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

第416部分

如果这是宋史-第416部分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年之后,这种奇谈怪论都让人气得头晕,何况是当时。一时间南宋朝野大哗,无数人弹劾指责张俊,连打定主意沉默到底的韩世忠、岳飞两人都没忍住。不为别的,哪怕从纯军事角度来看,张俊浪费了一次比从前更理想的机遇。

    金兀术这次是来找死的,他不仅兵少,连辎重都严重不足。女真人的短板在这时出现,这个种族在宋、辽两国的腐朽中迅速崛起,既没有底蕴也没有规划,除了最初打仗勇猛之外,他们不懂管理,不懂经济,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半封建半奴隶制社会,十几年间,很多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一点,他们比契丹人差远了。

    在金兀术的管理下,开封城、燕云十六州等曾经举世繁华的地区一片荒芜,满目所见除了死人死狗之外全是野草,搞得他亲自出征,都没了粮草。

    在淮南地区一个多月的侵略时间里,这些女真人饿得吃牛、吃马、吃俘虏,混得人不人鬼不鬼。当时,如果宋军调重兵过江,女真人将不战自溃。

    天赐的良机被白白浪费,韩、岳两人忍无可忍,各自写了一份奏章,一方面弹劾张俊,一方面反对议和。这在稍有良知的人看来,都是在尽一个国人的最基本义务,可对赵构等人来说,是挑衅。

    计划提前执行。

    之前对岳飞的各种控制都可以收网了。秦桧组织了最高规格的弹劾队伍,由御史台、知谏院互动配合,御史中丞何铸、右谏议大夫万俟卨、殿中侍御史罗汝辑出面,搜集证据弹劾岳飞。

    这是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三个人动用了一切手段研究岳飞的平生事迹,事无巨细,一一考证,最后只罗列出了三条“罪过”:

    一、岳飞工作态度恶劣。“日谋引去,以就安闲”。

    二、淮西之战,也就是第四次北伐结束后一年,张俊搞出柘皋大捷那次,岳飞“坚拒明诏,不肯出师”。

    三、倡言楚州“不可守”。

    以上三条,先不说对错,直接透露出一个真相:岳飞在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第四次北伐之前的一切行为均无可挑剔,是品行完美没有瑕疵的人。

    而这三条本身也都站不住脚。第一点,岳飞是写了很多封辞职信,甚至有一次自动解职罢工。这在封建王朝皇权至上的理念里是大不敬,但是一来事出有因,每一回赵构都严重挫伤岳飞的报国之心;二来宋朝有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官员辞职从来都不是罪恶,很多时候都是不恋权贵的清高行为。

    至于第二、三点,前面事发时早已叙述清楚,淮西之战时,岳飞被各方面的命令左右,被隔离在战区之外。楚州——相信直到这时,岳飞才知道当时张俊为什么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依不饶,一定要他表态。那是个坑,早就挖好了等着他往下跳。

    意识到这一点,又目睹了韩世忠的经历,他明白了七月初刚从楚州回来就辞职,赵构为什么没有同意——那时同意了的话,他们还怎么去迫害一个官场之外的人?

    岳飞的心变得冰冷,一瞬间他仿佛置身于梦魇之中,这一切会是一个整体的计划流程吗?

    他在回忆,弹劾已经进入到另一个层次。

    赵构亲自出面发表评论,他认为,岳飞在楚州时于万军之前说楚州不可守,城防没必要修,完全是收买军人,达到加强个人势力的目的。这样的人,让国家和他怎么去信赖?

    秦首相第一时间跟进,表态说,岳飞隐藏得很深,他对人说这些话,一般的人未必能洞察真意,多亏陛下揭露。

    这两句话在南宋官场引起爆炸性的动荡。皇帝、首相公开怀疑帝国最强的将军、副枢密使大人的忠诚,这是之前十几年里所不敢想象的。

    一时间下边说什么做什么的人都有。这就是机遇,顶级大佬们的摩擦,是重新排队的大好时机。

    岳飞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事到如今,他必须作出决断了。

    岳飞再一次辞职,他在奏章里写到自己多年的服务很不到位,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请陛下“保全于始终”,让他“远引于山林”。

    有宋一代,优礼臣僚,再大的罪臣也不过是贬黜流放了事。岳飞提到保全于始终,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把后果往恶劣里预计了。

    这一次赵构同意了,罢免岳飞公职,改任万寿观使,有一份优厚的年薪,不再插手官场军队的事。这似乎很不错,岳飞被高高举起,又被轻轻放下,从此无官一身轻,没是非了。

    但是,有两件事也在同时发生,全面联系起来,才能弄清楚岳飞此时的处境,以及赵构的真实目的。

    岳飞罢官时是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八月。这时金兀术收兵回了开封,给赵构写了一封信。信里以上位宗主国的身份一通训斥、责骂、警告,把之前的战争全归罪于南宋的忘恩负义。而他是仁慈的,仍然不想毁灭一个曾经驯服的仆人,所以写了封信主动骂人。

    这封信由被扣押在金国的原南宋使者带回来。赵构、秦桧接到之后表面上诚惶诚恐,暗地里心花怒放。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个意向。

    该死的金兀术,这个倒霉孩子,当年好不容易达成了和平共识,他非要打不可。结果怎样,被岳飞打残了吧?现在没人拦着都没法过江了吧?这才知道议和的好处!

    赵构立即写了回信,在信里承认自己从属国的身份,承认一切错误。推卸一切错误,那都是几个前线将军自作主张搞的!而他本人是极其向往和平的,请“太保、左丞相、侍中、都元帅、领省国公宗弼阁下向金国皇帝陛下转达”。

    既然议和再次摆到了日程上,那么还需要放任岳飞吗?于是岳飞下课。

    这就是岳飞被罢免的外部因素,这之外就是关于岳飞的罢免诏书。中国的文字是很讲究的,中国的官场哲学是很深奥的,国手布局步步紧逼,每一个进程都是在为后续手段作铺垫。

    诏书里说岳飞有“深衅”,“有骇予闻,良乖众望”,皇帝“记功掩过,宠以宽科全禄,以尽君臣之契,保功臣始终”。要岳飞“无贰色猜情,朕方监此以御下,尔尚念兹而事君”。

    这些文字里处处都是陷阱伏笔,既承上,给岳飞的罢官定性为有罪;复启下,为以后可能出现的进一步处理留下了理由。

    岳飞文笔佳妙,这份罢官制里的隐患明眼人一目了然,他有什么不知道的?有人劝他作些补救,比如求见皇帝进一步表明忠诚。或者罢官后哪儿也不去,就在临安城里养老,时刻处于官方近距离监视中,表示决无二心。

    岳飞没有,他轻车简从上路,回江州(今江西九江)的私邸去了。

    岳飞孤傲潇洒地远离了临安。在他背后,临安城不安了。这是示弱还是挑战?是从此自绝于官场军方,彻底无害了;还是心怀报复,远离帝都,在外面暗地里联系旧部?

    这是没法确定的,因为岳飞在理论上仍然羽翼丰满,岳家军没有外人能介入进去,只要两方面会合,仍然有足够的力量颠覆南宋!

    赵构、秦桧的行动迅速展开。第一步,先拆除岳飞的幕僚班底。

    在多年征战中,岳飞的周围集结了一大批心怀忠义的文人谋士,其中的首脑当然是李若虚等人。他们早在岳飞到枢密院上班时就被遣散到地方去当官了,可还是有十一个人没走,他们哪怕被开除了公职,也仍然时刻陪伴着岳飞。

第461章 岳飞之“罪”:莫须有(2)() 
这时一纸调令,他们立即被分散到天南地北。这一点儿都不夸张。有到广南东路的,有去广南西路的,有去江南西路的,更有到南剑州的。

    这让他们没法互通声气。

    幕僚零散,下一步轮到了军队。这是八月的下旬,镇江府的枢密使大人张俊召集鄂州军方主管参见,要求先是王贵,再是张宪,要分批到来。这样能保证始终有一位主管留在鄂州坐镇,主持防务。

    命令和顺序都无可挑剔,下属们只能服从。

    王贵先到。张俊的接待是老朋友式的,两人聊了很多,话题渐渐转到了岳飞的身上。张俊回忆:“王贵,岳飞曾经狠狠地打了你几板子,还差点杀了你。现在机会到了,想报仇不?”

    王贵摇头:“这是军队里常有的事,谈不到报仇。”

    张俊索性挑明了:“这是秦首相的意思,只要你帮忙告倒岳飞,一切都好商量。”

    王贵仍然摇头。他能成为岳家军的三号人物,能力不为不强,心智不为不坚,绝不是功名利禄所能诱惑动摇的。

    这样啊张俊笑了,那就换个方式、换个角度说事吧。王贵,某年某月某事,别以为别人不知道。王贵呆了,他并不是彻底光明磊落的人,他可以不被利诱,却没法不被要挟!历史没有记载到底是哪些隐私被张俊抓到了,可是当他从镇江府出来时,就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个王贵了。

    九月初一,张宪从鄂州出发,去参见张俊,与他同行的还有赢官人岳云。他们会在路上走十天左右,事情就在这期间骤然变化。

    前六天里一切平静,没有谁察觉到什么。第七天到了,一个叫王俊的人突然跳了出来,拿着书面文件指证张宪、岳云与岳飞勾结,要重夺军队,要挟朝廷。

    王俊是岳家军里的重要成员,是前军统制张宪的副手。此人能力突出、战功卓著,这都是他成为岳家军首脑的必备条件。而这之外,他还有一个外号,叫“王雕儿”。雕儿,指恶鸟,在鸟群里争咬生事、祸害同僚。王俊就像这种恶鸟一样,是匹害群之马。

    这人用了巨大的篇幅来详细记录某天晚上他与张宪的交谈,内容是张宪对他说岳飞秘密派人送来了消息,要张宪把全部人马都调过江去,进驻襄阳府。这样会让朝廷明白岳飞的地位,从而保证岳飞的安全,甚至让他重归军队。

    这实在是罪大恶极,是地地道道的谋反!所以王俊出于忠义之心,把这事儿给告发了。

    由于篇幅所限,我不能把这篇告密信原文抄录。那里面有太多的破绽没法自圆其说,最显著的一点,抛开张宪、王俊之间早有摩擦,不可能把这么机密的事提早暴露之外,张宪之所以说得如许详细,居然是因为王俊一直在反对、在质疑,张宪像是要说服他一样,把各种隐秘一一告知

    滑天下之大稽!

    这样拙劣的伎俩让谁看了都会摇头苦笑,连王俊本人都做贼心虚,在告密信的末尾加上了一句话:“张太尉说,岳相公处来人叫救他,俊既不曾见有人来,亦不曾见张太尉使人去相公处。张太尉发此言,故要激怒众人,背叛朝廷。”

    没人来,也没人去,那么说仅仅是张宪发了一顿牢骚吗?这也是罪?

    不管是不是,这就足够了。王俊把这封告密信交给了王贵,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而王贵拿着这几张纸,心里犹豫不定,他绝对不想这么做的,可是却没办法。权衡之下,他把告密信上交给了荆湖北路转运判官荣薿。

    荣薿却不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原件退了回来。至此无可奈何,王贵只好把东西交给了秦桧的死党林大声。林大声迅速转交给了镇江府的张俊。

    这时十天已到,张宪、岳云正好赶到了镇江府,走进了张俊主持的枢密院

    精确的控制,确保岳飞的嫡系、最亲近的人自投罗网。

    张宪、岳云进入枢密院之后,第一时间被关押。张俊下令就地审问,如有必要,可以动刑。刑讯逼供之意毫不掩饰。

    可是却被手下人拒绝了。枢密院令使刘兴仁、王应求等说,按宋朝律法,枢密院无权开设刑堂,无权对任何级别的官员动刑审问。

    张俊冷笑,那就都滚吧,由本人亲自动手。

    张俊等这一天很久了。长久以来他对岳飞的所有怨恨、羡慕、嫉妒所导致的发狂的病态情绪都得到了宣泄,他抓住了岳飞的命脉,亲手拷打岳飞最亲信的爱将以及岳飞的长子!

    这是怎样的快乐!

    张宪被严刑拷打至体无完肤,岳云也一样。可是自始至终张俊都没能得到他想要的。他那颗蠢到了一定程度的脑子里能编出来的最完美的谎言,不外乎说张宪接受了岳飞的指使,鼓动军队造反要挟朝廷,而在江西、鄂州之间充当桥梁的就是岳云,等等。

    可是证据呢?张俊觉得应该有一封信。可是信呢?实在是找不着——很好,那一定是张宪烧掉了。

    如此拙劣。

    尽管很笨,尽管很蠢,尽管什么证据也没有,但是足够了。张俊带着这些想象中的罪名,押着遍体鳞伤的张宪、岳云去了临安,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