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222部分

称霸五代十国-第222部分

小说: 称霸五代十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杰风起云涌,纷纷起事。

    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八月,寿州(今安徽寿县)的杀猪贩子王绪也想做番大事,举起杀猪刀仰天大呼:“杀猪仆才,宁有种乎!”和妹夫刘行全召集乡里壮汉五百多人,攻入寿州,拥兵万人,不久又攻下了固始。

    王绪听说固始有王氏三兄弟有本事,便把王潮兄弟给招了来,“与说大悦”,让王潮做了粮草官,两个弟弟跟着哥哥吃肉。王潮兄弟善待手下,得到大家的信任,军中唤他们为“王氏三龙”。

    王绪虽然得了光州,但实力远不如隔壁的蔡州刺史秦宗权,王绪便投在了秦宗权的门下。秦宗权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十国中有三个开国帝王出自他的门下(王建、马殷和挂名的王审知)。秦宗权这几年靠着乱世打劫发家致了富,是河南的头一号财主,王绪对这位秦爷又恨又怕。秦宗权也把王绪当成家奴一般使唤。

    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春,秦宗权因为和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干上了,军中缺粮,便派人到光州让王绪送钱粮过来。王绪就那点家当,还要留着自己吃喝,给了秦宗权自己怎么办?赖着不给。不过王绪知道秦宗权的脾气,怕秦宗权拿自己当猪宰了,带着愿意跟自己的五千多弟兄押着光州百姓南逃,王潮兄弟也带着老母亲董氏随军南下。家乡不是他们的安居乐土,还是外边的世界好,即使永远不再回来。

    王绪让妹夫刘行全打前路,这支流亡部队渡过长江,在江西腹地抢东西吃,但没有留在江西,而是过洪州(今江西南昌)、虔州(今江西赣州),越过武夷山进入福建境内。再过汀州(今福建长汀)、漳州(今福建漳浦),闯到了大海边(对岸有座大岛!)。从离开光州算起,他们到达千里之外的漳州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样的行军速度太让恐怖了。

    海边呆不下去,折头北上,但福建沿海山路难走,加上粮食不够吃的,王绪下令老弱病残一律抛弃,自生自灭。王潮兄弟事母至孝,哪里舍得丢下老娘,扶着老母亲沿山路行进。王绪看见了,大骂王潮:“军法无情,你们犯我军法,是目中无法!”王潮三兄弟不服:“天下人谁没有母亲?将军是干大事的,当以孝感人,怎么能让儿子抛弃母亲?”

    王绪见他们顶嘴,气的拔剑要杀董氏,王潮三兄弟忙护住老母亲:“老母生我,将军用我,皆是大恩情重。今天将军要杀老母,请先斩我兄弟三人!”军中将士和王潮兄弟交情甚厚,也来求情,王绪这才作罢。

    董氏经不起来回折腾,没多久就病死了,王潮兄弟害怕王绪生气,连哭都不敢,趁着黑夜把老娘埋在路边,做个记号。王绪终穷只是个乱世草头王,心狠胸窄,听会相术的说“军中有王者气”,劝王绪绝除后患。但王绪不知道到底是谁应了“天命”,干脆把麻利能干和身材魁梧的将士都给杀了。

    将士们看到王绪如此荒唐残忍,气愤不过,王潮暗中吓唬刘行全:“刘将军长相奇异,有天人之资,肯定活不了!”刘行全还没活够,不想死,在南安(今福建南安东)强突帐中,拿下王绪,三军大呼万岁。

    王潮要推立刘行全为帅,刘行全胸怀倒很宽:“我不行,王将军神武明智,当为三军主!”王潮假意不从,众人让来让去,让到了王审知。王审知更不能要,即使有心,现在也不是时候。最后还是王潮当上了主帅,王审知做副帅,刘行全做先锋。

    现在王潮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建立一块自己的战略根据地,绝不能实行流寇主义,王潮本想回到光州,在中原干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当这支流亡军队行进至泉州时,听说泉州刺史廖彦若贪鄙无能,改变北上路线,开始围攻泉州。泉州在当时的福建仅次于首镇福州,在泉州立足也不错。但这场攻坚战非常困难,王潮军打了足足一年,才在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的八月攻下泉州,杀掉廖彦若。

    总算有了块落脚地,但王潮占据泉州名不正言不顺,总脱不掉个“贼”名。王潮求福建观察使陈岩帮忙给捞个名份,陈岩没理由得罪王潮,上书请任王潮为泉州刺史。这时王潮才成了正果。王潮到底是个干大事的人,主挂泉州军政以来,安抚流散百姓,各居旧业,待将士如兄弟,军民由是信服。原来的带头大哥王绪看到王潮兄弟得势,羞愧难当,引剑自杀。

    后来王审知在福建称王,无论如何都要感谢大哥王潮的,不能学孙权,明明是孙策开拓江东三世大业,孙权却薄待兄长,只封了个长沙王,太不讲兄弟情份了。王潮在泉州总感觉地盘小了点,但福州的陈岩不好对付,只能虚与委蛇,打发过去。

    陈岩对王潮的印象倒是不坏,虽然这几年井水不犯河水,但相处的还可以。唐大顺二年(公元891年)底,陈岩得病将死,派人去泉州速召王潮来接替自己打理福州。

    可还没等王潮高兴劲过去,陈岩的女婿范晖在陈岩死后就把住福州自称留后。范晖对岳父非常不满:“肥水不流外人田,老东西怎么倒想把福州送人?”得志之后,范晖以为天下太平,纵情声色,弟兄们大为不满,多数逃向泉州。

    煮熟的鸭子倒让范晖给吃了,王潮岂能善罢干休!别说陈岩打算给我,就是不给我,福州早晚也要拿下。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二月,王潮派堂弟王彦复和二弟王审知出兵取福州。王审知骑着白马前行,风流潇洒,三军深为折服,齐呼“白马将军”。福州不是等闲郡县,城高粮多,王审知一时没攻下来,死伤较多。

    范晖急派人去越州(今浙江宁波)找亲戚董昌求救,董昌发浙东兵五千前来解围。王审知心里着急,想请大哥前来助威,王潮不来,派人告诉兄弟:“缺兵我发兵,缺将我增将,如果三军尽死,我必然来为你们报仇!”王审知知道哥哥的脾气,豪气一上来,督军再攻。

    城上箭飞如雨,王审知不管不顾,冒死攻城,泉州军几阵狂攻,杀进福州。范晖吓的开城狂逃至海边,被泉州军追上了断,浮尸海上。越州军看到来晚一步,没必要和王审知翻脸,回去。

    福州一下,王潮声威大振,周边的建州(今福建建瓯)、汀州(今福建长汀)纷纷款降,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六月,王潮入主福州,福建五州尽数为王潮所有,不久王潮就被唐昭宗任命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

    福建虽然偏远,但总算是自家地盘,固始县中虽然有自己童年的记忆,但人是不能靠着记忆而活,人要为未来而活。何况老娘就死在福建,兄弟都在身边,福建就是自己的家。

    王潮的两个弟弟王审邽和王审知都有能力,但王潮更偏爱三弟,而且王审知的军事能力更强一些,在这个靠军事吃饭的时代,军事就是一切。王潮平时对王审知极为严厉,王审知犯有小过,王潮都要大棍子伺候。

    当然王审知也知道哥哥这是对他好。王潮重病不起,虽然自己有四个儿子,但他们都不是乱世中干大事的料,让他们当,不几年就会被人吃掉,也只能传给兄弟王审知。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十二月,王潮死,王审知继任福建的总瓢把子,让二哥王审邽守泉州。“皮包公司总经理”李晔的橡皮图章一落,王审知成了刚成立的威武军留后,直到光化元年(公元898年)的十月,节度度的任命诏书才下来。

    名份这东西,你在乎它,它就重要,否则一文不值。当然表面上有名份更有利于谋取更大的利益,王审知此时已经是福建的实际统治者,全闽一境,唯王审知命是从,这就足够了。

    王审知李晔不过是个签名的,真正把事的是朱温。杨行密、李克用这几位和朱温有仇,王审知和朱温素无恩怨,没来由得罪朱温。王审知的敌人不是朱温,而是杨行密和钱鏐,有了朱温做靠山,王审知可以有较大的战略回旋余地,犯不着图虚名而受实祸。

    不过有一点麻烦的是,因为王审知朱温之间横着一个杨行密,杨行密不喜欢别人巴结朱温,王审知只能走海路,从福州行至山东半岛,然后陆路进汴梁。不过海路风险太大,经常翻船,不少使者丧身海中。不过还算能和朱温保持联系,王审知也能及时的根据中原变化而制定相关战略。

第九章 兵发福州() 
第九章兵发福州

    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温废唐自立,王审知得到消息后,立刻遣使去汴梁拜贺。朱温对王审知都是诚实守信的生意人,在商场上混,就要讲一个信字。王审知给他朱温多少,朱温就得还给王审知多少。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四月,朱温下诏,正式封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大王。

    相对于杨行密百战取淮南,王审知取得福建的统治权略容易一些,但这并不能说明王审知能力差,毕竟福建较为僻远,不似淮南事关南北要害,牛人太多,仅孙儒就差点噎死杨行密。福建虽然也受到唐末战乱的波及,但受波及程度不大,王审知利用相对平静的外部环境,开始着重内政建设,发展经济,招揽人才。

    王审知知道江山来的不易,不敢放松懈怠,王审知在生活上没什么过高的要求,只是够家人吃喝就可以了,纵欲声色不是王审知该做的事情。王审知是福建出了名的“铁公鸡”,别说其他人想从他身上拔毛难于上青天,就是别人劝王审知给自己提高点待遇都很难做到。

    王审知穿衣服知道爱惜,有次裤子破了个大洞,换成中户人家也会想到再做条新的。王审知却毫无惭色的用酒库麻布撕下一块补上,别人觉得太寒碜,堂堂闽王岂能穿不起新裤子?王审知却自以为乐。有人送给王审知一个玻璃瓶子,在唐宋时玻璃是绝对的稀罕物,价值不菲。王审知当场就把瓶子摔到地上:“治国安民,用此物何用?只能败坏勤俭之风。”

    我们不能说王审知故做清廉,多做两条好裤子,玩玩玻璃瓶子,只要百姓能吃上饭,也不会骂他。王审知这么做主要是想给下属做一个勤俭的榜样,“上行于奢,下必从之”的道理王审知是知道的,如果身边人都讲奢侈,那么这些人只会把手伸向老百姓。好处他们捞着,骂名却让王审知背着,这样的买卖一般人不会做。

    在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底,王审知又下令造铁钱和铅钱,和铜钱并行境内。王审知造铅铁钱的动机和湖南的马殷差不多,都是为了保护境内的经济发展,减少铜钱外流,同时也能带动福建经济的发展。福建和吴越岭南一样,都不遗余力的发展海外贸易,“洋人”的钱不赚白不赚,阿拉伯以及波斯的商船穿梭于福建沿海。

    福建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是泉州,现在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广州还是泉州有争议,但泉州的海外贸易在五代十国时期非常发达,是和广州齐名的南国两大贸易口岸。王审知看到大把的钱落入自己的口袋,当然非常高兴。人富裕了,就要学点文化,暴发户心态不足取。

    历代成大事的人,身边没有几个智囊是绝对不行的,不能学项羽,放着范增、陈平而不用,最终惨死亡国。王审知周边几个邻居都有一个强大的智力集团,给统治者提供决策服务。王审知也不能落后,中原崩乱,那些世家子弟纷纷南逃,几个南方政权都收留不少这样的人才,甚至江陵的高季昌还得到一个进士梁震。

    王审知收留的大牌也不少,唐昭宗时宰相王溥的儿子王惔、杨沂、徐寅、韩偓、归传懿、杨赞图、郑戬等人。其中以韩偓名头最响,韩偓是晚唐五代着名的诗人,“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就是韩偓的名句。这些人都是饱学之士,王审知用之不疑。人才的浪费是世界上最大的浪费,治政治军治天下,说白了就是一个治人,会用人者得天下。

    刘岩刚从马殷那弄到了个老婆,这下王审知又要弄走他一个女儿(非马氏生),刘岩在想:“这老王,算盘打的挺精明,嘿嘿。”不过闽汉盟亲,大家各得其利。便在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底,把女儿嫁到福州。王审知和刘岩成了亲家翁,但王审知的年龄却足足大了刘岩二十六岁。

    在福建的三个邻居中,要数吴国实力最强,对东边的吴越和福建手脚不太干净。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七月,吴国大举发兵,消灭盘踞在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谭全播,企图霸占整个江西。谭全播知道善者不来,连向吴越钱鏐、湖南马殷、岭南刘岩和王审知求救,这四家都知道吴国强大就是他们的灾难,都出兵来救谭全播。

    王审知也派兵至雩都(今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