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情商(eq)决定你的命运-牛津情商管理 >

第78部分

情商(eq)决定你的命运-牛津情商管理-第78部分

小说: 情商(eq)决定你的命运-牛津情商管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许“童言无忌”。第二种方式是不管孩子说什么,大人都不做理睬,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能自言自
语,或只有跟空气对话了。他们跟大人之间,丝毫没有互动,没有交流。第三种方式是假装倾听,实际
上仍在忙自己的工作,想着自己的心事,偶尔说一声“嗯、啊”或者“好极了”,以此应付孩子。第四
种方式是有选择地倾听,孩子说到某些似乎重要的事情时,家长才会竖起耳朵,集中一下注意力,试图
以最少的努力获取最多的信息。当然,大多数父母未必受过专门训练,可能不具有良好的选择能力,所
以,通常会遗漏许多重要信息。最后一种方式,当然就是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尽可能去理解它
们的含义。
  在以上五种倾听方式中,父母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一种比一种多。你或许以为,我推荐的是
最后一种方式,因为它能体现父母对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不过,你却想错了。首先,六岁大的孩子很


爱讲话,如果聆听他们的每一句话,父母就没有时间做好其他事情。其次,努力倾听并认真分析孩子的
一切话语,这将使父母感觉筋疲力尽。最后一点,六岁大的孩子说的话,大多单调而乏味,整天倾听,
只会让你感觉无趣而厌烦。最好综合以上五种方式,有选择地权衡运用。有时候,让孩子直接闭嘴大有
必要,尤其是在他们喋喋不休的时候。他们连珠炮似的说个不停,只会让父母分心,无法专心做好别的
事。你和别人讲话的时候,孩子也可能故意插嘴,表示他们的敌意,或故意引起你的注意。在大多数情
况下,六岁大的孩子并无明确意图,常常只是为说话而说话,不一定需要你的倾听,须知他们即便自言
自语,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不过有时候,孩子也渴望与父母亲近,需要父母听他们讲话。在这种
情况下,孩子需要的不是言语交流,而是和父母间的亲密感,因此只要假装倾听就足够了。其实孩子也
能够意识到,父母有时是在有选择地倾听,但这种“倾听原则”,同样会使他们感到满足。六岁大的孩
子,已经可以接受这种倾听规则,而且在他们大量的话语中,只有少部分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反应。父母
最为关键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听与不听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找到最佳平衡点,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
求。

  这种“平衡点”很难掌握。尽管倾听孩子讲话的时间本就有限,许多父母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也不肯
付出精力用于倾听。他们可能认为,假装倾听或顶多是有选择地倾听,已经是真正的倾听了。这只是自
我欺骗,目的是掩盖其懒惰。真正的倾听,不论时间多么短暂,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首先,它需
要倾听者做到全神贯注。你不可能一边“倾听”别人说话,一边去忙活别的事情。父母应该把别的事放
到一边,真正把倾听的时间用于孩子,而且它也必须是属于孩子的时间。不愿把别的事放到一边,包括
你不佳的情绪或别的念头等等,就意味着你不愿真正倾听。其次,把注意力放到六岁孩子的讲话上,需
要的努力甚至多于倾听一次演说。六岁孩子的讲话通常是不规律的,有时语言像泉水那样汩汩涌出,有
时中间还有大量停顿和重复,更使你很难集中注意力。另外,孩子所说的事情,难以让成年人持久地感
兴趣;出色的演说家却能够使观众聚精会神,认真聆听他们的演说。换句话说,倾听六岁的孩子讲话,
通常是相当枯燥的,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假如你能够做到,就是真正的爱的行动。事实上,没有爱,
父母就难以产生倾听的动力。

  可是,你又何必为此感到烦恼呢?为什么不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倾听一个六岁孩子单调、枯燥、喋
喋不休的话语上呢?首先,愿意这样做,证明你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你给孩子的尊重,等同于给某
个一流演说家的尊重,孩子就会感受到你的爱,进而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充分地尊重孩子,才能让他
们懂得自尊自爱。其次,孩子感受到的尊重越多,他们有价值的表达也就越多。第三,对孩子倾听得越
多,就越是能够意识到:在无数的停顿、重复、结巴,乃至似乎有着某种口音的唠叨当中,孩子的确说
出了有价值的东西。真正倾听孩子的人都会承认:从孩子的嘴里,往往能说出最伟大的智慧。你会意识
到,你的孩子极可能是个独特而出色的人。意识到孩子的特别之处,就会更加愿意倾听他们的话语,对
他们的了解也就更多。第四,对孩子了解得越多,就越是愿意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你对孩子的了解少
得可怜,那么你教给他们的东西,不是他们无意去学习的,就是他们早已知道的,甚至比你的理解还要
深入。最后一点,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他们就会觉得,你把他们看成是出色的人。这样一来,他们也
就更加愿意听你的话,并给予你同样的尊重。如果你了解孩子,教育得当,孩子就渴望从你那里学到更
多。他们学到得愈多,就愈有可能成为出色的人。父母和孩子都可以从爱的互惠中,感受到成长和进步
的力量。价值创造价值,爱诞生爱,父母与孩子在爱的默契配合中,就像是跳起双人芭蕾舞,在舞台上
共同旋转,而且动作流畅、敏捷。

  上面针对的是六岁的孩子。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听与不听的平衡点也会改变,但总的原则
没有什么变化,即,不论年龄有多大,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尽管父母与年幼孩子的沟通,更
多的是通过非言语的形式,不过仍需给予全部注意力。你不可能一边想别的事情,一边和孩子玩“拍手
游戏”。玩游戏时三心二意,你就有可能培养出做事三心二意的孩子。孩子到了青春期,需要父母倾听
的总体时间,显然要少于六岁时期———他们讲话的目的性更明确,不像幼儿时期那样随意。不过一旦
他们开口讲话,和小时候相比,就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

  子女需要倾听,这一点永远不会过时。有一位 
30岁的专业人士,因过度缺乏自信而患上了忧郁症。
他清晰地记得,同样是专业人士的父母,几乎从不听他讲话,偶尔勉强聆听,也每每抱怨他婆婆妈妈、
说话啰嗦。22岁时的一件事,最令他痛苦和伤心。当时,他写过一篇毕业论文,论述当时广受关注的一
个重要话题。他的论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他有过高期望的父母,也为他的优异表现感到骄傲。遗憾
的是,尽管他把论文影印本放在家里,而且是位置最明显的客厅,但整整一年时间,父母都视而不见。
他再三暗示父母:有时间去读一读,但他们根本未曾翻过一次。“要是我主动开口,要求他们阅读我的
论文,他们一定不会拒绝。”在治疗即将结束时,他说,“只要我鼓起勇气说,‘拜托你们读读我的论
文好吗?我希望你们了解我写的东西,评价一下我的想法。’他们一定会答应的。可是,那样做,无疑


是哀求他们听我说话。我都 
22岁了,还主动要求他们关注我,这让我无法接受。靠哀求才能如愿,对我
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此时,倾听者能够暂时把个
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尽可能地体会说话者的感受。说话者和倾听者都能感受到爱的力量,进而都能
实现自我完善。倾听者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话语上,会使说话者心有灵犀,更为坦诚,更愿把心灵全部
敞开,而不是有所隐藏。这能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心心相印,共同跳起爱的“双人芭蕾舞”。这是
耗费精力的过程,而且须以爱为出发点。基于共同成长、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但
是,我们通常缺少倾听的能力。不管是在商务活动还是在社交生活中,长时间倾听他人讲话,是叫人难
受的事。我们只是有选择地倾听,头脑中早已有优先项目安排,所以,我们总是一边倾听,一边想着怎
样尽快达到目的,怎样使谈话尽早结束。我们也常常转移话题,灵活地把谈话主旨加以调整,以便让自
己感到满意。

  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而婚姻是其最佳的表达场所。遗憾的是,很多配偶不懂得倾听。对婚
姻出现障碍的夫妻进行治疗,心理医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他们学会倾听。夫妻双方需要付出更
多的精力,对各自的不良习惯加以约束。也正因如此,治疗才常常遭遇失败,这并不奇怪。当患者听到
医生提出要求,让他们特地安排时间倾心交谈时,他们通常都感到这难以理解。他们觉得这样太过正经,
缺少浪漫。事实上,除非专门为倾听安排时间,并选择适合的场合和地点,不然的话,治疗就难以顺利
进行。可以想象,假如夫妻一方正在驾驶汽车、准备饭菜,或下班后感觉疲倦,双方就难以深入交谈。
他们彼此的倾听,不是敷衍了事,就是草草结束。如果接受心理医生的安排,完成一两次像样的倾听,
他们会更多地理解和关注对方,夫妻一方甚至可能激动地对另一方说:“我们结婚 
29年了,但似乎直到
今天,我才真正了解你。”这时我们就可以相信,他们的婚姻正在出现转机。

  一般说来,我们在倾听时,要尽可能集中注意力。心理医生治疗病人时,首先要学会用心倾听。以
我本人为例,在治疗中常常走神,忽略病人说的话,这时我就会歉意地说:“对不起,我刚才有点儿分
心,没有集中精神听你说话。你能否把刚才那句话再重复一遍?”病人极少因此而抱怨,他们知道,我
能意识到漏听了某些内容,证明我一直在用心倾听。我承认自己分心,等于是向他们做出保证:大部分
时间,我都在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让病人体验到有人倾听,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根据我的经
验,在心理治疗最初几个月,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患者,不管他们是大人还是孩子,即便还未接受真正的
治疗,病情都会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因为多年来,病人均未体验过有人倾听的感受。不夸张地说,有
些患者甚至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得到别人全身心的倾听。

  倾听,是表达关注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而其他形式的关注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比如,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就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幼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同他们玩拍手游戏或者“躲
躲猫”———一种类似于捉迷藏的游戏。对于六岁的孩子,家长可以同他们一起玩魔术、钓鱼、捉迷藏。
对于十二岁的孩子,家长可以和他们打羽毛球,等等。给孩子读书、指导他们做功课都是表达关注的形
式。也可以进行其他家庭娱乐活动,比如看电影、外出野餐、开车兜风、出门旅行、观赏球赛等等。有
的关注形式,完全是为了孩子着想,比如坐在沙滩上,专心照看四岁大的孩子,或是专门驾车把孩子送
到某个地方。各种关注(包括用心倾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必须在孩子身上花足够多的时间。对于孩
子而言,父母的关注意味着陪伴,注意力越多,关注的质量就越高。父母与孩子相处得越久,给予的关
注越多,就越能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对待家庭作业;如何读书和学习;
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们什么时候勇敢,什么时候害怕……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信息。经常和
孩子共同活动,父母可以教给孩子更多的生活技巧,帮助他们培养自尊自爱的品质。在活动中随时观察
和教诲,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也会以做游戏的方式同儿童患者沟通,同
时予以观察和诊断,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把注意力放在海滩上四岁孩子的身上,认真倾听六岁孩子讲的不连贯的、漫长的故事,教青春期的
孩子学习驾车,以及聆听伴侣叙述办公室的一天,或是她在洗衣房的遭遇,认真体会他们的问题和感受,
所有这些,都需要持久的耐心,需要把其他杂念排除在外。这一切可能枯燥而乏味,让你感到不自在,
甚至要花出很大的精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们意味着真正的爱。懒惰者无法把工作做好。如果
我们不那么懒惰,就会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习惯。由于爱是一种特殊的“工作”,“非爱”的本质就
是“懒惰”。懒惰这一主题也很重要,在本书后面的章节,我将对此专门讨论,以便形成更加清晰的认
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