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188部分

称霸五代十国-第188部分

小说: 称霸五代十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忙率军回杭州。钱镠到底是个人物,让军队屯在城外,自己穿着便装混进城中,指挥三军抵御叛军。徐绾此时已经向杨行密的宣州(今安徽宣城)刺史田頵求援,田頵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钱镠两面受敌,形势很危急,甚至有了逃向越州的打算。行军作战最怕的就是动摇根本。后来宋真宗赵恒如果不是亲征澶渊,而是听了王钦若的鬼话逃向南京,人心一乱,北宋早完蛋了。

    顾全武谏道:“大王谬矣!许再思这窝鸟人有什么好怕的,臣就能拿掉他们,关键是不能让杨行密过来捣乱,大王应该速与杨行密言和,大丈夫能屈能伸。”钱镠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好让顾全武去找杨行密,苦求杨公罢兵。

    杨行密的条件是先送人质再罢兵,钱镠无法,只好让七儿子钱元瓘送给杨行密当人质,淮南兵这才撤去。钱鏐这才缓过劲来,没多久就扫平了许再思这些叛党。这次是钱镠出道以来最危险的一次,好在化险为夷。虽然搭了一个儿子,但相信杨行密也不敢把元瓘怎么样。

    挟持人质虽然极不道德,但丛林世界只讲结果不讲过程,而且在敌对双方势力均等的情况下杀害人质是非常愚蠢的。人质嘛,顾名思义,只有活人才有挟持的意义,人质死了,自己还拿什么要挟别人?何况如果真让钱镠在儿子和两浙之间先一个,钱镠除非傻了,才会选择儿子。

    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三月,许再思刚被平定,衢州(今浙江衢州)制置使陈璋又跳了出来,会同淮南军陶雅部攻东阳(今浙江东阳)。钱镠一边骂杨行密王八蛋,一边派弟弟钱镖去救东阳。钱镖没到地方,东阳都被陈璋拿下了。陈璋贪心,又北上攻诸暨,但被吴越的都指挥使杨习迎头一棒。陈璋逃奔衢州。

    十一月,吴王杨行密病死,长子杨渥袭位。淮南内部形势不稳,陶雅不敢在浙江多呆,撤军回去。吴越军围攻衢州,陈璋有些抗不住了,向淮南乞援。吴王杨渥派周本等人来帮助陈璋,结果在城外被吴越军狠狠敲打,陈璋和周本抱头窜回淮南。

    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梁王朱温废掉唐哀帝李柷,建立大梁朝。朱温身边的那些朋友都讨厌朱三,没几个承认他的。朱温为了开拓战略外围,遣使封钱镠为吴越王,并给钱镠开了一张“领淮南节度使”的空头支票。掌书记罗隐等人劝钱镠:“朱三篡唐不得人心,跟朱三混,难免落个贼名,不若仗义讨贼,为唐尽忠。”

    钱鏐想的则是另外一回事:李克用、王建、杨渥等人和朱温有利益冲突,自然要反朱温,可他们哪个又能灭掉朱温?吴越和梁又不搭界,进水不犯河水,何苦跟李克用他们趟这个混水?便奉梁朝为正统,改用梁朝年号。

    朱温有钱,为了报答钱鏐的承认,听说钱镠喜欢玩玉带宝马,大笑:“钱具美真英雄也,怎么跟我一样?”,送给钱鏐宝马玉带若干。钱鏐怎么能跟你一样?你还扒灰呢,人家钱镠可没干过这个。

    唐朝给了钱鏐许多荣誉,钱鏐倒向朱温,似有“不忠”,但钱镠所取得的成就却都是钱镠在白骨堆中一刀一枪挣出来的,如果董昌灭了钱镠,唐朝自然会把对钱镠的封赏给董昌。

    封建社会是家天下,但凡有所做为的人物,并不需要对皇帝负责,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因为自己也是在“家天下”!说点唯物主义的,就是要对人民负责。何况李唐也“对不起”隋朝,钱镠为什么就不能“对不起”唐朝呢?

    钱鏐的“无耻”激怒了淮南节度使杨渥,派周本和老朋友陈璋来攻苏州。杨渥哪是什么为唐朝“讨公道”,乱世中哪来的公道?无非是黑吃黑罢了。苏州是江南头号重镇,哪能让杨渥得手,钱鏐急派两个弟弟钱锯钱镖去救苏州。淮南军比较聪明,担心吴越军可能会潜水入城,利用苏州水网纵横的特点,在城外河中布下大网,用铜铃铛系在网上,派人在岸上监视。

    吴越军多是江南水乡上长大的,谁把这当回事?钱锯派水性好的军卒司马福跳到水里,用竹杆故意去拔弄铜铃,岸上的淮南军一听有动静,忙把网挑起来看,司马福利用利用这个空档游到苏州城里。

    司马福进城后和守城将士约好了作战口令,然后再游回去。钱锯准备好后,里外夹攻,淮南军以为天神下凡,哭喊着:“水鬼!”差点被吴越军斩尽杀绝,周本再一次抱头窜回淮南。

    虽然打败了淮南军,可钱鏐却不太高兴,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十一月,钱鏐极为器重的大才子、给事中罗隐病故,寿七十七岁。罗隐之才,勿需多言,晚唐五代交际时以诗着名者,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韦庄、韩偓、罗隐数辈。其中以罗隐的名头最响亮,在现在江南民间还流传着罗隐的许多故事。

    民间传说罗隐本是天上神仙,玉皇大帝见罗隐有帝王相,便命天兵换掉罗隐的仙骨,赶下凡界,所以罗隐是“乞食命,皇帝嘴”。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但这也说明罗隐在民间的影响之大。罗隐死前,曾经题诗于壁:“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罗隐实在是个有趣之极的人,是真名士自风流,罗隐也是如此。罗隐在落魄江湖时,找过淮南节度使高骈,想谋份差事。可惜高骈没看上他,罗隐恨恨的离开淮南另谋生路。后来听说高骈被毕师铎所杀,大喜,写下一篇《广陵妖乱志》,极力讽刺高骈,把高骈干的糗事全都抖了出来,一时名声大燥。

    在杭州期间,罗隐也不老实,曾经当着众人的面子,说起钱鏐小时候放牛的趣事,众人大笑。钱鏐也很不简单,能让罗隐为他效力实在他的福份,这种事情,不伤大雅,又何足介怀。

    罗隐还有一部风流史,罗隐曾经遇上一个叫云英的营妓,撞出点火花。后来罗隐屡试不举,流浪江湖间,十二年后再次遇上云英。云英说罗隐“罗秀才尚未脱白。”嘲讽罗隐中不了进士。罗隐不悦,写诗还讽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其“记仇”之心,可见如此。

    最后摘录罗隐的名篇《英雄之言》,为这位丑才子送行: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让之心,贞廉之节,不恒其性耳。视玉帛而取者,则曰牵於寒饥。视国家而取者,则曰救彼涂炭。牵於寒饥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噫!彼必无退让之心,贞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後生其谋耳。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之所窥者鲜矣。”

    安葬完罗隐,钱鏐好一阵郁闷。虽然淮南军屡次骚扰钱镠,但没一次得手的,加上钱镠这些年也玩累了,便又一次回到家乡去见“衣锦将军”。钱鏐肯定知道汉太祖刘三回家乡做《大风歌》的故事,也作了一首《还乡歌》:“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父老远来相追随。牛斗无孛人无欺,吴越一王驷马归。”

    客观点说,这首诗在气势上不如刘邦,刘邦得的是天下,钱镠只得到了吴越,气势小点也正常。突然想起民国时大诗人张宗昌的那首文盲版《大风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张大帅是着名的三不知将军:不知自己有多少人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文盲出身,老老实实做他的大帅就是,何必弄出这等笑料,贻笑千古。

    钱鏐弄到这份家业实在不容易,他不敢过于放纵自己,钱鏐每次睡觉时都枕着一个小圆木枕头,每当辗转翻身时小圆枕就会掉到地上,钱鏐都惊跃而起。不为别的,只会时刻警醒自己:“天下不太平!”

    强大的政治军事机器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在五代十国这个天崩地裂的大乱世中,相对中原乱局,浙江没受到唐末战乱太大的波及,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浙江临近东海,经常受海患影响。钱鏐发动民力在钱塘江修建海塘,并疏通了河运,保障了浙江经济不受自然灾害影响。而且钱鏐大力扶持养蚕业,五代十国时,吴越出产的丝织品冠绝天下,这也是吴越和各国进行贸易的大宗,赚足了银子。

    钱鏐不仅和内地进行贸易,还扩展海外市场,和北方的契丹、日本等国有商业往来。在钱鏐的精心治理下,杭州一跃成为富甲天下的大都会,吴越从钱鏐建国一直到钱俶降宋,都没有经历过战乱。到了宋朝,杭州更是盛极一时,尤其是在南宋。“奉旨填词”的柳永曾有一阙快灸人口的名作《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杭州以及浙江的发展,无论如何都少不了钱鏐的一份贡献。

    钱鏐治下的吴越政权对中国文化还做出了一个巨大的贡献,一说出来大家全都知道,那就是着名的《百家姓》。《百家姓》开头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赵是大姓,但钱姓并不多,为什么会这样排呢?因为写《百家姓》的那位就是吴越人,这时吴越已经归投宋朝,所以宋朝赵姓做为国姓排在第一,吴越的国姓钱姓也自然排在第二位。

第一百三十六章 乱世烽火() 
第一百三十六章乱世烽火

    无论中原如何改朝换代,吴越都基本不受影响,钱鏐的外交政策是对中原政权称臣以换取在和淮南军对抗时的战略空间,这种外交战略无疑是正确的。李存勖灭梁后,钱鏐继续向李存勖称臣。李存勖刚统一中原,也管不到吴越,按朱梁对钱鏐的旧例处理。钱鏐也老了,玩不动了,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钱鏐的儿子很多,但钱鏐最喜欢七子钱传瓘。钱传瓘被杨行密当做人质扣押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后来田頵造反被杀,钱传瓘趁机溜回杭州。除了钱传瓘立过大功外,钱传瓘曾在淮南做过人质,钱鏐觉得很对不起传瓘,钱传瓘自然也就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感情分。

    钱鏐把儿子们都叫过来,告诉他们:“我准备在你们里头挑一个做嗣主,你们都把自己立的功劳说出来吧,功劳最大的准备接班。”这帮弟兄其实也知道钱鏐早就属意传瓘,谁也不会自找麻烦,皆道:“吴越立国,首功在父亲,要说兄弟们中间立功最着、德行最深者,无如老七传瓘。”

    钱鏐就是要他们把这话说出来,以免日后兄弟们扯皮赖账,遂封钱传瓘主政镇海、镇东军,算是确立了钱传瓘的储君地位,保证吴越政权的顺利交接。

    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八月,钱鏐在杭州自称大吴越国国王,大造宫殿,开始贪图享受。钱鏐辛苦一辈子,到老还要为儿孙谋,享受一下也无可厚非。不久后,李嗣源兵变称帝,安重诲在朝中用事,经常派人到杭州朝钱鏐要私货,钱鏐用不着安重诲,非但一个子不给,还写信把安重诲狠狠的臭骂一通。

    ?

    安重诲气的在李嗣源跟前抵毁了钱鏐,说供奉使乌昭遇出使杭州以臣礼拜见钱鏐。李嗣源当然容不下有人对他不敬,下诏罢免了钱鏐所有的职务,甚至让钱鏐以太师衔退休。李嗣源也搞笑,让钱鏐退休又如何?吴越还不是老钱家的?这两个老头你来我往互相对骂,好不有趣。

    钱鏐哪在乎这个:“有本事你过来拿我!”干脆和后唐断绝了一切官方往来。后来安重诲被杀,李嗣源和钱鏐又没什么私人恩怨和利益冲突,在长兴二年(公元931)二月,恢复了钱鏐名义上的职务。当然这些都是虚的,只要钱鏐愿意,当皇帝都成,只不过钱鏐不想而已。

    如果景福二年(公元892年)钱鏐任镇海军节度使算起,钱鏐已经统治杭州四十年了,钱鏐从一个乡下小子入伍当董昌的马前卒,一步步的爬到了人生的最高峰,成为当时强大的割据势力。人生的艰险、奢华的享受,钱鏐都尝遍了,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在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三月间的一个雪夜里,八十一岁的钱鏐在杭州寿终正寝。唐明宗李嗣源闻知消息,辍朝七日,并谥钱鏐为吴越武肃王。

    钱鏐真是高寿!钱鏐比五代十国帝王中第二寿星李嗣源大了足足十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