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298部分

称霸五代十国-第298部分

小说: 称霸五代十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荣则继承了郭威的改革事业,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统一战争,南下扫唐,夺得千里江淮,北上攻辽,夺回石敬瑭卖给契丹的三州之地。如果不是柴荣突然病故,中国历史不可能出现一个国号称做“宋”的朝代。

    更为巧合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后周世宗柴荣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明君,都在进行统一大业,但都“为他人做嫁衣裳”。甚至他们死时的年龄差不多。而且宇文邕传给宇文赟,胡闹一年就死了,留下一个幼儿宇文阐,一年后被杨坚夺去江山建立大隋。

    柴荣则留下了一个幼儿柴宗训,半年后被赵匡胤夺去江山建立大宋。当然不包括明末清初大汉奸吴三桂建立的“周朝”,这个不算数,除了吴三桂自己,没人承认。感叹造化如此弄人,让人玩味不已。

    如果把五代的皇帝用九等来区分的,周太祖郭威和梁太祖朱温、唐庄宗李存勖以及唐明宗李嗣源以及吴国的杨行密、南唐的李昪、吴越的钱鏐、福建的王审知、前后蜀的王建孟知祥等人属于中上等。朱温和李存勖以武功见长,李嗣源、郭威、李昪以文治见长。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李嗣源和郭威、李昪这样的皇帝更好一些。毕竟他们能让老百姓受到不少实惠,而朱温和李存勖等“军事家”整天打打杀杀的,老百姓吃尽了苦头。刘知远武力不逊于朱温李存勖,但即使刘知远活的再长一些时间,也不会有李嗣源和郭威这样的政绩,他天生是个打仗的。

    而如果要说起五代十国帝王中的上上等,只有一个,就是后周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有时甚至在想,柴荣这样的人物,扎在五代里头着实委屈了他。那位主席曾经在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中提到过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这四位历史上非常着名的皇帝,有网友戏称为“样板皇帝”。这四位是中国六百多位帝王中凤毛麟角似的人物,都是极品。

    赵匡胤好运气,他的主子柴荣早死,继承人又是个黄口小儿,不然是绝轮不到赵匡胤出风头的。柴荣的雄才大略和“千古一帝”的气质,和上述这四位比起来,只在其上不在其下。可惜柴荣在位时期太短,只有短短五年。但柴荣也只用了五年,就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假如上天多给柴荣十年时间,柴荣都会做出超过秦皇汉武唐宗的千古伟业。

    说到柴荣,不得不提及另外一个人物,《水浒传》中那位有名的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还有杨家将中的“柴郡主”)。柴进的名气可能要大于他的“先祖”柴荣,书中直说柴进就是大周柴世宗的嫡派子孙,名头很响。废话先说到这,下面进入正题。

    柴荣,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人,梁末帝朱友贞贞明六年(公元920年)九月二十四日生于邢州(今河北邢台)。柴荣本是后周太祖郭威原配夫人柴氏的侄子,生父名叫柴守礼。柴荣从小就跟着郭威,可以说是郭威一手把柴荣带大的,因为郭威特别喜欢这个内侄,便干脆收为养子。现在我们提及柴荣,都称周世宗柴荣,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称为郭荣,不过历史上都习惯这么叫,也没人去在乎什么郭荣了。

    和许多草根出身的皇帝一样,柴荣生时家境也不富裕,年少时便走动江湖,做点小买卖,用来养家糊口。“大耳贼”刘备卖的是草席,刘寄奴卖的是草鞋,柴荣卖的则是雨伞,本小利薄,勉强用度。但英雄莫问出处,出身“低贱”不等于能力低下,要论起“低贱”来谁又“低贱”过朱元璋?一个穷要饭的,最后建立起称雄东方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帝国。

    柴荣虽然出身贫寒,但还能识得一些文字,喜欢看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性格沉稳,不事张扬。而且柴荣长相英武,精于骑射,马上功夫也了得,撂到现在绝对是能倾倒众生的霸气男人,有天生的领袖气质。

    因郭威的儿子在后汉乾佑之变中全都被杀,所以郭威便立了柴荣做皇位继承人。说来也奇怪,五代五十三年里居然没有一个皇太子,都是以藩王身份继位,柴荣也是这样,被封为晋王,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三月,柴荣主政京师开封,开始了继位的准备工作。历史上以晋王身份后来入承大统的有好几位,比如唐高宗李治、宋太宗赵光义、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等人。

    郭威死后,柴荣不出意外的继承了皇位,成为大周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柴荣虽然不是郭家人,但对养父加姑父郭威感情深厚,将郭威遗柩下葬蒿陵(在今河南新郑郭店镇境内),并委派“德高望重”的老太师冯道为山陵使,负责安葬大行皇帝诸事宜。

    柴荣当皇帝时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没有任何改变,周朝也只是控制着中原地区,南方还有李璟的南唐、钱俶的吴越、刘晟的南汉、孟昶的后蜀、高保融的荆南三州之地、清源军(今福建泉州一带)的陈洪进、湖南原楚国辖地正由周行逢和王逵进行残酷的争夺。北方也不平静,强大的契丹横于北方,加上视后周为死敌的北汉,西北角还有一个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即西夏的前身)。

    不过南方诸国对周朝也构不成威胁。只有北方的北汉刘崇勾结契丹屡屡南下找事,对周朝的威胁最大,北汉以后汉正统自居,对郭威建立的后周有着刻骨的仇恨。“大汉皇叔”刘崇自持有契丹“叔叔”的撑腰,梦想有一日能杀回汴梁,恢复“大汉江山”。

    刘崇眼中只有郭威这个仇人,虽然他知道郭威的厉害,但对柴荣并不了解,以为不过是黄口孺子。(拜托,柴荣已经34岁了。)听说郭威死了,刘崇喜不自禁,此乃天时,天予不取,反受其祸,刘崇岂肯错过良机。

    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二月,柴荣即位不久,边关传来八百里加急军报:北汉刘崇协同契丹武定节度使杨衮所部三万余人出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直逼潞州(今山西长治)。

    柴荣看过军报后,把书案一拍:“刘崇老儿欺朕新立,南侵潞州,想给朕一个好看。朕岂是好惹的人?!”当下决定要亲征河东,狠狠敲打刘崇和契丹人。

    不过朝中大臣想的却和柴荣不一样,这些人以冯道为首纷纷劝道:“陛下,前次刘崇被我大败,数年不敢越关南下,是不是情报弄错了。何况陛下新近即立,应该先稳定国内局势。陛下最好不要仓促行事,派几员大将前去平贼就行了,何必劳动圣驾?”

    柴荣知道这些人怕死,面带怒气:“刘崇向来没把朕当回事,朕岂能让老匹夫轻视,朕必须让刘崇知道朕的厉害,不然以后更别想过安稳日子。”冯道一味劝阻,柴荣急了:“唐太宗手定天下,事当亲行,朕平时仰慕太宗久矣,彼能行之,朕何不可?!”

    冯道笑了笑:“太宗自是太宗,陛下自是陛下。”柴荣一听很不高兴:“河东鼠子籍强虏之势,为吾大患。今朕手下有百州健儿强锋之刃,荡灭刘崇如泰山压顶一般。”冯道不依不饶:“泰山自是泰山,陛下自是陛下。”

    柴荣脸色往下一沉,正待发作,宰相王溥站出来说道:“强寇一日不除,边患一日不息,臣以为陛下当亲临前线,鼓舞三军士气,以陛下神武,扫贼易如覆掌耳。”柴荣大喜,不再理会冯道的纠缠,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三月,柴荣下诏亲征河东。

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秦暮楚() 
第一百二十一章朝秦暮楚

    刘崇没看上潞州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绕城南下,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三月,刘崇在高平(今山西高平)正遇上率军北上寻找刘崇主力的柴荣,两军开始激战。周军因皇帝亲征,谁不想在皇帝面前出出风头,以便图个圣恩浩荡。如虎下山一般,杀退北汉军。

    刘崇这才知道柴荣来了,笑道:“来就来吧,逆贼!今日让你知道老爷的厉害。”北汉军和周军先尝试性的交了手,北汉利稍有不利,刘崇后退至巴公原(今山西高平玉井村)。自己坐阵中军,契丹大将杨衮率契丹军处右军,心腹大将张元徽处左军,三军互为犄角,防御周军。

    柴荣哪怕这个阵势,也如法对应。以宣徽使向训、郑州防御史史彦超处中军,柴荣的表哥马步军都虞侯(高级武官)李重进、滑州节度使白重赞处左军,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处右军,柴荣做为压阵,在后观战。

    刘崇看到周军的兵力比联军要少,不禁有些后悔:“周军就这点子兵,还不够朕做馅,早知道这样,何必请来契丹军分功,一人吃独食多好?!”

    契丹大将杨衮是个懂兵法的,看到周军阵势严整,知道不是个善茬,劝刘崇不要大意“柴荣善用兵,陛下宜慎之。”刘崇这时已经利令智昏,哪还听得进去。

    这时南风大起,刘崇刚要下令,枢密学士王得中苦劝:“风势北向,我军逆风,如何作战?请陛下稳守勿战,以待时机。”刘崇大怒:“老措大!少在这里蛊惑军心,朕今日必擒郭家小儿,再说废话,朕手中剑可认不得你!”

    刘崇举剑大喝:“杀!”北汉军由张元徽率领,逆风进击周军右阵樊爱能、何徽部。刘崇眼光不错,看上了这两个饭桶,张元徽是北汉有名的大将,所部也都是些不要命的悍卒,一阵嘶喊声中杀进周军右阵。樊爱能、何徽是两个大草包,看到北汉军疯了一般冲过来,狂呼乱叫,拔马就逃。周军一看主将跑了,顿时乱作一团,为了活命,高呼大汉皇帝万岁,解甲北向投降。

    形势在这里发生逆转,对柴荣非常不利。在后面观阵的柴荣气的大骂:“畜牲,胆敢卖朕!”拔剑出鞘,一边挥舞拨撩汉军射来的箭,一边喝道:“朕养千军,用在此时,不怕死的给朕上!”周军将士见皇帝如此血性,谁还敢苟安偷生,个个慷慨激奋。

    这时,周军中有一员大将手持镔铁大棍,回首顾谓三军道:“吾主有难,我等食君之禄,敢不效死以报皇帝大恩?想立不世之功的跟我来!”周军士气高涨,跟着这位将军就冲进了汉军阵中。这员大将非常勇猛,一条镔铁大棍如蛟龙出水,上下飞动,砸死好多北汉兵。周军好象吃了兴奋剂一样,个个都是猛男,嗷嗷直叫,砍杀北汉兵。

    北汉兵大乱,张元徽压不住阵脚,准备后撤。没想到战马突然扑倒在地,张元徽摔了下来,周军见有利好,乱刀齐下,张元徽惨叫而亡。主将一死,北汉兵哭爹喊娘,欲生无门。

    周军已经杀红了眼,管你哭爹还是喊娘,刀影动处,人头滚滚,北汉军大败。右阵上的杨衮一看这个阵势,不想送死,冷笑:“老东西,不听我的良言,这回丢人了吧。对不起,爷不管你了,你慢慢玩吧。”带着契丹军溜了。忘了介绍刚才那位使镔铁大棍的牛人了,他的名字叫赵匡胤。

    刘崇这个恼火,哪想到周军中的猛男这么多,难道这帮人都吃了春药,这么亢奋?来不及胡想,先稳住了阵脚再说。刘崇不甘心这就样让柴荣一战成名,自持老资格,再次向周军发起攻击。周军刘词部是支生力军,体力旺盛,正赶上个巧,又是一通狂杀。一直将北汉军追至高平,可怜的大汉皇帝刘崇又被揍的找不到北了,北汉兵死伤殆尽。

    刘崇见败局已定,知道现在除了逃跑没有第二个选择,只好脱去龙袍,套上普通士兵的服装,骑着契丹人送的千里良驹黄骝马,带着一百多个骑兵抄雕窠岭小路狂奔。

    天晚夜凄迷,不知方向,抓了一个当地村民带路。不知道这个村民不是周军间谍,竟然把刘崇一行带入了晋州。天亮才发现不对,刘崇吓的魂都飞了,杀掉向导,转向北走。刘崇连干粮都不敢吃了,没时间了。刘崇干脆趴在马背上,不断的拍马屁,这匹黄骝马心中暗骂:“老不死的,你打不过姓柴的,倒拿老爷出气。看你可怜,送你一程吧”,黄骝马狂奔,算刘崇好运气,平安回到太原。

    刘崇到了家后,为了感谢黄骝马的救命之恩,给黄恩公造了一个马舍,用金银装饰,享三品奉禄,并封为“自在将军”。(没想到刘崇这老家伙居然这么搞笑。)

    这场高平之战是五代史上的着名战役,北汉主力在高平几乎被全歼,再没能力发动对周朝的大规模战争,仅仅依靠契丹自保而已。而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柴荣则扬名天下,周边各大藩镇都知道了郭威的养子是个狠角,哪个还敢在老虎头上拔毛?

    此役获胜,周朝取得了对北汉的战略主动,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来发动对北汉的战事。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完成的统一大业,是用的柴荣打下的老底,而柴荣统一进程的契点,正是这场高平之战,意义之重大,可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