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斩邪 >

第236部分

斩邪-第236部分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扬州之事,给予他巨大的打击影响,至今不曾恢复过来。

    当即跪拜在地:“莫某定不负公子所望!”

    陈三郎赶紧把他扶起:“时候不早,你还是早些回房休息,明天一早,就得做事了。”

    “是!”

    莫轩意告辞出去。

    陈三郎问江草齐:“姐夫,你觉得这般安排如何?”

    江草齐一竖大拇指,赞道:“不错,不远不近,恰到好处,留在府城中,反而不好,毕竟崂山境内,不仅仅只得一座府城,下面诸县也十分重要。经营得好了,可形成屏障,掎角之势,周转互通。就怕他练兵起来,会不会生出二心来,这个可得防备。”

    陈三郎笑道:“人心若水,顺势而行,只要拿捏住大势,便不会生变。我观此人,若鹰,饱则归宿山林,无所事事,饿则振翅搏兔,不输犬马。”

    江草齐听着,似懂非懂,但时至今日,对于这位小舅子已是十分信服,也不多想。若莫轩意敢有异心,斩杀即可,谅其成不了气候。

第四百零九章:书信求情,未雨绸缪() 
(新的一周,求新的支持!)

    莫轩意等在府城休整了两天,第三天开拔前往新宜县,他只带了五百部众去,剩余的,都留在了府城军营。

    这是一种效忠表态,若带齐人马离开,很容易招惹非议,引起不满。

    莫轩意一直都是个聪明的人,过往新出茅庐,心气高傲,但在扬州吃了大亏后,他想明白了许多。

    人生一世,可百折不挠,但绝不能不依不挠。改变下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留下的约三千部众全部交给了陈三郎,陈三郎又交给江草齐来练——从他们决定来投奔时开始,洞庭军便注定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多了近三千兵,江草齐兴奋不已。这些兵可不是新兵蛋子,而是经历过多场浴血奋战的老兵,搏杀经验丰厚,果敢英勇,战力不俗。虽然身上烙着莫轩意的痕迹,但正如陈三郎所说的,人心如水,喜随大势。

    现在的大势,就是有饭吃,有肉吃,有银子领,有稳定可靠的地方居住。

    陈三郎一向注重练兵,投入极大,甚至可以说“不惜重本”,兵练得苦,但待遇也是极好,好得能让许多人眼红。

    然而这些,都是他们应得的。兵者,上得战场便分生死,每战一场,都是腰间别着脑袋,没有好回报,谁愿意搏命?

    所以说养兵就是烧钱,兵越多,钱越多,并非是多多益善的事,还得掂量衡量财力是否跟得上。

    陈三郎定下的目标是养一万左右的精兵,现在缺口还差一块,精兵难练,银子却是实打实地消耗出去了。周分曹等,心疼不已。

    但诚如陈三郎所说,生逢乱世,活着才是最大的幸福。金山银山,不能吃不能穿,留着何用?而目前安居乐业的最大保障,只有兵甲势力。

    “公子,武平县主事陆清远有书信来,请你过目。”

    周分曹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

    陈三郎接过,撕开封口,慢慢看起来。不一会看完,放下纸张,微微一笑。

    周分曹不禁好奇问:“公子,陆清远可是有事相求?”

    “不错,是为他父亲求情的,说陆家等想要迁入府城来。”

    周分曹也是莞尔一笑:“当日公子亲自去请,他们故作姿态不肯答应,现在倒好,迂回说情,眼巴巴想往这边凑。”

    陈三郎道:“今时不同往日,那梅花谷,居不得了。”

    周分曹哼了声:“依我看,这些人就该让他们在深山老林里呆着,有后悔之时。”

    “不至于此,他们想来,就让他们来。不过目前府城内屋宇皆有主,地价不低,可绝不会有分配的。”

    周分曹一听,顿时明白:“公子所言甚是。”

    其实府城内的状况是地广人稀,几经战火,能不稀吗?但随着局势稳定下来,民生迟早恢复,将再度繁荣发展,价值自然水涨船高。

    上次大战,几大意图作乱的家族尽数被灭,他们所拥有的土地房屋等自然归府衙所用,面积可不少,几乎达到了整个府城的三分之二,实在夸张。由此可见,这些家族势力平时搜刮得如何酷烈。

    土地房屋归公后,陈三郎主要用来奖赏分配,比如雷威人等,他们进入府衙做事,自然得有住宅。从泾县跟随而至的“老人们”忠心耿耿,劳苦功高,也都有份。

    即使如此,还剩有不少地方空着的,虚位以待。

    当初陈三郎去梅花谷请人,他们要是来了,就有地方安居,可现在再来,待遇就不同了。

    想住可以,但得掏钱来买。

    如此一来,既得了人,又得了钱,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周分曹领会到了陈三郎的意思,心里乐开怀:这公子,倒挺有意思的,有时候看着风轻云淡,万物不拘,但有时候又细微显著,锱铢必较。

    “先生,你等下便回复一封信给陆清远即可。”

    “明白。”

    陈三郎想了想,又问:“难民营弄得怎么样了?”

    提到难民营,周分曹来了精神,此物乃是公子提出的新概念,那时听到,觉得十分新鲜,可又能很好地解决各种问题,真不知公子脑袋装着什么,总能不时有新奇点子出来。

    难民营选址在城北数里开外,那儿地势开阔,平坦,足以大规模建造起陈三郎所描绘出来的难民营来。按照陈三郎要求,起码得容纳万人。

    这个数目不小。

    当有难民蜂拥而至,不可能让他们一下子涌入府城内,那样会酿成祸乱。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安置在城外,一一登记在册,记录清楚明白了,这才选择合适的难民入城。

    何谓合适?

    青壮有家室的优先,有某些技能的优先,会读书写字的优先……

    乱世残酷,陈三郎纵然悲天悯人,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求无愧于心。而且暂时进不得城的人住在难民营中,起码不会饿死冷死,比起茫无目的的流浪乞讨,不知好多少倍。

    “半个月内,便能建好。”

    周分曹回答。

    这个进度,算是快速。他又说:“公子,我倒担心难民入境会造成大量骚乱,那些城镇村庄不堪其扰,怕会发生冲突,甚至厮杀。”

    陈三郎道:“所以要引导疏通,下面的村镇,大都建立了围墙土堡。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事,之前就发书给各县主事,让他们依照章程行事,只要执行得好,便不会出大问题。兵力方面,我会交代江将军的,倒时会派遣大量军伍出城,四下驰援呼应,压住场面。”

    这就是兵多起来的好处,能打仗,能治安,衙役乡勇维持不住,直接出兵就好了。

    陈三郎又道:“难民从四面八方来,首先会经过下面的县城村镇,他们会接纳消化一批,剩余的难民才会往府城来。如此,不管是县城还是府城,压力都不会太大,故而也不必太过担心。”

    周分曹赞道:“这一切,都是公子未雨绸缪之功。对了,公子,你婚期将至,别的事就不用过多操劳,还是专心筹备娶许姑娘过门吧。”

    陈三郎呵呵一笑:“是的,我快要大婚了。这一次,即使天塌下来,也挡不住。”

第四百一十章:婚期临近,老僧入城() 
公子要大婚的事早在崂山府传扬开来,人心欢欣,都觉得高兴。一方面是因为陈三郎深孚众望;另一方面是以陈三郎的年纪,再不成亲,举城不安。

    这绝非夸大其词。

    男婚女嫁,本为当事男女的事,但“婚姻”两字,却总是牵扯无数,有时候扯得千头万绪,最后连成亲的人都弄不清楚搞不明白了。

    身为崂山之主,陈三郎的亲事牵扯到不少人的心,他不成亲,人心便不安。

    在王朝制度下,不管男女,成亲的年纪都不会太大,除非某些例外。十五六岁便婚娶的,比比皆是,属于主流。

    而今,陈三郎已二十有余了。至于许珺的年纪,简直已是“老少女”。

    观念如此,深入人心。

    除开年纪的原因,不成家,也就代表没有后裔,这可是极为严重的事。能上纲上线,一言以蔽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无后,可入罪!

    以陈三郎当前的身份,他的婚姻大事还会影响府城的稳定。因为在许多民众心目中,不成家,便是不稳定。

    陈三郎不稳,不就代表着崂山府不稳吗?

    故而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陈三郎都到了必须成亲的地步。

    不是“想要”、不是“应该”、,而是“必须”。

    所谓终生大事,不管权贵,或是平民,有多少是“身不由己”的?人在此世,终不能免俗,走这一遭。

    却不用说陈三郎与许珺两情相悦,早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若不是遭遇波折,只怕孩子都生出来了。

    那就成亲吧。

    知道陈三郎忙,诸多礼仪琐碎的事务,都是陈王氏和陈二妹在主持操办,陈三郎能帮上的不多,只需到了日子,穿戴整齐,当个新郎哥即可。

    为了成亲,许念娘父女搬离府衙,到了另外一处府邸居住。之前他们一直住在府衙后宅,主要是为了方便,而且有许念娘坐镇,可确保府衙无事。但现在要成亲了,相距那么近怎么迎亲?也不合规矩,难道陈三郎走过去,串个门,抱着新娘就回房……

    实在有些荒诞。

    那府邸是许念娘自己挑的,也不甚大,胜在清幽,他不挂府名,随手写了两字:武馆!

    然后就挂了上去。

    泰山大人重操旧业,在府城开起了武馆,让陈三郎无言以对,只能理解为“高人行事,高深莫测”,又或者,他这是又要骗人学费买酒喝了。

    对,这不叫骗,叫游戏人间。

    想当年,崂山富道不就如此,虽然他并不算真正的高人。

    许念娘做事,谁都管不着,我行我素。

    因为婚事临近,许珺也少来府衙了,更不再做那统管之事,乖乖待在家里,学诗写字,还画画。

    这使得陈三郎想见她下都难,登门去,许念娘直接一句:“三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自重!”

    陈三郎只得灰溜溜回去。

    许珺不来,这段时日宋珂婵倒来得勤,她也帮忙各种事宜,很讨陈王氏欢喜。

    那天听母亲说了之后,陈三郎面对宋珂婵时竟有几分不自在:齐人之福,想着,难免旖旎。

    ……

    秋雨终于停歇,但天空仍是一片灰蒙蒙,阴沉沉的模样。

    停雨后的府城,人们纷纷上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已是黄昏,日头西坠,再过半个时辰,便是城门关闭之时。

    便在此时,有人从南门信步而入。

    自陈三郎入主崂山府,府城恢复勃勃生机,一天到晚,进出的人们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但眼下进城的人,却引起了许多注意。

    这是个僧人,老僧,身穿灰色僧袍,脚踏芒鞋,满脸愁苦之色,脸颊瘦削,不见半两肉。

    他手中并无铜钵禅杖等物,而是抱着一只猫。

    这猫非常温顺地捲伏在他手里,睁着一双大眼睛骨碌碌地看着,好像很好奇这个到达的新地方。

    看清老和尚的样子,先前引起的注意开始散去,守兵门卫也没有对他拦阻讯问,一个老和尚而已,也许是哪个寺庙破败活不下去,因而来到府城化缘的。

    不管道士还是和尚,都是出家人。而出家人,总能让人觉得尊敬。

    然而众人并没有注意到,这老僧远道而来,一路风雨,但浑身上下,从头到脚,干干净净,一点泥垢污点都没有。

    如此表现,已是神通。

    老僧入城来,抬头看了一眼,叹道:“云卷云舒,雨落雨歇,任它变幻万千,终究是一场空,何苦呢?”

    说着,迈步朝着一条街而去。

    日暮时分,街道两边已经摆开了不少摊档,卖各种吃的,丝丝缕缕香气散发出来,不绝于耳。

    老僧路过,目不斜视,神色淡然,好像周围一切都是幻象,半点不沾身。

    只是他怀中的猫似乎饥了,有些按耐不住,猫头转来转去,眼珠子碌碌转,一副忍不住要跳跃出去的样子。

    老僧伸出手来,按在猫头上。

    这手枯瘦纤长,干巴巴的,如风中枯叶。但按上来后,猫立刻稳定住了,轻轻叫唤了声。

    老僧淡然的声音传来:“虽有慧根,却缺慧眼。”

    手指轻轻在猫头上一敲,再敲,一共三敲。

    那猫浑身一震,通体猫毛炸开,然后慢慢收敛回来,恢复如初,仿佛没有什么变化,但变化,早就发生。

    “明心见性,善哉善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