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1部分

称霸五代十国-第1部分

小说: 称霸五代十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一场意外,热血小警察李煜竟莫名其妙穿越到了北宋初年,竟然真成了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顺带还十分“幸运”的赶上了历史上着名的宋灭南唐之战。此时,南唐国内忧外患,纷争不断,宋国步步紧逼,大举来袭,辽国虎视眈眈,敲诈勒索,神秘势力暗中操控,阴谋算计,再世为帝的热血小警察李煜挣扎求生,命悬一线………新书《征服美女总裁》已开始上传!欢迎支持,拜谢!
 133151

南唐历史(上)() 
南唐历史(上)

    ……………南唐地域及开国历史,南唐全境1府35州。

    分别是泗州,海州,洪州,抚州,吉州,袁州,虔州,宣州,池州,歙州,饶州,信州,淮州,常州,泰州,扬州,楚州,濠州,寿州,和州,滁州,润州,舒州,蕲州,光州,江州,筠州,建州,泉州(留从效割据)漳州,汀州,剑州,黄州,鄂州,饶州;一府便是江宁府。

    南唐(937年…975年),属于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

    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

    国名:唐

    所属洲:亚洲

    国都:金陵(今江苏南京)

    主要城市:扬州、合肥、苏州、南昌、武汉

    流通货币:南唐货币(唐国通宝)

    三代君主:李氏(李昪、李璟、李煜)

    全境人口数量:19州8县655065户(约500万)

    主要民族:汉族

    主要宗教:佛教、道教

    水域率:约10%

    建国时间:937年

    亡国时间:975年

    亡于:宋朝(北宋)

    李昪崛起

    唐末天下大乱,藩镇割据。其中,杨吴(南吴)是江南较有实力的藩镇之一。吴国在杨隆演嗣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吴国大权。海州人徐知诰,少孤流落,后来被徐温收留。

    五代十国初期形势

    唐烈祖李昪借助徐温的势力掌握了吴国的政柄。徐知诰一方面对杨氏旧臣竭力怀柔,“高位重爵,推与宿旧”;另一方面则积极扶持自己的势力。大力招徕、奖拔北来士人。

    南唐政权中着名的北方人士如韩熙载、常梦锡、孟图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都于此时聚集起来。

    其次,江南一带的着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都是此时由徐知诰一手扶植起来。

    经过20年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大大缓和了杨氏旧臣的敌对情绪,而且拉拢起支持他的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

    终于在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黜吴帝杨溥,登上皇位,国号大齐,年号昪元。“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

    次年,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改金陵府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以金陵为国都,以原来的杨吴都城扬州为东都,在金陵称帝,建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于是,在乱世之中,以继承唐祚为己任、求天下一统的大唐国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南唐立国

    南唐的开创者烈祖李昪

    唐得国后,唐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其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与毗邻诸国保持了较为平和的关系。

    同时结好契丹以牵制中原政权。江南地区于是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

    同时,政府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

    在手工业方面,南唐的纺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茶、造纸、晒盐、造船、金银陶瓷、文具制造等,均有突出成就。不仅产量高,而且工艺精细,涌现出许多名产上品。

    烈祖的“息兵安民”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南唐也是一个艺术的王朝,它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李昪设太学,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安定、富强的南唐,成为饱经战乱沧桑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栖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书服盛于南唐”,”“北土士人闻风至者无虚日”。南唐的社会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国甚至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割据政权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由于李昪在争斗激烈的割据局面下仅力求自保,造成了南唐军事实力的下降和实行统一有利时机的丧失。

    中主时期

    升元七年(公元943年),烈祖李昪驾崩,子李景(初名景通)继位,改名李璟(公元916~961)即位。

    史称李景宗,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这一时期中,战祸频起,而吴越的军事行动往往与中原政权互相呼应。为了对付吴越,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闽国内乱之机出兵占据建(今福建建瓯)、汀(今福建长汀)、漳(今属福建)三州,灭亡闽国,俘闽王延政。形成了对吴越三面包围的形势。而吴越也乘势出兵与南唐争夺闽国之地,并夺得福州(今属福建)。

    保大七年,淮北因处于晋、汉朝代交替的混乱之季,李璟见有机可趁,派皇甫晖出海、泗诸州招纳正相互混战的各路豪强武装和因战乱四散的流民。保大九年,马希粤与马希祟兵戎相见,南唐遂借机出师,一举灭楚,马希崇降。

    后来,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唐军,(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继续据有湖南,楚地得而复失。

    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至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周朝三度入侵南唐,南唐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不利局面。

    寿州一战,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周军势如破竹,遂攻占泗、濠、楚等州,唐军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

    李璟上表柴荣自请传位于太子弘冀,请划江为界,南唐尽献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两县。

    同时,南唐对大周称臣。为避周朝锋芒,李璟迁都洪州,称南昌(今属江西)府,自此大唐国力大损,不复大国之强盛。

    南唐衰落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驾崩,因太子弘冀已亡,李煜(初名从嘉,937~978)继位,复都金陵。

    后周攻南唐

    此时的南唐国内政治、社会矛盾积重难返。经济上,自淮南战败后,南唐每年要向中原缴纳高额贡奉。

    南唐原先地跨江南江北,南北之间的经济有互补性,如江南乏盐,而江北产盐。而失去淮南后,南唐不仅失去了重要的盐产地,还要花巨资向中原政权买盐。财政上的窘迫,使南唐政权不得不加重赋税,以至怨声载道。

    南唐辖境之的人民对李后主时期繁重的赋税记忆深刻,直到北宋统一之后许多年,还在提起当年的南唐连鹅生双子、柳树结絮都要课税。南唐后期的政治也日益混乱。

    随着新主登基,朝廷内部新一轮的党争开始了。当宋军从周围步步紧逼时,南唐仍陷于这样周而复始的政治内耗中,人心涣散。

    李煜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显然不通晓政治,这时便把国政托付给做太子时的幕僚兼老师张洎。

    李煜也时常听信奸臣谗言,擅杀大臣,造成人心离散,再加上李煜天生双瞳之异貌,众臣畏之李煜如虎,即使是死,也不敢生出背叛之心。

南唐历史(下)() 
南唐历史(下)

    ……………北宋灭唐

    宋灭南汉后,置南唐于三面夹击之中。后主李煜为自保,明臣服,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的同时,将兵力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拒命来朝为辞,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东路吴越王钱弘左做为昪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

    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10万由江陵(今湖北江陵)沿长江东进;西路王明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后主李煜过于依赖长江天险,坐失利用宋军渡江时反击的机会。十月,宋军顺利渡过长江。采石、秦淮河、皖口三战,南唐屡战屡败,在长江中游的精锐兵力全部丧失。

    开宝八年三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六月,吴越军队攻陷金陵东面的门户润州。南唐都城金陵陷入合围之中,后主急召外地军队救援金陵。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

    十月,由润州赶往金陵的15万乡勇军(朱令赟部)在湖口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金陵的外援被完全切断,成了一座孤城。

    而后主仍执意守城到底。围城之中的金陵,粮食乏,士气低落。十一月十二日,北宋曹彬大军开始从三面攻城,南唐五千兵夜袭宋军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军破城,李煜献表投降,南唐遂亡。

    两年多以后,后吴越王钱俶应宋太宗赵光义之邀,赴北宋都城开封。五代十国的历史终于结束。

    有人说,如果可以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的某个片段生活,那么最应该选择的就是宋代。因为当时物质富足、艺术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事实上,宋代的这些为后世人们向往的风貌在南唐已经颇现雏形。南唐和宋朝相仿,一方面是国势日危,不断地丧失土地,另一方面却是歌舞升平。

    所以,如果不必担忧那日益逼近的中原军队的脚步,那么南唐会是一个最适宜生活的时代。

    南唐疆域

    南唐国的疆域经过两次变动,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

    疆域初监,十三州一府,时间为从南唐昪元元年(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至保大三年(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

    第二个时期

    疆界开拓。李璟继位不久,闽、楚发生内乱,南唐有开始作扩展疆土的努力。保大二年(晋开运元年,公944元年)十二月,南唐将查文徽出兵闽国建州,保大三年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攻破建州,汀、泉、漳诸州归附。

    南唐于建州设永安节度使,又于延平、建浦、富沙三县设剑州。次年,改漳州为南州。

    闽亡国后,其土地分入南唐、吴越,南唐疆域再次扩展汀、剑、建、泉、南五州。

    保大五年(后晋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南唐兵败福州,泉州将留从效趁机逐走唐军,拥兵在泉、南二州自立。

    南唐虽于泉州设有清源节度使,而其在当地的统治名存实亡。

    这一时期,南唐曾达到顶峰,三十五州一府,盛极一时。

    第三个时期

    唯剩下江南一隅,十三州一府。交泰年间,南唐在淮南败于周,李璟尽献江北土地,南唐从此与中原政权以长江为界,疆土仅剩江南半壁江山,这一疆域维持到南唐亡国。

    提及江苏地区的历史发展,人们言必及六朝,大明和民国,往往忽略五代十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南唐国。当是时,随着动荡式改革的推进,我国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着重大变化。

    杨吴和南唐国先后以扬州,金陵为都经略江南,南方在区域性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的其他方面都取得了跳跃式发展,在杨吴及后继政权南唐国所辖范围内的今江淮平原,苏南西部,更是突破了传统陈式,发展速度与规模尤为突出,为我国古代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实质性南移和江苏地区开放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业

    在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的政绩中,杨吴及南唐对江淮的经营是浓重的一笔。唐末兵燹使淮南成为重灾区,扬州被坏尤为惨烈。昔日繁华都市,“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相牵,就屠卖之,屠者刲剔如羊豕”。卷61,《吴世家》不仅城中,“八州之内,鞠为荒榛,圜辐数百里,人烟断绝”。卷134,《杨行密传》杨行密初定江淮,从谋士高勖议,招抚流散,保境安民,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数年之间,江淮几复唐时盛况。

    但李昪执掌吴政时,吴民间仍继续“以见钱纽纳税直,既为不堪,然于其中所谓和卖折帛,尤为名不正而敛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