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295部分

称霸五代十国-第295部分

小说: 称霸五代十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亲兵答道:“回将军,小人离开泥阳时。城中只有百余名郡卒把守。”

    “哦?只有百余郡卒!”

    典虎听了顿时神色一动,回头看看麾下的残军。只见将士们个个面有饥色、神情凄惶,正需要找个地方好好休整。饱餐一顿,而只有百余郡卒把守的泥阳自然是最好地选择,想到这里。典虎再没有犹豫,大声道:“弟兄们,前面就是泥阳了,大伙一鼓作气打下泥阳,然后在城里饱餐一顿,好好休息几天……”

    “报~~”

    典虎话还未说完,便被探马凄厉地长嗥声所打断,典虎和千余残兵惊回头,只见后方官道上扬起一片尘土,一骑快马正疾驰而来,赫然正是典虎派出去的探马。

    “将军不好了,官军骑兵追上来了!”

    “啊!这么快就追上来了?”

    典虎闻言神情黯然,在心里默默地哀叹了一声,令明,本将军对不起你。

    “将军快看,骑兵,大群骑兵!”

    典虎正自黯然神伤时,忽有眼尖的亲兵凄厉地大叫起来,典虎惊抬头,果见前方苍茫的地平线上已经卷起漫天的烟尘,一道淡淡的黑线正从地平线上浮起,倏忽之间,这道黑线便已经向着两翼扩散开来,也变得明显起来。

    “跑啊,快跑!”典虎心头凛然,疾声大呼道,“弟兄们,赶紧逃进泥阳城,利用泥阳城地城墙抵卸官军的骑兵,快~~”

    事实上,不用典虎下令,这千余残兵早已经像脱了缰地野马,向着前方狂奔而去,那速度甚至快过平时追击敌军时的冲刺速度,不过~~令人遗憾地是,这支残军在拼命逃命的同时,也丢弃了赖以生存地兵器和铠甲~~

    “将军,不好!”典虎正策马狂奔时,身边忽有亲兵竭斯底里地大叫起来,“前面也有骑兵!”

    “啊?”典虎大吃一惊,急抬头,果然看到泥阳方向也卷起来了漫天的烟尘,遮天蔽日的烟尘中,同样有一支黑压压地骑兵正向着西南方向席卷而来,与身后的官军追兵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将马腾的残军牢牢地堵在了中间。

    “将军,我们被包围了!”

    “没路可逃了。”

    “完了,全完了~~”

    千余残兵仓皇失措,围聚在典虎身边不知所措,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左侧是泾水,右侧是一望无垠的旷野,真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典虎翘首望天,浩然叹息一声,黯然道:“不想我典虎英雄一世

    命丧于此,唉~~”

    “父亲!”典雄从担架上挣扎着欠身坐起,向典虎道,“父亲可速速渡河,据河阻挡追兵,孩儿愿意留下断后,死战~~”

    “傻孩子。”典虎叹息一声,翻身下马来到典巢的担架边,伸手扶着典巢的脑袋道,“为父岂有扔下你和三军将士独自逃生的道理?事到如今,也只有和官军拼死一战了。”

    说此一顿,典虎面向神情凄皇的千余残兵,疾声道:“弟兄们,左右都是死,不如和吴越军狗贼拼了!”

    “拼了~~”

    正所谓困兽犹斗,这千余残兵因为被逼到了绝路,却反而又激发了高昂的斗志,典虎一声令下,开始在泾水河边列阵,准备和东西夹击的官军骑兵殊死一博。

    ……

    “报~~前方十里发现典虎贼军行踪。”

    “报~~典虎叛军正往泥阳急进。”

    “报~~典虎贼军已经放弃逃跑,在泾水河边结阵。”

    —

    探马将消息流水般传回,当最后消息传回时,徐荣的大军已经迫近典虎残军不及三里,徐荣以及身边的诸将已经清晰地看见了在河滩上严阵以待的马腾残兵,徐荣策马扬鞭、遥指前方哈哈大笑道:“典虎这是要困兽犹斗了。”

    “就凭千多号残兵败将,也想困兽犹斗?不过是自取灭亡而已。”

    “看来将军很快就可以剿灭典虎贼u叛军,成就不世奇功了。”

    “典虎u一死,放眼整个囊汤南唐州,还有谁能抵挡我军兵锋?攻取南唐十郡可谓探囊取物耳。”

    徐荣话音方落,身边诸将纷纷大笑回应。

    “咦?”徐荣忽然惊咦了一声,手指前方漫天扬起的滚滚烟尘,问身边的将领道,“前方是哪路骑兵?难道是李催将军已经袭取山丹军马场得手,率师回援来了?”

    部将胡轸凝视片刻,摇头道:“不对,不像是李催将军的军队。”

    徐荣凝声道:“难道是山野u月骑兵?”

    “也不像。”胡轸道,“阎行覆灭之后,除了典虎的叛军,山越十郡哪里还有如此声势的骑兵?”

    “嗯!”徐荣凝声道,“不管是哪路骑兵,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们不可能是主公的军队。”

    胡轸道:“将军明鉴。”

    “全军听令~~”徐荣悠然扬起手中的长刀,疾声道,“呈冲刺阵形展开~~准备进攻!”

    徐荣一声令下,身后的五千骑兵向着两翼缓缓展开,摆开了宽及数里之遥的冲锋阵阵形~~

    ……

    从泥阳方向席卷而来的骑兵阵前。

    一员浑身裹满厚重铁甲、粗壮得像是铁塔般的大汉猛地扬起手中的长刀,疾声长嗥:“嗷~~”

    “锵锵锵~~”

    刺耳的金属磨擦声中,奔驰在最前面的两百名骑兵突然向两翼散了开来,每骑相隔足有十步之遥,形成了一道宽阔的正面,然后纷纷从鞍后抽出了两柄加长的斩马刀,刀柄相抵、刀刃朝前置于鞍前特制的凹槽内,霎时间连成了一道寒光闪闪的刀阵。

    “嗷哈~~”

    铁塔似的大汉再次仰天长嗥,两百名骑兵从鞍前绰起超过三丈的长矛,然后向着前方缓缓压落下来,霎时间形成了一片平齐的矛林,挟带着刺穿一切的声势向着前方戳刺而去~~两百骑兵身后,八百骑兵突然间从中间裂了开来,分成两股,开始向两翼绕行,八百支寒光闪闪的锋利投枪已经绰于手上、与骑兵的耳侧平齐,摆开了投掷的架势。

    ……

    典虎残兵阵前。

    “咦~~”一名将领忽然惊咦一声,回顾身后的马腾道,“将军,这伙骑兵好像不是冲着我们来的,他们居然冲着对面的追兵去了。”

    不用这名将领说,马腾也看到了,从泥阳方向疾驰而来的一千骑兵根本就没有理会列阵在泾水河边的马腾残兵,而是直接迎着前方汹涌而来的薰卓军冲了过去,虽然兵力相差悬殊,这支骑兵仅仅只有一千骑,而薰卓军的骑兵却足有五千骑,可不知道是错觉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马腾竟然觉得泥阳方向杀过来的骑兵反而声势更盛些。

第一百一十五章 吴越() 
第一百一十五章吴越

    钱王对开发和繁荣两浙经济,文化之功,代有评述。着名的宋代铁面御史赵汴的《表忠观记》,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开国元勋刘基分别撰写的《武肃王传》中,均有详细记载。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苏东坡称道钱王有保卫两浙之功,并说“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其德于斯民甚厚。”综上所述,钱王让吴越为“人间天堂”苏杭的奠基人已当之无愧了。

    城区的扩大,钱镠担任杭州刺史后,于大顺元年(890年)九月第一次扩大杭城。史书记载:“筑新夹城,环包家山,泊秦望山而回,凡50里,皆穿林架险而版筑。”第二次扩大杭州城是景福二年(893年),周围70里。据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一《帝王都会》记载,罗城的城门有十:朝天门,在吴山下,今镇海楼即鼓楼;龙山门,在六和塔西;竹车门,在望仙桥东南;新门,在炭桥东;南土门,在荐桥门外;北土门,在菜市桥门外;盐桥门,在盐桥西;西关门,在雷峰塔下;北关门,在夹城巷;宝德门,在艮山门外无星桥。

    凤凰山麓王宫,凤凰山麓,为隋唐两朝的州治所在,吴越国时扩建王宫,南边有通越门,北边为双门,范围数里。相当于南宋皇城九里的范围。内有八会堂、功臣堂、天宠堂、天册堂、阅武堂、握发殿、思政堂、仙居堂、丽春院等十多处殿堂建筑,规制恢宏。

    建造扞海石塘,消除了钱塘江潮对杭州的危害。扞海塘南起六和塔,北至艮山门外。

    保护西湖环绕,从钱鏐起,设立撩湖军兵千人,专事清理西湖葑草之事。

    佛教名胜,吴越国统治不到百年,可在杭州境内却兴建了150多座寺院与数十座塔幢,为杭州成为着名的佛教风景胜地奠定了基础,其中着名的寺院、经幢等名胜如下:

    名胜,钱塘门外昭庆寺龙井延恩衍庆院雷峰下显严寺庙,宝莲山宝仁寺,月轮山开化寺,凤山梵天寺,南高峰荣国寺,孤山玛瑙寺,赤山埠六通寺,赤山埠高丽寺。吴山海会寺,南屏山净慈寺,宝石山崇寿寺,五云山云栖寺,九溪理安寺,灵峰灵峰寺,紫阳山宝成寺,天竺法喜寺,水乐洞净化院,龙山天真寺。

    塔幢,六和塔,闸口白塔,保俶塔,雷峰塔,梵天寺两座经幢,灵隐寺内两座经幢。

    石窟艺术与佛像,慈云岭石窟佛像,烟霞洞石窟佛像,天龙寺石窟佛像,凤凰山三石佛与十六罗汉,飞来峰佛像。

    太祖武肃王?钱镠,(字具美852年…932年在位907年…932年),世宗文穆王?钱元瓘(字明宝887年…941年在位932年…941年),忠献王?钱佐(字符佑928年…947年在位941年…947年),忠逊王?钱宗(字隆道929年?…971年在位947年),忠懿王?钱俶(字文徳929年…988年在位948年…978年。

    吴越国五位国王钱镠:(公元852年…932年),吴越国开创者,字具美,小名婆留,临安人。钱镠出身微贱,但却是一位传奇人物,江南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说他自小与群儿游戏,喜欢到石镜镇看镇兵跑马射箭,他也把大家编起队来操练,相士惊为“真贵人也”。长大后,不务正业,贩盐为盗,奔走两浙之地,深知习武才是同路,十七岁开始苦练硬弓、使长矛,读《孙子兵法》,二十岁到石镜镇投军当“义兵”,改名为钱镠。黄巢起义时,钱镠成为当地军阀董昌的部将,屡立战功。

    唐光启三年(887),董昌为越州观察使(今浙江绍兴),自杭州移镇浙东;唐以钱镠为杭州刺史,从此就独据一方。景福二年(893),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杭州。乾宁三年(896)钱镠灭董昌,得越州。唐以钱鏐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天复二年(902),唐封他为越王。后梁又封他为吴越王。923年后梁国主又册封钱镠为吴越国国王。

    钱镠在政治上贯彻“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国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奖励垦荒,发展农桑;平息藩镇战乱,维护两浙安宁,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经济繁荣。他开拓杭州城郭,大兴土木,营建宫殿,修筑海塘,疏浚湖浦,灌溉农桑,开拓海运,发展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使两浙安定繁荣。特别是他在统治区内兴修水利,修建钱塘江海堤和沿江的水闸,防止海水回灌,方便船只往来。世人奉之为“海龙王”。又加之战争较少,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吴越对江浙地区的开发是有一定贡献的。钱镠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卒。终年八十一岁,谥武肃,葬临安钱王陵。

    钱元瓘,字明宝,原名钱传瓘,五代时期吴越国君主,是吴越国建立者钱镠之子。

    开平元年(907年),升为衙内都指挥史。天成三年(928年)升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嗣王位,在位十年。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卒,享年55岁,谥文穆。他承继了父王朝奉中原、保境安民的国策,又发展了与日本、朝鲜半岛古国的友好交流。旧时西湖边的涌金池上石刻“涌金门”三字为他亲书,今已废。元瓘爱好文学,喜赋诗,有诗数百首,编集为《锦楼集》。

    钱弘佐,(公元928…947年),字玄佑,钱元瓘第六子。母许氏。少儿时便封官至镇海、镇东两军节度副使、检校太尉。天福六年(941年),年仅14岁便嗣王位,由丞相曹弘达摄政事。大赦境内,免租税一年。弘佐在位七年,于开运四年(947年)卒,谥忠献。

    钱弘倧,(公元929…971年),字隆道,钱元瓘第七子。

    鲁国夫人鄜氏所生。官历内使衙指挥使、检校太尉、东府(越州)安抚使,寻拜丞相。天福十二年(947年)六月嗣王位。十二月被内衙统军使胡进思发动政变所废,在位仅半年。废后贬迁会稽卧龙山麓,生活起居仍与王同级,至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卒,谥忠逊。

    钱弘俶,(公元929…988年),字文德,钱元管第九子。恭懿夫人吴汉月氏所生。吴越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