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

第384部分

如果这是宋史-第384部分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金兀术满世界的追杀这时再求和,信写给谁?怎么写?

    秦桧指出了一条明路。他说,据他在北方长期而又近距离的观察,金国元帅左都监完颜昌是一位爱好和平的人,曾多次表示过对赵构的友好。如果写信给完颜昌的话,事情会走上正轨。

    赵构再次犹豫不决。他不是不相信,而是这里有个面子问题。政治交流的前提是身份对等,他可以给完颜吴乞买写信,别管这多么谦卑,至少是皇帝写给皇帝的;可完颜昌连金国军方的最高首脑都不是,如果突然间给他写信,是不是太失身份了?

    这是个问题。

    秦桧再次给出了建议。他说信还是要以皇帝的身份来写,毕竟是两国之间的大事,除了皇帝本人之外,没有谁能做主。至于送信的人,可以在南宋军方里找一个与完颜昌身份对等的人。这样,如果事成,可以诏告天下,是皇帝带来了和平;如果不成,只不过是下边的一个军人的个人行为而已,与宋室无关,与时局无关,与皇帝的声望和名誉无关,与什么都无关。

    赵构的眼睛亮了,这的确可行,而且,他的军队里还真有一个能干这件事的人。

    大衙内刘光世。看身份,刘光世是建炎南渡之后第一个建节的人,比吴玠还早,所以,在和尚原大胜、吴玠建节时,得加个“因军功”而建节的第一人的前缀。

    时光流逝,许多事情很快发生了,它们在乱世里像爆炸了一样四处乱飞,谁也没法一一道来,除非要看流水账。所以,只能需要什么,筛选什么,比如刘光世在这段时间里所做的事。

    刘光世本性大暴露。

    在我的印象里,这人很乖、很聪明,非常愿意做个听话的、享受型的下属。如果要取个外号的话,应该叫他“乖乖虎”才贴切。

    真的吗?恰恰相反。在南宋朝廷里,皇帝、宰相们最头疼的就是他。这可以在一幅传世名画南宋中兴四大将图卷中形象地看出来。在那幅画里,张俊身着红袍,面目舒朗,再没有早年窘迫压抑的神色。岳飞、韩世忠两人身着黑袍,神色沉郁,两位战绩最佳的人反而最低调。

    看大衙内刘光世,他身着青褐袍,轩目扬眉,趾高气扬。其余三人都微微俯低身姿,双手交叉握于胸前,态度恭谨。唯独他双手插在腰带里,挺胸抬头,不可一世。

    这太传神了。这几年里,他就是这么生活的。赵构命令他去当杜充的下属,他列出清单来,说杜充有六个问题让他很烦,不去。苗、刘叛变,张浚命令他发兵,他嗤之以鼻,说:“你算老几,凭什么听你的。”直到老牌大臣吕颐浩出面,他才起程。金兀术追杀赵构,孟太后带着整个后宫逃往南昌。赵构派他在江州挡住金军,这位老兄居然一路狂奔,到达江州之后,立即开始喝酒。

    金军渡江,他不知道。金军杀到,他马上逃跑。孟太后自己想办法,才侥幸逃脱敌人的手掌心。楚州被围攻百日,赵构亲手写了五份圣旨要他救援,他不去。张俊调他去剿匪,他说自己身边还有匪呢,剿完了再去帮忙。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奇妙的是,他每次不听话换来的都是——加官进爵。

    没别的原因,他有兵!

    这时,赵构想了又想,觉得让刘光世写封信还是能命令动的,于是,他把任务交代清楚了。这次,大衙内很给面子,把赵构的信放进信封里,外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派出五个人,人手一份,保证信能冲破交战区,顺利送到完颜昌的手里。

    信送出去了,南宋开始等待。因为这封信,还有之前秦桧在北方所受的苦、在靖康时的坚贞,宋朝加封秦桧为礼部尚书。四个月后,也就是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二月,秦桧升任参知政事。

    他成了南宋的副宰相。

    闪电一样的晋升,秦桧并没有满意。他谨慎地压抑着自己,每时每刻都让皇帝高兴,让首相满意。同时,他小心地寻觅着更进一步的机会,因为他要做的事,是一个副宰相无法触及的。

    可是,这谈何容易。

    范宗尹是地道的官场妖孽,见识、运气、胆量,他无一或缺。为了显示自己的完美形象,他甚至还有良知与义愤。这是多么难得啊。

    这些素质让范宗尹做了三件事。

    第一,他撤销了行营司,恢复了枢密院领兵的祖制。这一点,让宋朝的军制秩序迅速恢复。相比之下,即使枢密院军制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它也比临时架构的行营司完善得多。并且,这也显示出范宗尹气度过人,他没有乘机把军权揽在宰相名下,让自己实权大增,而是主动分离。

    这是难能可贵的为国精神。

    第二,他设置了镇抚使。这个编制没有固定的成员,成员的资历也没有硬性标准。只要你有力量,去金、齐交界处,宋、齐交界处扎根立足,平盗抗金,给异族人添乱,那么你就是镇抚使。

    这在当时是急需的。南宋的军力有限,始终无法做到全境御敌,那么就必须得放权,让民间也罢,部分军人也罢,去时刻变幻着的交战区自组兵力,自筹粮饷,各自为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这么做有很大的风险。

    一个是良莠不齐。有的人真的能与金军血战,保境安民,成为国家的屏藩;有的人却乘机为害一方,变成有身份的强盗。另一个是危险。“自组兵力,自筹粮饷,各自为战”看着很方便,搞不好会出现割据现象,发展下去,会有唐末时藩镇一样的实权人物登场。

    但那是后话,将来想办法制止,也比现在异族人随意过江要好。

    前面这两件事让范宗尹声名鹊起。要命的是,他做了第三件事。

    第三件事的涉及面太广,意义重大到主宰整个南宋的精神内核——清算。北宋灭亡了,绝大多数宋朝人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

    如此庞大辉煌的国度,是怎样突然坍塌的呢?简单地归结为女真人的侵略,是很片面的。宋朝人想了很多,一直在分析问题出在了哪里。

    这种追溯式的反思不断进行着,渐渐形成了南宋的主流意识。这时,范宗尹不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是行政官员,把问题归结为政府的错误决定,是宋徽宗赵佶不按常理出牌,不断滥赏造成的。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官员公开腐败。

    随意发放俸禄、奖金,把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打乱了。想改正这一切,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彻底清查之前的所有滥赏,一个个都追回来。

    以上是关于北宋怎样亡国、南宋如何重生的范宗尹版本。这应该是南宋立国之后首次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和实际改正。在这之后,一整套的理论不断涌现、完善、集成,最后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南宋开始,直至明亡清兴、民国初立,都一以贯之的学术流派。

    一位指天斥地,给人类当行为和精神警察的圣人也出现了。

    话说得有点远了,回头说范宗尹。他做的第三件事一出炉,立即把官场炸毁了。何所谓“滥赏”?蔡京、童贯、梁师成等六贼肯定是了,那么,像何栗、李纲、秦桧,甚至他范宗尹本人呢,一样是突然提拔上来的,骤然间高居大位!

    难道要一一打回原形吗?

    范宗尹为自己的理想主义式的清算付出了代价。他得罪的人太多了,没有谁敢跟他站在一起。在这样的世道里,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些不干净。

    最让人难堪的是,他把宋徽宗押到了被告席上,“滥赏”都是赵佶赏的,接受的人有罪,难道发放的人没关系吗?

    这是逼着赵构给他在北国受苦受难的老爹判刑啊赵构烦了,整个官场怒了,范宗尹被赶下台了。

    范宗尹被整个官场抛弃了。他先被贬到温州,再贬到临海,郁郁寡欢,得病而死,卒年仅三十七岁。回想起来,他就是升得太快了,视官场如玩物,视官员如草芥,最后也被官场当做草芥一样扔到荒郊野外了。

    秦桧在这件事上得到了巨大利益。

    他先是紧跟着大领导走,为范宗尹摇旗呐喊。之后,眼见风头不对,他迅速躲到一边,与之划清界线。再之后,他随从民意反戈一击,成了打压范宗尹最卖力的人。

    事后,最卖力的人自然得到了最大的彩头,空出来的首相位置,怎么看都可能由秦副宰相顺位递补。秦桧热切地盼望着,官场也见怪不怪。这几年里,赵构的宰相像走马灯一样地换,很多不被看好的人突然就升了上去,那么,为什么秦桧就不行呢?

    秦桧的资历、声望比前面的人一点都不差。

第426章 金归秦桧(3)() 
可是,赵构仿佛嗅出了点什么,这个年轻人不像从前了,经历过生死危机之后,他的生存能力进化了,再也没有谁能从他这里轻易得到信任。

    他清醒地记得,当初为什么让秦桧当副宰相,是因为这人说自己能带来和平,而写出去的信一直还没有回音。光是这一点,就让他握紧相印,不肯交出去。

    慢慢的,官场传出了小道消息,说前首相吕颐浩要官复原职了。秦桧一听就急了,他脑子里瞬间反应出问题所在,他的价值不足以让皇帝动心。也是,求和信发出去了,完颜昌居然一点回音都没有,这让谁都受不了。

    秦桧一不做二不休,许下了更大的承诺。他公开声称,他有二策,能“耸动天下”。官场中的八卦之火顿时熊熊燃烧,大家聚成堆问他:“你想出什么招了?”

    秦桧摇头,说了也没用,现在没有首相,政府机构的功能被冻结,什么事也做不了,说了也是白说。

    众人心领神会,各自散开,秦副宰相这是待价而沽,以这两条计策换首相位置呢好主意,好算盘。

    不久之后,吕颐浩上任,重当首相,秦桧还是下属。

    首相梦碎了,秦桧却表现得很兴奋,他似乎由衷地为吕颐浩高兴。吕前辈是平叛功臣,是定鼎南宋、陪着皇帝上山下海的人,得到什么样的荣誉都是应该的。

    他甚至提议,给吕颐浩更高的荣誉。

    荣誉来自职务,他要让吕颐浩成为宋朝有史以来最强势的宰相,去前线独揽军事大权,全权负责宋朝的安危。也就是说,让吕首相兼并枢密院。而他自己呢,窝在后方的小朝廷里,每天处理数不胜数、烦不胜烦、没完没了的小事务,为吕首相当好后勤。

    此论一出,朝野欢悦。秦桧真是太贤良、太善良、太体贴了。这样的分工明明跟“男主外女主内”一样,把自己降低到这种程度,着实难能可贵!

    赵构也很欣慰,他的宰相换了十多个了,哪怕关系最好的黄潜善、汪伯彦都没处到这份儿上。秦桧真是为公忘私、多么实诚的一个人啊!

    赵构下令批准,原话是:“颐浩整治军旅,桧处理庶务,如文种、范蠡之分职。”这个比喻很恰当,文、范两人辅佐越王勾践复仇夺地、称霸中原,正和这时宋朝的处境、理想相似。

    最高兴的人还是吕颐浩。这位首相大人是一个敢和暴怒状态下的御营卫士对峙,动不动就拔刀子互砍,把陪赵构坐船逃亡当做旅游的牛人,哪有耐心天天坐在屋子里处理杂务。去前线和军人待在一起,保家卫国、定策安邦,这才是他该做的事。

    于是,吕首相热血沸腾地出发了。

    秦副宰相目送他走远之后,宣布成立一个叫“修政局”的小衙门。从此之后,不论大事小情都交送新单位,由局子里的人作决定。

    而进这个局的唯一条件是听局长秦桧的。久经战乱,正处于清算思维状态中的南宋官场瞬间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秦桧搞的这个修政局,和蔡京当年的讲议司一样,换汤不换药,都是要独揽大权。

    揽权很正常,可秦桧的吃相太难看了。这才哪儿到哪儿,就想跟蔡相公比较。蔡京经历了二十多年磨难,和皇帝志趣相投,才一步步爬了上去,搞讲议司操控全局。

    你秦桧才回来不到一年,凭什么一人独大?

    官场集体愤怒,一边抵制,说“宰相事无不统,何以局为”;一边派人去长江边通知吕颐浩,说他被秦桧骗了。

    吕颐浩一听,非常兴奋,这人不拒绝任何挑战,抽个时间回到临安,就把事办成了。不就是一个小小的秦桧嘛,他才没心情因为这个人而陷进文山会海里。他推荐了一个非常善于内战的大人物,由这个人去搞定秦桧。

    朱胜非。

    这位前宰相在极其危险的环境里,把苗傅、刘正彦玩死,他的政治斗争技巧堪称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由他担任副宰相,同等权力下,秦桧注定会被摁得死死的。

    事实也是这样,秦桧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