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227部分

称霸五代十国-第227部分

小说: 称霸五代十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越兵上岸后,纵兵直击,冯延鲁没想到吴越兵居然不摆好阵势,太不讲道德了。吴越兵管你个屁,一通狂杀,南唐军主力死伤殆尽。冯延鲁觉得没脸见人,想自杀,被手下给救了,扶上马狂奔回国。王建封也溜了。留从效更犯不着给李璟送死,带军回福州。福州是泉州门户,只要李仁达还在,泉州就有战略纵深。

    南唐军退后,钱弘佐便调调东南面安抚使鲍修让来“帮助”李仁达守福州,李仁达知道钱弘佐想干什么,很不高兴。

    李仁达真是“人尽可夫”,粗算一下,李仁达跟过五个主人,都是反复无常,从中谋利。因为鲍修让手伸的太长,李仁达不想再陪他玩,密谋杀掉鲍修让降南唐,反正李璟肯定还会过来的。哪知道鲍修让先知先觉,在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十二月,发吴越守兵突攻李仁达府宅,将李仁达一家老少统统劈死。至此,福州正式成为吴越的版图。

    可怜李璟辛苦数年,竹篮打水一场空,好容易养条大鱼,还被钱弘倧给摸了去。弄来弄去,只弄到个建州和汀州,泉州和漳州被留从效给刮走了。

    留从效知道乱世中的生存法则,该低头时就低头,韩非有言:“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而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韩信天下英雄,也知道杀人当死。如东汉强项令董宣,有人可做得,方孝孺是也,但大多数人是不会这么做的。

    留从效把侄子留绍錤送到金陵当人质,保护费一分不少交,但条件别想打他的主意。李璟吃不下他,只好答应,在泉州成立清源军,封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为泉州统军使。后世所谓清源军,既是指留从效割据的泉州和漳州。

    留从效出身贫家,深知百姓疾苦,主政清源军以来,安抚流亡,与民休息,泉漳百姓深感从效之德政。乱世中的百姓生存不容易,不仅要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一旦发生战争,无论哪方胜负,老百姓都要受刀锋之苦,“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说的痛切。

    留从效如何,李璟是管不到了,他要全力对付周世宗柴荣。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正月,柴荣亲征淮南。李璟虽然在福建和湖南连栽了两个筋斗,但南唐军实力还在,只是李璟用人不明,加上柴荣强将手下无弱兵,仅仅三年,被吴国和南唐牢牢掌握五十多年的淮南尽被柴荣收去,南唐只能困守长江,苟颜残喘。

    留从效见李璟被扫了面子,又玩了骑墙计,在不和李璟翻脸的同时,又向柴荣表忠心。清源军对牵制南唐起不到多大作用,柴荣不过虚与往来罢了。后来赵匡胤兵变建宋,李璟迁都洪州(今江西南昌),留从效以为李璟要来拔他的毛,吓出一身冷汗。他也知道李璟那点家底斗不过赵匡胤,但对付他绰绰有余。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十二月,留从效遣使向赵匡胤称臣,赵匡胤志在统一,很留意泉漳地区,当然想拉扰留从效。不过使节还没到福州,留从效就病死泉州。留从效没有亲生儿子,大侄子留绍錤被扣在金陵、小侄子留绍鎡被众将推为执政。让一群大老爷们天天拜这个吃屎的娃娃,谁愿意?

    泉州衙将张汉思和统军使陈洪进心里老大不痛快,张汉思问陈洪进:“兄弟你看怎么办?”陈洪进笑道:“留家小孩子无权无势,踢走得了。”张汉思再问:“送给谁?”,“送给李煜,就说留绍鎡阴谋纳降钱弘俶,然后你做大哥,我做二哥,清源还是咱弟俩的。”张汉思大喜,派兵闯进府中,把可怜的小绍鎡绑起来,找辆驴车,送给李煜发落。

    张汉思自任清源军留后,陈洪进为副。陈洪进只是副职,但泉漳军政实际上都掌握在他手里,张汉思不过是个“精神领袖”。张汉思想来想去不划算,盘算:“你大鱼大肉,倒让我清汤寡水,世上哪有这等便宜事?先杀了你再说。”

    陈洪进和张汉思本就是临时苟合,心从来就没拧到一块去,早就对张汉思起了防备。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四月,张汉思准备先下手为强,骗陈洪进过来喝酒,哪知陈洪进刚到府中,消息就走漏了,陈洪进强行突围而去。陈洪进后买通张汉思的亲兵,趁张汉思不注意,窜来把正在内宅吃饭的张节度使锁在了屋中,陈洪进有意思,对着门缝喊:“清源将士见张公老糊涂了,不足主清源军,所以他们推立我为执政,对不住了老哥,在里面慢慢吃吧。”张汉思气的直哭。

    陈洪进聚众大喝:“张将军自知老昏无能,已经把泉漳军政交给我了,你们要听张大人的安排。不听者斩!”众人只好听命,随后陈洪进把张汉思软禁起来,过几年张汉思得以寿终。

    清源军的地盘比起五代十国时的袖珍小国荆南大不了多少,所以陈洪进要找个大靠山,除了赵匡胤,没第二个人可以有这份面子。陈洪进派人到汴梁去表忠心,赵匡胤刚消灭荆南和湖南,一时半会打不到泉州,先交个朋友再说。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正月,赵匡胤下诏,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赐号“推诚顺化功臣”。

    赵匡胤这么给面子,好歹也要有所表示,但平海军地头狭小,实在没有多少东西孝敬老赵,只好开始在泉漳刮地皮,前后刮了一百多万送给赵皇帝。老百姓被抢的差不多只剩下一条裤子了,怨声载道。其实陈洪进知道无论怎么拍赵皇帝的马屁,清源早晚都要改姓赵,现在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日后在汴梁有个讨价还价的本钱。至于老百姓骂他,装聋就是了。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赵匡胤“请”陈洪进来汴梁认认家门。陈洪进头皮一阵阵发麻,但又不敢不去。刚行到剑州(今福建南平),急使来报:大皇帝驾崩,皇弟晋王光义继位。陈洪进暗喜:“有理由不去了。”回到泉州发丧,又乐得逍遥几年。

    赵光义也算是一代雄主,哥哥未竟的统一大业当然要由他来完成,放眼天下,除了北方还有契丹和河东刘氏,南方也只剩下钱弘俶和陈洪进了。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七月,赵光义下诏请陈洪进过来聊聊。陈洪进终于知道自己的小日子过到头了,此行北上,怕是永远也回不来了。又一想:“去了汴梁,也不少了我一个国公当当,反正都是享福,在哪不一样。赵光义怕不是好惹的人。”硬着头皮来到汴梁。

    陈洪进猜对了,赵光义已经在汴梁城中给他寻了个好宅院,准备让他养老。陈洪进对此早有准备,而且随从幕僚刘安也劝陈洪进见机纳土,保全宝贵。陈洪进上表请收泉漳:“臣所领两郡,僻在一隅,自浙右未归,金陵偏霸,臣以崎岖千里之地,疲散万余之兵,望云就日以虽勤,畏首畏尾之不暇。遂从间道,远贡赤诚,愿倾事大之心,庶齿附庸之末。”

    赵光义见他如此识时务,当然大喜。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四月,宋朝正式接收平海军,共二州十四县,户十五万。福建最后一支割据力量正式消亡,从留从效在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割据泉漳始,至陈洪进纳土,区区泉漳二州在吴越、南唐、南汉的夹缝中居然生存了三十年,实在让人称奇。

    陈洪进既然卖了身,赵光义自然给他好脸色看。封陈洪进杞国公,在汴梁做个富家翁。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陈洪进死于汴梁,年七十二岁。

第十五章 荆南节度使() 
第十五章荆南节度使

    南北朝末期,梁武帝萧衍老年昏愦,误用侯景,结果身死国灭。梁朝统治崩溃之后,北方两个强大的敌人北齐和西魏(北周)疯狂南下,北齐夺去千里江淮,西魏(北周)吃的更多,巴蜀荆湖尽被拿下。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宇文泰出战战略考虑,扶持萧衍之孙萧詧在江陵立国,史称后梁,与江东的残梁势力进行对抗。

    说来颇为巧合,在南北朝后梁灭亡四百多年的五代十国时期,在江陵又出现了一个政权,地盘和“后梁”几乎相同,同样在北方政权和南方政权的夹缝中苦苦生存。更为巧合的是,这个江陵小政权所事奉的第一个北方政权,恰也叫后梁,就是朱温先生的帝国。

    因为这个江陵政权的建立者高季昌先是被朱温封为荆南节度使,后又在后唐庄宗帝李存勖时被封为南平王,所以史称荆南或南平。

    高季昌,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生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高季昌出身贫寒,因家里吃饭的太多,便被家人送到汴州(今河南开封)富户李让那里做家奴。

    李让家世富豪,奴仆成群,根本没把高季昌当回事,两枣仨窝头的养着就是。高季昌做为李家的低等家奴,待遇自然好不到哪去。如果高季昌这就样活下去的话,到老还是个李家的老奴才,娶个奴婢给李家的生一堆家生子儿,世世代代要做奴隶。

    不过高季昌运气好,遇上了一位“恩主”,就是大名鼎鼎的朱老三。朱温因反黄巢有功,于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三月被唐僖宗李儇任命为宣武节度使,随后朱温到汴州上任。李让因没摸清朱温的底细,便凑凑热闹,交了一大笔保护费给朱温。朱温大喜,便收了李让做义子,改名为朱友让。

    李让改认了祖宗,便请朱温到府中喝酒,朱温正吃喝时,看到一个家奴在干活。朱温有点眼力,觉得此人面貌不寻常,便问这是谁?李让笑道:“这是儿子的家奴高季昌。”朱温把高季昌叫过来,问了几句,朱温大悦,便让李让收下高季昌做干儿子。

    高季昌只比朱温小五岁,却当了朱温的孙子,不知道心里是否别扭。不过朱温对待这个“干孙子”却不薄,朱温让高季昌在手下做牙将,并派人教高季昌骑马射箭,这是乱世中生存的基本功,往大说能建功立业,往小说能防身自卫。高季昌悟性好,很快就学会几招,不过朱温也没拿他当武将用,就他那几招花拳绣脚,不够人家练靶子的。

    高季昌为人有智略,深得朱温的赏识,常带在身边。高季昌确实有点能耐。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五月,因为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劫走了价值边城的唐昭宗李晔,想挟天子令诸侯,朱温岂能答应?大起汴兵,西向攻凤翔军。李茂贞开始没拿朱温当盘菜,出兵练了几个回合,全被朱温给灭了。李茂贞打不过朱温,就缩在乌龟壳子里,任凭朱温挑战,李茂贞一概不理。

    朱温拿这个无赖毫无办法,有点坐不住了,众将也劝朱温撤军。而朱温的“义孙”高季昌却提出不同意见:“天下英雄,四海豪杰,均欲得天子,我王欲平万方,必奉天子而号令诸侯。今茂贞困守凤翔,不久便能破城,奈何退归?”朱温被他一激,便问“计将安出?”高季昌进言道:“李茂贞无非是想坚壁清野,和我们耗粮食。大王可以派人入城散布谣言,就说汴军粮尽,人皆思乡。李茂贞必然来偷袭,我可一战破之。”朱温鼓掌大笑:“真是妙计!”

    高季昌找来敢死士马景,让马景带着几个不怕死的弟兄假装投降,然后汴军埋伏四面,准备围歼凤翔军。马景入城后骗李茂贞:“吾等因军中无粮以充饥,故来降大王。朱温已经带着汴军主力东归,而余下一万多老弱病残守营,今晚归去。时机难得,大王勿错过。”李茂贞前不久被西川的王建给骗去了山南诸州,正郁闷着呢,听说朱温走了,大喜。当夜李茂贞尽出精锐,偃旗而出,直扑汴军营中。朱温见李茂贞上了钩,击鼓为号,埋伏好的数万汴州军狂潮般杀出来,凤翔军大乱,自相踩踏,又被汴军杀死无数,逃回去的没几个。

    李茂贞刚被王建骗哭了,这回又哭了:“朱三和王八都是大骗子!”朱温骗的就是你这个傻子:“快把皇帝交出来,否则我撅了你的祖坟!”李茂贞无奈,只好把唐昭宗交给朱温,活命要紧。朱温把唐昭宗回到了长安,有了唐昭宗这块宝,朱温实现了“挟天子以讨不臣”的战略,满心欢喜。

    这次能夺还昭宗,高季昌居首功。朱温对这个“义孙”刮目相看,提拔高季昌为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高季昌设计夺回唐昭宗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了江湖,江湖中人都知道朱温的“干孙子”差点玩死了李茂贞,尤其是那几位江湖大佬如王建、杨行密、马殷等,都在心中记下高季昌这个名字。

    朱温自然重用高季昌,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十月,朱温在敲掉了盘踞在荆南一带的荆南节度使赵匡凝,夺回了大片土地。虽然朱温最大的敌人是李克用,但对王建和杨行密也不敢掉以轻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