军在正面碰撞时到底哪一方能取得胜利,到底是久经沙场的晋军更胜一筹,还是经过严格选拔和训练的江淮之地能占得上风。

    “请大王放心,末将定会取胜归来!”张朗面色坚毅道。

    杨渥点了点头,没有多说,心中却是想着:“石敬瑭在历史上能建立后晋,不管他是不是借助契丹人的力量,至少他的能力还是有一些的;跟何况他率领的又是晋军中最精锐的军队,实力肯定很强大。

    而眼前这个张朗却没什么名气,只怕打输的可能性更大。”

    虽然不看好张朗,但杨渥并不打算换人,毕竟只是一场千人级别的战斗,即便是输了也没有多大关系,这次输了下次还可以再赢回来。

    “咚咚咚……”随着战鼓响动,双方的军队开始向前移动,距离逐渐缩短。

    石敬瑭的麾下原本既有骑兵,也有步兵,不过这一次出动的是一千步兵,骑兵留在后方压阵;所以吴国这边同样是步兵在前,骑兵在后压阵。

    真要算起来,这场战斗才是晋军和吴军真正的正面交战,晋军一方这么多年来东征西讨,北败契丹,南败后梁,期间还消灭了燕王刘守光,战绩可谓辉煌。

    而吴军一方的战绩同样辉煌,南方大大小小的藩镇先后被削平,最近半年更是彻底消灭后梁,将势力拓展到整个黄河以南。

    这样两家势头正盛、士气高昂的军队厮杀在一起,顿时整个战场上到处都充斥着喊杀声,入眼之处遍是刀光剑影,人与人奋力搏杀,鲜血四溅。

    “久闻晋军骁勇善战,如今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啊!”周本丝毫不避忌的赞叹着敌军的强大。

    “周将军别忙着涨他人气势,我军的表现也不差嘛;敌军这么拼命冲杀,若是不能一举破敌,等到士气衰竭后,就要被我军所败了。”李承鼎却笑道。

    从目前的局势还看不出到底哪一方更占优势,吴军一方更多是以坚韧而著称,凭借良好的训练来保证阵型的严整和士气的维续;而晋军一方则充满着一股野性,上上下下的将士们都在拼命争先,悍不畏死。

    很难说这两种类型的军队哪一方更强,不过至少在目前的战场上,晋军的气势的确要压过吴军一筹。

    “所以最关键的就在于,到底是晋军靠着血气之勇一举摧毁我军的阵型,还是我军拼接坚韧的斗志顶住敌军的猛攻,等到反击时刻的到来。”周本点头同意道。

    两人简单的交谈着,眼睛却死死盯着前方战场,试图从场面上的变化来判断出局势的发展。

    过了一刻钟后,李承鼎忽然道:“敌军的进攻势头正在减弱,看来我军要赢了。”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一开始吴军主要是以防守为主,晋军却是发动猛攻,不断冲击着吴军的阵型。

    而到了此时,很明显可以看出,晋军的军旗在吴军军阵中推进的速度已经降低到非常缓慢的程度,甚至可以说已经停了下来。

    这意味着晋军已经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且他们身上的那股血气之勇正在逐渐衰落。

    只要吴军能继续坚持下去,取胜的就应该是他们。

    周本却道:“我军要胜了吗?老夫可不这么认为,以老夫之见,我军这一战已经输了。大王怎么看呢?”他转头向杨渥询问。

    杨渥点头道:“不错,孤也认为,若是没有意外的话,我军输的可能性非常大。”

    他指了指战场,叹息道:“虽然敌军的进攻势头正在减弱,但问题是我军的士气同样在减弱啊。而且你们看那边,我军的阵型已经有一些混乱了,若是张朗不能及时作出调整的话,敌军只需趁势猛攻,我军必败。”

    “这个……”李承鼎有些惊讶道:“大王,我军虽然有一些混乱,但并不明显,而且张朗此人也算善战,定能及时作出应变;大王难道觉得敌军能在我军作出应变之前就发现我军的漏洞吗?”

    正所谓旁观者清,他们这些人远远观战,反而更能看清双方的态势,知道哪里有漏洞存在;但身在阵中展开激战的敌军将领难道也有这个本事及时抓住这个并不怎么明显的战机吗?至少李承鼎对此是感到怀疑的。

    可惜,他还是低估了敌军将领,就在他的话音刚刚落下时,只见晋军一方立即做出应对,针对吴军出现的漏洞发起猛攻,顿时将吴军军阵搅得大乱。

    好在张朗能够得到李承鼎的称赞,的确不是无能之辈,他眼看阵型有溃散的危险,当机立断下令收缩兵力,重整阵型。

    经过他的调整后,虽然吴军损失不小,但至少重新稳住了阵脚,没有被敌军彻底击败。

    不仅如此,张朗还趁着晋军突进太猛而出现的漏洞发起反击,给晋军造成了较大伤亡。

    一番交战后,双方都有不小的损失,而且士兵已经疲惫,故而两方各自鸣金收兵,准备回头再战。

    从这一战的伤亡来看,晋军可以算得胜的一方,最终一千吴军至少有三百人伤亡;而晋军一方的伤亡估计不到两百人。

    对这个结果杨渥早有心理准备,且不说双方将领的能力,就是两支军队的实力,杨渥也觉得或许晋军更胜一筹。

    毕竟吴军这些年主要依靠的是训练,真正的大规模实战也就是北伐中原;而晋军则不同,这么多年里晋军连年征战,实战经验何等丰富;再加上北方人更加高大强壮,这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当然是更占优势。

    所以对于这个结果,杨渥并没有感到意外。

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 
    “大王,末将未能取得胜利,还请大王责罚!”回到己方军阵后,张朗满脸羞愧的道。

    “你已经做得不错了,众将士奋勇作战,虽然未能取得胜利,但也给敌军造成重大伤亡;而且你在危急之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并临机应变,做一个副指挥使实在是太屈才了。”杨渥开口道:“从今日起,你便是指挥使了。”

    “末将多谢大王!”张朗原本还以为自己打了败仗会遭到责罚,没想到杨渥不仅没有责罚,反而给他奖赏,心中自然大喜。

    其实在杨渥看来,石敬瑭麾下统领的都是晋军中的精锐;而张朗的部下却只是普通禁军,最后的结局却是晋军稍占上风,这种表现已经足够让杨渥眼神一亮了。

    若是所有吴军将士都能有这等表现的话,以吴军远远超过晋军的兵力优势,这场大战取胜的可能就大多了。

    “大王,刚才一战我军处于下风,不过臣以为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原因就在于投入的兵力不够多,使得在个人武勇上更有优势的晋军能够发挥他们的长处,而我军严整阵型带来的优势却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臣以为,应该增加兵力,重新向晋军发起挑战。”这时李承鼎提议道。

    一旁周本点头赞同:“的确如此,而且若是每一战都只投入一千人,这要打到何年何月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更何况我军的总兵力原本就比晋军多,每一战投入更多的兵力才能发挥我军兵力优势。”

    杨渥点了点头:“好,那这一次就投入三千军队向敌军挑战。哪位将军愿意领兵出战?”

    “末将愿往!”

    “末将向大王请命!”

    杨渥的话音刚落,就有不少将领站出来,这些人刚刚亲眼见张朗应变得当而升官,此时当然想要表现一番。

    这一次准备投入的是三千兵力,所以统兵将领的级别至少都是指挥使。

    杨渥向众多主动站出来的将领看去,最后目光落在了一个名为林寻的指挥使身,命其领兵出战。

    ……

    作为失败的一方,杨渥对战局感到满意;而在战场的另一方,晋王李存勖对于此战的结果反而不怎么满意。

    在李存勖看来,石敬瑭统领的那一千军队在晋军中已经是难得的精锐,不比他麾下的亲卫军差多少,而且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并没有失去应有的水准;但最终取得的战果却仅仅稍占上风。

    “难道说吴军真的这么强,随便派出一支军队来与我军的精锐交战,就能取得稍处下风的战果吗?若真如此的话,以吴军比我军多得多的兵力,此战我军岂不是必败无疑?”李存勖难以接受这个结果。

    另一边,脸上血迹尚未干透的石敬瑭同样满脸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