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254部分

称霸五代十国-第254部分

小说: 称霸五代十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家对李晔遇害深表同情:“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幸也,昭宗是已。”李晔可真是活的可怜,死的悲哀。

    随后蒋玄晖等人奉朱温旨意,拥立十三岁的皇太子李祚在昭宗灵前继位,更名李柷。朱温见已得手,速来洛阳处理后事。朱温确实是个好演员,伏在李晔梓宫前痛哭流涕,好不感人(你不觉得很无聊吗?)。朱温又去见哀帝李柷,说一定要为先帝爷报仇雪恨。

    李振密劝朱温:“司马昭使成济弑高贵乡公,今宜罪及朱友恭等人,免得大王自传恶名!”朱温真是个狠角,刚哭完李晔,就把“首逆”朱友恭给杀了。朱友恭这个冤枉啊,刑前大呼:“把我卖出来,你早晚也会不得好死!”氏叔琮被贩为白州司户,遂赐自尽。

    朱友恭的“不幸遭遇”不禁让人想到了另外一个人,就是三国时为司马昭杀死曹髦的成济。成济和朱友恭确实该死,但比他们更该死的是司马昭和朱温,至少他们的演技实在过于拙劣,没有司马昭和朱温的命令,成济和朱友恭敢去弑君?

    新皇帝即位,自然免不了一番人事调动,当然都是走走过场而已,朱温早就定好了。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三月,李柷下诏,以礼部侍郎张文蔚、中书侍郎柳璨、代理尚书左丞杨涉为宰相。柳璨是唐末着名奸臣,为了富贵,不惜出卖人格,谄事朱温。柳璨见朝中人士多有思唐之心,劝朱温除掉他们。李振也劝朱温早下决断:“此儿辈常自谓清流,应该把他们扔到黄河里,清流变浊流!”

    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六月,李振奉朱温命,将旧相裴枢等朝官三十多人押到白马驿,命武士尽行斩首,然后投尸于黄河,这就是唐末五代史上着名的白马之祸。李振经常在洛阳和汴梁之间窜来窜去,为朱温办事,朝中人士多私骂李振为“鸱枭”,人皆恨其毒恶。

    虽然中原地区成了朱温的“私产”,但朱温还是不满足,地盘总是越大越好。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七月,大将杨师厚受命攻打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赵匡凝打不过杨师厚,被杨师厚端了老巢,赵匡凝狼狈逃奔淮南。

    见南方各路如此不经打,朱温复起雄心,准备连杨行密一锅端了。十月,朱温亲征淮南。朱温虽然很残暴,但他的军事指挥艺术确实很高超,所以m主席曾经评价过朱温:“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淮南有七八年没有朱温打过大仗了,杨行密看到朱温来的气势汹汹,知道这老家伙还在记着水淹庞师古的那笔账呢。朱温的汴州军是见过大世面的,在当时能和汴军相提并比的只是李克用的晋军。朱温连连得手,汴军在江淮一带横冲直撞,杨行密拿他毫无办法,朱温在寿州(今安徽淮南)碰上一根硬骨头,淮南军死守不出,朱温觉得无趣,打算撤军。走之前,淮南大将柴克用送哥送到大路边,斩杀汴军三千多人,朱温狼狈逃到汴梁。杨行密不久后病死,长子杨渥袭位。

    朱温在前线吃败仗,洛阳城中的宰相蒋玄晖、柳璨等“开明人士”已经开始为朱温张罗改朝换代的事情来了。蒋玄晖有些迂腐,他认为改朝换代必须遵守以前的潜规则,就是先封大国,总百揆、加九锡礼,然后再行实禅代之事。蒋玄晖说的并没有错,历史上许多改朝换代都是这样玩的,比如司马炎、刘裕、萧衍、陈霸先、杨坚等。

    不过二位爷的运道不太好,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朱温不喜欢这么啰嗦,大骂蒋玄晖:“直娘贼!难道我不受九锡就不能当皇帝了?”还是朱温说的实在,不似司马炎等虚伪做作,丑态百出,徒留历史笑柄。

    朱温看到朝中人士对自己称帝并不热心,暂时还不好下手,便假模假样的推掉了九锡。蒋玄晖、柳璨和礼部尚书苏循等人想当开国新贵,下十二月,蒋玄晖让柳璨来到汴梁劝梁王称帝。蒋玄晖、柳璨的所做所为让很多人不齿,名声甚坏。朱温知道他们想要荣华富贵,却要他来背这个黑锅,大为恼火。

    北院宣徽使王殷和赵殷等人妒嫉蒋玄晖受宠,便乘玄晖失势之时,向朱温告了蒋玄晖的恶状:“蒋、柳辈常与何太后焚香为誓,密复唐朝。”朱温闻言大怒,派人捕斩蒋玄晖,二殷复诬何皇后尝与蒋玄晖私通成奸,并派宫人阿秋、阿虔往来通信。

    朱温二话不说,命人杀掉何太后,阿秋、阿虔在殿前被乱棍打死。蒋玄晖死了,柳璨也没多活几天,朱温命斩柳璨,柳璨临刑前仰天痛呼:“卖国贼柳璨有今日,上天报应也!宜其我死!”张廷范被车裂于市。

    正当朱温准备下一步的计划时,魏博军忽然发生哗变,罗绍威控制不住,向朱温求援。朱温不能容魏博有失,天佑三年(公元906年)春,朱温自率大军去魏博镇压。要说朱温确实不是吹的,两招就将乱兵荡平了。罗绍威感激涕零,盛请朱温盘桓一些日子,其实罗绍威是想借朱温的名头震震刘仁恭、王熔他们。

    可没想到汴军将士能打仗,也能吃喝,在魏博呆了半年,吃掉了七十多万头猪羊,花钱更如黄河决堤,差点没把罗绍威给成了光棍司令。罗绍威心疼的直哭:“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朱温可不管你这些,吃完了喝完了也玩完了,拍拍屁股走人。

    天佑三年(公元906年)九月,朱温起兵攻沧州,刘守光死守不战,城中饿殍满路。朱温在城下劝刘仁恭的长子刘守光:“你老爹已经被我打怕了,他不会来救你了,还是早点投降吧。”刘守光不从:“我是刘仁恭的儿子,当然要为父亲守城。大王现在要以仁义制服天下,所以我更不能投降。大王如果用我这个背叛父亲的人,那么天下将如何看待大王?”

    刘守文这话说的堂堂正正,无懈可击,朱温听着脸红一阵白一阵,便暂缓了攻城。刘仁恭生怕儿子有意外,忙又向河东的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本不想管闲事。可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却很有战略眼光,对父亲说:“吾与燕皆为汴死敌,若燕不存,我们将失去战略侧翼,悔之晚矣。”

    李克用觉得有理,派儿子李嗣昭、周德威等人去抄朱温的后院,没想到驻守潞州的汴军大将丁会突然投降李嗣昭。李克用兴奋死了,盛宴招待丁会,席间丁会哭道:“梁王虽待我弥厚,然观其志必篡唐室,出于大义,所以才降大王,以匡王室。”

    写到这,真忍不住要问问丁会:跟着李克用就是忠诚?李克用的“唐”和李世民的唐朝根本不是一回事,李克用也没少干对不起唐朝的事,和朱温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丁会要真是对唐朝忠诚,就应该在李晔被弑的时候举兵声讨朱温,早干什么去了?

    朱温听说泽潞丢失,直骂丁会是个白眼狼,只好撤军。刘守文写信给朱温,希望梁王能念及天下苍生,分些粮食给快要饿死的沧州士庶。都说朱温残暴,朱温是残暴,可同时代的那些军阀哪个又好过朱温?朱温倒很爽快的为沧州百姓留下了大量粮食回去了。

    汴军经此一挫,士气大受影响,朱温郁闷了好些日子。这时罗绍威劝朱温不如废掉唐朝自立,让那些反对朱温的人没有了反对的借口。朱温没有立即答应罗绍威,但也觉得是时候换旗号了。即使自己再打唐朝的旗号,李克用、王建、杨渥也不会放过自己。想来想去,朱温决定废掉李柷,另建新朝。

第五十一章 骨肉不可相争() 
第五十一章骨肉不可相争

    唐天佑四年四月十八日,也就是公元907年6月1日,梁王朱温在汴梁正式称帝,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当然在称帝的过程上少不了马屁精的出乖露丑,什么黄龙现,什么七彩芝,天花乱坠般胡闹一通,朱温心满意足的做起了五代的第一把金交椅,更名为朱晃,史称梁太祖。

    朱温称帝后,追尊先祖,父朱诚为文穆皇帝,母王氏为昭懿皇后,大封宗室,因发妻张氏已经在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病逝,追册为贤妃。张氏死前曾苦劝朱温不要废唐自立,朱温没有听进去。不过朱温对张氏的感情是没有变的,直到朱温死时,他也没有立过皇后。张氏为朱温生了一个儿子,叫朱友贞,就是后来的梁末帝。

    没有了张夫人的规戒,朱温开始纵淫起来,他宠幸过上百个女人。欧阳修在修《新五代史》时把朱温狠狠臭骂了一通,但欧阳修却把朱温后来的惨死归于“女祸”,说什么“女祸”小者亡家,大者亡天下,所谓“红颜祸水”者也。可是“女祸”只是外部因素,真正起到决定因素的还是男方的自我修养,封建社会中,男性统治者造成天下大乱,却让女人来背黑锅,实在不太公平。

    唐朝灭亡了,但当时天下却四分五裂,战争频仍,形势极为混乱。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最为混乱的时期,一个是东晋十六国,一个就是五代十国,也难怪欧阳修说:“呜呼,五代之乱极矣。”

    后来梁朝被李存勖所灭,一直到后周,因为这三朝都是河东军政系统出身,都视朱梁为伪朝。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而赵匡胤并不是河东系的,所以才承认梁朝的正统地位。但是朱温的篡位和之前的南朝隋唐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如果说朱梁是伪朝,那么唐朝从杨家小儿手中篡位不也成了伪朝?朱温不是好东西,而所谓“上承唐朝正朔”的李存勖根本就是个冒牌货,他能算得正统,为什么朱温就算不得?

    朱温当了皇帝,头一个不服气的人,并不是李克用这个“唐朝正统”,也不是王建这个偷驴贼,而是朱温的亲哥哥朱全昱。刚继位不久,朱温赌性大发,聚集宗族赌博,赌桌旁狂呼乱叫,没个体统。朱全昱早就对这个弟弟看不顺眼,趁着酒劲将桌子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指着朱温的鼻子骂:“朱三你不过是个草民,跟着黄巢做贼,后来唐朝封你为节度使,这辈子你可以知足了。没想到你居然灭了唐朝三百年的社稷,你这样做是要遭天遣的,我们朱家迟早要毁在你的手里。”说完就拂袖而走,朱温气的半天没说出话来。

    朱温把国都定在汴梁,把汴州改名为开封府,这也是开封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做首都,这对开封成为历史名城有着至为深远的影响,后来的北宋建都在这里,把开封的历史影响推向了极致。而长安则正式告别了一千多年辉煌的建都史,从“贵族”降为“平民”。但长安因为唐朝在历史上独特的地位和影响,至今仍是四大古都之一,与北京、洛阳、南京齐名。

    朱温灭唐后,天下诸镇中,除了李克用、王建、李茂贞、杨渥等人坚决不承认梁政权、仍用唐朝年号外,其他如马殷、钱鏐、刘隐、王审知、李思谏等人均向梁朝称臣。他们并不在乎谁做中原皇帝,只要他承认我在本地区的统治权就行。李克用王建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忠臣,王建最丢人,他率先向天下发檄要联合讨伐朱温,可惜没人搭理他,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王建“非诚实”。果然,没过几个月,王建就自称大蜀皇帝了。

    看到那些反对者还在打着唐朝的旗号,朱温心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唐废帝李柷杀死,绝了这些人的“邪念”。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春,“济阴王”李柷死于曹州,年仅十七。末代皇帝往往不得善终,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禅让”的血腥味最浓,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朱温。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不得善终的亡国皇帝是明永历帝朱由榔,被“与时俱进”的吴三桂逼死,清末代皇帝溥仪经过改造,重新做人,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这一年,北方的契丹部首领耶律阿保机(也译耶律按巴坚)向朱温称臣纳贡,契丹就是后来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辽国的前身,北宋名将杨六郎镇守三关,对抗的就是这个契丹大辽国。

    朱温建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消灭李克用,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六月,朱温派保平节度使康怀贞帅八万梁军会同魏博军去收复潞州,康怀贞巴不得有这个立功的机会,大摇大摆的去了。结果河东昭义军节度使李嗣昭死守不战,梁军苦攻数月,仍然没能得手。

    晋王李克用得报潞州被围,也尽遣精锐前去解围,河东方面的几员名将周德威、李存璋、李嗣源、安金全等人急驰潞州。朱温耐心有限,二十多天没得到捷报,便撤了康怀贞,代之以亳州刺史李思安。

    李思安倒有点本事,来到潞州城外,李思安传令,在城下建立了一座军事据点,企图隔断城中河东军和城外河东军的联系,梁人称之为夹寨。周德威不能让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