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213部分

称霸五代十国-第213部分

小说: 称霸五代十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郓州(州治在今山东东平),杀掉唐郓州节度使薛崇,进而又克沂州。

    也许是黄巢和王仙芝的缘份还没有走到尽头,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四月,王仙芝派心腹尚让率众北上嵖岈山,黄巢知道后,也带着弟兄们来到嵖岈山,与尚让会合。不久王仙芝也来了,两处义军又合兵一处。同年七年,两路起义军合力攻打宋州(今河南商丘),将吹牛不上税的平卢节度使宋威困在城中。

    唐朝在这个时候渐渐恢复了一些元气,右威卫上将军张自勉率兵与起义军交战,唐军大胜,起义军损失惨重。关于这次失败的原因,史无明载。但分析一下,可能是王仙芝和黄巢各行其政,号令不一,所以被唐朝援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朝廷得胜后,宰相王铎和兵部尚书卢携打算把张自勉划到宋威手下,可另一个宰相郑畋知道张自勉和宋威向来不对付,怕宋威对张自勉下黑手,不同意。王铎、卢携和郑畋是政敌,干脆利用这个机会扳掉郑畋,二人上奏僖宗,请罢免郑畋。郑畋大不服气,假意要请僖宗准自己归老家乡,这三位爷都是宰辅重臣,片刻离不开的,两方之议,都不准。

    这时的义军已经南下了,不过王、黄二部仍然是各自行军,分家过了。王仙芝率本部兵攻占随州(今湖北随州),活捉唐随州刺史崔休征,稍有起色。唐朝知道王仙芝比黄巢好对付,决定先敲掉王仙芝。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十一月,唐招讨使太监杨复光写信劝王仙芝归降朝廷,上次王仙芝被黄巢砸了场子,没有机会“痛改前非”,这次他不想再放过机会了。

    王仙芝派亲信尚君长前往长安谈判,哪想到尚君长半路上被平卢节度使宋威给捉了,宋威把无耻当成了习惯,谎称擒贼有功。杨复光知道要是把王仙芝招降了,他是首功,哪能凭白让不要脸的宋威给抢了去?杨复恭极力向僖宗说明:“尚君长是来代王仙芝议降的,宋威谎报军功,着实可耻。”宋威咬口不放,李儇向无主见,哪里分辨的真切?一番扯皮之后,谁也说不清楚,李儇被弄烦了,干脆将尚君长杀掉。尚君长死的这个地方名字也特难听,叫什么狗脊岭,尚君长这个冤啊。

    王仙芝得知尚君长被杀,感觉自己又一次被愚弄了,不禁大怒:“昏君!白送给你的你都不吃,那就对不住了。”乾符四年(公元877)十二月,王仙芝部转战江陵。

    驻守江陵的荆南节度使杨知温实在是个搞笑人物,这位杨大人是位文学家。当王仙芝的人马已经攻破外城的时候,将士请杨知温上前督战,杨大人却衣帽整齐,望着漫天大雪,有感而发,写了几首诗,让属下评评写的比李杜如何。不过杨知温虽然迂腐,却也不傻,派人去请救兵。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接到急报,忙出兵去救。半路上遇上了驻守襄阳的沙陀兵,便一起去抄王仙芝的后院。没想到王仙芝吃亏不长记性,又被唐军从背后插上一刀,大败而去。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正月,王仙芝北上去攻申州(今河南信阳),结果被唐军招讨副使曾元裕打败。这次惨败比王仙芝经历过的任何败仗更加惨烈,王仙芝在申州丢下了近万具义军将士的尸体,同时又有一万多义军被唐军招降。捷报传到长安,李儇大喜,他早就嫌宋威是个饭桶,正好趁此大捷,罢免了宋威,改任曾元裕。

    曾元裕得了彩头,更加卖命。曾元裕率军紧追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追上了王仙芝的部队。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唐军和义军在黄梅展开了生死决战。起义军来回行军,尽显疲态,被唐军全歼,起义军仅战死的就有五万多人,曾经轰轰烈烈做下一场大事业的盐贩子王仙芝也战死于阵中。

    今人提及唐末农民大起义,基本上头一个想到的旗帜性人物便是黄巢,黄巢是唐史上与安禄山齐名的大恶人,名头甚是响亮。基实我们更应该记住在黄巢之前,还有一个王仙芝。

    另一支起义军早已经折回北方去了,当尚让等人带着王仙芝战死的消息投奔黄巢的时候,黄巢正在攻打亳州(今安徽亳县)。听说王仙芝死了,毕竟曾经是出生入死的弟兄,黄巢也未免戚戚然。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尚让此行带来不少王仙芝的残部,自己的实力暴涨。

    此时黄巢踌躇满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黄巢在亳州城外立纛称王,自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设置官属,黄巢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

    黄巢先是攻占了沂州和濮州,准备沿河西进攻取洛阳,但被唐军给赶了出来。这时唐朝要招安黄巢,封他为右卫将军,这个级别是正三品,远比当初封王仙芝一个八品的监察御史阔气多了。但条件是黄巢必须解散部队,这黄巢哪能答应?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军权一交,就要任人宰割,傻子才会干,黄巢没有答应。

    黄巢见唐朝并不好对付,便学起王仙芝,放弃进攻洛阳,转而进入河南腹地,寻找战机。在攻下宋州、汴州,补充给养之后,黄巢继续南下,占领阳翟,准备从南部攻打洛阳,但黄巢发现唐军主力聚集洛阳,又改变战略。黄巢决定渡过长江,进军江南,以战养战。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三月,黄巢军南渡进入江西。由于唐军主力多集中在江北,尤其是关中河南一带,江南守军力量薄弱,何况几十年未见后戈,哪是久经沙场的黄巢起义军的对手,饶州(今江西鄱阳)、信州(今江西上饶)吉州(今江西吉安)、虔州(今江西赣州)先后失守,起义军在大江之南纵横奔驰。

    这时唐朝的统治已经腐烂不堪,当年唐太宗皇帝“天可汗”的盛世气象早就不见了踪影。到了唐僖宗时,局面更是混乱至极,起来和唐朝斗争的也不仅是被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贫苦农民,统治阶级内部也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甚至唐武宣之际相对平稳的边境也开始出现反抗唐朝的力量,除了西南的南诏屡向唐朝挑衅,北方还有一股势力也向唐朝示威,谁呢?就是前面提到的李克用。

    李克用自从参加平定庞勋兵变有功,唐朝封他为云中牙将,后来升为云中守捉使。唐朝的大同防御史段文楚贪暴跋扈,苛扣军饷,为将士所恨怨。李克用此时正驻守蔚州(今河北蔚县),他看到天下大乱,唐朝已经是强弩之末,准备在乱世大干一票,李克用招兵买马,暗中增强实力。

    云州衙校李尽忠、康君立、李存璋等人觉得跟段文楚实在没什么出息,想趁乱世做番事业,康君立对众人说:“天下纷乱久矣,唐室积弱不能自振,这正我等建功立业之时。不过我们实力太弱,成不了多大气候,必须找个好汉带头。”众人问:“谁合适?”康君立笑道:“纵观天下之强兵,无出沙陀军,现在李国昌父子英武,雄据雁、代,不如跟着他们闯江湖。”

    众人大喜,连夜去蔚州见李克用,劝李克用起事:“段文楚仆竖小人,擅夺军需,欺凌将士,人皆恨欲而诛之。将军何不起兵,先除掉段文楚,据代北以成大事?”

    李克用对这些人的底细还没摸透,一时不敢大意,假惺惺的说:“我家世仕唐室,不敢造越行事,你们不要乱说话。”众人想出头已经疯了,不容李克用多说,强行推立李克用为军中帅,李克用心中暗喜。

    康君立密报云州城中的李尽忠,李尽忠率本部兵发动兵变,活捉段文楚等人,开城献于李克用,推李克用为大同军防御留后。李克用初治云州,当然先要收买军心,李克用下令剐死段文楚,以泄军愤。随后众人上表长安,请拜李克用为大同节度使。

    李儇见这伙强人居然敢擅杀朝廷命臣,大怒不与。这时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就是朱邪赤心)见儿子起事,自然暗喜,不过在皇帝面前说了几句假话:“如果李克用不服朝廷,臣愿帅本部兵讨伐李克用,行大义灭亲之举。”

    唐朝这时候因为南方有战事,不便在代北用兵,干脆来个就坡打滚,让李国昌劝说李克用,不要和朝廷作对,做为交换条件,给李克用安排了一个美差。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四月,李国昌调任大同节度使,前大同节度使卢简方改任振武军。李克用在父亲帐下听用。后来李克用称雄代北、李存勖灭梁复“唐”,契机就在这个时候。

第一百六十六章 黄巢起兵() 
第一百六十六章黄巢起兵

    黄巢起兵以来,加上各地战乱不断,唐朝的军费开支太大,李儇没钱花了,便向“干爹”田令孜讨主意。田令孜劝李儇:“皇帝勿忧!天下这么大,还愁没几个大财主?陛下出官爵,朝他们借钱粮,谁出的钱粮多就给大官,反正都是虚职,何愁军资不丰?”李儇大喜,便下诏朝富户们“借”钱粮,当然是有借无还的,富户们多是有钱无权,花几个大钱捞到空名告身,也算是“公家人”了,自然乐意。

    至于唐僖宗如何如何,远在江西的黄巢是管不到了。黄巢攻下江西大部后,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七月,黄巢转攻宣州(今安徽宣城),不料被唐宣歙观察使王凝在南陵(今安徽南陵)伏击,折了一阵。黄巢打不过就跑,东向进入浙江地界,在石镜镇(今浙江临安东)被石镜镇衙内都知兵马使钱鏐带着二十个弟兄在路边给射了一阵。黄巢不知杭州军底细,不敢多留,起义军走了七百多里的山路,直入福建。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十二月,黄巢军抵至福建重镇福州城下,福建观察使韦岫屡战不胜,害怕把黄巢惹毛了要吃人,弃城逃去。起义军进入福州休整。

    黄巢在进入福建的时候,下了一道命令,说遇上读书人要给他们肉吃,不许伤害他们。许多被黄巢俘虏的兵民都说自己是读书人,估计在黄巢面前也是摇头晃脑之乎者也。这招还真灵,黄巢不仅没杀他们,还给他们肉吃。黄巢下这个命令估计还是“进士情结”所致,好歹自己也算半个读书人,要不是狗头皇帝黜落了自己,也不会做“贼”。

    在这些“读书人”可偏偏有一个不识趣的,而这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处士周朴也在乱中被黄巢“请”了过去,黄巢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没想到周朴根本没拿黄巢当个人物,厉声斥道:“就凭你这副贼相?皇帝请我都没去,何况你这个反贼。”黄巢大怒:“老东西,你以为你是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敬酒不吃吃罚酒,来人,拉出来砍了。”。

    黄巢正在福州,没想到唐朝的镇海节度使高骈派兵来追,黄巢和高骈的部将张璘、梁瓒打了几仗,屡败不胜,手下大将李罕之、毕师铎、秦彦、许勍等数十员头领投降唐军,黄巢气的直跺脚。

    说到高骈,可是唐史上非常有趣的人物,他的祖父高崇文,是宪宗时代的名将。高骈文武并备,曾经同时射落两只大雕,人称“落雕侍御”。高骈的武功了得,曾经平定过党项作乱,后来又镇守秦州防御吐蕃,再后来又被调往安南,对当地的蛮族又打又抚,整理河运,改变交通落后的状况。再再后来又去了西川,修整成都武备城防,严控边境,保持了西南的稳定局势。再再再后来就来了浙江,做起了镇海节度使。

    黄巢觉得福建的战略回旋余地太小,加上人马补给比较困难,如果唐军大举来攻,自己很难招架,黄巢决定去广州看看。广州是一座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商业非常发达,是岭南重要的粮食中枢地。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五月,黄巢带领起义军直趋广州。黄巢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打算先摸摸唐朝对自己态度,便先致信于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与浙东观察使崔璆,只要朝廷封他实授的天平军节度使,他就罢兵。

    二人都不想招惹黄巢,上奏朝廷为黄巢请封,李儇拿不定主意,诏问君臣们怎么办?众人在中书省开始讨论,多数倾向于招安黄巢,北方起了战事,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专横跋扈,在代北纵兵掠抄,大为边患。朝廷屡次出讨,多战不利,此时不便再在南方大动干戈,郑畋也是这个意思。卢携是逢郑必反,加上卢携和高骈关系亲密,不同意郑畋之议:“骈当世将才,加上天朝雄师百万,怕什么黄巢?如果他人都以黄巢为马首,请问相公如何处置?”

    郑畋不服,反驳卢携:“相公好大口气!黄巢之所以造反,是因为万民困饥,不得已而为之。国家承平日久,军不习战,多龟首而不敢与战。兵法云不战屈人兵,若能招降黄巢等人,众人贪求富贵,必然举军瓦解。黄巢手中无兵,欲擒之一匹夫耳,何劳再动兵戈?”众人跟着七嘴八舌,谁也没个主见。李儇虽然觉得郑畋看的长远,但因为卢携是田令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