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国江山 >

第478部分

南国江山-第478部分

小说: 南国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府库中的积蓄,在不借新债的前提下,虽然还不够支撑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但若是打一场兵力不超过十万,时间不超过半年的战争,光凭这些积蓄就已经足够了。

    所以最近杨渥就在计划着发动一场大战,而这场大战的目标,正是沉寂多年的蜀国。

    这一战,杨渥的目的并不是击败蜀国,夺取一些土地,而是打算一举将蜀国灭掉。

    此时,骆知祥、严可求、郭崇韬、周本、柴再用等重要臣武将,还有太子杨炅等人都汇聚武英殿中,静静听着刚刚出使蜀国回来的礼部右侍郎张延翰汇报。

    “臣去年十一月底入蜀,蜀主王衍在上清宫接见了臣,成都的百姓无论贵贱,皆成群结队,夹道欢迎”

    “臣与王衍会面,直言陛下威德,有混一天下之志。并劝说王衍去帝号,向我吴国上表称臣。蜀山南节度使王宗俦认为臣的语言冒犯了蜀主,所以请求将臣斩首;但王衍没有听从。”

    “之后蜀宣徽北使宋光葆上书,请求蜀主拣选良将,积蓄钱粮,整军备战;蜀主以其为梓州观察使,又命右定远军指挥使王宗锷为招讨使,率军驻守洋州”

    张延翰缓缓的讲述着这一次出使蜀国的情形,其他人则仔细听着,时不时提一两个问题。

    等到他最后讲述完了后,杨渥开口问道:“朕听闻蜀中繁盛,向来有一扬二益的说法。张侍郎这次亲自去过蜀中,不知蜀中的情形究竟如何。”

    张延翰答道:“回陛下,据臣一路所见,蜀中果然物产丰富,人口繁盛,不比江南之地差多少。”

    杨渥沉声道:“那你觉得蜀主王衍此人如何?朕若要起兵讨伐蜀国,不知卿以为可行否?”

    张延翰想了想,回答道:“王衍此人骄奢淫逸,荒于政事,又排斥故老,亲近小人。其所用之臣像王宗弼、宋光嗣等人,都是些阿谀奉承、贪渎无厌之辈,且蜀国自王衍继位以来,刑赏紊乱,贤愚易位,君臣上下只知享乐,不知兵事。”

    “若是陛下发兵伐蜀,以臣之见,只要大军抵达,蜀国必然土崩瓦解!”

    杨渥等人听了顿时露出喜色。

    周本当即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蜀国安逸多年,战备松弛,如今正是发兵讨伐之机。臣建议从凤翔、归州两路发兵,定能一举将蜀国剿灭。”

    郭崇韬、严可求等人也都纷纷道:“臣等附议,两路出兵,动用兵力最多只需要八万左右,费时半年,想来就足以将蜀国拿下。”

    而骆知祥则点了点头道:“若是动用的兵力只有八万人,时间不超过半年的话,那么在财政方面不会有任何问题。”

    此时陈彦谦早就因为担任首辅大学士的时间过长,远超过杨渥当初定下的首辅大学士在任不得超过十年的规则,再加上辛苦操持多年,如今年老多病,所以在去年就告老致仕了。

    很多人都在想着到底会由谁来接替陈彦谦,不过众人却没想到,最终却是户部尚书骆知祥成功上位,成为新的首辅大学士。

    见众人都认为此时伐蜀可行,杨渥心中也认为可行,但他还是询问起:“不知晋国那边的局势如何,最近有没有新的情况?”

    他这一问却是针对长剑都副指挥使程宗,程宗的叔祖程勋,昔日作为杨渥的侍卫统领,深受其信任,然而去年年底,程勋突然在洛阳病故,让杨渥深感悲痛。

    而程宗也自幼在吴国宫中长大,毫无疑问是杨渥的亲信之人,不过他为人沉稳寡言,虽然忠心上没问题,但要领兵作战却是不成,所以杨渥将其调入长剑都,这也算是对其的重用。

    此时,面对杨渥的询问,程宗答道:“回禀陛下,最近一段时间听说契丹人又要入寇幽州,晋王以安义军节度使石敬瑭为卢龙节度使,负责抵御契丹人。其他方面倒是没有什么大的消息。”

    “石敬瑭成了卢龙节度使?”杨渥有些惊讶。

    这两年时间,除了吴国这边有较大变化外,唐国那边同样变化较大。

    首先一点就是称帝之后的李存勖,不知道是因为争取天下的希望已经破灭的缘故,还是其他原因,总之变得有些安逸起来。

    这两年契丹人经常入寇,若是往常,只怕李存勖早就亲自领兵前去与契丹人交战了,但现在,他却更加倾向于坐镇邺城,命麾下将领统兵征战。

    此外,去年年初,李存勖以河中节度使朱友谦降吴之故,命石敬瑭统兵三万前往讨伐;吴国一方则令柴再用领兵两万前去救援。

    不过在吴国援军抵达之前,石敬瑭便提前撤兵了。

    之后,吴军又主动进攻潞州,石敬瑭派遣使者向李存勖求援,但最终李存勖也没有亲自领兵救援,而只是命赵在礼统兵将吴军击退。

    不管是与吴军交战,还是与契丹人交战,李存勖都不再像过去那样亲自领兵。

    除此之外,唐国的另一个变化就是年轻将领的崛起。

    去年四月,老将李存审在幽州病逝,再加上之前就被吴军斩杀的李嗣源,这意味着当年追随李克用的那些名将们,此时彻底谢幕;而石敬瑭、朱守殷、赵在礼、符习等年轻将领则开始活跃起来。

    对李存勖来说,没有了李存审镇守幽州后,再加上契丹人的入寇越来越严重,几乎每个月都有此类消息,所以加强幽州的守备就显得势在必行。

    不过杨渥也没想到的是,最终李存勖居然会选择让石敬瑭来镇守幽州。

    想到历史上正是因为石敬瑭勾结契丹人,割让幽云十六州,才导致了后世的一系列问题出现,如今石敬瑭又做了卢龙节度使,杨渥心中不由得有些担忧。

    以李存勖的性格,他是不可能与契丹人勾结的,但石敬瑭嘛,那就很难说了。

    当然,如今的契丹毕竟不是后来那个强盛的契丹,吴国也并非北宋,即便石敬瑭勾结契丹人,吴国也未必就拿他没办法。

    询问了一番唐国的情形后,杨渥接着又问起凤翔那边的情形。

    程宗道:“凤翔那边并无大事发生,李从儼对陛下的诏令都很服从。”

    杨渥听了顿时点了点头。

    臣服吴国后被封为秦王的李茂贞在去年就已经病逝了,杨渥按照之前的承诺,册封其长子李从儼为新的凤翔节度使,并加封秦国公之位。

    这一年时间里,杨渥并没有对凤翔的地盘搞什么小动作,只要李从儼能够一直安安分分,他暂时也不想生出事端来。

    将各方各面的情形都询问了一遍后,杨渥终于下定决心,准备起兵伐蜀。

    不过在统军人选之上,杨渥却尚未做出决定。

    蜀国承平多年,君臣安于享乐,早已经忘了兵戈,想要将其讨平应该不难,不过蜀中偏远,且有山川之险,实在是个割据自立的好地方。

    历史上钟会、邓艾领军灭蜀之后,钟会却生出割据自立的想法;而后唐消灭前蜀以后,前去上任的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却最终割据自立,成功建立起后蜀政权,这些都是历史教训。

    若是此次统兵平蜀的大将成功将蜀国消灭,却又生出异心来,这才是个大问题,杨渥也不得不防备一二。

    当然,如今吴国朝堂对军队的掌控力度比起历史上的后唐来还是要强得多的,而且只要吴国不发生大的动乱,领兵大将想来也不会轻易生出割据自立的想法。

    不过若是能有宗室之人亲自领兵,自然更加放心。

    想到宗室之人,杨渥的目光看向了站在一旁的太子杨炅,心中不由得一动。

    “太子如今也年满二十了,且他向来喜好事,在军中的根基却不够扎实,让他领兵的话,正好可以让他在军中建立威望,又能让他得到充足的锻炼;这一次统兵伐蜀,还有什么人选比他更合适呢?”

第七百零一章伐蜀 下() 
此时的太子杨炅早就已经成亲了,娶的太子妃乃是李承鼎的女儿。

    李承鼎之前一心想要保持中立,不愿掺和到储君之争里面来,不过他身为吴国头号功臣李神福的长子,如今又是吴国的统兵大将,哪里是他想避开就能避开的。

    而杨渥对于如今的太子杨炅也较为满意,或许他做不了开拓之君,但要做个守成之君却是绰绰有余的。

    对于如今的吴国来说,统一天下的重任很可能在杨渥时代就能完成,接下来的吴国并不需要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反而需要一个能将吴国基业传递下去的守成之君。

    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极为兴盛,但最终却二世而亡,缺的就是一个能守成的君主。

    只要政权能够成功传承两三代人,那么吴国这个朝代基本就能稳定下来。

    杨炅的性格较为温润,又极为重视文治,这样的人若是继承皇位的话,或许不能进一步扩充吴国的地盘,但至少将来不会瞎折腾,不至于出现像杨广那种过度使用民力,结果导致天下大乱的情况。

    再加上杨炅又是嫡长子,所以杨渥当然希望他将来能够成功继位。

    这一次讨伐蜀国,对于杨炅来说无疑是一个锻炼能力、提升威望的好时机,所以杨渥当即就决定将由他来领兵。

    不过杨炅毕竟太年轻了,而且之前没有领兵的经验,所以除了杨炅外,还必须给他配一个副统帅才行。

    这个副统帅的人选,杨渥很快就想到了老将周本。

    就能力和威望而言,周本担任大军统帅肯定是足够的,此外他还是杨炅的外公,有他照顾着,不用担心两人之间发生矛盾。

    唯一值得担心的便是,如今周本的年龄都六十多岁了,他还能率军远征吗?

    杨渥当即便将自己的想法向众人提出来,并询问周本本人的意见。

    周本当即便大声道:“陛下多虑了,老臣如今还能毫不费力的开三石弓,如何领不得军?若是陛下不放心的话,老臣愿立下军令状,不用半年,最多三个月就能将蜀国拿下;若是不能,老臣甘愿受罚!”

    杨渥听了顿时哭笑不得,这些老家伙难道一个个都这么喜欢逞能吗?而且军令状这种东西岂是儿戏,怎么能随便立下?

    而且历史上一般像这样不服老的,最后的下场往往都不怎么好,所以此时杨渥反而有些后悔起来。

    不过一来话已经说出口,而且周本本人也坚持要领兵,二来除了周本外,最合适的领兵人选也就李承鼎一个,但李承鼎如今还担负着怀州、卫州、泽州、孟州这四州的防守重任,轻易离开不得,除此之外就没有比周本更合适的领兵人选了。

    所以犹豫了片刻后,杨渥最终还是决定让周本领兵。

    不过考虑到历史上后唐伐前蜀时的实际领兵之人乃是郭崇韬,杨渥也决定这一次也让郭崇韬担任大军的军师;若是再加上驻守关中的柴再用,想来也出不了问题。

    除了北路大军的统帅外,南路的统兵将领人选很快也确定下来由刘信担任。

    这样一来,南路由刘信统领三万大军从归州入蜀,北路则由杨炅、周本、郭崇韬、柴再用四人共统领五万大军从凤翔发起进攻,南北夹击,定能一举将蜀国拿下。

    计议已定后,吴国的战争机器很快就运转起来,各路大军开始调动。

    南路军那边,吴军一直都有三万禁军驻守在江陵府到峡州一线,随时都可以动用,真正需要调集兵力的是北路军。

    目前吴国在关中的驻军并不多,只有三万人,而北路军按照计划将有五万兵力,此外关中还必须留下足够兵力防守,所以除了原本的驻军外,至少还需要调动三万人过来。

    这么多的兵力调动,自然不可能瞒过蜀国;再加上去年派张延翰出使蜀国,固然是摸清了蜀国的情况,但同时也让蜀国起了警惕之心,加强了利州、梓州等地的防备。

    为了尽可能的迷惑蜀国,让蜀国放松警惕,在调集军队的同时,杨渥又对外放出谣言,声称即将出兵讨伐唐国;与此同时,杨渥又派遣张延翰再次出使蜀国,并以敌国之礼向王衍写了封信。

    信的开头,杨渥用的是“大吴皇帝致书大蜀皇帝”这个称呼,而信的内容也多是传达两家交好之意。

    杨渥甚至还专门让张延翰带了一些吴国特有的珍玩等送给王衍作为礼物,以示交好。

    这样的举动若是王建还在的话,肯定瞒不过他,但王衍虽然继承了蜀国的基业,却显然没有继承王建的狡诈。

    在见到杨渥的书信,又收到杨渥送去的礼物后,王衍果然大喜,对身边亲信之人说道:“看来吴国目前急着攻灭唐国,对咱们蜀国并没有企图;朝中百官之前要朕加强防备,如今看来是他们多想了。”

    王衍身边的亲信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