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八零农家女 >

第23部分

重生八零农家女-第23部分

小说: 重生八零农家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在自己买大房子时,他却拿出所有的存款给自己,就是为了让自己少还些贷款。现在也一心支持自己。

    既然她重生回来,除了帮家里找门路让他们挣钱外,还要潜移默化改变他们,整体提升生活质量,让他们走到哪里,都只会被人羡慕。

第35章() 
前世小时候,被亲生父母送走,被小孩们嘲笑是没人要的孩子,,养父母这边又对她小心翼翼,又经历两家交恶,周韵一直敏感觉得她在哪里都是多余的人,都与周围格格不入,直到她在外闯荡久了,遇上各种各样的人,才发现这些亲人对她是真地好。

    那时,她在有空时带着养父母转遍了予州周边的景色。临死前看到的一切,终于让她完全释然。周韵隐隐有种感觉,就是她的重生,怕也与她的释然有关。这一生,就想更多为家人付出,让他们生活更好。

    三人看了一会儿电视,直到周胜武去炕屋那里睡觉了,周韵这才问:“妈,我哥什么时候和杨丽茹订亲?”

    “订什么亲啊,我看这事悬了。”

    “我去鹰城之前杨丽茹的姨不是说好的吗?”

    “杨丽茹同意,可她父母不同意。”

    “为什么?”

    周韵真是疑惑,杨丽茹的父母怎么会不同意?原来因为家穷,一般不愿跟自家订亲,现在做了咸花生,虽然新房没盖起来,那是因为做咸花生的时间短,又盖了炕屋,买了三轮车,但周围谁不知道自家条件好了,不然回来的时候王叔也不会给哥哥说亲,要他老婆侄女推到哥哥面前得到一个和别人比较的机会。

    “她爸说了,如果要订亲,就得把咱家做咸花生的方法告诉他们。不告诉就没门,反正女儿也不愁嫁。”林新珍忿忿地说。

    别说这个方子是小女儿想出来的,还叮嘱不要告诉外人,他们没有权力告诉别人。

    就是女儿没吩咐,属于自家的方子,像古时候这种都是保密的,还讲究传男不传女,他们也不能因为要订亲就把配方外泄。

    林新珍早已把被窝里的电热毯充上电,被窝里蒸得热乎乎的,让周韵坐进被窝,这才说:“不行就不行吧,反正现在给你哥说亲的有得是,也不是除了她杨丽茹我们就娶不上媳妇了。反正男孩子,晚些结婚也没什么。”

    就是怕哥哥不会这么想,他看起来对杨丽茹挺满意的,不然他也不会推了王叔说的女孩了。但周韵觉得养母这样想没错,“杨丽茹家人这样,晾晾他们也没什么,让他们知道我们是有底限的。有一点疼女儿心的父母,也不会愿意错过这个亲事。不说我们家日子蒸蒸日上,就是哥哥这样好的人品,也不多见。”

    “可不是嘛,反正我们不急,就是大芳,现在在鹰城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看养母并不在意,周韵也放下了杨丽茹的事。她掏出手机,“妈,我留了租我们房子那家的电话,要不你和大芳姐说说话?”

    林新珍一脸惊喜,“可以吗?不是说打这个电话挺贵的嘛。”

    “一分钟四毛,不算什么了。”其实张泽办的号是予州的号,在这里打还要加上漫游费,不过周韵觉得还是不让养母知道比较好。

    周韵拔了电话,接电话的是王浩,两人聊了两句,周韵请他叫了周大芳过来听电话。等了一会儿,从电话里听到一阵蹬蹬的脚步声,周大芳气喘吁吁地笑着问:“小韵?”

    “姐,是我。”

    “你在哪儿给我打的电话,什么时候过来鹰城?”

    “呃,张泽送我了个手机,以后我们联系就方便了。鹰城那里没事吧,我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去了。”

    “没事没事,就是张泽怎么会送你个手机呢?”

    “这事回头再说,让妈和你说话吧。”周韵把手机递给了养母。

    林新珍声音都有些发颤,“大芳,你在那里好吗?”

    “好,好,我住的地方有暖气,可暖和啦,睡觉只盖一床薄被就成,还有天天在外面吃饭,一天三顿都不重样的。”

    “那就好,也别那么累,顾好自己身体要紧。”

    “我们还雇了一个人,我自己只管关键的部分,放心吧妈。”两人又说了几句话,林新珍嫌一分钟四毛太贵了,怎么也不打了。

    周韵接过来和大芳说了几句后把电话挂了。看养母还是有些想念大芳,她捡在鹰城有趣的事说了,逗得养母哈哈直笑。

    第二天晚上刘齐就打了电话过来,热情地说了一堆感谢的话之后把他姑的联系方式告诉了周韵。周韵这才知道,原来他姑刘红是知青下乡去了新疆,等大部队返城的时候她已在若羌那里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没再回来。

    是若羌的红枣吗,周韵的心砰砰跳了起来,世界的大枣80在中国,而中国最好的红枣就产在若羌,那可是被称为世界第一枣啊。

    周韵静了静神打电话过去联系上了刘红。刘红声音很爽脆,知道是问大枣情况的,极为激动,说她们那里的灰枣,皮薄肉厚,非常甜,如果不相信,她可以给寄过来些样品。

    现在光她家就有八千多斤,附近还有其他住户的,收获之后嫌便宜没卖,加起来几万斤没有问题。零卖是4块,她们家的枣如果都要了,可以3。5元一斤的。

    周韵听得她的话吃了一惊,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了。她还记得新疆的枣树其实基本是从河南郑州这边移过去的,但因为新疆光照足,气候适合,生长一段时间后枣比新州的枣皮更薄,核更小,甜度更大。

    并且,她知道90年代因为运输过来的少,予州这边已经卖到十七八块一斤了,还供不应求。有一段时间新疆的大枣卖过三十元一斤,还是散装价,后来才又慢慢落价。

    知道这些,是因为她有一个朋友就是新郑一家品牌枣的代理,跟她感叹生意没有原来好做。说如果再早十年,她早大发啦。这样好的机会不抓住,会遭天谴的。一时间,周韵连后续的营销策略都想了许多。

    “是若羌的红枣吗?”

    “是啊,我们就在若羌,自然是若羌的红枣。不过姑娘你别误会,我们说灰枣是说习惯了,因为我们这里红枣自然干时会挂霜,表面像一层灰似的,才叫灰枣,其实是红枣的。”

    这个周韵自然知道,不过是确定一下,挂断电话后她给张泽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说想着去新疆一趟。问张泽资金情况怎么样,如果合适,就和刘红多签订几年的合同。张泽说资金不成问题,不过这几天他脱不开身,让周韵等他电话。

    周韵在家也不悠闲。她把鹰城调查的东西又顺了一遍,对以后食品厂发展做的规划及营销策略,对照现实中后来看到的方法,一一写到了一个笔记本上。花了几天时间,全部写完后小心地藏好。

    之后就找了她的课本出来看,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知识她准备整个再复习一遍,大概了解都有什么内容。到时候找了老师好针对性高效进行学习。

第36章() 
中途周韵去见了钱芳一次,校里最牵挂的人了。钱芳见到她很高兴,听说周韵去了鹰城卖咸花生,自己挣了不少钱,眼里都是羡慕,说也想去外面打工。

    钱芳比周韵大半岁,已过了十六岁生日,如果不是周韵自己有重生的经历,现在也还在学校上学。能让好学的钱芳这么想,难道她那个继父又出什么妖蛾子了?

    钱芳说她现在住在了学校,周末回家的时候她妈也看得严,她继父没敢再摸到她床上,可找借口又打了她妈一顿,还对她骂骂咧咧的。

    她低着头,用手揉着自己衣角,“我真不想在那个家待了,这样太提心吊胆了,我想早点出去,自己打工赚钱养活自己,谁的眼色也不看。”

    可钱芳正逢着紧张的初三,放弃学业太可惜了,再说她还不满十八岁,去打工也没正规的地方收她。“这样吧,等你放寒假了,去帮我家做花生怎么样?又能赚钱又不耽误学习。”寒假春节前一段肯定比较忙,这样也能帮养父母减轻些负担。

    钱芳一脸惊喜,“我可以吗?”

    周韵点点头。

    “周韵你真是太好了,我一定会认真干的!”她用力抱着周韵,觉得自己真是幸运,周韵一来就帮了她大忙,解决了她后顾之忧。

    几天后,周猛帮着垒好了炕屋回来,周胜武开始教他学开三轮车。等他敢开着自己走时,张泽打电话过来说他救人的奖金也发了,正好付买地的费用。并以地为抵押,又贷了10万的款。现在办厂的手续在走流程,让周韵去予州看看地,正好从予州坐火车去新疆。

    周韵前世已习惯性跑来跑去联系业务,就准备要走,但一家人都不同意,说张泽虽然人很好,知恩图报,但她一个小女孩跟着他也不成样子,让周胜武随着她一起去予州。周韵觉得这样也好,告诉养母一家说这次要跑厂子的事,会出去时间长些,让他们别担心。

    周猛开着新学会的三轮车送他们去乘车,顺便把人家要的咸花生送过去。

    周庄所在的周庄乡与十里铺镇相距十几里远,两个地方之间还没有客车来往。从周庄乡到县城就要在十里镇坐发向县城的车,周猛不想等,干脆直接送他们去了县城坐上车才回去。

    这时候县城去省里的客车还没有带空调,窗户都是那种可以自由打开的,密封也不严,坐了一会儿周韵就觉得脚冻得有些发麻,不由跺跺脚。

    周胜武说自己耐冻,忙和她换了座位,让她坐在靠过道的一边。听到外面有喊卖烤红薯的,他又下去买了两块烤红薯过来,“拿着暖手吧。”

    “哥,你也暖手。”

    人没坐满车也不发,两人各拿了一块红薯在手里,倒腾着两只手都暖和和的。车上的人看他们两个这样,也下去买了红薯,把卖红薯的高兴得直咧着嘴笑。

    一直到红薯外表不冒热气了,两人才把它吃进了肚里。烤的红薯和他们自家种的白芯的不一样,是偏橘红色芯的,淀粉含量少,不适合做红薯淀粉,但适合吃。

    周韵从窗户看到,烤红薯的烤箱还不是后世那种抽屉式的,而是泥糊的一个圆筒状炉子,红薯就是贴着筒壁烤的,一次烤得不多。但这样烤好的红薯很软,皮一揭之后都立不起来,得用手托着吃,又软又甜像糖稀似的,却又不腻,周韵吃得不亦乐乎。

    像烤烧饼的炉子似的,后来就再见不到这样的炉子了,都换成了那种抽屉似的,每一层都是几根金属做成的架子,一次可以烤的份数是原来那种的好多倍,但再烤不出这种贴着泥土的炭火的香甜味。

    车子在市区转了多圈,在车站外又捡了不少人后,终于真正出发。张泽发了短信过来,“上车了没有?上车了问问车到予州哪个站,我好去接你。”

    问过司机后,想到以往坐这种客车的经历,周韵回道:“去的是南站,大概要三个小时后才能到,我和我哥一起呢,不用急。不过别忘把我们去新疆的车票买了。”

    看到短信前面张泽还在笑,又怎么能不急呢,他恨不得每天都能看到她。可是,在他亲自说了两人做好朋友后,这话现在并不适合说了。

    汽车咣当了三个多小时才到,冬天白天短,车外已经暮色苍苍。让人意外的是张泽开了辆汽车来接他们。看到周韵疑惑的神情,他笑嘻嘻地说:“地方大,没辆车太不方便。我先租了这个车用。”

    “行。你回头也教教我哥学车呗。”

    “太麻烦人家了。”周胜武拍拍周韵。虽然两人是合伙办厂,但妹妹也太不客气了。

    “不麻烦不麻烦,求之不得,胜武哥,小韵是我的大贵人呢,不用跟我客气。”说着张泽从一边拿了两个暖水袋过来,“天冷,暖暖手吧。”

    暖水袋热热的,很好地驱散了冷气。周韵看着窗户上的一层雾气没说话,张泽还是这么细心,知道她怕冷,连暖水袋都提前备好了。前世她犹豫那么久才说分手,这也是一个因素。

    很快,他们到了一个饭店,张泽停下车道:“天已不早,坐车坐了这么久,我们先去喝个热汤暖和暖和,还要在这里住一晚上,看厂址不急,票我已让人去买了,不过明天下午才有去新疆的车。正好上午我们再买些衣服,那边比我们这边冷得多。”

    周胜武问:“我们都要去新疆?”

    “桐姐男朋友的姑姑在新疆收了许多枣,我问过价钱比较合适,就想着去看看情况,准备多买些回来卖。去吧,只当是去玩的。”

    周胜武并无意见,两人随着张泽进了饭店。这是一个专营粥的店,里面装修得很精巧,一个个小小的桌子周围放着四张椅子。桌子外侧窗台上,摆了几盆绿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