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国江山 >

第72部分

南国江山-第72部分

小说: 南国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杨行密在使出这一招后田覠不久便起兵了,如今在杨渥建议下杨行密提前使出这一招效果同样很好。

    倒是朱延寿那里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反而在新年期间派使者送了一些赏赐,完全一副不知道朱延寿已经与田覠他们勾结的样子。

    就在田覠左右为难时,安仁义派出的第一批使者到了。

    一番询问后,田覠知道,安仁义陷入了巨大的麻烦,如今与他一样正处在是否立即起兵的犹豫之中,这反而让田覠下定了决心。

    在他看来,若只是他一个人犹豫那也就罢了,如今安仁义也派使者前来询问,如果他不给出积极回应,那么他们这一方的士气就泄了;而如果连主帅的造反决心都不坚决的话,接下来造反的前景也就不难想到了。

    “几位先生,如今的情况你们也知道了,本帅决定立即起兵进攻升州,你们觉得如何?”

    事实上田覠造反的准备早就做的差不多了,此时之所以犹豫不过是想要等待更好的时机;而现在的时机虽然还没到最佳,但也不差。

    首先是军队,当初宣州军队只有三万多人,但去年六月份他从广陵回来后便大肆扩军,这才在武勇都之乱前将兵力扩充到了六万人。之后虽然在杭州的战事中损失了近万人,但徐绾、许再思的武勇都投靠他后又补充了近万人,所以他的麾下大军一直都维持着六万大军。

    以一州之地维持六万大军已经到了极限了,即便宣州富裕,加上从钱镠那里得到的五万贯钱也不过勉强维持,想要继续扩军却很难。

    而在盟友方面,历史上的朱延寿因为对节度留后的位置还抱有幻想,迟迟没有下定决心与田覠一起造反,一直到八月份朱延寿才同意与他共同起兵;但等后来杨行密使出装病计谋后朱延寿又中计丧命。

    但这个时空的朱延寿却在去年就下定了决心,有了朱延寿的更早加入,田覠对造反的前途自然更有信心。

    最后在造反的时机上,此时起兵或许却未必是最佳时间,但在军情的角度来看也是不错的机会。

    杨渥率领的广陵大军一路缓行,如今虽然刚到海州还没有和朱全忠大军交战,但急切间想要返回也没那么快。

    而升州李神福足智多谋,素来为田覠所忌惮,如今更是已经和杜洪的军队交战了,急切之间想要撤军返回难度更大。

    更何况如今升州兵力空虚,守将孙琰不过是一员降将,未必能让守军信服。要是自己趁机出兵袭破升州,一来可以断掉李神福的归路,二来也能用升州城中李神福的家人逼他投降。

    那样的话造反的成功率就大为提高。

    所以有了这些原因田覠也就比安仁义更早下定立即起兵的决心。

    “节帅,虽然我军已经做好了起兵的准备,但毕竟没有合适的理由,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是出师无名则只怕淮南上下多有不服啊!”殷文圭开口劝谏道。

    作为一个文士,他考虑的自然更多的是淮南的人心,或许此时造反在军事上或许是较好的时机,但没有合适的理由就冒然起兵对争取人心非常不利。

    不过田覠虽然看上去礼贤下士,但有的地方却很刚愎自用,此时他开口询问其实更多的是想得到幕僚的支持,所以即便殷文圭出言劝阻他,他也不想改变自己的决定,反而转头看向沈文昌。

第127章 安排() 
相比于比较正统古板的殷文圭,沈文昌就显得变通多了。

    他知道田覠此时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起兵,旁人即便劝阻也难以改变他的决定,于是他开口说道:“不然,江淮之地向来都是我大唐的财帛贡赋所处之地,我大唐历经劫难之所以能始终屹立不倒,所依靠的就是淮南的财帛贡赋;但自从当今吴王当上淮南节度使后,江淮的财物就没有向朝廷进贡过哪怕一文钱,这便是对皇上的不忠不义!节帅大可以此为理由起兵,怎么能说出师无名呢?”

    田覠心中一喜道:“沈先生此言极好,甚合我意!”

    一旁殷文圭见了田覠的神色知道难以劝阻,只得叹息作罢,不再出言。

    “若是节帅不嫌在下才疏学浅,在下愿为节帅草书起兵檄文!”沈文昌肃然请命。

    田覠欣然笑道:“沈先生文采斐然,愿为本帅作檄文自然最好!”

    当即命沈文昌作起兵檄文,又下令将康儒全家收监,准备三天之后杀了祭旗!同时派使者前去润州和寿州两地向安仁义二人通报起兵的决定,让他们立即起兵响应。

    三日后,田覠在宣州起兵,将康儒全家族灭以祭战旗;而康儒在临死前,心中一片冰凉,口中狂呼着“我死了,田使君你也活不了几天”的话。

    田覠哂笑不已,下令立即行刑祭旗,又当场祭拜天地,宣读沈文昌作的檄文,其文字慷慨激昂,将杨行密骂得声文并茂,神工巧铸,不仅历数杨行密在江淮割据一方,对天子不忠不义,又列举杨行密各种罪行数十条,让在场众将听了激动不已,一时军心大振。

    天复三年二月初三,宁国节度使、宣州刺史田覠率军在宣州起兵造反,一场席卷淮南的巨大考验迅速降临。

    正当田覠在宣州发檄文起兵造反时,广陵节度使府的杨行密也收到了田覠起兵的消息。

    倒不是说他的消息这么灵通,而是田覠派往寿州联络朱延寿一同起兵的使者在经过广陵时被尚公乃的手下士兵截获了。

    田覠的使者共有两人,当时他们化妆成商人想要过境,不想最近几日淮南已经加强了南北通道上的巡逻力度,尚公乃正亲自率领士兵在附近巡查,看到两个使者时见他们神色有异于是上前盘问。

    使者心中畏惧想要逃走,结果被当场杀死一人,并且从他身上搜到了田覠写给朱延寿的亲笔信,而另一人也交代了他们此行的任务。

    “终于来了!”

    这个消息迅速上报到了杨行密那里,杨行密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时候已经来了。他纵横江淮已经有二十年,自从清口大战一举挫败朱全忠南下的步伐后就从没遇到过这么重大的危机了。

    整个淮南总共才二十万大军,其中卷入了这场造反的就有近十万。好在此时朱全忠的主要精力都还放在朝中,一心想要尽快掌控朝局;而留在中原的大军此时也在葛从周、朱友宁的率领下正与王师范激烈大战着。

    没有了朱全忠的干涉后,杨行密就能集中全力去应对内部叛乱!

    他抬头看了看下面站着的严可求、高勖、周隐等人,见他们都纷纷松了口气,知道他们心中也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慨。

    “高书记,给李神福将军传令让他撤军回来平叛!”

    李神福在一个月前率领升州水军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进攻叛将武昌节度使杜洪,前些天刚刚与杜洪的军队交战,但没想到田覠这么快就反了。

    虽然临阵撤军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杨行密相信足智多谋的李神福一定能安然完成任务的。

    下达完让李神福撤军的命令后,杨行密又下令让已经秘密潜伏到寿州城外的李承嗣立即展开行动。

    这也是事关这场战争成败的最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环。

    无论是李承嗣的三千沙坨骑兵被朱延寿提前发现了,还是在李承嗣发起突袭时寿州城中负责接应的人没有及时打开城门,再或者崔太初、李厚、吕师周三人中有谁出了变故,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突袭行动的失败。

    而一旦李承嗣不能迅速掌控寿州,逮捕或者杀死朱延寿,那么接下来北方战线都有可能陷入危局。

    毕竟崔太初三人掌控的军队只是寿州军队中的小部分,若是等反应过来的朱延寿带领剩下的士兵造反,甚至直接投降朱全忠,然后引朱全忠大军南下,到时候整个淮南北方防线都有可能陷入一场灾难。

    好在一直到现在从北方传来的都是好消息,李承嗣那边没有出任何差错就潜伏到了寿州城外;而寿州城中的情况都是戴友规在暗中负责,据他传来的消息,如今寿州城中没有任何异动,这一点得到了崔太初三人的分别确认。

    这三人都是由戴友规单线联系,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情况,所以由三人一致确认的消息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传令立即着手封锁南北往来,在得到寿州的最终消息前禁止任何人前往寿州!”

    在几天前杨行密便下达过命令严查往寿州去的行人,结果果然抓住了田覠派出的使者。而如今杨行密更是进一步下令禁止行人北上寿州,这却是为了防止还有漏网之鱼提前返回寿州给朱延寿报信使得他有了警觉。

    “传令给世子,让他迅速率军前往寿州,若是寿州局势不妙就命他务必迅速拿下寿州;若是李承嗣将军的行动成功的话,就命李将军为寿州刺史镇守北方,其余大军以世子为主帅南下参与平叛!”

    杨渥率领两万五千大军北上后,李承嗣中途率领骑兵秘密前往寿州,其余大军一直停留在海州,作出一副随时准备进攻密州的样子。

    他们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给田覠他们造成广陵兵力空虚的假象,如今既然田覠已经造反了他们自然也要迅速行动起来。

    “再传令给台濛将军,让他率军一万随同世子一同行动!”

    台濛虽然为人有些贪财,但打仗却是一把好手,手下士兵也是征战多年的精锐,加上他与田覠素来有仇怨,用他去对付田覠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第128章 兵变(上)() 
“大王,既然田覠已经造反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宣布他们的罪行并且让在广陵大军渡江讨伐安仁义了?”一旁高勖开口问道。

    杨行密微微沉吟便否决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如今寿州那边消息还没传来,在得到那边成功的消息前广陵大军一个也不能动!”

    按照他的计划应该是先北后南,先确定寿州和北方防线的安全再渡江平定田覠和安仁义。

    而在江南南,苏州和湖州乃是新得之地,不到危急时刻这两处的驻军一个都不能动,必须留下来防止钱镠趁火打劫;池州、歙州地势较偏,肯定不会是叛军的进攻方向;只有常州和升州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加上守军相对较少,极有可能成为叛军的攻击目标。

    好在常州刺史李遇和升州守将孙琰都是军中宿将,即便不能击败敌军但守住城池却应该办得到。

    “那么是不是要让广陵的军队全部戒严,以防敌军偷袭?”

    杨行密依旧摇头道:“不必了,目前广陵附近能发起突袭的也就润州安仁义,不过此人性格孤素来知道,起兵造反时的胆量很大,但在具体用兵上却素来胆小。润州军队人数较少,远不如广陵大军,他定然不敢袭击广陵的,最多也就放把火烧掉停泊在东塘的水军战船迟滞我们渡江的速度,然后撤军回江南和田覠联手。”

    广陵城外的东塘停泊着淮南的水军战船,不过真正最新建造的战船基本都运载着杨渥大军北上了,留在东塘的都是些多年前的老船破船,即便被烧掉也不可惜。

    反而可以将自己进一步争取到淮南上下的支持,试想自己调动大军出征在外,而安仁义趁机起兵造反,并且一举烧掉了东塘战舰,那么淮南的官员们自然会觉得安仁义这是因为刚刚被杨行密贬官而心怀不满才造反的。

    反过来,若是杨行密现在就下令戒严,但广陵上下官员却还不知道田覠已经造反的消息,等到安仁义起兵造反后,他们或许心中还会嘀咕杨行密是不是故意将安仁义逼反的,不然怎么会提前就有了准备。

    这效果自然就差了一点,用一些老旧的战船换取淮南上下的一致支持,杨行密觉得这个交换是值得的。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杨行密还算不上顶尖的智者,在考虑问题时难免会出差错,而这个差错即便是严可求这样的智者也没有觉察出来,即便是杨渥这个后世来人也没想到。

    历史上因为疏忽而导致升州被田覠袭破,李神福的家人落入田覠手中,若不是李神福忠心耿耿拒绝了田覠的招降,接下来淮南局势会如何都难说。

    而这一世虽然有杨渥提醒派了孙琰去防守升州,或许能避免历史上的那个悲剧;但另一个疏忽却又发生,最终同样导致了一出悲剧。

    ******

    对于即将到****,一般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甚至即便是那些官员见到这几日里节度使府中各路人士进出的更加频繁,但他们都以为那是因为世子和李神福将军率军出征的正常应对。

    只有很少部分人才感受到了越来越紧张的气氛,知道一场****即将到来。甚至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