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

第487部分

如果这是宋史-第487部分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忽必烈适时出现,他请求大哥给予出征的权力。蒙哥想到了四弟的英勇善战,在这方面老四还是非常蒙古的。很好,忽必烈出征,代替塔察儿负责东路军。

    蒙哥死在金剑山温汤峡时,忽必烈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他的军队渡过淮河,强攻大胜得手,进至黄陂,抵达了鄂州江北,饮马长江了。

    与南宋一水之隔,蒙哥的死讯传来。

    大汗死了,战争必须立即停止。尤其是忽必烈,他是有望竞争汗位的人,越快赶回蒙古本部,成功的希望越大。

    可忽必烈不这样想,他需要一场浩大的胜利,尤其是蒙哥汗亲征都没有得到的胜利,有了它之后,他才能在竞争中真正获得优势。若不然,他之前还被停职,就差流放了,让他拿什么威服骄横成性的蒙古人?

    忽必烈下令渡过长江,围攻鄂州。消息传进临安,南宋朝野空前震动。这是自金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以来前所未有之危局。

    蒙古军居然已经渡过了长江!

    是逃是战,摆上桌面。主张逃跑的人是首相吴潜,这人非常强硬,对赵昀也不那么温顺,经常自己处理完了文件,才把结果报告给赵昀。两人之间的矛盾早已激化,激化点在赵昀的继承人方面。

    宋理宗没儿子,唉,好色之报啊。他打算立弟弟赵与芮的儿子忠王赵禥为太子。吴潜不同意说:“臣无弥远之才,忠王无陛下之福。”

    硬生生地揭了赵昀最痛的伤疤。

    这时他劝赵昀逃跑,赵昀问:“你跟着跑吗?”吴潜答:“我将死守临安。”赵昀立即抢白道:“你想做张邦昌吗?”如此君臣,当面骂街,吴潜自然罢相。

    逃跑的动议也被否决,南宋决定应战。先前在蜀川遥控战局的贾似道从汉中发兵,在行进中被任命为右丞相,火速赶往鄂州总领战事。比他更近的是吕文德部,从重庆起兵助战。战云密布的鄂州城,曾经是岳家军大本营,现在再一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贾似道是这次战役的总指挥,不管这人以后是怎样的,这时与这之前,他是个完全合格的军人。虽然他是文官,但在战场上的表现足以配得上推荐他的那个人的名誉。

    他是孟珙所选择的。

    贾似道以最快的速度向鄂州进发,途中接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命令。临安方面要求他先去黄州报到,因为那里才是所谓的军事要冲。可军队还要向鄂州继续进发,也就是说,他必须独自上路。这简直是要他去送死。有记载,这是吴潜罢相前的最后一道命令。

    贾似道大怒,从此把吴潜恨到了骨头里。可他没用皇帝小舅子的身份叫屈喊冤违抗命令,而是由宋将孙虎臣率领七百名士兵送他上路。

    路上猛然遭遇了蒙古军,贾似道长叹一声:“死矣,惜不光明俊伟尔。”他一点都不怕死,只是觉得死得默默无闻,死得没有价值。

    孙虎臣很硬气,立即领兵冲了上去,想给贾似道争取些时间逃跑。杀过去才发现,对面是一大群被俘虏的江南百姓,押解的是南宋降将储再兴,手下只有几十个蒙古的老弱残兵。孙虎臣冲上去,很快把这一伙人杀散。

    贾似道安全进入黄州。

    显然这是在恶搞。鄂州方面危在旦夕,主事者居然置身事外。贾似道通过关系,撤销了那条混账命令,重新回到军队里,向鄂州进军。

    他到晚了。忽必烈的军队已经在攻城中,他必须冲破重围,才能进去。他做到了。进去之后在一夜之间就把蒙古军已经打破的两处城墙补全,并用大木栅环绕城墙一周。这种效率前所未见,把城外的蒙古军吓了一跳,忽必烈不由自主地感叹,为什么他的手下没有贾似道这样的能人呢?

    忽必烈的感叹是发自内心的,他的军队轮番强攻多日也攻不进鄂州,急切中,他命令留守云南的兀良哈台以最快速赶来支援。兀良哈台立即行动,可是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城下被向士壁拦住。至此形成僵局,蒙古无法得手,而鄂州日渐吃紧。

    忽必烈非常苦恼,北方的消息不妙。往常要筹备很长时间的选举大会不知怎么回事,很快就要召开了。他的妻子天天派人催他北归,甚至把话挑明到明说的地步:“大鱼的头没有了,在剩下的小鱼中,除了你和阿里不可,还能有谁呢?你快回来好不好?”

    他的幕僚也警告他,哪怕攻下了整个南宋,阿里不可如果当上蒙古大汗的话,你也只是个臣子。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为什么还要犹豫不决?

    忽必烈再也沉不住气,正准备撤军,突然间鄂州城派出了使者。

    贾似道要求和谈。

    很多史书很多人鄙视贾似道在这种关头抢先和谈,给蒙古人搭桥,主动丧失利益。这让人说什么好呢?白痴才会这么想!

    贾似道知道蒙古内情吗?不知道;他有没有守住鄂州?守住了;坚强抵抗之后提议和平,在长江天险丧失之后,这难道不是一个很适宜的决策吗?

    忽必烈派人进鄂州,装腔作势要巨款岁币,贾似道只答应每年二十万两白银,这比当年澶渊之盟时还要少三分之一。蒙古使者当时就郁闷了,我们现在过了长江好吧,就这个价儿?可是一扭头,正看见蒙古军中竖起了帅旗,他急忙下城回去。

    忽必烈告诉过他,帅旗一举,马上回营,全军要北归了。这次的和谈,只有蒙古使者匆忙间扔下的一句活话:“他日复议。”

    蒙古军急吼吼奔丧似地撤军,让贾似道闻出了些怪味。他派人追击,杀了殿后的乌兰哈达部蒙军一百七十人。贾似道把这一战功夸大,报了上去。

    不管怎样,空前的危机在他的主持下被化解了。南宋上下一片庆幸之声,进而对贾似道本人充满了感激。宋理宗赵昀本人亲笔写了一份诏书,进行官方感激:“似道为吾股肱之臣,隐然殄敌,奋不顾身,吾民赖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

    这至高无上的赞誉给贾似道带来了巨大美好的前程,他成了南宋一颗急剧攀升的政治明星。从这时起,贾似道以及南宋有八年的时光在悠游快乐之中度过。

    回望漠北。

    忽必烈在北返的同时称汗,建年号“中统”。这是开蒙古之先河的创举。在这之前,蒙古的纪年一律是“成吉思汗元年”、“窝阔台汗十年”、“贵由汗二年”或者“海迷失后称制元年”之类,只有名称加时间,从来没有过年号。

    可见忽必烈是如何向往汉学,在蒙古人的眼中,他又是多么的另类。没过多久,漠北深处的和林,阿里不可也随之称汗。

    两汗对峙,各自指责,开战在所难免。

    要说一下他们双方各自的实力。阿里不可作为拖雷系的灶主,继承了几乎全部的遗产,手里握有六十多个蒙古千户,拥有浑都海六盘山的四万铁骑,拥有散处在川陕区域内原蒙哥的一部分军队;忽必烈的军队要少得多,但长年出征,战力强盛,个人威名远超阿里不可。

    最重要的是忽必烈的地盘。他拥有的是漠南、辽右、乐浪、朝鲜、燕云、西夏、秦陇、贵滇以及吐蕃。两相对照,他简直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阿里不可在这方面输得一败涂地,他的地盘“地穷荒芜,阴寒少水,草薄土瘠,大抵皆沙石也。”这样的破地方,能有多少物资出产,去供养庞大的战场消耗?

    最开始时阿里不可没发愁,他觉得兵强马壮就足够了。可是蒙古的先辈们从来没有凭财富打仗的,从来都是越富越胆怯。

    四年之后,阿里不可投降。蒙古帝国重新统一,有了新的共主。忽必烈成为世间最大帝国的新主人。空前的猛兽出笼了,不知南宋为之做了些什么准备。

    也就在这一年,南宋改天换地,宋理宗赵昀死了。这个人的一生被理学家们歌功颂德,基于中国人的最大民性——崇拜权威、服从权威,所以历史对他评价也非常高。说他这样了不起,那样不得了,站在理学家们开天辟地唯一真理的肩膀上,他也神圣无比。

    其实他就是命好。

    孟珙、余玠、杜杲、王坚、张钰、向士壁都在他的时期内出现,再加上贾似道、吕文德、刘整、夏贵等人的鼎力相助。

    有了他们,想亡国也难。

    看功绩,比如说灭金。他的运气更是好到没道理,等于是蒙古人把肉包子递到了他嘴里,只要上下牙合拢就成功。

    好名誉、大功绩,加上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享受,那么多那么多那么多的美女啊,还有极其一般的身世,却登上了人间帝皇的宝座。这么多的古怪加在一起,让人不禁怀疑,他是个穿越人士吧,带着外挂的人生?!

    赵昀死了,他选的继承人是个白痴。

    一点假都没有,这白痴是胎里养成的。宋度宗赵禥的妈妈,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怀他的时候吃了过量的堕胎药,生生地把他搞得大脑发育迟缓,七岁时才会说话,手脚都是软的。

    赵昀非常看好他,逢人就说:“这孩子资质内慧,聪明着呢。”

    为什么要选个白痴当皇帝?也实在是迫不得已。赵禥是赵昀弟弟赵与芮的唯一儿子,也就是说,赵昀两兄弟只有这一根苗。只有这根苗当了皇帝,才不会追究当年的宫廷政变,赵昀的帝位合法性才能万古长存。

    看到了吧,满嘴仁义道德天地人心的理宗陛下,置万民于何地,置国家于何地。从始至终,他考虑的都是他自己。

    理学,呸!

    赵禥当上了皇帝,在政治上很有自知之明,彻底撒手,什么也不管,一门心思躲在后宫做他最重要的工作。

    传宗接代。

    他创造了一个纪录。宋朝宫制,嫔妃侍寝,第二天清晨要去合门谢恩,由宦官记录年月日以备日后怀孕有据可查。某一天早晨,人们惊愕地发现,去谢恩的女人居然有三十多个,这是很辛勤的,导致他在别的方面,如政治生活上全盘推掉。

    赵昀最后五年的南宋和整个赵禥的南宋都是贾似道的天下。

    权臣已经见过很多了,从秦相公到韩相公到史相公再到贾相公,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具体到贾相公,他有点综合了韩侂胄、史弥远两人所长的味道。

    韩侂胄北伐,想为国立功,也是想给自己树丰碑;贾似道以解鄂州之围,以及之前众多战功树立了威名。史弥远对内部整合的手法居南宋权臣之冠;贾似道做得也非常到位。

    他先是把死对头吴潜流放加毒死,以解当初黄州之恨。再揪住皇后谢道清娘家的骄横外戚谢堂一顿胖揍,一搞到底,扔到宫观当闲人之后,还立下了“外戚不得任监司郡守”等行政部门长官的规矩。这样,文官、外戚连同皇宫深处,都被他震慑住了。

    转向武将。

    战争越频繁,武将的地位越高,这帮大老粗相应的就犯老毛病——不把文官当人。说来赵匡胤扬文抑武也是有道理的,武官们有时真的是不着调。

    比如鄂州之战。

    贾似道的表现堪称无可挑剔了吧,可是几乎全体武将都拿他开涮。每一次作战之先,都要在城门口大喊大叫,要贾似道出来鼓舞士气。那就来吧,贾似道不逃避,带着足够的诚意和热情迎面而来,却被武将们集体叫停。

    贾相公,你戴着个文官的帽子能干什么?还是闪一边儿去,别耽误事。

    没这么欺负人的吧?!

    这样的事发生了一次又一次,贾似道的心灵渐渐黑暗,都找死是吧,很好。也每每就在这种时刻,总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解围。吕文德,这个樵夫策马而出,大声呵斥军卒,不得对贾宣抚无礼。

    贾似道都记在了心里,这时算账的时候到了。

    贾似道并不是无缘无故地找碴儿,而是直指武将们的无耻之处——贪污。他实行了“打算法”,也就是核对军费开支。这些将军平时虚报开支大吃空额,把国库当提款机用,到哪儿也说不过去,岳飞复活也得砍他们脑袋。当然,贾似道要砍的脑袋只是对他非常无礼的那几颗。

第540章 暮色襄樊(2)() 
赵葵、高达、李曾伯、杜庶、向士壁、曹世雄、史岩之等,除了赵葵、高达被赵昀保下来之外,其余都被扔进大牢里接受再教育。教育不成功的,如向士壁、曹世雄,直接死亡。成功的都心神恍惚,重新做人。

    还有第三种情况的武将存在。惹不起,逃。潼川路安抚副使刘整是个货真价实的倒霉蛋,打仗时有功被压榨,打完仗查账他账目不清。

    不可能清嘛,难道贪银子的时候还记账?!

    眼见账目不清的同僚或生不如死,或直接去死,他一狠心以泸州十五州府、三十万户投降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