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260部分

称霸五代十国-第260部分

小说: 称霸五代十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错,还请陛下主持个公道!”并让岩脱把信捎给刘承佑。

    这哪里是诚惶诚恐的请罪,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威胁:姓刘的,冤有头债有主,我郭威到了京中要新帐旧帐一起算!不过这也怨不得郭威,即使杨邠他们再有罪,不过弄权而已,绝不罪至夷族,郭威更是冤枉透顶。为你刘家效命犬马,到头来落得这个下场,谁不寒心?

    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十一月中旬,郭威率领的“上访团”来到滑州(今河南滑县),滑州节度使宋延渥代表大汉中央政府以隆重的仪式

    欢迎“上访团”进城。郭威知道自己虽然有理在先,但毕竟这次西进绝不只是找刘承佑“讨说法”,至于要干什么,郭威和所有“上访团”成员都清楚,事情到了这种程度,谁还不明白?

    郭威为了让跟随他的将士下定“上访”的决心,便让心腹、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王殷传话:“郭令公已经告诉我,等到平定京师后,京里的金银财宝,随便大家拿,不拿白不拿。”三军将士们就等着这句话,无不欢呼雀跃。

    这么做很不地道,京中的财富也是有头有主的,抢劫是强盗行径,郭威不会不知道。但自己要想利用这个机会成就大事,就必须有所舍弃,道义固然很重要,但相对于自己的利益来说,依然是可有可无,乱世都是这个样子。

    当小太监岩脱把郭威的信捎给刘承佑时,郭威的大军已经开到了封丘(今河南封丘),距离汴梁已经不足五十里,刘承佑吓的面如死灰,不知所措。但刘承佑的“叔父”、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慕容彦超和刘知远同母不同父)大言不惭,说道:“郭威小儿也,不足畏,陛下且看臣生擒老贼于马前。”刘承佑半信半疑,便让慕容彦超出兵前去招呼郭威,随后刘承佑也去前线给慕容彦超助阵。

    两军在汴梁北面的刘子坡痛痛快快的厮杀了一场,慕容彦超和郭威方面的郭崇威两马交错,斗在一处。慕容彦超的马有些问题(两个可能:一是饿了,二是想媳妇了),卟通一声栽倒,慕容彦超差点被郭崇威活捉,狼狈窜回兖州去了。

    郭军乘势冲杀过来,汉军大败回营。而那些汉军中的头面人物们对刘承佑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嫩鸡斗得倒老鸭子?都跑到郭威帐中卖身去了。不过郭威这时还不想公开自己的政治意图,便把这些人精都撵回汉营去了。

    刘承佑知道郭威不易对付,便拔马回京,准备固守,反正汴梁城高粮多,守个二三年不是问题。可当刘承佑带着苏逢吉等人来到汴梁城下时,守城的代理开封府尹刘铢根本不认他老几,大门紧闭。刘承佑大声说道:“快开门,我是当今天子!”话回没完,城上就乱箭齐发,射死许多侍卫。刘铢真够绝的,让我开门,开就是。从城中冲出大批杀手,要取刘承佑的小命。

    刘承佑做梦也想不到刘铢会玩这手,吓的朝西北方向狂奔。杀手们紧追不舍,反正已经反了,干脆斩尽杀绝。刘承佑“巡幸”到赵村时,乱军已经杀到了屁股后头,茶酒使郭允明知道活不了,心一横,在刘承佑下马休息的时候,一刀结果了刘承佑。随后郭允明和苏逢吉自杀身亡。

    郭威听说刘承佑死了,嚎啕大哭:“陛下山崩,我之罪也!”郭哭的惊天动地,山崩海啸。虽然不排除做秀的成份,郭威对刘承佑的死心情是确实很复杂,如果不是刘承佑听信苏逢吉等人的谗言把杨邠、王章、史弘肇以及自己的家小给砍了,逼的郭威走投无路,郭威也并不希望把事情闹成这样。

    不过刘承佑死了,郭威距离金字塔的顶端也就差最后一步了,郭威率军攻城,刘铢抵挡不住,被生擒活拿,郭威对手刃自己家小的这位刘爷恨之入骨,但暂时不及处理此事,先踢进牢里关着。郭威为了避嫌,回到原先在京城的旧宅居住,做起了好人。

    郭军进城之后,开始大肆抢掠,汴梁城中鸡飞狗跳,一片乌烟瘴气。右千牛卫大将军赵凤见状大怒:“郭公起兵,本是为清君侧,以安国家社稷。你们这帮畜牲胆敢做贼,真是有辱郭公之清名!”赵童子挑了个巷口坐在胡床之上,搭箭朝乱军便射,应声而倒者数十人(又一个李处耘)。

第五十九章 耶律述率() 
第五十九章耶律述率

    看到这番混乱场面,王殷赶忙来劝郭威:“请主公下令禁止军士抢掠,不然民愤一起,于主公名声不利!”郭威见好就收,反正他已经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现在是到了收回的时候。便下令再有掠民物者斩!郭威言出必行,谁敢不听,城中次序顿时景然。

    形势虽有好转,但人心不稳,郭威为了稳定局势,率率百官去朝见李太后,哭了一通鼻子,李太后知道郭威起兵完全是刘承佑给逼出来的。李太后对郭威说:“皇帝已经崩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再在宗室里头择一位贤王嗣立,奉承大汉基业。开封尹刘承勋和武宁节度刘赟都是高祖皇帝的子嗣,你们在里头选一个吧。”

    刘赟是河东节度使刘崇的儿子,但已经入继刘知远为子,郭威等人本想立刘承勋,但刘承勋是个病秧子,生活都很难自理。李太后看出了郭威的小算盘,想拿刘承勋当个傀儡,李太后便把刘承勋请出来,果然是个病号。郭威只好做罢,和众人议定推戴刘赟为皇帝。派老太师冯道出马,去徐州请刘赟过来。

    冯道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早就得道成仙了,一眼看出郭威的心思。走之前故意问郭威:“郭大人,你真心拥戴武宁?”郭威怕被这个老家伙当众给他揭了老底,急了,当即指天划地:“天皇皇、地皇皇、我郭威要说半句假话,来世变做黄鼠狼!”冯道眯眯眼,笑呵呵的去了。

    这时镇、定诸州快马告急:辽世宗耶律阮派大军南侵汉境,契丹军在河北腹地横冲直撞,连下安平(今河北安平)、束鹿(今河北束鹿)。镇、定诸州守将急向汴梁告急。

    汉朝各藩中实力最强的,除了郭威就是河东节度使刘崇。刘崇得知刘承佑在赵村被杀,郭威已经入汴的消息,准备尽起河东精锐南下和郭威决战,刘家的天下岂能落到这个郭雀儿手里。不过刘崇又听说刘赟要当皇帝,大喜:“我儿子做大汉天子,我就是皇上他爹,这回放心了。”

    郭威为了麻痹刘崇,给刘崇写了封信:“武定军聪明英武,真为社稷主,所以朝议拥立。至于我么,我脸上刺着一只鸟,象我这样的丑人哪能做什么皇帝?大哥一定要相信我。”郭威这番鬼话刘崇居然也信,太原少尹李骧看出郭威意图,劝刘崇:“郭威这人大大的狡猾,主公不可轻信,应该出兵太行,给郭威制造军事压力,等到武宁军即位后收兵不迟。”

    其实李骧的策略还是有些保守,郭威能间接干掉刘承佑,就不能再玩掉刘赟?对刘崇来说,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南下汴梁,控制朝政,号令天下。那时刘崇自立为帝可矣,立刘赟而自为太上亦可矣,可惜刘崇是个大笨蛋,居然把李骧给杀了。

    李太后不懂军务,听说契丹南犯,现在唯一可以调动的也就是郭威了,刘崇还在太原城中准备做“太上皇”呢。只好再让郭威辛苦一趟,去会会契丹人。郭威当然愿意,带着大军朝北行进。可当郭威来到澶州时,手下军兵突然发生哗变,军中有会看天相的对众人大呼:“快看,太阳旁边升有紫气直夺郭公马前,此大祥兆也,当主郭公为天子!”众人大哗,拥住郭威大喊道:“我们已经和刘氏结下死仇,刘赟来了不会放过我们,请侍中自为天子,我们才能活命!”郭威“吓”的花枝乱颤,连连摆手。

    当兵的不管不顾,撕下一面黄旗上前就裹在了郭威的身上,众人伏地山呼万岁,场面壮观。郭威表面上却痛不欲生,昏倒了好几次,闭眼的时候郭威差点笑出来。众人当下就拥着“预备皇帝”郭威南行还京,这一天是汉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十二月二十日。

    在“胁迫”郭威做皇帝的诸将中,有一位将军,对这震憾性的场面刻骨铭心。整整十年后,他导演了同样的剧情,从过程到结果,丝毫不差。后人多以为这位导演很有想象力,其实不过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炒冷饭而已。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着名的陈桥兵变,但我们更应该知道,在陈桥兵变前十年,还有一起澶州兵变。

    郭威率军回到汴梁,而城中的文武百官已经得到兵变消息,这时谁还对刘家的表忠心?他们能卖掉石重贵,自然也能卖掉刘赟,没人在乎名节,名节只是给别人看的,即使别人高声喝彩,自己又能捞到什么?争先恐后的跑出城去拜迎郭威。李太后也知道形势不可逆转,说什么也没用了,只好下令让郭威监国,以求自保。而这时名义已经是皇帝的武宁节度刘赟来到宋州(今河南商丘),被郭威的心腹郭崇威给关了禁闭,听候处理。

    刚过完新年,汉乾佑四年(公元951年)正月初五日,李太后下诏将汉朝天下传给郭威。郭威意气风发的御临崇元殿,昭告中外,自称周朝后人,改国号为大周,将汉乾佑四年改为周广顺元年。随后郭威就下诏为杨邠、王章、史弘肇平冤昭雪,因李业已经逃出汴梁,便将杀害自己家眷的首恶刘铢斩首。郭威没有以怨报怨,族诛刘铢家小,足见郭威心胸何等宽广。

    也许郭威没有想到,整整十年后,他非常器重的大将赵匡胤原封不动的照抄他的文章,从头到尾一样不落,易周为宋。赵匡胤“逆取顺守”,很少有人责备他,毕竟赵匡胤顺应了历史潮流,完成了局部统一。郭威也是如此,虽然最后完成统一的是赵匡胤,但如果没有郭威和柴荣打下的基础,赵匡胤不可能如此顺手。

    郭威虽然也有点虚伪(政治就是一门虚伪的哲学),但毕竟郭威不残不凶不暴,为人尚算正直,能力在五代中非常突出,名声也是比较好的,和李嗣源有的一比。

    虽然取代了后汉,郭威对刘承佑的母亲李太后还是毕恭毕敬,尊为昭圣皇太后。但却没有放过刘赟,派人到宋州做了刘赟。刘赟真够倒霉的,汴梁城的龙椅一天也没坐过,就被郭威当成前朝废帝给送终了。

    太原城中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悔不听李骧良言,在冰天雪地中痛哭流涕,南向大骂郭威,从此和后周互为死敌。正月十六日,刘崇在晋阳殿中称帝,国号仍称大汉,就是十国之一的北汉。十国除了这个北汉,其他的都建立在南方,这和五胡十六国时正好相反,十六国除了成汉建立在西南,其他的都建立在北方。

    郭威的儿子都在乾佑三年汴梁事变中死光了,身边只有一个养子柴荣。不过能让郭威聊慰老怀的是,柴荣不仅对自己视若生父,而且柴荣文武全才,跟随郭威多年,能力得到了郭威和大家的公认。虽然郭威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知道柴荣是日后继承帝位的不二人选。不知道柴荣是否暗中感谢过刘铢,如果不是他砍了郭威的两个儿子,也许郭威不会让自己当继承人。当年的李嗣源如果没有亲生儿子,估计也会把江山传李从珂。

    太原的刘崇虽然也称帝,但地盘太小,只有区区十二州,难以和强大的周朝相抗衡,便学起前辈石敬瑭来。当然做的没那么出格,只是称契丹皇帝耶律述律(后改名耶律璟)为叔父,希望借契丹叔父的力量能“灭周兴汉”。耶律述律巴不得有这样的老侄子,自然欢喜异常,学起老爹耶律德光那样,认下了刘崇。

    刘崇来找他自然要让他帮忙的,耶律述律也想到中原趟趟,便于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十月,出兵五万,会合刘崇亲自率领的两万军队来攻周朝的晋州(今山西临汾)。晋州巡检使王万敢一面指挥周军固守,一面飞使急奏京师。郭威刚刚登基,人情未必尽服,自然不能让天下人小瞧,骂道:“刘崇老儿想学石敬瑭,也不打听老子是怎么混出来的,还怕你个肺!”

    以“上书房大臣”,他的一拜大哥王峻为“征北大元帅”,去教训契丹人和刘崇。哪知王峻是个大水货,害怕契丹铁骑,行到陕州便赖着不走了。把郭威气的,心想你个草包不行,只有朕亲自出马。没想到王峻还有点战略头脑,立刻上奏道:“陛下千万不能离开京师,否则兖州的慕容彦超就可能乘虚而入,京师一失,陛下大事去矣。”郭威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慕容彦超虽然对自己称臣,但他是刘氏的亲党,怎么会肯向自己低头。只好留在汴梁,命王峻不能再泡在陕州,快点去晋州干正事吧。

    王峻知道赖下去了,只好硬着头皮去晋州。没想到王峻的运气不错,正赶上北军缺粮,天降大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